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坚硬”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石头的奇特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好奇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奇怪”、“坚硬”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石头的奇特之处。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好奇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1.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奇怪的事物吗?它们是什么?2.学习课文2.1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石头的奇特之处。
2.2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讨论:为什么说这块大石头奇怪呢?它的奇特之处在哪里?2.4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
3.学习生字词3.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3.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
3.3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拓展延伸4.1提问:你们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奇怪的事物?4.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5.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石头的奇特之处。
5.2强调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奇怪”、“坚硬”等词语造句。
3.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觉得奇怪的事物,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形状——圆圆的、块块的质地——坚硬、光滑形成过程——长期受水滴侵蚀、风吹雨打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了解了石头的奇特之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石头的奇特之美。
同时,要注重生字词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课后,要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优质教案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李四光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
THANKS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入手,抓住“奇 怪的大石头”这一线索,通过理解“独立成块”、“庞大的石块”、“是谁把它 搬到这儿的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何而来?”等句子,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石头的奇怪及李四光的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敬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 头》优质教案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大石头的喜爱之情,理解李四光是如何围绕大石头提 出问题的。
教学策略
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准备
资料搜集
学生需要在课前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和在地质学领域的贡献,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课文
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课堂上的 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方式
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关于李四光发现 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奇怪的大石头”中的 “奇怪”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带着 疑问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整体感知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石头的描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颗大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奇怪”、“巨大”、“形态各异”等。
4.课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找出一个你觉得奇怪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奇怪之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大石头的性质。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奇怪现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块大石头的奇特形态,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
2.2 生字词学习:石头、奇怪、大石头、形状、奇特、大自然、观察、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大石头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形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提问:你们见过奇怪的石头吗?它奇怪在哪里?(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三)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移动呢?(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朗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五)积累好词好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朗读并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观察身边的石头,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生字词和积累好词好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需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来体现大石头移动的神奇和科学家探究的认真。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觉得大石头移动时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缓慢、低沉?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是充满了惊奇和激动?让我们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这些情感吧。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奇观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内容简介:讲述了一块大石头的奇特现象,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思考。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石头、奇特、大自然、思考、启示。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运用。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块大石头有什么疑问?3.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3 讨论与思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故事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故事接龙,以前一个学生讲述的内容为基础,继续发挥和创造。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5.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肯定。
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理解程度。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以便进行评价和反馈。
6.2 学生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学习他思考和提问的方式。
●理解李四光探索精神的内涵。
2.难点●体会作者如何将探索过程和人物品质写得具体生动。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导入,激发兴趣1.利用课件展示李四光的头像,简要介绍他的生平成就。
2.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要学习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猜猜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3.让学生谈谈对小李四光的初步印象,教师板书。
4.鼓励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再读课文,小组研讨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划出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
2.小组内交流观点和相关句子,记录员做好记录。
(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藏、卧、旅、考”等字的书写,强调笔画和结构。
第二课时(一)词语复习认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二)全班交流,深入理解1.探讨“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一部分,思考李四光对石头感兴趣的原因,感知巨石的奇特和李四光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进行李四光问老师的说话练习,通过同桌和指名表演对话,体会李四光的好问。
3.分析老师的回答是否令李四光满意,进行说话练习,感受李四光善于质疑的品质。
4.师生表演李四光与爸爸的对话,思考李四光在请教多人无果后的想法。
5.理解“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用“直到……才……”进行说话,体会李四光的执着。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理解课文,感受石头的奇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头的奇特。
2.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大石头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学习课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的奇特之处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4. 理解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与周围景物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特别是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石头图片,发挥想象力,画出石头周围的景物,并写一段话描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一群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中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和团队合作,揭示了石头的奇特之处。
2.2 生字词学习教学重点:石头、奇怪、户外、观察、分析、团队等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奇怪石头的看法和经验。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孩子们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是他们遇到了奇怪的大石头,他们会如何处理?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学生抄写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更多奇怪石头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其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6.2 科学小知识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关于奇怪石头的科学知识,如岩石的形成、地质变迁等。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情节和孩子们的行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2 情感教育教师强调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学会推测和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理解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学会推测和推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石头的奇怪之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奇怪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和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请学生运用生字词,写一段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句子。
5.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
《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
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课文中的悬念和疑问。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知识和科学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场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奇怪的大石头》(2)相关图片素材:大石头、高山、河流等(3)教学音频、视频素材:课文朗读、地质知识讲解等2. 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仪(2)白板(3)教学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发挥想象力,猜猜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特的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生字词难题。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知识和科学原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块大石头的传说故事。
故事中,村民们为了搬运一块大石头,经历了很多努力和困难,最终成功。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奇怪、大石头、努力、坚持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3.3 合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3.4 朗读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能够找出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2 合作讨论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4.3 朗读与表达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学生能够认识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故事中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写一个句子,并读给家长听。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管理教师以亲切、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奇怪的事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观察与讨论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奇怪的大石头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三、推理与判断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块大石头奇怪?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创作关于奇怪事物的故事。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提高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语气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石头的描述中所蕴含的惊奇和好奇。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讲述奇怪的大石头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学生:惊奇、好奇的语气。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线索,推测事件的发展和原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大自然奥秘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故事中,一个孩子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头,引发了村民们的猜测和讨论。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奇怪”、“巨大”、“猜测”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知识点,如“奇怪的大石头_____在村庄的广场上。
”4.2 连线练习:教师设计一些词语连线的题目,如将“奇怪”、“巨大”、“猜测”等词语与相应的句子连线。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知识点。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如“课文中的孩子是如何发现奇怪的大石头的?”、“村民们对大石头的猜测是什么?”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果我发现了奇怪的大石头”的想象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
着巨大价值。
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课讲的是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石头产生的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多年研究终于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选编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
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的障碍是:课文中难理解的词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佷陌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提问,如:从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得出李四光真会提问?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分析回答。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从而进一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具有层层深入,很有逻辑性的特点。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讨论中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激趣导入。
看了这幅挂图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图中这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介绍李四光的平生。
(先让学生说在课前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教师再小结。
)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不会读的字词划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把字音读准。
2、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3、教师提问,你们对李四光的印象如何?学生畅所欲言,如爱提问题,勤思考,善于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悟探究
1、品读第2——8自然段,探究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学生自读自悟或同桌研读感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探讨。
2、提示学生划出李四光提出问题的句子,发现李四光提出问题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分析得出,李四光提的问题很有逻辑性,层层深入。
3、精读课文第9——10自然段,读中讨论交流。
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提示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发散思维:想不到这次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
由此你感受深刻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感知李四光的精神品质。
四、拓展升华
1、再读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品质写具体的。
2、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