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2《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1)可以合理的利用材料的形状、颜色巧妙拼摆、大胆组合。
(老师指导过程中可以以拍照片的形式保留学生的作品。优秀作品可以专门制作幻灯片给同学们分享并永久留存做为教学资源)
(2)选择团队合作的,要注意分工明确、材料工具共享。
(3)制作完成后,组织排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欣赏并互评。(教师巡回辅导,对于好的作品及时鼓励和肯定,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
5、引导学生用手中现有的材料进行一个简单的拼摆创作。
(此活动引导学生熟悉自然物的加工和拼摆创作的操作流程,为下一步室外活动中找一找、拼一拼、摆一摆的拓展交流与同学间合作做一个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季节变化的色彩美,以及利用这些自然物创作的新的形象的美,体验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的丰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课和后面即将学习的第4课《分一分 变一变》、第5课《有趣的半圆形》第6课《摸一摸 画一画》、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这5课可以做为一个以“面”与“线”结合,绘画与工艺结合,多种造型表现体验为主的“造型·表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对于美术的一些基本应用已经掌握,但以绘画方式居多。本课教材中呈现的作品材料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轻松获取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既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并启发思维,又能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打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走进大自然
材料的选择:1.形状
2.颜色
3.质地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简明、直观的凸现本节课创作的核心,就是围绕自然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展开观察联想,进而构思、组合完成作品的创作)
教学思路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探寻的兴趣。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去探寻发现美。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通用4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通用4篇)《走进大自然》篇1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走进大自然》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走进大自然》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二、讲授新课走进大自然,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
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走进大自然》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
它是俄国人首创的。
走进大自然,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
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
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2.初步认识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大自然;2.教授学生一些大自然的基本知识;3.启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活动切实抓住学生的兴趣;2.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件;2.野外调查表(大自然中遇到的植物和动物);3.示范视频;4.相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领读《走进大自然》,介绍本节课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讲解大自然的定义和意义;2.简单介绍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如四季变化、水循环等。
三、户外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调查,让学生去校园或社区的公园中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2.学生使用相机记录下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填写野外调查表;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些植物和动物是怎么生长、繁殖的,它们对环境有什么作用等。
四、总结和讨论(15分钟)1.回到教室,让学生汇报他们的野外调查结果,展示照片;2.学生相互交流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的奇妙之处;3.讨论学生所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作用。
五、培养环保意识(25分钟)1.播放环境保护相关视频,介绍环保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让生活环境更美好;3.分组讨论并设计海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4.学生展示海报并互相交流,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环保意识。
六、作业和反思(10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环保的看法的作文;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大自然;2.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3.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行动,如清理校园或社区的垃圾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4)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渐发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进行创作。
4.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颜料、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形状和材料,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来创作一些有趣的作品呢?学生:想!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进大自然》吧!(二)讲授新课1. 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
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形状和材料吗?学生:树叶、石头、树枝……老师:对,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6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
几哦市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
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写。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写。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previouslesson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1.2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4.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5.课堂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美。
5.2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或故事。
6.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观察到的美景。
2.课后作业:2.1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完成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
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哽档那锾”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
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能力目标: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自然的特征与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发散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渗透环保: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如四季变换、山水风光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技法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2.重点: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引导他们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水平,形成个人风格。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关注大自然,培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发现美好事物,进行创作。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保持画面整洁,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4.作业提交时,附上作品名称、创作心得及家长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自然美好事物,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3.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把这么美的景色记录下来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大自然的色彩、形态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3.分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方法。
一年级地理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地理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和现象,如山、水、天气等;- 形成对大自然的积极态度,保护和珍惜大自然;- 发展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天气等大自然要素的介绍;3. 大自然的意义和现象的观察。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和现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了解。
步骤二:研究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大自然包括地球的山脉、大海、湖泊、气候等;-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大自然现象,例如:树木、花草、小河等。
步骤三:研究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和现象(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山、水、天气等大自然要素的定义和特点;- 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展示山、水、天气等大自然要素,让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
步骤四:观察大自然的意义和现象(15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如风的声音、云的形状等;- 引导学生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步骤五:总结,巩固知识(5分钟)- 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内容,询问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程度;- 鼓励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和保护之心。
五、教学评估- 在教学步骤四中,观察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检查他们对大自然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观察更多大自然现象;- 通过阅读相关资源,进一步扩展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大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掌握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分类,如植物、动物、矿物等。
2. 观察自然:教授学生观察自然的方法,如观察动植物的外形、习性、生长环境等。
3. 描述自然:培养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4. 自然保护:让学生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然观察和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讲解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自然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细致、记录准确等。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角度、描述准确性以及环保意识的体现。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2. 动植物的认识和观察3. 自然现象的解释和理解4. 环保知识的普及和讨论5. 户外活动的安排和实践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提高他们的描述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大自然中的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实践法:安排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进大自然》2. 教具:图片、视频、户外活动器材3. 场地:教室、户外大自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构成,包括自然景观、动植物、自然现象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大自然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5. 户外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的学习兴趣。
2. 评估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了解他们在观察大自然过程中的成长。
4. 结合户外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环保行为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摄影比赛,展示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捕捉能力。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保护大自然贡献力量。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跨学科合作,如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一、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是南大版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中的第十五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大自然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 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3. 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要尊重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
(2)学会用语言、绘画等表达方式,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心态。
(2)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素材等。
2. 学具:绘画用品、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知识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2. 板书内容:(1)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大自然的美好(3)环保意识的培养(4)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好景色。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大自然的基本特征。
2.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提高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觉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现象引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蝴蝶飞翔等。
2.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特征(10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
3.解释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如自然界规律、多样性、独特性等。
Step 3 讲解大自然的重要性(15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空气、资源等。
2.让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破坏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Step 4 学习大自然的保护方法(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大自然保护的案例,如森林保护、水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等。
2.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让学生讨论并列举更多的大自然保护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捕猎、垃圾分类等。
Step 5 感受大自然的美(20分钟)1.在教室里创造一种大自然的环境,如播放自然的声音、放置植物等。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并用笔和纸写下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感受。
Step 6 复习总结(10分钟)1.围绕大自然的概念、特征和保护方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如简答题、选择题等。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郊游、野外观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奇妙。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走进大自然-人教新课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通过观察大自然,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个性,发挥想象,勇于尝试新方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和描绘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美术创作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景物描绘技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和色彩。这些元素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帮助我们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描绘大自然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自然界的景物,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示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音乐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案
音乐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创作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音乐美。
2.学习歌曲《走进大自然》。
3.创作表现大自然音乐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会歌曲《走进大自然》。
2.教学难点:创作表现大自然音乐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歌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情感的表达。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大自然的声音,用乐器或身体动作表现。
2.各组展示,其他学生猜猜是哪种大自然的声音。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演唱歌曲《走进大自然》。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的声音还可以用哪种方式表现?二、创作活动1.教师出示创作要求: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声音。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形式。
3.学生分组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4.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学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演唱歌曲《走进大自然》。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的美还可以用哪种方式表现?二、综合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摄影等创作。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形式。
3.学生分组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4.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学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唱歌曲《走进大自然》。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下你认为最美的大自然声音。
走进大自然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走进大自然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自然文本材料,如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关于动植物的介绍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和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教学步骤:第一步: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预习指导,让他们提前了解要阅读的自然文本材料的背景信息。
例如,给出一些图片、标题、关键词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预习效果。
第二步:走进大自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学生可以观察花草树木、听取风的声音、嗅到花香等。
这样的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想象力。
第三部:阅读材料讲解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
要求学生注重感知和想象,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第四步: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细节和主旨。
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
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
第五步:语言技能训练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
例如,词汇扩展、语法运用和写作练习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步: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绘画、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见解,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评价与反思: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思,了解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走进大自然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更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自然观察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主题: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探索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2.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和评价表;3.素材和样品:岩石、植物、昆虫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象;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哪些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Step 2 探索大自然(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观察和探索,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2.任务卡上列出不同的大自然事物和现象,学生根据任务卡的要求观察和记录;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各小组汇报一些观察结果给全班听。
例如:任务卡一:观察任务:观察一个岩石,尽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任务卡二:观察任务:观察一种植物,尽量观察它的叶子、花朵、根部等结构特点。
任务卡三:观察任务:观察昆虫,尽量观察它的形态特点、行为习性等。
Step 3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各小组派代表将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2.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结果中总结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例如多样性、变化性、生命力等;3.教师提醒学生大自然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Step 4 创造性活动(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创造;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结果,创作一幅画、一篇文章或设计一个实物展示大自然的魅力;3.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在评价表上给予评分。
Step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大自然的特点和重要性;2.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布置延伸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运用。
2. 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体验和创作具有韵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
4. 大自然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倡绿色生活,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与示范: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形态、色彩、生机与活力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大自然,创作一幅大自然题材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丰富教学内容。
2. 邀请大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大自然摄影或艺术创作方面的经验。
3. 开展大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大自然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十五课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多样性,增强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环保的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堂针对初中学生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以期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掌握自然界中的基本生态知识,了解物种的分类和生命周期等基础概念。
2.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以及环保的意义,培养保护环境和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2.生命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3.生物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意义。
4.环保的意义和环保应该从哪里做起。
5.绘制自然风景或动植物素描等艺术类任务,培养艺术素养。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程时间大致分为四部分。
1.前期准备教师在上课前三天提前告知学生需要穿上便于活动和户外活动的衣服和鞋子。
并充分准备课堂所需的素材和器材。
2.室内讲解第一部分教师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比如森林、草原、山区、沙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实景拍摄。
3.实地体验在室外指定一个自然景观密切联系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体验,例如在野外寻找昆虫或观察鸟类、草本植物、或者学习进行土壤取样。
4.艺术素养在实地体验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创造出自己的素描作品或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主要是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需要安排恰当的户外活动并注意安全,在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明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地体验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难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方法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拼读生字,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拼读。
(3)指名读,注意及时纠正。
(4)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5)学生练习正确书写生字。
2.学习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大自然:自然界。
斑斓:灿烂多彩。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宽厚:宽大厚道。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
”中“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是什么意思?
(2)读下列句子,注意体会词语的意思。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班()脸()过()隔()
斑()验()辽()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