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读后感: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将重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女的故事读后感:一切都已过去,
一切都将重来
这一本书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冷酷的世界,我们过去的经历的,现在正在经历,未来仍然会继续经历,人类从未走出过这个时间的迷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使女的故事读后感: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将重来,你感觉这一本书怎么样?
一、历史或者寓言
是对未来政治的想象,是对与历史真实的诉说,更是对此刻现实的记录。
这本书的构架是对于未来的想象,绝对自由、物欲横流,充满着种种现代弊病的美国政权被推翻,在同一片土地上建立的,是一个被叫做“基列”的新的国家。国家的运转以《圣经》为指导,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所有关于自由、平等的理念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人们重新被划分成三六九等,按照各自的功能,其中女性尤为突出,穿蓝色
衣服的主教夫人,穿暗绿色衣服的女仆马大,穿红、绿、蓝三色条纹衣服的经济太太,以及,像主人公奥芙弗雷德一样负责生育的使女。
向每一个专制政权一样,“自由”是不被允许触及的话题。人与人之间不能交流,没有思想,没有争论,只有永远正确的政府和上帝。你永远不敢随便同身边的人说话,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猜到,他是不是“眼目”,随时都会被出卖,随时都打算出卖别人,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所谓道德,所谓坚持都显得有点可笑。
每天都会有人死亡,以或真或假的理由,每个人都展示着自己的信仰,但从没有人真正信仰。“市场”消失了,可黑市上能买到一切,只要你足够有权,足够有钱。但掌权者也随时会被“清洗”,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会如期降临。
读这本书,你很难不联想到乔治·奥威尔的《1984》,很难不联想到曾经
的中国。恐惧的同时觉得有点可笑,关于政治,关于人性,好像古今中外都没什么差别。
封锁言论、限制经济、告密暗杀、人性泯灭,人类进行集体性自杀的方式这么多年来似
乎从没有进步。
我们曾经经历,我们正在经历,我们未来也仍会经历,只要人还在,政治就永恒,灾难就永恒。
二、何为女性
世界上最长久的战争不是国家
或民族间的战争,而是男性和女性的战争。而在这本书中,女性输得一败涂地。
政变之前的美国,女性同时拥有着自由和危险。在书中,奥芙弗雷德回忆道:“我还记得那些从不用讲但个个女人都心
知肚明的规矩: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哪怕他自称是警察。让他把身份证从门缝下塞进来。不要再路当中停车帮助佯装遇上了麻烦的
开车人。别把上锁的车门打开,只管朝前开。要是听到有人朝你吹口哨,随它去,不要理他。夜里不要独自一人上自助洗衣房。”女人拥有工作与自由,只把男人当成工具,但却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之中。
就好像当下的我们,性侵事件频
发,性别成了脆弱的根源。我们生活的社会,女性的权利和地位看起来在不断提高,但危险从未走远。
而在基列,在一个按照《圣经》被重新构建的社会中,女性不再有上述的种种危险。只是,似乎也不再像一个人一样存在。
《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话: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
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
拉结说,有我的使女比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而整个故事也便因此展开,主人公奥芙弗雷德的身份就是“使女”。她们是这个国家的生育机器,穿着统一的修女服,鲜血一般的,象征着性与生育的红色的修女服。她们不被看做女性,而是所谓的“国有
资源”,“我们的用途就是生育,除此之外,别无它用。我们不是嫔妃,不是艺妓,也不是高级妓女……充其量我们只是长着两条
腿的子宫:圣洁的容器,能行走的圣餐杯。”她们是大主教的附属品,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主人公奥芙弗雷德的英文是“offred”,也就是“of fred”,弗雷德的。她们在每
个家庭中服役几年,生下孩子,而后离开,换上下一任主人的名字,也许是“奥芙沃伦”,也许是别的。
而在秘密开设的“荡妇俱乐部”中,无法生育的女性重新戴上猫耳和兔尾巴,沦为负责挑起性欲的玩物。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讲女性是被定义的,被塑造的。而《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也不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被塑造了,她们不再是女性,与之相同的,也没有了男性。除了上层的特权阶级,所有的人只是符号,只是螺母,茫然地,恐慌地,一刻不停地运转。
于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在人作为人的所有权利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之后,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