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探究课中活动的探究
高中政治课程探究式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课程探究式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可。
探究式教学法,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但该方法的使用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政治课推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而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却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个性的培养。
2.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焕发政治学科生机活力的需要。
长期以来,政治学科课堂是“教师讲条条、学生划条条、背条条”。
鲜活的政治理论知识在学生那里成了死气沉沉、毫无用处的条条框框,考完之后就丢得一干二净。
政治课堂对学生已无吸引力,成了学生不爱上的课之一,政治学科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片面追求形式的翻新,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能进行探究式学习了。
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更不用说提高探究能力了。
2.重表演轻常态。
这通常表现在“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
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学习,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公开课的亮点甚至高潮。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设计及应用
师 应 在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 状 况 , 了解 学 生 学 习 的 客 观 规 律 和 把 握
学 生 的 知识 经 验 背 景 和 思 维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精 心 设 计 问题 情 境 ,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比如 , 讲 哲 学 中 来 在 “ 质 的运 动 和 静 止 ” , 设 计 了这 样 一 个 情 境 : 物 时 我 坐在 高速 行 驶 的 列 车 上 , 到 车 窗 外 的 树 木 建筑 往后 倒 去 , 们 是 在 运 动 昵 还 看 我 是 处 在 静止 中 ? 生 能 根 据 所 学 的 知 识 得 出 , 对 于 车 窗外 的事 学 相
人 们 认 识 事物 , 先 是 从 认 识 事 物 的 现 象 入 手 , 是 感 知 浅 首 先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领 导核 心 ; 列 主 义 、 泽 东 思想 , 小 平 理 马 毛 邓
论 、三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 学 发 展 观 是 我 们 党 的 指 导 思 想 ; “ 重 科 中 国走 社会 主 义道 路 是 历 史 和 现 实 的 必 然 选 择 ,只 有 社 会 主 义 才 能 救 中 国 , 有 社 会 主 义 才 能 发 展 中 国 。 师 应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具 只 教
物 处 在运 动 中 , 对 于 车 厢 内 事物 , 处 在 静 止 中 。这 时 学 生 就 相 又
会 发 现 为什 么会 同时 处 在 运 动 和 静 止 中 ?当 已知 的 科 学 理 论 知
识 和 所 发现 的 问题 产 生 了 的矛 盾 和 冲 突 ,就 成 了 触 发 问题 意 识 的 最 佳 切入 口, 生 就 会 怀 着 极 大 的 好 奇 心 去探 究 新 的知 识 。 学 再 次 , 用 灵 活 的 教学 方 式 , 行 积 极 引 导 , 化 学 生 的 问 采 进 强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实现有效教 学的教学 情境 。这种 情景使学生 求知猎 奇的心理 低” 发现和探 究” , 在实践 中对学生 的学 习进 行极端处 理 , 死记 得到满 足 , 从而 调动其 积极 性 。 新 奇教 学情境能 够强有 力的吸 就行 , 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
引学生 , 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 创造出激动 、 高 少 。这种 学习窒息 人的思维和智 力 ,摧残人 的学 习兴 趣和热
昂、 活泼 的获取知识信 息的氛 围。 新 奇教学情境 会使学生感 觉 情 。 不 仅不能促进 学生发展 , 反而 成为学生发展 的阻 力。 转变 新鲜有趣 , 便 于学生理解掌 握知识 。在新奇教 学情境 中 , 思 想 学 习方式就 是要转 变这 种状态 , 把学 习过程 中的发现 、 探究 、
问题 的能 力 。 在新 奇教学情境 中 , 思想政治课教 师要善于把沉 弓 I 导学 生 自主学 习 、 合作 学习 、 探究学 习。 自主学 习是就学 习 闷的政 治知 识“ 新奇化 ” , 并依 据其情 节 , 通过 精巧 的设计 , 把 的 内在 品质而言 的 ,相对的是被 动学习 、机 械学 习和 他主学
【 关键词 】 高 中政治
创设 情境
探 究课
要 让他们积极 、 主动地学 习 新课程 改革倡导 学生 自主 、 探究 、 合作 学习 。 其实 , 学生自 解或 把握课本 的主要知识 。但是 , 单调 的思想政治课 , 还 要求我们教师善 于运 用各种 主学 习就是独立 主动地探 究问题的 学习 ;合作 学习就 是学生 较 为抽象 、 创设 良好 的教学 情境 , 组 织丰富 活跃 的教 学方 式 , 与学 生之间 、 学生 与教师之 间共 同参 与对 问题 的探 究学习 。 因 教 学手 段 ,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
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
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这一组织形式,从外部来看,教师和学生要服从一定的活动程序。
活动的准备一活动一活动的总结延伸,这是活动的正常顺序。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服从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的“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活动阶段、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活动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1)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综合探究”指导下,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然后,教师向学生交代活动名称、目的,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设计整个活动,然后再收集各项设计方案,综合、筛选,发动学生讨论,确定最佳方案;(2)根据活动方案、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担任的活动任务;(3)根据活动设计要求及各人所担任的角色分散活动、收集资料、排演节目等等;(4)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同学们推举代表,或内外联系,或请校外辅导员,或联系活动地点,或联系参观工厂,或征求多方意见……;(5)布置场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东西等。
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探 究 式 学 习 指 学 生 同绕 一 定 的 问 题 或 材 料 在 教 师 的 帮 助 和
任 务 , 以 多 种 方式 呈 现 学 习 内容 。让 学 生 在 课 堂上 学 有 所 思 、 并
武期尝 翳考
Vl N o 0 2. 6.
LI BERAL ARTS FANS
教 育教 学 6
___
l. -。
Ej
同
中政 治课 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教 学
李 芳 娟
对“ 自主 学习, 合作 学习, 究学习” 探 的理 解与实践
( 西 省 武 功 县 普 集 高 中 陕 西 武 功 72 0 ) 陕 12 0
互 动 , 生 互 动 的 探 究 学 习 , 分 开 发 和 发 展 学 生 的潜 能 。 生 充 新 教 材 模 块 的 每 节 都 从 “ 题 探 究 ” 手 , 系政 治 、 济 、 问 人 联 经 文 化 生 活 和学 生 生活 经 验 提 出 问题 , 导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引 解 题 、 建 知 识 、 展 能 力 。 材 中探 究 活 动 较 多 , 师 要 充 分 利用 构 发 教 教
、
自主 学 习
传 统 教 学过 程几 乎是 教 师 一人 的 “ 讲 ” 注 重 知 识 的 传 授 , 演 ,
忽 略 学 生学 习 的 主动 性 。 课 标 要 求 有 一 种 新 型 、 极 的课 堂 环 新 积
互 动 合作 的课 堂是 动 态 生成 的 ,是 师 生 共 同参 与 的创 造 性
合 作 与 共 享 的 个 性 品 质 以及 良好 的 科 学 态 度 .提 高 适 应 社 会 的
调查研究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调查研究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学习方式。
它涉及讨论、调查、比较和整理等多种工作,既可深入探讨自身学习内容,又可丰富学习思路,是一种较具实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调查研究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概念性学习转变为实践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它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此外,调查研究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比较和分析多种相关资料,从多方面考虑和深入分析问题,以期得到更准确的见解。
最后,调查研究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当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尊重和相互协作时,学习才能更加高效、有意义并富有成果。
总之,调查研究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学习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大地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角色扮演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角色扮演情境, 如模拟法庭审判的背景、选举的规则等。
开展活动与实施
活动准备
提前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相关资料和 准备道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VS
活动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预设的情境和 角色进行扮演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完成 任务。
活动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详细描述
在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等角 色,审理和辩护真实的或模拟的案件。通过了解庭审程 序、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 律知识和司法审判的流程,提高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 题的能力。
05
角色扮演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中的效果与反思
活动效果评估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探讨如何将角色扮演活动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 果和质量。
THANK S感谢观看2Fra bibliotek23-11-10
角色扮演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 学中的运用探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角色扮演活动的理论基础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角色扮演活动的实
施 • 角色扮演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
实践案例
contents
目录
• 角色扮演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 效果与反思
• 结论与展望
02
角色扮演活动的理论基础
角色扮演活动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扮演特定的角色,模拟情 景中的行为和对话,以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特点
角色扮演活动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和互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之实践探究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之实践探究福州四中唐钦峰按照200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门必修课实验教材。
按照教材编写体例,四本教材都分为四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之后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课作为单元的知识总结和延伸,着眼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探究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
诚然,综合探究课立意不可谓不高,但综合探究课怎么教,怎么学,却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课题,首先需要任课教师在实践中加以探究。
以下两点可视本人几年来的探究之所得深切者,公之于世就教于方家。
一、设计意图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时政性《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探究课的设计应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掌握和升华,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着重于对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从现实社会生活、学生成长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与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课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首先,确立综合探究课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学情,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因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多,时间紧,综合探究的受到教学进度、课程安排等的限制。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课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既要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包括学科知识、生活知识、价值观知识,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气息浓的话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课题。
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的主题是:正确对待金钱。
在设计这个课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高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不稳定,思想敏感,自控能力不强,易受外围因素影响,因此对金钱观的探究主要是在学生对前面所积累的关于金钱之产生、本质、用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点引导他们认识拜金主义的危害。
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初探
的 表 现 也 主 要 在 于 他 们 探 究 的 自主 性 和 参 与 的主 动 性 。 在这 一 过 程 中 ,教 师 尽 力 为 学 生 营 造 一 个 创 新 教 学 的 氛 围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在 思 想 政 治 课 创 新 教 学 中 ,要 教 育 学 生 会 批 判 思 维 ,努 力 改变 学 生 一 味 传 承 和
亚 里 士 多德 说 过 , 创 造 性 的 思 维 就 者 实 地 考 察 、 体验 学 习 等 形 式 捕 捉 有 用
是 从 疑 问 和 惊 奇 开 始 的 。设 疑 是 实 施 探 信 息 ,这 是 充 分体 现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阶
究式 教 学 的 前 提 和 重 要 环 节 。 因 此 ,要 段 。 另 外 就 是 对 资 料 的 分 析 , 这 时 候 , 使 探 究 式 教 学 具 有 实 效 性 , 教师 在 课 前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对 收 集 的 资 料 进 行 归 纳 、 就 必 须 精 心 设 计 一 定 的 情 景 , 引 出 话 整 理 、分 析 、 加 工 ,从 中提 取 有 价 值 的 题 , 当 学 生 不 能 用 原 有 的知 识 解 释 新 的 信 息 进 行 课 题 研 究 。 然 后 再 进 行 讨 论 ,
随 着 课 程 改 革 的逐 步 深 入 ,探 究 式 教 学 的实 施 也就 成 了 新 课 程 改 革 的重 要 方 面 。那 么 ,在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领 域 中
动 地 接 受 知 识 , 而 不 会 问 为 什 么 是 这 样 的 ,更 不 会 去 思 考 这 个 结 论 是怎 样 得 出 的 。因 此 , 我 们 的 教 学 设 计 应 充 分 利 用 学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探究
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案例教学法概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方式•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改进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策略与效果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目的与方法02案例教学法概述定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案例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特点 1. 情境性: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互动性:案例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3. 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010*******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和特点,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展示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情境性和互动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注重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师生互动与合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0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方式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对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而“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和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思辨、创新和问题解决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完。
1.2 研究意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
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指导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提倡“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理念,而教学策略的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可以拓宽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同 时还 可 以发 现 自己 在探 究 活 动 中的 盲点 。 3对 学生 的探 究 活动 进 行 综 合评 价 . 评 价 是 整 个 探 究 式教 学 过 程 的 最 后 一环 , 一环 节 中必 须 充 这
解决问题等 的意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 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设 计的实施情况 , 研究 中的资料积 累情况 , 研究过程 中遇到 的问题
和解决问题 的情况进行评 价。 三是研究结束时对学生参与互动探
究式教学的全过程情况 、 全过程的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
价。在综合评价 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 。 举一个例子, 在进行“ 政
府职能 ” 这个专题教学 时 , 教师在选择新课导人材料 的时候就可 以与时下发生 的事情 紧密结合 , 具体说 可以选用最近“ 南方大 面 积降雨 政府抗洪救灾” 事件 , 从政府对这个突发事件 的处理措施 中看我们政府 的具体职能。 这样 就不仅可 以使学生觉得课程与现 实结合的很 紧密 , 而且可 以在最后评价的基础上归纳 出我们的政 府要 的是一个便 民利民的政府 ,这样就使得整节课得到一个情 感、 态度 以及价值观 的升华 , 是将学 习的比较抽 象的知识 内化到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去 , 从而使知识和行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 总之 , 在探究式教学法 中 , 教师有 意识 的去引导 学生让他 们 用 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相关 的探究课题 , 然后 由他们 自己 去交流推导出探究 的结论并展示其探究成果 。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
瓣麓 麓
论高 中政治教学中的探 究式教学
2 43 江 苏省 东 台市 三仓 中 学 王 彩 云 221
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二、 活动教学在实践 中的问
题 与 困惑
12 0 年 教育部( 基[ 0 1 l )0 1 教 2 0 ]7号
( ) 动课 程 的 思想 源 于 美 国 的实 用 1活
上是被 割裂进行 的。教学 中的教师们设 计的“ 探究活动” 往往 更多地被 用作传递
知识 经 验 ,巩 固 与强 化 知 识 技 能 的媒 介
主义教育哲学 。杜威提 出“ 学校 即社会 ,
丰会 即学 校 ”J 此 基 础 上 , 步 主 义教 _ 卜 I在 1 , 进
课 改 聚 焦
2 1 . 总第 7 0 08( 5期)
政 治课 活动教 学 的 问题 与策 略研 究
熊 晓 明
摘 要 :0世 纪 9) 代 以来 , 于传 统 的 以灌 输 为 主 的教 育 教 学模 式 , 杀 了学 生 主 体 动 力性 , 2 (年 基 扼 新课 程 改 革 的呼 声 一 浪 高 过 一
致的 ,但如何通过活动教学来推动新课 题实施 , 需要研究探索 。
() 4 当前 在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 课 题 在 本 高 中政治单科教 学 中的研究几 乎没有 , 即便 有 也 只 是 在 一 般 原 则 方 面 有 些 涉
三、 活动教学研究的意义和
r 但
《 中政 治 课 活 动 教 学 的 问 题 与 策 高 略 研 究 》 基 于 教 学 问题 的 解 决 , 索 新 , 探 型 教 学模 式 ,力 图 构 建 中 学 政 治 活 动 教
学等 。19 9 5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 实验研 究 中心 承担 的 教育 部 重点课 题
《 动 教 学 与 中小 学 生 素 质 发 展 实 验 研 活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 高 高 中 政治 课活 动教 学有 效 性 的对 策 提 开 展 活 动 教 学 必 须 讲 求 有 效 ,而 衡 量 活 动 教 学 是 否 取 得 成 效 , 该 主 要看 “ 维 ” 应 目标 的 落 实 情 况 , 学 生 是 否 深 化 了 即 对 课 本 知 识 的 理 解 . 否 扩 大 了知 识 面 , 否 培 养 、 高 或 发 是 是 提 展 了各 方 面 的 能 力 , 表 达 能 力 、 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 如 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等 , 否 提 升 了 生 活 经 验 , 否 获 得 了 丰 富 的 情 是 是 感体验 , 是否 促 进 了积 极 生 活 态 度 的 形 成 , 等等 。 ( ) 确 处 理 教 材 中的 活 动 设 计 一 正 教 材 中的 活 动 设 计 大 多 是 比较 合 理 的 。 如 何 开 展 这 些 活 动 ? 师 要 根 据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和 它 的 内容 . 教 以及 学 生 的 实 际 来 确 定 。 规 性 的 活 动 形 式 有 提 问式 、 论 式 、 常 讨 资料 展 示 等 对 于 答 案 具 有 开 放 性 、 成 性 、 元 性 的 问题 , 师 可 采 用 讨 生 多 教 论或小组合作 形式 , 为这种方 法实用性 、 操作性较 强 , 因 可 且 有 利 于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养 口头 表 达能 力 。 培 ( ) 动教 学 需要 处理 的几 对 关 系 二 活 1 确 处 理 内容 与 形 式 的 关 系 。用 哲 学 观 点 来 看 . 容 与 . 正 内 形式 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 : 方面 , 一 内容 离 不 开 形 式 , 容 总 要 内 通 过 一 定 的形 式 才 能 展 现 出 来 .另 一 方 面 ,形 式 也 离 不 开 内 容 , 有 内容 , 式就无法存 在。在两 者之间 . 没 形 内容 起 着 主 导 的 、 定 的作 用 。 决 内容 决 定 形 式 . 式 为 内容 服 务 活动 教 学 采 形 用 活 动 的形 式 ,它 必 须 服 务 和 服 从 于 中 学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目 标 , 须 有 利 于 提 高学 生 的 能力 和素 质 。 必 因此 每 一 次 活动 的方 案设计 、 活动 过 程 和反 馈评 价 , 与其 相 关 联 的 学 习 内 容 相 呼 都 应和相匹配 . 千万 不 能 为 活 动 而 活 动 。 于 注 重 形 式 而 忽 视 内 过 现 创 造 力 , 学 生 主体 性 的最 高 表 现 形 态 。 生 作 为 政 治 活 动 是 学 的主体 , 在 老师 的引领 与指导 下 , 与创 新 , 会创新 , 应 参 学 在 “ ” 创 ” 在 “ ” 学 ” 学 中“ , 创 中“ 。 3妥 善 处 理 教 、 关 系 , 高政 治 互 动 效 果 。 教 学 双 方 融 . 学 提 洽 的 关 系 , 实 现 政 治 互 动 不 可 缺少 的必 要 条件 。 展 开互 动 是 在 教 学 中 应倡 导建 立 三个 关 系 : 是平 等关 系 。 师 不 应是 居 高 二 老 临 下 的 说教 者 , 应 是 学 生 完 成 学 习 任务 的 引 导 者 。 教 学 中 , 而 老 师 要 以平 等 的 身 份 ,充 分 挖 掘 和 全 面 调 动 学 生 的主 观 能 动 性 , 发 、 导他 们 积 极 参 与 互 动 研 究 的 教 学 实 践 之 中 二 是 启 引 合 作 关 系 。在 教 与 学 的过 程 中 , 方 要 密 切 合 作 , 同 创 造 和 双 共 谐 的教 学 环 境 ,如 老 师可 将 政 治 问 题 分 解 成 多 个 细 节 让 学 生 去研究 , 在研 究 细 节 的 过 程 中老 师 再 适 时 加 以指 导 . 生 便 能 学 水 到 渠 成 地 得 出 结 论 。j是 交 流 关 系 。教 与 学 本 是 一对 矛 盾 . = 但 义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教 学 过 程 中 , 在 师生 之 间的 交 流 应 是 随 机 发生 , 而不 一 定 要 人 为地 设 计 出 某 个 时 间 段 老 师 讲 , 个 时 间 某 学 生 讨 论 , 不 全 是 老 师 问 学 生 答 , 师 既 要 善 于 引 导 , 要 也 老 更 善 于倾 听 。在 处 理 好 以 上 三 个 方 面关 系 的过 程 中 , 师 要 以优 老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应试教育下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相脱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这样的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新课程就是要根本上解决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这一困扰目前教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比较西方的公民课,一般都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就一个课题,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合理化建议,在开放的社会化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口头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新课程的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舞台,笔者个人认为其中最好的舞台就是在每个单元最后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通过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参与性强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综合探究活动,根据教学的现实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让一个单元的知识都在这一个环节生成。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必修2“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个探究活动为例,谈谈要上好综合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成知识。
就要做好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布置,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再者,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这时,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去填抽象的理论,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望文生威,造成“台上昭昭,台下昏昏”的独角戏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
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亮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探究方法研究
根 据教育部2 0 年3 颁发的 《 04 月 普 通 高 中 思想 政 治 课 程 标 准 ( 实验 )》 , 由人 民 教育 出版 社 组 织 编 写 出版 了 《 经 济 生 活 》 、 《 治 生 活 》 、 《 化 生 政 文 活 》 、 《 活 与 哲 学 》 四 门必修 课 实 验 生 教 材 ,按 照 教 材 编 写 体 例 , 四本 教 材 都 分 为 四个 单 元 ,在 每 个 单 元 之后 都 设 置 了 一个 “ 合探 究 ” 综 从 综合 探 究 课 本 身 讲 , 一方 面 ,它 是 该 单元 学 习 内容 中不 可 缺 少 的部 分 , 即 它 本身 就 是 教 学 内 容 ; 另 一方 面 , 它 通 过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贯 穿 或拓 展 本 单 元相 关 知 识 之 间 的 联 系 ; 最 后 ,它 有 益 于培 育 学生 收 集 资 料 的 实 践 能 力 以及 整 理 资 料 、探 究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思维 能 力 , 提 高 学 生 的人文 精 神 和科 学 素养 。 无 论是从完 成学科 教学 的角度 ,还 是 从 学生 长远发 展 的角度考 虑 ,设计好 、完 成 好每 单元 的综合探 究课 都 是其 中必不 可 少 的环 节 怎样 上好高 中思 想政治课 中的 综合探究课, 对教师和 学生都是一个 挑战。 下 面 ,我 将 我 在 综 合探 究课 实 践 中 尝 试 的几 种 探 究 方 法 总 结 一 下 , 以抛 砖
一
【 要 】 怎样 上 好 高 中思 想政 治课 中的 综合 探 究 课 , 摘 对教 师和 学 生 都 是 一个 挑 战 。本 文就综合探究课 的 探 究方法 进行初步探 究,总结 了辨论 式探究、沙龙式探究、情景 模 拟 式探 究 、 调研 式探 究、 小论 文 式探 究 等探 究 方 法。 【 键 词 】综 合 探 究课 ;探 式 , 丰 富社 三 团活 动 内容 社 团活 动 的形 式 与 内容 如 果 得 不 到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探 究性学习又称发现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 。 ” 这样, 学生通过探究 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 性 活 动 不 断激 发 兴趣 , 通 过 课 堂展 示 个 性 , 从而 在 成 功 的体验 学科) 研 究 的情 境 , 通 过学 生 自主 、 独 立 地 发现 问题 、 实验、 操 中不 断 构 建 自己 的创 新 体 系 , 提 升 创 新 能力 。 作、 调查、 搜集与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 3勇于参与课题研 究, 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技能、 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发展 政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 的学习方式和 学习过程 。 探 究性学 习是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高 中 生 正处 于 世 界 观 、 人生观、 价 值 观 的形 成 阶段 ,自身 也不 而 倡导 的一 种 新兴 的学 习方 法 ,它有 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创 造 动 完善 , 探究性学习只有在不背离社会基本价值原则( 如科学态 机,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 树立科学思想, 培养创新精神, 让学生 度、 崇高理想、 积极人生等) 的前提下才有积极意义。因而 , 政 真正有所得所 获,受益终生。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很多方面与 治教师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 既可 以抓住政治教材的灵魂 , 又 探 究性学习具有结合点 ( 教材设立了“ 综合探究” 栏 目) , 这 既 可 以弥补学 生探究的不足,否则就会失去研究的意义甚至产 是体现新课改精神 的一个亮点,又是教学实施和评价 中的一 生负面效应 。通过课堂上的交流 ,既可使学生认识到做事情 个难点 , 如何在教学实践 中探究两者 的有机结合 , 是政治教师 应认识到深层次 的价值原则问题 ,又可使学生在 自己研究成 必须引起高度 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 。 果 的 基 础上 接 受 这 些 价值 原则 。这 种 方 式对 于 学 生树 立 科学 l 勤 于钻 研 教 材 , 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 大胆 创 新 的世界观、 人生观 、 价值观, 远 比简单的说教有效得多。例如 ,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社会及其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发展规律、解决途径等有一种感知和认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社会事件等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针对某一社会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他们就所学知识和社会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与交流。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于问题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讨论表现,让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五、设置问题情境六、尊重学生的思考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不断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对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化为一种动力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 的学 习成绩 。 从知识和能力 目标来看 , 语 文实 践活动提高 了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 和解
5 . 创新求异型活动。
创造性思维活动其实是 贯穿 、渗 透
进行 相 对 集 中 的训 练 。
例: 9 7 个成语组成的《 成功 的秘诀 》 ,
青年朋友 , 当梦寐以求的成功 , 姗姗 决 问题 、 处 理信 息 、 合作交往等多方 面的
外语 文 实 践 活 动 ,可 以补 充 课 堂 学 习 的 不足 , 拓宽学 习的时空 , 丰 富学习 资源 ,
一
旦 与生活联 系马上就生 动活泼起 来 。
学生 走 出教 科 书 。 联 系社 会 生 活 , 进行 课 譬 如 写 周 记 、 办班 刊 、 读书 、 看报 、 昕 广
的。
语文的综合能力。课后语文 实践 活动可 语 文 能 力 。 以有以下两类 。 1 . 专项语文实践活动 。 专题开展的一种扩 展性 、综合性 的学 习
活动。 学 生 在 活动 过 程 中获 取 多种 知 识 , 通 过 多 年 来 对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教 学 法
多 方 面 的 发 展 。 新 教科 书 的 每一 单元 后 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 的机会 ,使知识 的
都有一项 是“ 综合性学 习” , 我们 以此 为 的学 习变为一种 轻松 而有趣 的事 情 , 内
据 进行 专 项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的训 练 。 成 语 实 践 活 动 课 后 学 生 的 作 品 示
播、 参观 、 旅游……就这样 , 学生在“ 语 文
化” 的生 活 中 , 体 验 到语 文 学 习 给 生 活 带
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在解决实 际问题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探究课中活动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改革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
新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课既是对本单元的归纳,又是本单元的升华和运用,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实施“探究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高中政治每一单元都设计了综合探究课,虽然也提供了素材甚至探究路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上好政治探究课,从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坚持“求新、求活、求实”三原则
1、求新。
活动课应尽量采用新颖的形式,如: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让学生产生全新的感觉,自觉地要求参与活动。
活动中引用的资料、事例也尽可能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新人新事。
问题设计要选择新角度,让学生能从新思路考虑问题。
2、求活。
素质教育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教师应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传授知识。
要大胆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
通过风趣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好。
3、求实。
就是指活动课教学要讲究实效,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引用数据、事例一定要真实可靠。
讲述知识,要做到准确、科学;教学应强调知行统一。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更加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会应用书本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包括自己身边的事情;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
活动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贯彻求新、求活、求实三原则对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大有裨益。
二、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有备无患。
活动课实施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
1、明确探究活动目标,确定活动课课题。
首先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系统内容,明确观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课课题,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有目的有导向的活动让学生把握知识,这就直接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2、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程序及形式。
如根据探究活动建议,
一种情况将本探究活动分为若干专题,以小组为单位,分专题进行探究。
让学生自行搜集查阅有关主题的资料,或者到企业或社区等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搜集有关材料,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整理成文字回报材料。
搜集完毕后,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另一种情况,选择一个专题,全班进行,基本步骤如上。
3、学生是活动课的主要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必要的活动准备。
三、活动课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意识。
活动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主要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只有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1、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提高学生对政治活动课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多样的如设疑引趣。
就是通过设置新巧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例。
政治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若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对活动课产生兴趣;妙语呈趣。
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适时运用一些哲理名言,让学领略语言的美感,也会兴趣盎然;幽默生趣。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如以幽默恢谐的语言调节好课堂气氛,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如:小品表演、辩论、知识抢答等激起学生的兴趣。
2、活动课应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动探究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如何,关系到活动课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教师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之中。
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组织活动,举实例、提问题、找论据,让学生在争论中分辨是非,在探讨中求得真知。
活动形式生动新颖,丰富多样。
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如讨论。
讨论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体参与,充分发表见解,从而学得更生动、活泼、有效。
讨论课的论题要精心设计,一定要面向全班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点拨,学生对比、综合、归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自由争论,促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不断增强。
讨论多为小组讨论,有代表发言。
3、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师讲的多,学生问
得少甚至没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难教难学”的尴尬。
要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有效促使学生思考和发现,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
四、做好活动课的总结
活动结束后,总结是知识升华的重要步骤,是使学生由直接体验上升为理性思维,继而转化为能力与技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过程。
常用的总结形式一般分为三种,各有特色。
其一,完全由学生总结,可安排一名或数名学生发言。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二,只由教师作总结发言。
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分析活动课的得失,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概括活动的主题,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知识升华。
其三,学生先谈活动体会,教师再补充和归纳,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总结方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和感受,有利于消化活动课所获取的新知识,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
教师的总结则深化和突出活动主题,向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认识目标、能力要求和觉悟目标。
总之,只要充分重视综合探究课中活动的重要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开展活动,综合探究课就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就能够达成教学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