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11班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早就有了肯定的结论。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从唯心史观的历史循环论、抽象的人性论出发,竭力低毁阶级斗争的理论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混淆了是非界限。对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理论上廓清迷雾。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那么,阶级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道路产生的呢?
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分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庭。
作为奴隶主剥削的对象——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
阶级斗争,指阶级社会里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加以解决。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的斗争,根源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的体现,直接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落后生产关系的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社会的发展是就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剩余劳动,使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甚至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同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必然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压迫。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被剥削阶级只有进行斗争,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而阶级之间进行阶级斗争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出于它的本性,总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无偿
地占有他们的剩余劳动,有时甚至侵吞他们的必要劳动,使劳动群众无法生活下去,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被剥削阶级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首先在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展开,如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阶级社会里,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剥削阶级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的斗争。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社会末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自从阶级产生以来,阶级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在它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是由它所决定的。而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又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阶级斗争具有多种形式。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发展最完备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基本形式。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国家,拥有那亦真亦假,却掩埋着许许多多血泪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国以五千年文明载入史册。每个朝代的更替都充斥着这种阶级的斗争,各个阶级,包括了不同的民族,在被统治与统治之间反复,战争或安定。但是,不可否认,正是这种阶级的斗争,使中国的社会发展趋于先进,甚至一度处于世界的前沿。这种社会发展的先进性,为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营造了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是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科技的温床。
在中国历史中,没有一个统治阶级可以长久统治,因为它的社会制度不够完善,统治阶级也逐渐变本加厉的谋图利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被不断压迫,最终奋起反抗,成为统治阶级。同时,因为他们深受旧的不完善的社会制度的迫害,甚至不完善制度的弊端,因此会改良社会制度,创造一个新的纪元,推动社会发展。
试想,如果受迫害的阶级屈服于被迫害,没有奋起反抗变本加厉的统治阶级,如果没有这种阶级斗争,没有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在建立新政权时,为了让新的统治者根基更牢固,而为制定出更好的社会制度绞尽脑汁,中国的社会制度就会停滞不前。社会制度停滞不前的后果很严重。社会制度停滞不前,市场经济和科技生产力就无法改革,不能提高。科技生产力不提高,直接影响广大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保障,以及国家赋税收入,更不会有百家齐鸣的浓厚文化底蕴,和曾经领先世界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也不能推动航海事业、文化传播、国防战术等软、硬实力的提高。甚至于,反抗阶级在夺权的同时,为了增加优势,有时候更是会创造出新的技术,推动阶级社会的发展。而上述的种种,无疑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中国从一个刀耕火种的母氏原始社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文、科技都比较先进的阶级社会的一个个里程碑。
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证明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50年前,美国爆发了历时4年、伤亡多达60余万人的南北战争(1861.4.12--1865.4.9)。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战争的起因、性质、结局与任务,南北各执一词。有关争议的学术研究也从未间断,包括“南派”、“北派”、“修正派”、“老左派”、“新左派”、“新保守派”、“新经济派”等在内的不同派别各持己见。
不少人认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实质是阶级革命战争。只不过南方奴隶主阶级因为种棉花而居于南,平民阶级多居于北,所以给人强烈的地域之争印象。例如,弗吉尼亚大致是蓄奴州,但西部山区人民不蓄奴,所以独立之中又独立,成了拥北的西弗吉尼亚。再如,《飘》里的蓄奴小姐斯嘉丽,总喜欢蔑称南方穷白人是trash,贫富分化与互相仇视非常明显。
那么,奴隶主阶级与平民及工商阶级有哪些利益冲突呢?一是原料及销地问题。奴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