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山居秋暝(míng)[唐] 王维(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在山中隐居是所做。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景物的感想。

读时注意第三联中的“归”和“下”字的停顿。

及最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作者简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新】刚刚。

【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尽。

【王孙】本诗指诗人自己。

翻译:空旷的山野刚下完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林里人声喧闹,是洗衣的女子归来,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花春草凋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景:清泉、浣女、渔舟。

静景:明月,松树林、石、竹林、莲叶。

本诗前两联联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第三联以动衬静(浣女——竹喧,渔舟——莲动)。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山居图。

第四联抒情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高洁的情趣。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

朗读的基调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注释:【泊】停靠。

【枫桥】地名指苏州。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城的别称。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鸣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知识点梳理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词语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知识点梳理. (6)同步练习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习题答案.. (6)优秀教案 (6)课文朗诵下载下载地址: https:///s/18Dmw_hWwYYlbaQmKBaxw-g提取码: 2tex课文21.《古诗三首》写字表出塞先秦长征词语催办醉人豪杰人云亦云英雄项目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塞:关塞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秦:秦代秦朝秦岭秦始皇朝秦暮楚征:征战出征征程征文南征北战词:宋词填词词语歌词义正词严催:催促催命催化催眠催人泪下醉:醉鬼醉酒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英杰豪杰杰出杰作人杰地灵亦:亦然人云亦云亦庄亦谐雄:枭雄英雄雄伟雄鸡雄心壮志项:强项项目款项项圈望其项背课文原文文字版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预习+知识点梳理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词语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文知识点梳理. (6)同步练习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习题答案.. (6)优秀教案 (6)课文朗诵下载下载地址: https:///s/18Dmw_hWwYYlbaQmKBaxw-g提取码: 2tex课文21.《古诗三首》写字表出塞先秦长征词语催办醉人豪杰人云亦云英雄项目第21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塞:关塞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秦:秦代秦朝秦岭秦始皇朝秦暮楚征:征战出征征程征文南征北战词:宋词填词词语歌词义正词严催:催促催命催化催眠催人泪下醉:醉鬼醉酒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英杰豪杰杰出杰作人杰地灵亦:亦然人云亦云亦庄亦谐雄:枭雄英雄雄伟雄鸡雄心壮志项:强项项目款项项圈望其项背课文原文文字版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古诗。

诗人王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晨的宁静和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和浓郁的山水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讲解、朗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引导他们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和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印象,激发他们对《山居秋暝》的兴趣。

2.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理解诗的大意。

3.研读: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知识点解析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知识点解析汇总

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知识点解析汇总生宇组词: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多音字:泊:bo漂泊PO湖泊更:geng三更geng更加形近字:孙(子孙)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忧愁)怒(发怒)寺(寺庙)侍(侍奉)榆(榆树)愉(愉快)畔(湖畔)伴(伙伴)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I天气晩来秋。

明月松间照Z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主题:《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Z初秋傍晩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看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Z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注释暝(mιng ):日落时分,天色将晩。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an )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鉴赏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Z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Z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Z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语文五年级上第21课笔记

语文五年级上第21课笔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一、课文标题与作者《古诗三首》,包含《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一程》。

二、背景知识这三首诗都是古代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它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三、重点词汇1.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2.新雨:刚下过的雨。

3.晚来秋:傍晚时分的秋天。

4.明月:明亮的月光。

5.松间照:月光穿过松树间的空隙,照在地上。

6.清泉:清澈的泉水。

7.石上流: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8.竹喧:竹林中的喧闹声。

9.浣女:洗衣的女子。

10.莲动:莲花摇动。

11.下渔舟:渔船在江面上划动。

12.随意春芳歇:任凭春天的花朵凋谢。

— 1 —13.王孙: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14.留:居住。

15.枫桥: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16.夜泊:夜晚停船靠岸。

17.乌啼:乌鸦的啼叫声。

18.霜满天:霜华满天,形容天气寒冷。

19.江枫:江边的枫树。

20.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1.对愁眠:对着忧愁入睡。

22.姑苏: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23.寒山寺:寺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

24.钟声:寺庙的钟声。

25.到客船:传到停泊在枫桥边的客船上。

26.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27.山一程,水一程:形容旅途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程,道路、路程。

28.身向榆关那畔行:翻过山岭,穿过河流,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那边,此处指关外。

— 2 —29.风一更,雪一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更”在这里读gēng,不读gèng 。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30.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四、课文内容概述这三首诗分别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都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山居秋暝(míng)[唐] 王维(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是五言律诗,诗人在山中隐居是所做。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傍晚于山间所见景物的感想。

读时注意第三联中的“归”和“下”字的停顿。

及最后一联中“自”的停顿。

作者简介: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空山】空旷、寂静的山野。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新】刚刚。

【竹喧】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尽。

【王孙】本诗指诗人自己。

翻译:空旷的山野刚下完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竹林里人声喧闹,是洗衣的女子归来,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花春草凋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景:清泉、浣女、渔舟。

静景:明月,松树林、石、竹林、莲叶。

本诗前两联联写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第三联以动衬静(浣女——竹喧,渔舟——莲动)。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山居图。

第四联抒情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高洁的情趣。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了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

朗读的基调是深沉婉约的,语调低缓注释:【泊】停靠。

【枫桥】地名指苏州。

【乌】乌鸦。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城的别称。

【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鸣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知识点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郑燮(xi):郑板桥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竹石》的中心思想: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2、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字词释义: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

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

萌发生机的颜色。

古诗词大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4、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3.《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和复习目录知识点 (1)生字组词: (1)多音字: (2)课后习题答案: (2)山居秋螟知识点 (4)山居秋暝 (4)枫桥夜泊 (5)长相思知识点 (6)长相思 (6)知识点生字组词: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多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孙(子孙)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忧愁)怒(发怒)寺(寺庙)侍(侍奉)榆(榆树)愉(愉快)畔(湖畔)伴(伙伴)课后习题答案: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空旷的山中阵雨过后,傍晚的天气显出秋日的清凉。

明亮的月光在松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笑语,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溪流中莲叶抖动,是小渔船随波漂荡。

任凭那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山中的秋色已足够让我留下来慢慢欣赏。

【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闲淡清雅著称,但他很少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在其中包含着对佛理的体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这首《山居秋暝》便是个例子。

首联交代时间——秋天傍晚,地点——空山,天气——雨后。

一个“新”字,立刻给人以万象如洗的感觉,使得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显得清新明朗;而一个“秋”字,则既点明了季节,又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秋风过耳,阵阵清凉。

中间两联写景,但各有侧重,“明月”一联是物,以无心之物的清幽,比喻自己志向的高洁:“竹喧”一联是人,以有情之人的闲散,反衬世俗生活的浮杂。

环绕自己住所的,是清幽的明月和清泉;陪伴自己生活的,是无拘无束的浣女和渔翁——这环境是多么的优雅可亲!而相比起来,那官场与俗世又是多么的污浊可厌!寓情于景,情景俱佳,是这四句成为名句的原因。

“竹喧”两句尤其构思巧妙,合情合理:浣女和渔舟被竹林和莲叶遮蔽住了,是要先听到竹林中的喧闹,先看到莲叶的摆动,才会发现浣女和渔舟的呀!诗人本来就精研佛理、洁身自好,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让他产生“山中”比“朝中”好、如入桃花源中的感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原文说的是山中险恶,劝王孙赶紧归来,此处则反用其意,意指任凭春芳凋尽,王孙也可久留。

尾联对《招隐士》的翻用,是顺理成章的。

这是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声,它为这首意境旷远的作品画上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句号。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中收录了三首古诗,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晓》和《渔家傲·秋思》,这三首诗分别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生活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态度。

接下来将逐一分析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易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伤感之情。

古原草象征着生命和坚韧,它们生存在原野上,繁荣绚丽,但在一年之内却要经历四季的更迭,生生死死,枯荣轮回。

诗人通过古原草的形象,反映了人的生老病死,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命运的深切思考。

二、《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在清晨醒来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描绘细雨、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勃发,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与美好,也浸润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三、《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是宋代词人范仲淹的作品。

词人在这首词中以“渔家傲”自比,表现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荒凉孤寂的感叹。

词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风前更著樯梢”通过描绘秋天的江景和渔家的生活,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浮世沧桑的感叹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境界和逍遥自在的心境。

以上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向往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枫桥夜泊)》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枫桥夜泊)》课件

赏析
•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写所见(月 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 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 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 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 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 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 《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 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 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 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 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 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 是明显指“乌啼山”。
认识生字
gū 姑 (姑姑) 造句:我的姑姑下星期将从美国回来。 qíao 桥(桥梁) 造句:勤奋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chóu 愁 (忧愁) 造句:他满面忧愁地望着江边。
课文解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叫, 到处都是寒霜,夜空充满了寒意】
诗的首句,写了秋夜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 乌鸦、霜。
【唐】张继
作者简介
生字
注释
课文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继:(?-779?)唐朝襄州人(今湖 北襄樊)公元753年考上进士,做过监城 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富有自然美,以“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作 者 简

词句注释
• 枫桥:桥名,在苏州城外 •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忧愁,难以入睡 • 姑苏:苏州 •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过夜而得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知识点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赏“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知识点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①长相思:词牌名。

②程:里程。

③榆关:山海关。

④那畔: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五年级第2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第2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第21课古诗三首一、《山居秋暝》- 王维1.原文: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歇:春天的花凋谢。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4.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通过明月、松林、清泉、竹林、莲叶等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出处:选自王维的诗作,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二、《枫桥夜泊》- 张继1.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悠飘到了客船。

3.注释:●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4.赏析:这首诗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等景物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夜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5.出处:选自张继的诗作,张继(约715年-约779年),字懿孙,唐代诗人,其诗作以爽朗激越、不事雕琢见长。

三、《长相思》- 纳兰性德1.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重点习题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重点习题课件

读诗的上阙。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 他走得容易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艰难
读诗的下阙。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 涉水,还经历了什么?
那边,这里指山海关
词意: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 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 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 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 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五、下列诗词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D ( )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选出哪些诗句是静态描写, 哪些诗句是动态描写。(填序号)
①夜深千帐灯。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③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静态描写:_______①__③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②__④________________
二、读拼音,写词语。 水波清清,yú shù(榆树 )葱葱。 hú pàn( 湖畔 )游子,离愁重重。 昔我往矣,烟笼sìyuàn( 寺院 )。 今我忧思,ér sūn( 儿孙 )可安?
三、完成下面的练习。
更:[ɡēnɡ]①改变,改换;②旧时一夜分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③经历。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

古诗三首,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世名篇,每一首都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熠熠生辉。

在五年级上册的第21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首古诗的内涵和韵味,以期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的美妙之处。

我们来看第一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眷念。

诗中“离别的忧伤”、“广阔的原野”等形象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原野之中,感受到古人的豪迈与深情。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我们进入第二首古诗《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以写雪景为主题,通过对雪的真实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沉思。

诗中“不知乘月几人归”、“问君能有几多愁”等典型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无限崇敬和思索。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梳理和剖析,我们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来到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高远眺为题材,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生的领悟。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诗句,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深入解读和内心体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进而激发自己的热情和勇气,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总结来说,古诗三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在我们五年级上册的第21课中,通过对这些古诗的深入学习和体验,我们能够更全面地领悟和欣赏这些古诗的内涵和韵味,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我们也应该珍惜这些古诗的珍贵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通过深入阐述这三首古诗,相信你已经对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有了全面的了解。

五上语文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本课是《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了解到三首古诗的艺术特点、意蕴和文化背景。

同时,通过这三首古诗的比较,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本课分为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介绍的是《清平乐·李世民下江南》这首诗。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下江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美景和人民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皇帝回忆征战岁月的感叹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解读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让我们深入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和诗歌特点。

比如,课堂上讲解了“经时行旅至此”中的“经时”意为“历经多少征战岁月”,“行旅”意为“奔波征伐”,这样就更好地理解了皇帝回忆征战岁月的感慨。

通过这样的解析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美。

第二部分介绍的是《江雪》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到了深冬,大雪纷飞,万物渐次凋零的景象。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却感受到了秋天飞过的雁鹜的呼唤,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激情。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和意境,让我们理解了“雁鹜悲壮志”中的“悲壮志”代表了生命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到诗歌深远的意境和象征语言的魅力。

第三部分介绍的是《登高》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讲述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由和不屈精神的追求。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解读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杜甫的写作技巧和思想特点。

比如,课堂上解释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指人生的贵在思想的高远和自由,而不是做小人作奴隶的宁静生活。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杜甫诗歌的宏大气魄。

总之,学习本课三首古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文化内涵,更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自由和追求的不屈精神。

这也是这三首古诗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和复习
目录
知识点 (1)
生字组词: (1)
多音字: (2)
课后习题答案: (2)
山居秋螟知识点 (4)
山居秋暝 (4)
枫桥夜泊 (5)
长相思知识点 (6)
长相思 (6)
知识点
生字组词:
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
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
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
多音字:
泊:bó漂泊pō湖泊
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
形近字:
孙(子孙)孔(孔雀)
泊(停泊)伯(伯父)
愁(忧愁)怒(发怒)
寺(寺庙)侍(侍奉)
榆(榆树)愉(愉快)
畔(湖畔)伴(伙伴)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
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

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山居秋螟知识点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
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
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枫桥夜泊知识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
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赏
“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长相思知识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
①长相思:词牌名。

②程:里程。

③榆关:山海关。

④那畔: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⑧故园:故乡。

鉴赏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