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一些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的一些资料汇集

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法及(一作反)此者极贵。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后以靖难功授内官太监。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如何?忠彻对曰,三保姿(一作恣)貌材知,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
明代袁忠彻《古今识鉴》

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太监。
《故马□□□铭》原载袁嘉穀《滇绎》卷三,全文如下:
故马□□□铭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
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
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四行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
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
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勚,缙绅咸偁誉
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公生于甲八行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九行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
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
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行时
行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说道:“宣马三保进殿!”马三保闻召,急忙进得奉天殿来。“臣叩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谢万岁!” “马三保听旨:朕念你自幼侍朕,屡立大功,忠心可嘉,特赐郑姓,以示恩宠!”“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从此,马文和改名为郑和。
李乐土《永乐皇帝》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 1013 页

成祖大宴群巨,论功行赏,封官加爵。马和出人战阵,屋建奇功,晋升为内宫监太监。次年正月初一,他又在皇宫举行赐姓仪式,亲笔提了一个"郑"字赐予马和。从此,马和便改姓郑,叫做郑和,成为明成祖朝廷里的一个重要人物。
雷宗友《郑和下西洋》2005


明成祖为什么要给郑和赐姓?皇帝给属下文臣武将赐姓,在封建社会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被赐姓之人莫大的荣耀,说明这个人与皇帝不是一般的关系。马和,由明成祖朱棣赐姓郑和,正说明了这一点。当然,皇帝给郑和赐“姓”,不仅仅是表扬他在“靖难”中的功劳和保护燕王安全有功,而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么,深义何在呢?史学家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郑和是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朱棣为了处理

好汉、回两族人民的关系,在多民族的国家里树立一个民族团结的榜样,所以才对马和偏爱,赐“郑”姓,而对汉族有功文臣武将们只封官、不赐姓氏。这样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明成祖姓朱,他不赐“朱”姓,而是赐“郑”姓,这又是为什么呢?据说,这个“郑”姓大
有来历。传说伊斯兰始祖穆罕默德的汉族名字叫“郑阿黑”,朱棣赐马和为郑和,有尊重伊斯兰始祖之意。除此之外,据后人推测说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当时国内回族民众逐渐增多,为增进民族团结,回族民众开始改汉姓。朱棣为表彰郑和,赐他“郑”姓,有树郑和为榜样,让他在回族民众中做汉化带头人之意。现今云南郑和家乡的回族人民多以汉族姓氏马、哈、赛、沙、忽、郑姓为多,很可能就是从郑和改汉姓的时候开始普及的。事实上,郑和被赐姓郑,最有力的一种说法是马和在靖难之战中,在郑村坝立了奇功,所以皇上赐姓郑,马和就改称郑和了。
《情系大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 12~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