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我认为,数学从学科的特点来说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趣,可以说算上枯燥无味的一个学科,要想达到数学好玩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的身边找实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数学好玩。
数学学科特点是严谨的,数学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数学的思维训练是枯燥无味的,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教师要花费时间开动脑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感觉到数学真的是好玩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的深刻含义其实就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
小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学习就会主动,主动,就意为着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特别喜欢学数学,当然也就认为数学好玩了。
但是数学好玩,如果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数字好玩,作为老师必须狠下功夫,把课上得尽量让学生感到开心快乐,感到有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当然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让孩子感到数学好玩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是要靠老师过硬的教学能力与创设的情景、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等。
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教师要花费时间开动脑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只要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感觉到数学真的是好玩的。
喜欢而感兴趣,才能觉得好玩。
培养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好玩”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必须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其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数学的魅力。
聚焦冲突、激发兴趣、寻找教学切入点,寓教于乐,是培养学生“数学好玩”情趣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知识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
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获得体验,体验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想忘都忘不掉的效果。
数学好玩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数学语言是准确、严密、简明,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语言,比较枯燥无味,学生读起来没兴趣,学起来不带劲。
要把这些准确、严密、简明,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变成学生愿意听的生活化的语言,也就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方法、策略去描述,理解数学概念、定律、法则、逻辑关系,是我们数学教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必须逾越的一道门槛。
这真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好好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学有兴趣。
解数学题本身就有趣味,通过老师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解题过程中的趣味性。
把这种趣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巧设问题与悬念,吊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数学的王国里,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好玩”了。
我教小数除法去尾法时,有这样一道“做上衣”的题,没注明保留几位小数,得数是“2.7”,学生最后答案就写了2.7件上衣,我就问这个学生,你爸一件,你妈一件,还剩0.7件,没袖子,没领子,你要。
学生嫌难看,说不要。
并知道了这样的题不论小数点后是几,都要舍去。
学生知道了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数学真的有用,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好玩”是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愿意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要把数学变成真正的“好玩”,就要向李玲老师那样,巧设问题,在老师一个个提问,学生一个个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争论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真的好玩。
好玩的数学我的想法与感受
好玩的数学我的想法与感受以好玩的数学为题,我想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我的感受。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常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通过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我想谈谈数学中的谜题。
数学谜题是一种很好玩的数学形式,它们既能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带来乐趣。
比如著名的“猜数字”游戏,每个人轮流猜一个四位数,然后给出几个提示,让猜测者根据提示来猜测正确的数字。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推理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当我猜对一个数字时,我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
除了谜题,数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原理和概念。
比如黄金分割比例,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被认为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黄金分割比例可以在建筑、艺术和自然界中找到,例如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高度和间距比例、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中的面部比例等等。
每当我看到这些应用黄金分割比例的事物,我就会被它们的美感所吸引。
另一个有趣的数学概念是图论中的欧拉路径和哈密顿路径。
欧拉路径是指通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路径,而哈密顿路径是指通过图中每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的路径。
这些概念可以应用到旅行商问题和邮递员问题中,解决最短路径的计算。
我曾经尝试过用欧拉路径和哈密顿路径来规划我的旅行路线,这样不仅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时间和费用,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旅行目的地。
除了谜题和概念,数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带给我们乐趣。
比如数独游戏,它是一种通过填充数字来完成一个数独表格的游戏。
数独游戏不仅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每当我成功完成一个数独表格时,我都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除了数独,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锻炼我们的数学能力。
比如“24点”游戏,它要求我们利用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到结果为24。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每当我成功地找到一种解法时,我都会感到很开心。
好玩的数学内容心得体会五篇
好玩的数学内容心得体会五篇好玩的数学内容心得体会一数学是一门百科全面的学科,既要求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创新思维能力,没有其他学科的晦涩难懂,但一旦掌握便能让人眼前一亮。
当我们把数学与游戏结合起来,它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公式的罗列,而是变得有趣、好玩,许多概念和技巧也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本文将从数学与游戏的结合角度,分享我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蒙哥马利问题。
数学思维告诉我们,换门的情况下,中奖的概率将从原来的1/3变成2/3。
虽然这个结果很难直观理解,但通过这道题我们明白了概率学中的相对概率,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被广泛接受的错误认识与观念。
第三段:脑内旋转。
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脑内旋转是很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在思考旋转图形时,将原图旋转,可能会让解题有一种突破的思路。
这种方法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视角,然后将三维的物体通过想像进行旋转和转化,让它变成我们听得懂的数学语言,从而得到有条理的解题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
第四段:抽象思维。
我们在学习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是初等数学,很多题型要求我们用抽象思维来解决,比如多项式、初等矩阵之类的概念。
它们不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直接应用的,但学习它们可以让我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入。
抽象思维能够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五段:结尾。
每个人的数学之路截然不同,但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让数学看起来更有趣,并且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数学游戏,或者自己发现一些好玩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好玩的数学内容心得体会二近年来,人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在逐渐发生变化。
不再只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好玩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浅谈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和理解一提起数学可能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冰冷的数字和枯燥的运算,还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很难学,仿佛数学是高深莫测的。
其实数学也可以是很好玩的,李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想让数学“好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一下: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不仅仅是教我们算几道题,画几个图形,它是有生命力的,它的活力就来源于生活。
李玲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如:36名学生乘车、用36元钱买福娃、组装风扇问题、铺地砖、搭帐篷等等问题都来自生活,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能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感受到数学好玩-----因为实用而好玩。
二、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活动。
数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而且所有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李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有几个活动是围绕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展开的,如第一个活动:福娃排队,学生说任意一个号码,老师马上就能说出名字。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老师这么快就能说出来?带着对新知的渴求学生开始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探索。
这个活动设计就非常成功。
后面解决36人乘车的问题时,李老师注重了学生的体验。
通过让学生5人一组模拟坐车的活动,体验了乘车问题中的余数应该用进一法。
纵观这节课中的所有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好玩------因为有趣而好玩。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这一点我想结合前不久的听课来谈。
上周在高新区北海学校听了全国目标教学的展示课,其中广西柳州的一位老师执教的《打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谈“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上,要想切实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要上好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不但要求老师要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人曾说,要想传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拥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要学好数学专业知识,还要当一名知识杂家,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学习时事,更要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术。
在课堂上,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能与时代接轨,实现知识的更新。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要能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回避、敷衍的办法,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要大大缩小,学生会感觉数学没什么用处和乐趣,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我很支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观点。
数学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上课要根据实际教材,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上好一堂数学课,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和改进。
在教学中,应想尽办法将抽象的数学算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表、动画、歌谣等来表述。
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设计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三、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本节课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数学好玩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数学好玩的认识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充满童心的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拉近了不少人同数学的距离。
让许多人不在觉得数学高深莫测,那么,数学为何好玩呢?我想“玩”的内涵有两点。
其一:玩,形式上的玩。
我们都知道玩是每个人的天性。
在参与玩耍得过程中,个人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从而对于活动的各方面理解也比较快。
数学的学习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显然可以调动学生得各方面的注意力。
知道了这一点,对于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将新知识融入活动当中,而且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你和学生都会显得轻松起来,这一点我是切身体会过的。
比如,这几天学生们学习加减法与混和运算,说实话,好几周就是这样的计算。
学生已经是很不耐烦了。
但是,只要有游戏参与的课堂,学生就显得异常的兴奋,我也不必再为课堂纪律而头疼。
比如,那天我设计了一个伴随一定的场景破解密码的活动。
内容就是一些计算题,而密码的规则就是这些计算题的得数,然后按照从大到小排列成的一串数字。
一听密码,那个神秘感引得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效果很好。
最后有个女生还说,老师你再出一个我们玩玩吧。
我心里想,不就变了个方式,原来这样他们就不烦了!说实话,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特别是低年级的知识,有时甚至都不必要将学生禁锢于教室,很多知识,完全在活动中就可以理解。
比如比数字大小,感知轻重,图形对称,认识立体图形,认识圆角分等,都可以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只要去设计这些活动,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玩起来。
其二:“玩”,意义上的“玩”。
我想,陈大师所做的学问恐怕没有人能设计个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吧。
那么他所说的“玩”又指的是什么呢?那应该是对学习数学的一种兴趣,是在你计算了很多次,走了很多弯路,失败了很多次最后终于得到问题答案时的一种喜悦。
而陈大师“玩”的结果不只是一种喜悦,而是很多人对他的尊敬!每个老师,知识面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授学生阶段性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如何才能将数学玩好!有意的引导他们去体会解决了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感,自我认可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仅教会他们做当前的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玩数学的意志!这才是教育的更高层次。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在许多人看来,学生时代最最头痛的莫过于数学了。
可是,古今中外,很多颇有建树的数学家却是因为“数学好玩”才涉足这个领域的。
学生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如何让数学也变得“好玩”起来,使学生乐于学数学,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1、开始有趣化吴正宪老师认为,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它往往会深深而长久地留在记忆里,不可磨灭、难以抗拒。
老师都应把“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作为首先思考的问题,独具匠心地上好新班的第一课,使师生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孩子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是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2、素材生活化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过生日正好是一年”。
这是多好的解读!他们把十分抽象的时间观念,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物化”出来,上学之前的活动与经历使学生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可能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不严格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但却为正规学习数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些学前积累下来的生活经历,会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被“重新解读”,学生以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桥梁,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发现和得出数学的结论;同时,他们还将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3、表达通俗化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强迫着听,强迫着学”。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听得懂数学,觉得数学很简单,一点也不难。
学生只有听懂了数学,才能学会数学,才可能喜欢数学。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有趣的,有用的,奇妙的。
无论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都会不知不觉的爱上数学。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中要尽量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一、优化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玩。
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愉快思考的场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
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买文具)”时,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
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模拟生活情境,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文具:尺子、铅笔、橡皮、笔盒、作业本等,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尝试购买自己需要的文具。
进而,再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有1元钱,你能买什么文具?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十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这样,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学得轻松,更好地在玩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提供好玩的材料给学生玩。
我认为学习知识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教材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
我为了使学生玩好数学,要更多地思考一些供学生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铅笔)”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拍乒乓球比赛,边拍边数数,看谁先拍到100下,学生很快地数出了100以内的数。
接着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排队,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每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更大兴趣。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就是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做游戏,听趣味性故事等活动好玩。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觉得好玩,并且引导着学生“玩好数学”。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强了,应该创设一些让他们去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的活动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使他们觉得数学好玩。
另外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而且乐于“玩数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好玩”的数学素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好玩的事情。
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好玩”,并让学生们“玩好数学”。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数学好玩”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好玩,从而爱玩数学,能够玩好数学呢?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就是要通过师生的沟通互动来创建问题情境。
创建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成为学生进行自主的数学活动过程的必备条件,是践行数学好玩理念最重要的关键一环。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持久的兴趣和不竭的探究动力。
“数学好玩”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体现。
1、有趣的数学好玩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爱上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要实现数学好玩,首先要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学习探索数学的活动中。
2、奇妙的数学好玩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奇妙的。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常发生疑问和感到惊奇,对数学时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还能不喜欢数学吗?因此,要实现数学好玩,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提供补充一些有趣的素材,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数学的神奇,使之更加喜爱数学。
好奇心、奇妙感在学生进行探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奇妙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3、有用的数学好玩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
数学很有用,不是靠说教,而是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4、简单数学好玩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得听懂数学,觉得数学很简单,一点也不难。
学生只有听懂了数学,才能学会数学,才可能喜欢学数学。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有趣的,有用的,奇妙的。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学生,都会不知不觉的爱上数学。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数学好玩”,是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少年数学论坛上的题词。
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好玩,又能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呢?一、创设好玩的生活情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我觉得数学好玩还是不好玩在于教师的引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
李玲老师在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巧妙的创设了“你说我猜”这样一个游戏环节: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按顺序依次排列,让学生说一说第14个是哪一个吉祥物?并说一说为什么?然后换位,学生说号码,老师很快说出是什么吉祥物。
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我没有呈现干巴巴的数据让学生统计,而是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活动中。
一食品公司为了调查生产的四种味道的饼干哪种受欢迎,特邀请同学们做品尝员,并填好统计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品尝饼干,填写数据,统计数据,一节课在玩中就学完了。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李老师在教学“36人乘车”这一生活问题时,创设了好玩的教学活动:辩论会和模拟乘车。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把这种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景,在活动中轻而易举的找出正确的答案,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和有用。
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索。
三、及时参与,和学生一起玩教师设计好玩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及时参与到活动中,做好引领和评价。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探索圆的知识“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是半径的2倍”。
学生在小组探索的过程中,我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于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特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我看数学好玩
我看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是世界顶级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的,他对于数学已经到了一个完全享受的境界。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何也能进入如此境界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数学是美的。
著名数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
”它以对称性,简洁性,统一性唤起人们心中对于美的渴望。
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好玩了。
小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数学,但从一年级开始他们就能领略到数学的美。
感到数学是好玩的。
2. 数学很好玩。
数学好玩,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实现这样的目标呢?首要的是我们的数学素养应当相当深厚,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好玩的数学。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研修。
恰好山东教育厅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
3. 数学好玩的动因是解决认知冲突后,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深度思考后的愉悦感。
所以数学好玩,一定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思维上的美感。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出最美的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玩中学,学的有兴趣,学的很好玩,并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
至此,我们的教学该是多么有意义,多么享受的事情啊!。
谈谈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数学好玩”精于课程,重在领悟通过这次专题四的学习让我对“数学好玩”有了更深地认识。
数学本身是要求抽象、准确的科学,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是儿歌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将课程完成。
新课改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还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也把我们教学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笔者认为“数学好玩”这种感受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要实现数学好玩,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
在一次名师讲堂中就有过类似的感受:吴老师上课的开始并没有讲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是直接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入了神,老师马上把话锋一转:“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热烈地议论开了:学生甲: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我懂得当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来解决。
学生乙:曹冲真聪明,我知道了石头可以代替大象。
学生丙:我爸爸曾经考过我一道题,一只小狗等于两只小猫的重量,一只小猫等于三只小鸡的重量,问一只小狗等于几只小鸡的重量?当时我没有解答出来。
今天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会解答了。
不就是把猫换成鸡吗!显然这位同学已产生了联想。
曹冲称象等量代换的数学模型,已在孩子们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
吴老师就地取材,顺手把这道题板书在黑板上:1只小狗=2 只小猫1只小猫=3只小鸡1只小狗=( )只小鸡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一只小猫换三只小鸡,两只小猫可以换六只小鸡,一只小狗就等于六只小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故事带给同学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有趣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一节课没有出现一次呆板的数学公式,也并不是简单的故事导入,整个过程是在古代故事和生活事例中愉快度过的。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谈谈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和认识“数学好玩”不是单纯数学课堂的热闹、好玩,而是具有深层次的,感悟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所在。
“数学好玩”是不是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体现在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好奇心,学数学积极性高,自主性强。
二是学生心理感受方面,体现在学生通过对数学的操作、体验、思考、感悟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认知过程,能力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三是数学本身方面,数学的的逻辑性、科学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索、思维、创新的无限空间,数学充满着吸引力。
“数学好玩”的关键在于“玩好数学”。
作为教师,你得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挖掘数学本身魅力,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感悟“好玩”。
一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好玩”。
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又充满“童趣”。
赵本山大叔的小品为什么有吸引力?你得学会“忽悠”。
对低年级的小孩子,把你的问题像故事、童话、谜语一样提出来,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年级,你得语言要有大孩子的特点,要有幽默感,富有诱惑力,甚至可以夹杂着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的主角,学生喜欢的偶像等。
语言的魅力不是天生的,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二是教学设计要“好玩”。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贴近你的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预设时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视角看一下情景的设置、问题的探究等,看教学设计是否合适。
还有就是教学设计体现出数学的魅力: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冲突点,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供探究的素材,预设探究的方法手段,考虑学生可能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觉得“好玩”。
三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好玩”。
有了“好玩”的设计,不一定能上出“好玩”的课,还在于教师敏锐的嗅觉、高超的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去感悟数学的美,去体验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参加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会见孩子们时,用那支颤抖的笔和孩童般稚趣的语言为孩子们题词:“数学好玩”。
把我的粗略见解,简单说一下。
数学好玩可以加入故事,数学好玩就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习进度不紧时我会给学生出思维拓展题,我也感受到学生在琢磨问题时对数学和思考的乐趣。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数学教育,是“好玩”的基础。
利用学生“新旧知识不断产生的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乐于不断深入思考,是“好玩”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征服数学的好玩”,巩固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好玩”,从而产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应该是“好玩”的结果。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切,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学,学中有快感,学后有成就感。
数学好玩除了数学本身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觉得数学好玩。
在课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之美,让学生去欣赏、去发现、去体味,领会数学好玩的意境。
数学好玩,不应仅仅限于数学知识,应该多引入数学游戏作为课外活动或课外作业或课内作业练习。
如果先让他们做简单游戏,他们稍一思考就做出来,产生成就感,再让他们做复杂的,他们会越来越愿意做的。
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数学好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愿学乐学,并且快乐的学习数学;不厌倦数学,喜欢上数学课;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与理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觉李玲老师的“让数学好玩”一课,“学”变成了“玩”,“教”变成了引领发现、启发思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玩数学”唤醒了那些对学习无动于衷的孩子的热情。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各种能力:对口令、找朋友、猜一猜、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圈一圈、拼一拼、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兴趣有关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学生学会了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学习的兴趣浓厚了,相应也会玩好数学、学好数学。
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从“好玩”走向“玩好”。
数学课的乐趣与趣味 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课的乐趣与趣味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心中的噩梦之一,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然而,随着我对数学的深入学习,我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乐趣与趣味,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我在数学课上所经历的转变和感悟进行分享。
数学课的乐趣首先体现在解题过程中。
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难题时,我总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尝试解答。
然而,当我思考良久后,终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将问题一步步归纳、推导、演算,直至得出最终的答案,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种解题过程就像是一场智力的较量,让我感受到了大脑的风暴和思维的乐趣。
另外,数学课的趣味也体现在数学的应用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常常可以看到奥数竞赛、数独等带有数学特色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比如,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就如同解开生活中的一个谜题,让我激发了更多对数学的兴趣。
除此之外,数学课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在数学的世界里,常常有多种多样的解法和推理方式。
在我们解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有时候,我会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就如同一场冒险,让我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另外,数学课还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
数学的思维方式常常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式,注重推导、证明、演算等过程。
数学课上,我们常常需要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调动脑海中的各种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逐渐习得了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这对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体来说,数学课的乐趣与趣味让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解题过程中的成就感、数学的应用领域、创造力的激发以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我逐渐喜欢上了数学,并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趣味。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和认识“数学好玩”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源动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并能在玩中学好数学呢?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让数学也变得“好玩”起来,使学生乐于学数学,我们需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努力使每一节常态课都让学生感觉好玩,对数学课充满期待。
这个理想如何实现?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趣”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活动等形式,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前些日子,我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首先以“说说自己坐在哪里?”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
而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师生对话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是在第一时间将学生融入了课堂。
在认识完数对后,我说数对请对应位置上的学生站起来,其余学生判断对错。
学生兴趣很浓、全心备战。
然后我又乘胜追击邀请学生“不说名字、不用手指告诉我你好朋友是谁?”话音刚落,教师里就开始骚动了,孩子们马上用眼神扫视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在心里盘算着怎么能按我的要求说出自己的好朋友,自然就想到了刚刚学习过的数对。
这一系列的小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巩固了新知识。
2、“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好玩的东西才会使孩子们产生兴趣。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
因此,数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今年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时,就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长方体,并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并在组内自主探究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滨州市高新区小营街道办事处大孙小学韩洪升2011年11月1日13:59浏览:10评论:3鲜
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2
我对“数学好玩”的理解与认识
数学好玩与玩数学不是一个概念,玩的目的是为了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玩中完成数学学习的过程,从玩中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
教师要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
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
只要有兴趣肯钻研数学就是好玩的,特别是当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到了不同于别人的解题方法,发现了数字之间存在的规律等等,那种“好玩”应该源于自身的成就感,自己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和方法也将会记忆很久甚至终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好玩,在教学中还要多动脑筋,包括创设有趣的情境,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等,将枯燥的数学概念、数学定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他们参与到数学的研究中来,发现做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