纤维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付风魁;张晓;王军;张善华;周海;朱丙烟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09(010)001
【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OCD)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在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及腓骨各2例.在X线平片上FOCD病灶表现为三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CT 表现为半圆或三角形骨缺损,内含软组织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结论 X线、CT和MRI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付风魁;张晓;王军;张善华;周海;朱丙烟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州,2566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滨
州,25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R681
【相关文献】
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J], 贺宇平;田民
2.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诊断 [J], 李为民;邢健
3.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J], 周曙光;刘友新
4.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诊断 [J], 舒松
5.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诊断 [J], 舒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探讨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探讨

Fi br ous Cor t i ca l De f ect Di agno si s o f X- r ay
W ANG J i e —q i ,AN Yue —s he ng.De pa r t me nt o f Ra d i o l o gy, Gu a ng do n g Hu i d o n g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Hu i d o ng Gu a n gdo ng 5 1 63 00 . Ch i n a
ha r de ne d e d ge} 3. Re s i d u a l l e s i o n S O t ha t di ea s ed s bo ne c r e s t wa s m o r e r oo m l i ke c ha nge ,wi t hi n whi c h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1 I r e To i mp r o v e t h e f i b r o u s c o r t i c a l d e f e c t X- r a y s ho we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Me 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a l y  ̄s o f 3 1 c a s e s i n ou r ho s p i t a l f i br o us C Or t i c a l d e f e c t c l i ni c a l da t a a nd X-r a y f i l m. Re s u l t s Th e gr o up o f 3 8 1 e s i o ns i n 3 l c a s e s. i nc l u di ng 28 c a es s of me t a phy ea s 1 di s t a l f e mur. pr o xi ma l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
M RIof h e r l a e f mo a d:a n v t o s u y o o ma i s a d t he n i ir t d fn r l p n h
场使这 两种 物质产 生 不 同的 进 动频 率 , 编 码 使 邻 且 近两种 象素 信号重 叠 , 易形成 化学 位移 伪影 , 图像 对 比度及 信噪 比下降 ( 7 9 。 图 , ) C T具有 较 高 的 空 间 分 辨 率 和密 度 分 辨 率 , 在
断裂、 嵌插 到 晚 期 的 裂 隙样 骨 折 , MRI图像 往 往 呈
现混 杂不 均 的 异 常 信 号 影 。 T wI 列 , 于 水 分 序 由
子 的质子进 动频 率 比脂 肪 质 子 进 动 频率 快 , 度 磁 梯
[ ] Mi hl DG,J sp M ,F l n M ,e a. C e clsi 2 t e c l oe h P al o t 1 h mi hf a t
构、 皮质 塌陷 等 影 像 改 变 中 不 如 C 而 MR T, I软 组
织 分辨力 比 C T高 , 图像 层次 丰 富 , 取 得任 意方 位 可
的 多参数 成像 , 作 为早 期 股 骨 头 缺 血 坏死 的常 规 可
检查 。
参考文献 : [ ] ARC Asoit n R sac i uain Ose u) C mmi 1 O( sc i eerhCr lt so s. o ao c o t —
学 杂 志 ,0 9 1 :0 3 2 0 ,9 1 1 .
察 骨密度 及 骨 结 构 改 变 方 面 具 有 优 势 。对 大 部 分
ANF 早 期病变 , T 表 现 正 常 的 股骨 头 “ 芒 状 ” H C 星 结 构时 , 之 以病 变 区斑点 状或 条带状 稍 高密度 影 , 代 边缘 较模糊 , 细 不 均匀 ( 1 。对 于 中晚 期 病 变 粗 图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赵林;黄文才;王鹰;陈信坚;孙志强;阳昱恒;宋佳;陈友三;刘玄辉【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6~2009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30 例患者,30 例行X线检查,8 例行CT检查,5 例行MRI扫描,并分析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 30 例共计35个病灶,其中23个位于股骨下干骺,8个位于胫骨上端,4个位于腓骨上端.单骨单发25 例,单骨双发1 例,双骨双发4 例.结论 X线、CT及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0(016)009【总页数】3页(P714-715,719)【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技术【作者】赵林;黄文才;王鹰;陈信坚;孙志强;阳昱恒;宋佳;陈友三;刘玄辉【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又称干髓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

现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中的正常变异,大多能自行消失[1]。

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会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等。

本文搜集了经临床追踪或病理证实的 30例病例,并对其 X线、CT及 MRI影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平片诊断(附1 5例分析)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平片诊断(附1 5例分析)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平片诊断(附15例分析)
张树龙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 加深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平片影像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详细分析15
病变内无骨隔只有横行骨脊;成软骨细胞 瘤好发于骨骺或骺板,侵犯骨骺是该瘤重 要征象,表现偏心生长的圆形或卵圆形密 度减低区,皮质膨胀变薄,瘤内可见斑点 状钙化或骨化,多数患者有局部肿块、疼 痛或活动受限;骨样骨瘤发生于干骺皮质 者,应与纤维皮质缺损鉴别,前者局部疼 痛、压痛明显,瘤巢内常见不均匀致密影 或周边部透亮坏,周围骨硬化广泛,此点 与纤维骨缺损不同;非骨化纤维瘤与纤维 骨皮质缺损关系密切,2者有相同好发部 位和相似组织学表现,一般将小而无症状 并仅局限骨皮质病变称纤维性缺损,而把 病灶大、长期不消失、并侵入髓腔者称为 非骨化纤维瘤。诊断纤维骨皮质缺损过程 中,要详细了解各种与之有相似X线表现 的肿瘤和非肿瘤病变的病灶起源,从病变 的部位、病损形态、大小、边界、局部骨膜 及软组织改变等方面仔细分析,并密切结 合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
3 讨论 本病主要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所构成,
其主要成分是较密集的成纤维细胞。现认 为本病是儿童发育期的正常变异,好发于 男性,4~15岁较多见,发病部位多见股骨 远端、其次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绝大多数 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内。早 期病灶多表现为皮质表层不规则骨缺损, 边缘模糊,与骺板相连或相隔短距离,偶 呈皮质内及下方的小囊状透光区,伴完整 或不完整骨硬化缘、内侧明显,病灶呈圆 形或卵圆形,与骨长轴基本一致,部分可 见网状间隔而呈多房状,晚期、缺损区逐 渐缩小并出现明显的边缘硬化,最后由密 实的骨质充填,数年后密度逐渐降低并可 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形态。本病多能自愈, 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部分病灶 增大、膨入髓腔,可转为非骨化纤维瘤。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平片胫骨骨干外前侧可见局部骨皮质增厚,并见一小斑片状透亮区。
MR示高T2信号位于骨皮质内,周围骨皮质增厚,与平片所示异常一致, 临近骨髓水肿,相应骨膜及软组织亦见水肿。
2020/5/15
22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谢谢聆听!
2020/5/15
23
2020/5/15
7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 2、CT:可明确在显示病灶位于骨皮质。呈囊状多囊 状或不规则状的骨破坏区,呈凹向髓腔的杯口样或蝶 形缺损,内缘有硬化,表面无骨壳,病灶内为均匀软 组织密度,无钙化,无死骨、边缘明确,无明显膨胀 性改变,少数病例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在病变 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在病变晚期出 现明显边缘硬化,骨质充填。一般无骨膜反应、增生 ,CT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20/5/15
17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3.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多为偏心性、具有中等度侵蚀性,常穿 透骨皮质包壳,边缘轮廓模糊不清,呈虫蚀状,其骨皮质常膨胀如 气球状,偏心型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呈“皂泡样”改变,外缘有 完整或断裂的菲薄骨壳。平扫与X线表现相似,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 强化,可见粗大供血血管,有时可显示液- 液平面,信号为上方低 、下方高, 此征象为血液中的细胞沉淀致使血浆、血细胞分离所致。 CT显示液-液平面一般在静止后10分钟出现,MRI由于扫描时间较 久,较易显示信号分层,病灶与毗邻软组织分界光整,和骨髓腔的 交界缘呈低信号,内部分隔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 上呈高信 号,MRI征象中出现以下一组改变时,提示该病,(1)年轻病人, (2)膨胀性病灶,并具有薄的低信号边界,(3)随T2WI加强,信 号强度增高,(4)分叶状的病灶和/或病灶内存在液平。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临床价值探讨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临床价值探讨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临床价值探讨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份收集的32例(35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8(19个病灶)例有CT资料,5例(6个病灶)有MRI资料,6例(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3例(3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共35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7个,胫骨近侧干骺部8个,胫骨骨干5个,股骨近侧干骺部3个,肱骨近侧干骺部2个;单发24例,多发8例。

X线表现:骨皮质缺损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

19个病灶CT表现:缺损位于骨皮质表层(11个)或骨皮质内(8个)。

6例(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3个病灶无改变,3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靠平片就可诊断,但CT、MRI比平片更有价值。

标签: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表现;临床价值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是因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中,引起的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又称为干骺端纤维性缺损。

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有局部轻微肿胀和疼痛[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临床上一般无任何症状,少数情况有局部疼痛、压痛或者轻微肿胀,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很容易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

为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能力,我院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份经临床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影像学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进行诊断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份收集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32例(35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8~25岁,平均年龄15.3岁。

2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外伤或其他原因来诊,8例有轻度间歇性钝痛,劳累后加重,无局部肿胀,4例病灶较大伴有临床症状行手术搔刮治疗,双侧对称发病4例,6例(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
20 年 3 09 月第 4 卷第 7 7 期

医学 影像 ・
纤维 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T和M I c R 诊断
杨义军 翟跃杰 ( 河南省濮 阳市油 田总 医院放射科 , 河南濮阳 4 7 0 ) 5 0 1 【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的 x线、 T和 MR 表现 , c I 以提 高对 该病变 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 2 9例经过纤维
化缘变淡 、 糊不清 2例 , 模 病变 随年龄增 长远离骺 板 , 横径缩 小
但纵径线无 明显 变化 者 2 。 例

个 案报 道 ・
20 0 9年 3月第 4 卷第 7期 7
酸中毒 的纠正而消失 ,说明患者此次发病是 由于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 ( i eckt cds , K 所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 Da t eo ioi D A) bi a s
22 X 线 、 . CT和 MPI 现 ,表 _
图 2 5 女 ,4岁。右侧 股骨近端背侧 见一囊状骨皮质缺 损。 — 1 边缘硬化
() 1 病变大 小 、 形态 : 病变直 径约 1 - . m, 均 3 c 病 . 5O 平 5 c . m, 5 变呈 圆形或椭 圆形 骨皮 质缺损 1 例 , 9 不规 则分叶状 l , 0例 长径 均与长骨长轴 一致 , 多为偏心性 生长 ( 1 ;2 病变部位 : 图 )() 均位 于长骨干骺端 , 骨骺板 3 4m处 ( 2 5 ;3 病变 边缘 : 距  ̄c 图 - )( ) 边缘
纤 维性骨皮质缺 损 (boscncl e c 0 0e F D) i f ru o i f t f n , C 为一 ade b 种发生在长骨干骺端 的表浅性 、 限清楚 、 界 主要累及骨皮 质的非 肿瘤性 、 纤维性 病变。骨皮质囊样缺损性病变是 由于局部骨膜化 骨障碍 、 纤维组织增 生所 致 , 最好 发于生长期儿 童长骨干骺 端… 。 为加深对本病 的认识 ,提高影像诊 断能力 ,我院对所收集 的 2 9 例病例进行 了分析 。

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CT-MRI诊断

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CT-MRI诊断
• 病灶持续增大累及髓腔,引起临床症状者 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整理ppt
3
• 两者被视为同一病变的不同阶段,非骨化 性纤维瘤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后期发展 阶段。干骺端纤维缺损具有自限性,病变 可消失或呈规则的完全骨化区持续存在。
整理ppt
4
【好发部位】
• 病变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离骺板的3-4cm处, 随年龄增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好发于 股骨远端、胫骨近侧干骺端、腓骨,其他 有尺骨、桡骨、肱骨等。
• 纤维骨皮质缺损病灶较小,很少超过4cm;非骨化性纤维 瘤相对较大,甚至巨大,呈单囊及多囊透亮区。
整理ppt
9
病变位于股骨和 腓骨近干骺端皮 质内,不在中心。
病变呈囊性改变, 周边见硬化。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整理ppt
12
【 MRI表现】
• 大多数病灶因其他原因作MRI检查时意外发 现。信号有一定特征,多数病灶在T1加权 像及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反映了内部 成熟的纤维组织;如细胞成分明显多于胶 原纤维,则可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含铁血黄素T2加权上表现为低信号,硬化 边缘的信号与骨皮质相似。
整理ppt
7
【临床表现】
• 纤维骨皮质缺损常无临床症状,无需治疗, 常可自愈。
• 非骨化性纤维瘤症状也轻微,有局部酸痛 肿胀,较大病灶才考虑刮除术,可伴发病 理骨折。
整理ppt
8
【影像学表现】
• X线及CT表现:
• 长骨干骺端内、后部,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的椭圆形、圆 形或分叶状的透亮区,伴有薄层硬化边,病灶内表现为均 匀的低密度,无钙化影。病灶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 块。
呈囊状或片状皮质缺损区,无膨胀性骨壳。 • X线有磨璃状改变、丝瓜瓤样改变、囊状改变及虫蚀样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Dysplasia)是一种常见的骨发育异常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本文旨在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他相关骨病进行鉴别诊断。

二、病理学特征●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是一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骨组织异常重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增厚和骨质的囊样扩张。

其病理学特征对于影像学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三、影像学方法●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摄片、CT扫描和MRI等方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各种方法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的应用和特点。

四、X线表现●在X线上,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表现为骨质增生及囊样改变。

具体的X线表现特征包括骨皮质增厚、骨质囊样破坏、斑点状骨质增生和骨性腔隙等。

五、CT表现●CT扫描是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其能够清晰显示骨质增生和囊样破坏。

典型的CT表现为低密度区域与高密度区域相伴存在,形成“砂岩样”或“百灵鸟蛋样”改变。

六、MRI表现●MRI对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囊性病变,可伴有骨髓腔和软组织的增强。

七、与其他骨病的鉴别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其他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骨纤维异常增生症、骨囊肿和骨肿瘤等。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这些骨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八、附件●本文档附件包含了相关影像学图片和病理切片图片,供读者参考。

九、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注释和解释,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法律合规性。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影像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影像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分析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特点。

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干骺端及胫骨近端为主,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状或碟状缺损,边界可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

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可以通过影像检查确诊,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对平片所显示不清的病灶及不典型的病例提供准备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放射摄影X线计算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corticaldefectofbone,FCD)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因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的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1]。

临床上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体征,多在外伤或体检是偶然发现,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被误认为骨肿瘤、骨结核或骨囊肿,结果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加深对本病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能力,收集我院9例经临床追踪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并有X线和CT检查资料的FCD。

1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FCD,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16岁,无症状者7例,系因外伤就诊发现,1例因体检时发现,1例因诊断为“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均摄X线正侧位,其中3例加拍切线位,3例作局部CT扫描。

2结果2.1病变部位9例共10个病灶,6例共7个病灶位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例为对称发生),3例位于胫骨近侧干骺端,病灶均位于内后方。

2.2X线表现10个病灶中有5例呈圆形或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状,2例呈泪滴形,病变长轴与骨干一直,长径约0.5-4cm,边界清晰7个,周围可见硬化边,边厚约1mm,3例缺损边界模糊不清;缺损区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内无钙化影,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

2.3CT表现3例均呈不规则密度减低影,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凹陷,内缘有硬化线与髓腔分隔,1例外侧骨皮质欠连续,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略轻微肿胀。

骨纤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的影像学诊断

骨纤的影像学诊断骨纤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骨纤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纤的影像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和MRI等。

2.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骨纤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具有操作简单、辐射剂量低和成本较低等优点。

骨纤在X射线片上呈现为囊状透亮区域,常见的影像表现有:- 骨皮质增厚:骨纤的典型表现之一是骨皮质的增厚,呈现为骨皮质边缘的明显增粗。

- 波浪状影:骨纤病变使骨质增生不均匀,形成波浪状影像,尤其在长骨骨干处更为明显。

- 囊状透亮区域:骨纤病变使骨骼组织变得脆弱,形成囊状透亮区域,这是骨纤的典型X射线表现。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来获取骨骼组织的体层图像。

相比于X射线检查,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骨纤图像。

常见的骨纤CT表现包括:- 骨皮质骨化:CT扫描可以显示骨皮质的骨化情况,骨纤病变使骨皮质骨化不均匀,呈现为不连续的骨化带。

- 囊状骨质缺损:骨纤病变引起的骨组织脆弱,易于形成囊状骨质缺损。

- 骨纤细小斑点:CT扫描可以显示骨纤的细小斑点状病灶,这些病灶常见于脊柱和长骨的骨干处。

4.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以磁场和无线电波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的骨纤诊断准确性。

MRI常用于评估骨纤的病情和骨骼的软组织结构。

骨纤在MRI图像上的表现包括:- 骨髓水化:骨纤病变时,骨髓腔内液体含量增加,使其变得更加明显。

- 软骨增生:骨纤病变导致软骨增生,MR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软骨的增生情况。

- 骨骼结构改变:MRI能够准确显示骨骼结构的改变,如骨骼的畸形、软组织的肿胀等。

5. 结论骨纤的影像学诊断是了解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X 射线、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骨纤影像学诊断方法,它们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3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分析

3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分析

临床 上要遵循 同型输 血原则 ,同型血 ” “ 是指 A O血型系 B 统和 R h血型 系统相 同 , 其他 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交叉
B 在 80例标 本 中 , 检 出不 规则 抗 体 9例 , 中 , 6 共 其 检测 配 血 或 盐 水 介 质 配 血 有 可 能 检 查 不 出 A O血 型 系 统 之 外 的 抗体 , 即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是指抗一 抗一 A、 B或抗一 B以 A 出结合 型 不规 则抗 体 5例 , 中男 2例 , 3例 ; 离 型不 其 女 游
在盐水递质 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 孔不含抗体 的胶溶液微管作为质控 对照)②加入 2 1 患者血 刺激而产生 , ; 5l x 细胞 , 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浆 ; 7 孵 育 1mn④ 离心 、 ③3℃ 5 i; 判断结果 。
2结 果
21 规 则抗 体 筛选 结 果 .不
远侧 干骺 端 双侧 对称 性发 病 ;0例 ( 1个病 灶 ) 位 于长 管 片更有价值 ,对 F D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F D病灶可逐 3 4 均 C C 状 骨 , 中股骨 2 其 5个 , 胫骨 1 个 , 骨 3个 ; 3 腓 干骺 端 3 9个 , 渐缩小而 自愈 ,也可长期存 留或进展 为非骨化纤维瘤 ( O ) NF, 骨干 2个 ; 以股骨 远侧干 骺端 2 ( 9 最多见 , 次为胫 0个 4 %) 其
1材 料 与 方 法
为 Jf (9 8年 ) a e 15 采用至今 。该病好发年龄为 6 1 , ~ 5岁 男多 于女 。典型好发部位为股骨远侧和胫骨近侧干骺端 , 以股骨 尤
内、 后壁皮质多见 , 双侧可对称 出现 。也可见于股骨近端 、 胫骨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
2 2
纤 维 性 骨 皮 质 缺损 临 床转 归 的影 像 学 表 现
李惠民 曹桂 民 苑青龙 李

哲 龚雪鹏
要 目的 : 究纤维性 骨皮质缺 损临床转 归的影像 学表 现特 点。方法 :8例 纤维性骨 皮质 缺损 患者全部 研 3
维瘤 nn s f n bo aN F 。 o — sy g rm ,O ) o ii f i 22 X线 平 片 表 现 正位 片病 灶 呈 类 圆 形 3 . 5个 。 占 7 .%. 45 呈椭 圆形或 三 角 形病 灶 l 2个 , 2.%。 占 55 切线 位表现为 凹 向髓腔 的蝶状局 限性低 密度灶 l 4个 , 3 个 病灶 缺 损 未 显 示 。4 2个 病 灶缺 损 边 缘 有 宽 度不 一 的硬 化边 , 骨膜 反 应及 软 组 织肿 块 , 灶 内无钙 化 , 无 病 局部 软 组织 无 肿胀 。 2 C 表现 1 例发现 l 个病灶 .骨皮质呈杯 口 . 3 T 1 2 状或蝶状缺损 . 内缘有硬化线与髓 腔分隔 , 外缘无骨 壳也 无 连 续 的骨皮 质 ( 1 。病 灶 深度 为 2~8m 图 ) m, 平 均 45m 缺 损 区 内有 骨性 分 隔者 4个 病 灶 , . m, 未见 钙化 . 损 后缘 与 肌 肉影 相 连 l 病灶 。 有 病灶均 缺 O个 所 无 膨胀性改变 . 个病灶伸 向髓腔 ,O 病灶仅位 于 2 l个 骨皮 质无 明显髓 腔 侵 犯 。 24 随访 观察 3 . 8例 病 人 最 短 随访 时 间 为 2年 , 最 长 为 2 年 。2 1 4例 2 3个病 灶 x线平 片和 ( ) T扫描 或 C 复 查 , 灶仍 存 在 , 小 、 态 无 变 化 , 病 灶 逐 渐 病 大 形 3个 缩小 且 密 度 增 高 , 病 灶 扩 大 , 侵 犯髓 腔 。3例 3 2个 并 个 病 灶 平 片 复 查 未 显 示 .T扫 描 显 示 病 灶 大 部 分 被 C 充填 . 并未完全消失 。9 1 个病灶缺损区硬化线逐 例 3 渐增厚 , 并充填缺损区 , 最后缺损 区大部或全部硬化 痊 愈 。2例 3个病 灶 , 损 区骨皮 质 逐 渐增 厚 , 缺 缺损 逐 渐变 浅 、 失 。最短 消失 或被 充 填 时间 为 2年 。 消 2例 2个 病 灶 , 随 访 过 程 中逐 渐 扩 大 并 广泛 累 在 及 髓 腔 , 位 于股 骨 下段 骨 干 , 无 肌 肉影 与 缺 损 相 均 均 连, 手术 均 证 实发 展 为 N ( 2 。 自发 现 病 灶至 手 OF 图 ) 术 的时 间分 别 为 3 8和 6 月 。首 次就诊 . 损 中心 9个 缺 与骺 线 距 离 分 别 为 30和 35c . . m,术 前 距离 分 别 为 5 . 56c 0和 . m。2例 首 次 x线 平 片病 灶 大小 为 1 m .c 2 ×1 m ×05c .c 7 . m和 20c . m×26c ×07c 术前 检 . m . m.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引言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是一种良性骨病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以纤维组织代替骨组织为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二、临床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多数无临床症状,常为偶然发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或肿胀,但通常不需要治疗,症状可自行缓解。

三、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在X线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锐利,周围骨皮质完整。

病变常位于长骨干骨质,多见于下肢的近节段。

在多发的情况下,病变常呈对称分布。

2.CT表现
CT能够更清楚地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大小和形态。

病变呈低密度,边缘锐利,内部显示纤维组织密度。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3.MRI表现
MRI对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病变在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与骨肉瘤等恶性肿瘤相比,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信号强度稍低且无明显的强化。

四、鉴别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包括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骨成纤维细胞瘤等。

综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五、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附件。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n si au . o t v l e c
【 yWo d 】 B n s iru se~ot a dfc;—a;o ga h x rycn ue Mant snneiaig Ke r s oe; bososo crcl eet ry morp y, —a op td; g ei r oa c gn F i X T ce m
纤维性 骨皮质 缺损发生存股骨 4 , 例 胫骨 3 , 例 肱骨及腓
骨各 2例 。 x线平片J O D病灶表现 为_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 , T表现为半 圆或三角形骨缺损 , 在 -F C 三 c 内含软组织密度 ,
x线 、T和 MR 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的影像特征 , C I 并具有较高的诊断
B ny .etrfMe ia I a i ,h n ogPoica i huMu iia epe iga C ne n o dcl m gn S a dn rvnil n o nc l P o l g Bz p Hopt ,i huh 5 6  ̄C ia s il n osi 6 0 hn aB z 2
(l I东省滨州市人 民医院影像 中心 , J …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 目的 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 O D 的 x线 、 T M I FC ) c 及 R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 析 l 例 纤维性骨皮 1
质缺损 的 x线 、T及 M I c R 表现, 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证实 。 结果 M 1 T 上呈低信 号, I R . WI T 上呈 稍低或低 信 号。 结论 价值 。
【 关键词 】 骨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 ; X线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 中图分类号 】 45R 8 【 R 4 ;6 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96 1(09 【— 070 l0— 8720 )103—3 )

常见溶骨性病变影像鉴别

常见溶骨性病变影像鉴别

正常人的骨骼存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正常两者存在平衡,成骨细胞增长,骨骼生长;破骨细胞活跃,骨骼就会被破坏。

所谓溶骨性骨破坏,就是破骨细胞活跃,破坏骨的正常结构,导致骨溶解。

在临床工作中,溶骨性病变较为常见,都有哪些病变会造成骨质的溶骨性破坏,总结如下。

1. 纤维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FCD)图1 男孩,踢足球时脚踝扭伤,肿胀。

正位片X线显示胫骨干骺端外侧边界较清的透亮区,仅局限于皮质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无骨膜反应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也称作骨纤维结构不良图2 一骨发育成熟患者的左股骨近端正侧位片: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位于股骨近端,骨内膜呈扇形样改变,基质呈毛玻璃样3. 内生软骨瘤(enchondroma)图3 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远端骨质破坏区,呈中心型生长,边界较清,周边可见轻度硬化,病变内见多发沙粒样钙化4.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 EG)图4 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左侧额骨可见穿孔样溶骨性破坏,边界无规则呈地图样,周围无硬化边5.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图5 股骨远端外侧见膨胀性,多房性骨质破坏,偏心性生长,其内见网格状改变,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6.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 NOF)图6 胫骨干骺端及远端见多发囊状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可见硬化边,未见明显骨膜反应,病变未累及生长板7.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图7 腓骨骨母细胞瘤,肿瘤呈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厚薄不均,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变薄、破溃,病变内见斑块状钙化8. 转移瘤(metastasis)图8 溶骨性转移瘤,最常见的溶骨性转移原发病为肺癌9. 骨髓瘤(myeloma)图9 椎体多发骨髓瘤,椎体形态失常,呈溶骨性破坏10.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 ABC)图10 肱骨近端膨胀,可见低密度溶骨性改变,其内可见分割,周边可见硬化11. 骨囊肿(bone cyst)图11 股骨大转子处类圆形密度均匀的高透光区,边界清,周围无硬化边12. 甲旁亢性棕色瘤(brown tumour)图12,女,20岁,慢性肾衰病史。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诊断
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部位骨皮质表面的缺损,通常无骨膜反应。确诊需病理 组织学检查,以排除其他骨肿瘤和病变。
0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理 生理
病理改变
01
02
03
骨皮质变薄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会导致 骨皮质变薄,影响骨骼的 强度和稳定性。
骨小梁结构紊乱
缺损区域内的骨小梁结构 变得紊乱,失去正常的排 列和密度。
01
康复训练
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
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02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
的问题。
03
预后
大多数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完
全康复。但也有少数病例可能存在恶变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合作,共同推进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研究进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预防 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身体健康。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02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尽量
避免或减少使用。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03
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免发生骨折。
注意姿势和步态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步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负重。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护骨骼 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鉴别诊断
精品课件
【儿童干髓端结核】
病灶位于干髓端的松质骨内,靠近骺板 并可跨越骺板侵入骨髓,病灶以骨质破 坏为主,其中可有沙砾样死骨,病灶周 围骨质疏松明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骨样骨瘤】
在干骺区或骨干皮质内,周围骨膜反应 明显,瘤灶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影,局部 疼痛和压痛明显
纤维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
Fibrous Cortical Defect Of Bown,FCD
精品课件
【概述】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又称干髓端纤维性缺 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 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 质所致。最早于1941年由Sontag和Pyle发现, 1955年由caffey正式命名,并为Jaffe(1958年) 采用至今。现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中的 正常变异,大多能自行消失。如果对本病认识 不足,往往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等。
精品课件
病变位于股骨和 腓 骨近干骺端, 皮质内,不在中 心.呈囊性改变, 周边见硬化, 骨 质无破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CT表现 】
CT上可表现为局部的骨皮质缺损呈盆口形或蝶 形,内缘有硬化线与髓腔分隔,缺损表面无骨 壳亦无连续无变薄的骨皮质,且缺损底部可平 整或凹凸不平,有突起的骨峭或骨性分隔,轴 面像观察系自缺损底部硬化线凸起的骨峭,类 似笔架,称之为“笔架征”。无钙化、碎骨片 以及肿瘤软组织块影,无骨膜反应。CT避开了 影像解剖重叠,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而较平片更 有价值。螺旋扫描图像经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 技术、透明技术,可清晰显示病灶处骨皮质局 限性凹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MRI表现】
大多数病灶因其他原因作MRI检查时意外 发现。信号有一定特征,多数病灶在T1 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反映 了内部成熟的纤维组织;如细胞成分明 显多于胶原纤维,则可在T2加权像上表 现为高信号,含铁血黄素T2加权上表现 为低信号,硬化边缘的信号与骨皮质相 似。
精品课件
【 X线表现】
。其典型的X线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内、后部, 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的椭圆形或圆形缺损,边 缘多清晰、锐利并环以硬化线。病灶内表现为 均匀的低密度,无钙化影。病灶周围无骨膜反 应及软组织肿胀。病灶距离骺板大部分在30 mm以内。切线位:病灶浅小者及表面有无骨壳 因邻近骨皮质重叠多不能显示,股骨远段外旋 位或胫骨近端内旋位有利于病灶显示。部分缺 损内可见纵向的骨性分隔,一般1一2条。这些 特点可作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 性纤维瘤的关系 】
目前多数认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和非骨 化性纤维瘤是两种病变,有的书认为非 骨化性纤维瘤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由量 变到质变发展的结果。两者有很多共性, 但还是有所区别的。
精品课件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骨化纤维瘤
1、性质
发育障碍

性肿瘤
2、结果
自行消退
精品课件
【好发部位】
纤维骨皮质缺损的发病率很高,高达正 常儿童的1/3。本病多发生于儿童, 65~75%以上的患者发病于10—20岁。发 病部位主要在下肢,特别是在膝关节周 围,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干骺区或骨干 为好发区。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多见于4-10岁儿童,性别男多于女。早 期一般无症状,多在外伤或骨折后行X线 检查时偶尔发现。有些病例临床上有轻 度疼痛、压痛及局部肿胀,有时疼痛可 放射至关节。
很少消退
继续增大龄 8-20岁
较小,4-8岁
精品课件
较大,
右侧胫骨近端干骺 区有一4.5 cmx6.0cm大小的 密度减低区,病灶 侵犯整个横径,其 内见较细骨嵴,可 见病理性骨折
精品课件
右侧胫骨近端干骺区骨髓型NOF,CT值 30HU,病变侵犯整个横径,轻度膨胀, 局部有骨皮质破坏,病灶内有较细的 骨嵴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骨囊肿 】
发生于干髓端或骨端的中央部,呈中心 性对称性膨胀性生长,可有硬化带,骨 皮质变薄,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临床上 常无症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腱鞘囊肿 】
有时发生于干 骺端,X线平片 正面观病灶呈 类圆形低密度 影,边缘有环 状硬化带。侧 位无杯口样或 碟形皮质缺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