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习题(5)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B.电影C.组织工人运动D.发动民众起义解析: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已开始自己创办报刊,报刊成为当时维新派宣传改良思想的最好武器,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历史实际。
答案:A2.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 C.报纸D.广播解析: 1909年,中国的电影已经诞生,广播、电视当时还没出现,且能“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判断是电影。
答案:B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答案:D4.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
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报告的主题应该是“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答案:B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状况及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的学习以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增强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功能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报刊业近代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分析及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4)通过对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功能的比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报刊业走向繁荣历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报刊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的学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业的迅速发展,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
(3)通过对互联网功能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感受大众传媒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报刊业和影视事业以及互联网的发展。
2.教学难点:各种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讨论:什么叫大众传煤?你所熟悉的大众传煤有哪些?【学习新课】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成四组完成对报刊业、电影业、广播业、电视业、互联网发展的对课文知识脉络进行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导学案(2)牛老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导与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重点讲解】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难点分析】事最快捷的渠道。
作用报纸除了具有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取信息。
影响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积方面:(1)促使知识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有重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窑洞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现代家居
展厅三:居室建筑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 你知道哪些榆中的建筑?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2、近百年榆中住宅的变化。
合作探究:现在人们的住房条件为何能得到极大的 改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根据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服饰组、饮 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等四组,让学生搜 集关资料。要求展示时间4分钟左右,方式 不限。
结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设问:思考本课讲 解中国社会近百年社会生活哪几个方面的 变迁?
饮食方面 服饰方面
展厅四:习俗风尚
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婚丧礼俗。 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 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 中下国。近现代习俗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4)改革开放后: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 款 式的服装层 出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 闭”走向“开放”。(个性化)
1967年江西省布票、临时布票现代服装展厅一: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优质课教案_1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知,学会探究,关注自身发展,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2.通过相关探究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通过相关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培养“论从史出”的探究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在感悟中亲近历史,激发社会责任感,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2.学情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一个探究活动课。
本单元先后介绍了《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同学们通过这三课的学习可以对中国近现代的民生变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在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后,安排一个探究活动课,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以上三节课学习的知识。
历史教育学家聂幼犁先生说过:“历史图片包含着、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研究历史、传授历史知识。
其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功能”。
相比于文字,图片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而在探究过程中特别强调图片的选择和使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百年民生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史实及背景,分析影响民生变迁的因素。
教学难点:搜集整合史料,提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
4.课时共1课时探究活动过程一、选题1.主题说明:(1)时间跨度:晚清时期至今(2)社会生活——如交通、器物、社会习俗、生活环境、服饰、住房、饮食、通讯、娱乐等方面选择一个题目。
2.关于分组:自由分组,每组10人,设小组长,班长将分组名单和各组的选题以纸质形式上报报老师。
3.选题参考社会风俗方面:婚礼嫁妆头饰发型……服饰方面:男装女装校服……出行方面:交通工具的变化……住宅方面:建筑业、民居……娱乐方面:人民日常娱乐的变化、电影的百年变迁……百年社会环境变化……二、资料收集1.采访老师、家庭成员以及与所选题目相关的专业人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3、新中国成立后:新村成为风景线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
4、“文革”时期:神州处处大杂院
70年代末,全国城镇住宅面积约 40亿平方米,其中解放后新建的仅占 百分之十几,就是说,当时全国城市 绝大部分人住的是解放前的房子,陈 旧不堪,杂乱无章。再加上50年代盲 目生育,70年代进入生育高峰,子女 多了住不下,院子里搭出个坯间,或 者盖间小厨房,腾出来的厨房住人, 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于是,迫于人 口与住房的矛盾,大杂院出现了。大 杂院里通常住着10多户甚至更多的人 家,共用一个厕所,有些还是不分男 女的,很不方便。华北的四合院、江 南水乡的秀丽庭院,能保持原貌的不 多了,大部分成了大杂院。
六
90 年 代 至 今 五 彩 缤 纷 追 求 个 性 的 现 代 服 饰
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工具的 演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应该说代步工具也 不少,但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相比十分落后,而 且速度也非常慢。例如陆路上的马车、牛车、独轮 车、轿子等,以及水路中的船,都不是以机器作为 动力,所以无法提高速度,耗费的时间也较多。交 通的落后不仅給人们的行动造成种种不便,而且也 制约了资讯的交流与经济的发展。及至近代,不少 有识之士都阐明中国要致富图强,就必須改善落后 的交通狀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交通事业。
旧时的婚书有称“八字帖”,依男左女右次序, 分书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名号, 封面有古语,一式两份,择吉日请媒人传送,以为婚据。
直到改革开放后,结婚证才回归其法律文书的本质。 上世纪80年代,夫妻双人照片贴上了结婚证,结婚证上的 文本,更突出了法律观念:“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成为了批准结婚登记的依据。
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差不多的。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民生变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探究中国民生变迁对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意义。
3.通过筹备、设计和策划历史展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展示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生预习历史教科书有关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民生变迁的相关内容。
2.教师编写学生可以参与的历史展览活动教案并备好活动所需材料和器材。
3.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三、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发学生兴趣,介绍历史展览的目的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展览活动。
第二步:分组并分配任务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数个团队,每个团队包含展览设计、资料收集、宣传等不同角色。
教师可以为每个角色明确任务和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角色的任务和活动的整体进程。
第三步:策划展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团队讨论,确定展览内容、形式和布局等细节,确定展览的主题和焦点,策划展览方案。
第四步:收集展品和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展品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调研、访谈和网络等方式搜集展品和资料。
第五步:展览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进行展览制作,包括资料整理、排版设计、展示板制作等工作。
第六步:展览宣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展览宣传工作,包括海报、宣传单、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吸引更多人参观展览。
第七步:展览现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展览搭建和现场管理工作,包括展品布局、现场监管和参观服务等工作。
第八步:总结和反思在展览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工作,通过团队讨论、个人反思和展览评价等方式,评价展览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四、活动评价1.展览策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展览展示效果的质量和效果。
3.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管理能力。
4.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活动拓展1.学生可以继续深入探究中国民生变迁的影响和意义,撰写个人历史论文或设计历史研究项目。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 课件PPT
正宗西菜的生、臊、 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 广东人遂参以中国传统烹 饪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 “番菜”。所以,番菜其 实是中西合璧的仿西菜。
虽说已经过改良,但 番菜的生酸腥膻还是让中 国人吃不消,番菜馆开始 时的生意就并不怎么好。 但到了19世纪 90年代,番 菜却一下红火了起来, “裙屐少年,巨富大贾, 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 尝”,四马路上番菜馆林 立,总共不下十四五家。
建于1897年的道生碱店
新盛街,始建于公 元1577年,公元 1767年铺设青石路 面,公元1769年在 其西侧,有邱氏联闽 兴建福建会馆,闽商 并栽植椿树,有百 (柏)世(柿)同 (桐)春(椿)之意。
导学案“思考探究”之三:
“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 与古建筑的未来
清朝发型 的政治意义: 削平四围,留 守中原。
当时, 清廷把发作为 归顺的标志之 一。
在城市的边缘充 斥的破烂阴暗的棚户 区
尚算整齐的贫民窟
历史必修2 第五单元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 ——历史展览
——他们的岁月,我们的追寻
【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 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 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 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 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 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 烦。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中学同课异构赛课教学设计课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授课教师:授课班级:高三(17)班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习题的练习,提升学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2)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示范,让学生明确主观题的解读的答题规范;情感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难点: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三、考情分析1、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经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2、经济全球化成为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近几年在各地高考试题中均有命题,2015年全国2卷35题、2016年全国1卷35题和全国3卷34题、2017年的江苏卷和浙江卷中均已出现。
3、今后依然是关注的重点。
主要考查方向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对策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从我们日常生活方面的使用经济全球化的产品说起……二、新课讲授(一)回顾梳理,落实基础1、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历程(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4)如何评价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2、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1)古代中国(明清)与世界经济的联系(2)近代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世界经济3、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机遇与挑战(2)应对对策(二)小题训练,夯实双基1、“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开始在全球普及。
”这一现象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科技促进社会转型C.大公司的相互竞争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2、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活动探究课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课件(共27张PPT)
1900年后,英、法、美、 俄、日等国家先后在北 京修建使馆区,在天津 租界内修建住宅,建筑 风格多为欧式、日式。 为便于外国人居住,北 京建造了六国饭店,高 7层,红色墙面,以壁 柱分隔,上有欧洲古典 装饰。这是当时中国最 高住宅建筑。
到了民国时期,城市中普 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高层建 筑,最典型的是被西方人称 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 当时,中国一些最富有的人 已经仿效外国人的生活方式 修建了花园别墅,抢占大城 市的黄金地段,修建独院式 高级住宅。房屋不高,大多 是平房或两层的小楼,房屋 通常有壁炉、卫生设备、大 小卧室、健身房、汽车间, 周围环境特别讲究庭院绿化, 有草坪、甚至有大理石的喷 水池,被称为花园别墅。
到70年代末,全国城镇住宅面积约40亿平方米, 其中解放后新建的仅占百分之十几,就是说, 当时全国城市绝大部分人住的是解放前的房子, 陈旧不堪,杂乱无章。再加上50年代盲目生育, 70年代进入生育高峰,子女多了住不下,院子 里搭出个坯间,或者盖间小厨房,腾出来的厨 房住人,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于是,迫于人 口与住房的矛盾,大杂院出现了。大杂院里通 常住着10多户甚至更多的人家,共用一个厕所, 有些还是不分男女的,很不方便。华北的四合 院、江南水乡的秀丽庭院,能保持原貌的不多 了,大部分成了大杂院。
● 19世纪末,楼房、电灯、电话刚刚开始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们对自己居住状况的梦想还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一梦想早已 成为过去,如今许多城市中的居住条件已是高楼林立,花园遍地了。
●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 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住 宅已成为大宗的个人消费商 品,无论是住宅本身还是其 所处环境,消费者要求必然 苛刻起来,现代生活不仅仅 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还代表 着技术进步与文化融合带来 的全新生活理念。
电子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课件
2.采取的应对态度 (1)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 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运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2)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 用。社会、学校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发展:90 年代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 互联网 。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 第四媒介 ”。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 图像 、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准确理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1.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 社会交往。
[解题流程]
审题 题干
图片当中的信息;“不能作为直接史料”
由图片中的“中国江湖险要图志出版”可知出版业的 A项
发展,故A项正确
分析 B、 由图片中的“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可知广告业的 选项 C项 进步和婚姻礼俗发生的变迁,故B、C项正确
由图片中的“钦定历代记事年表出书启”可知此时仍 D项
处于封建专制时代,故D项错误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以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 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 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习题(1)牛老师
探究活动课一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史展览精品专题课后练习【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A.二处B.三处C.四处D.五处【答案】B【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供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瓦肆是宋代时期形成的娱乐场所。
故材料中有三处错误,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北朝、北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答案】A【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故选A。
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工商皆本的思想点评: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商业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开始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2《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社会调查与展览》活动方案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社会调查与展览活动的方案一、发起。
本次活动依据新课标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探究活动的要求举行,是完成新课标课程的必修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新课改教书必须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本质要求。
本次探究活动课将作为高一学生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入学分,望同学们百倍努力,人人争取优良表现。
二、自主选题探究。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小组,自愿自主地在器物、习俗、环境、服饰、住房、交通、饮食、通讯、娱乐等方面选择一个题目,先小组讨论确定要搜集的材料,设计要进行调查访问的表格和问卷,再各自回家分别搜集材料,进行调查,返校后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写作综合性学习报告,参加演讲比赛和历史展览会。
(请参见人教版《历史》P76探究活动课)三、时间:4月30日——5月2日,五一假期学生回家调查收集5月4日——5月25日,材料整理和学生电子演示文稿制作5月26日——6月4日,演示和演讲竞赛6月10日举办历史展览会,并将全过程录像保存四、上交资料(一)书面。
①学生百年民生变迁调查表(见附页)②本次探究活动课的学习感悟③综合性探究学习报告。
(二)电子演示文稿。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作历史电子演示文稿。
包括:主题分析、图片、统计资料、解说、问题设计与解答等。
(三)图片。
①有新旧对比作用的照片。
②新旧对比的年画。
③旧房旧貌旧环境的照片和新房新貌新环境的照片或手机快照。
④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的精彩瞬间(照片或手机快照)等等。
(四)实物。
①过去的票证;②衣食住行的象征性小物件。
五、成果展示:(一)学生自制的历史电子演示文稿及演讲比赛。
(二)综合性探究学习报告。
(三)历史展览会。
(四)上述活动的录像、照片保存。
六、要求与评价标准。
(一)合格与良好等次的要求。
①认真调查填报调查表。
②每一项目内容都必须通过访问和分析相结合,填答变迁的主要原因。
③每位同学必须交至少一种以上的图片或实物,并注明所交实物或图片的名称、分类、实物产生的背景,实物所映射的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教案(6)牛老师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羈探究活动课一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肅芁薁一、教学目标蚂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罿1.活动形式袈教材提供的活动形式是举办历史展览。
芄在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中(20世纪初~21世纪初),民生的变迁涉及诸多领域。
教材中还提供了多个领域及多个生活侧面的思考,如交通、器物、习俗、环境、服饰、住房、饮食、通讯、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选题进行筛选和改造,或者对活动形式进行拓展。
例如:举行“主题论坛”,题目可定为:百年民生与现代文明。
肁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展览公司的承展规划人,写出本次历史展览会的具体方案。
然后搜集有关材料或进行访谈调查,将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图片参加“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会。
蝿本课内容还可以请学生调查、采访身边的行业单位或个人,或者自己家里生活的变迁,撰写调查报告,或者采访记。
切身感受民生变迁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可以调查交通局、通讯等行业的发展及变化。
还可以设计一个调查表,了解所确定内容的变化历程。
题目可以是通讯的变迁、我的家与交通工具等。
蚆还可以请年长家长到班里,或者请学生采访家长,请他们结合自己在这些企业工作的亲身感受,畅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感受中国民生百年的巨大变迁。
这样的活动可以将一个表面很概念化的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开展本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学生将感性的了解升华为理性的识,使学生对中国民生的百年变迁理解得更加刻。
薆2.教材分析蒁节探究活动课内容是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教材的开篇就指出一个世纪以来(20世纪初~2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一百多年不平凡的历程。
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 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 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音乐发展史
•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 堂的建立,兴起了一种 当时特有的歌唱文化— —学堂乐歌。当时的政 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 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 欧美,建立新型学校, 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 渐建立了起来。学堂乐 歌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 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时期代表
•1901年,文华中学建立“文华学生军”, 没有自己的军歌,出外行进和演练阅兵 时,通常爱唱一首反映美国独立战争的 英语歌曲,歌词大意是:“约翰尼,端起 你的枪,向前冲锋吧!响应争取自由的 号召,勇往直前莫迟延啦,让父亲因有 你这样的英勇儿子自豪吧……”
二十一世纪:吃并选择着
•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 。
• 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 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 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
•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 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食堂
•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 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 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 得到空前发展。
粮票
改革开放!
• 八十年代:小康——黎明前的曙光
• 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出现。 •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 五单元探究活动课中国 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
览
2020/8/25
货币发展史
清末进行了币制改革的讨论 ,货币单位有主张用两的, 也有主张用元的。宣统二年 (1910)颁布《币制则例》, 规定国币单位为元,因清政府 被推翻而未实行。1914年北 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国币仍以元为单位,袁头即 据此而铸造。但两与元并行 的局面并未改变。
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 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 • 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 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 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 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 的主角。野味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 、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 ,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 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袁头”货币
船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地方性纸币 逐步停止流通(新疆省银行仍继续发行纸币)。 1942年7月1日法币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
在敌伪统治区,则流通敌伪银行发行的纸币,如 中银券(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券)、联银券(伪中 国联合准备银行券)、中储券(伪中央储备银行 券)、台币等。
•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 中山装是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
建国后
50年代后
改革开放后
• 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 们的服饰在急速变
• 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 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
粮票
电子货币,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 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 债务。由于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巨大优势 ,电子货币取代传统通货已经成为一种不 可避免的趋势。
网上银行:银行利用 网络技术,通过互联 网向客户提供开户、 销户、查询、对账、 行内转账、跨行转账
中国服饰百年变迁
• 代表作二《参加八路军》
革命历史民歌在记录军民关系方面的歌十分多见。红军、 八路军、解放军、游击队,尽管随着战争形势名称更变 ,但人民对他们的情感始终如一,因为他们都是代表人 民利益的军队。舍弃“军民鱼水”这个语汇,实在找不出 另一个词汇来形容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建国初期
代表作一《歌唱祖国》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 的步伐。
抗日时期
• 抗战时期的边区,农村经济十分贫困,农 村的饭食十分简单,基本特点是过节时稍 微吃好一点,农忙时吃稠点,农闲时吃稀 点。
建国时期
平均生活水平低解放初期家家户户以土豆、红薯为主, 或许是肚里没油水的原因。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米饭 ,白面大米虽说是供应,但毕竟经常可以见到这些“奇缺 品”。
九十年代:饕餮(tāo tiè )时代的来临
•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 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 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 币。
• 海鲜像鲍鱼、海参、翅 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 。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 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 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 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 人饭桌上的新宠。
•为了高扬革命党的旗帜,唱响自已的军 歌,1905年,余日章先生请留学日本的 国文教师张纯一先生作词,他自己依一 西洋乐作曲,共创作了两首歌曲。
• 代表作一《大刀进行曲》
抗战爆发后,二十九军曾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 日本侵略者。因此作者曾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 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 大作用,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
• 代表作二《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一首歌唱石油工人的歌曲 。此曲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校歌。
改革开放时期
• 代表作一《春天的故事》 • 《春天的故事》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 代表作二《希望的田野上》 •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 颂中国农村面貌及活力的歌曲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 国农村全面改革。
• 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 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
• 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 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
• 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 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
• 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饮食发展史
清末民初
• 街上开始流行起了给种小吃
中山装
中山装设计上的意义
•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 ,衣服的内兜代表弹劾权(检察权),而弹劾权是人民制 衡权力集中的杀手锏。这就是五权分立。
•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族共和,分别是汉、满、蒙、 回、藏。
•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