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 年 11 月第 6 卷第 22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November 15,2012,Vol. 6,No. 22
·临床经验·
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张雪琴 魏明发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因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所致的软 组织良性肿瘤。本文回顾性研究我科 2001 ~ 2011 年收治的 150 例淋巴管瘤患儿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瘤体部位见表 1,病理分型见表 2。 二、讨论 淋巴管瘤是儿童 常 见 的 一 种 软 组 织 良 性 肿 瘤 ,男 女 发 病 率 相当,多在出生 时 或 生 后 早 期 出 现 症 状。本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均 认 为是胚胎时期原始淋巴囊发育异常,淋巴系统与静脉系统交通 异常所致,具体机制不详,可合并同来源于中胚层的血管脂肪等 成分,分为 3 种类型: Ⅰ型为单纯性淋巴管瘤,Ⅱ型为囊状淋巴 管瘤,Ⅲ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组 143 例根据术后病理检 查分型为: Ⅰ型 3 例( 2. 1% ) ,Ⅱ 型 94 例 ( 65. 7% ) ,Ⅲ 型 46 例 ( 32. 2% ) ,其中 11 例合并血管瘤,1 例合并血管脂肪瘤。 1. 诊断: 淋巴管瘤的临床症状多比较典型,再结合超声及穿 刺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依据情况辅以 MRI 及 CT 检查,基本可以 确诊。本组 150 例术前确诊 141 例,另 9 例因位于腹盆腔内于手 术中确诊,手术组均有病理检查再次证实。 本病临床表现 主 要 为 局 部 包 块,可 缓 慢 渐 进 增 大,质 软 中, 大多呈囊性感。位于颈面部的瘤体可逐渐增大并侵犯对侧及深 部组织,包绕重要的血管神经,可压迫气管及食管,造成呼吸困 难及吞咽困难。瘤体部位受到外力损伤后可发生瘤内出血,短 期内包块迅速增大伴疼痛。腹盆腔内瘤体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 腹痛,本组 8 例均以腹部疼痛为首发临床症状。全组 150 例以 包块就诊者 135 例,局部疼痛 15 例,3 例合并呼吸困难,1 例合并 吞咽困难。50 例伴不同程度贫血,34 例 < 1 岁,平均年龄 1. 44 岁,34 例包块大小均超过 5 cm × 5 cm,16 例穿刺细胞学和( 或) 术中示瘤体内陈旧性出血,巨大瘤体内较多量淋巴液局部滞留 和( 或) 伴瘤内出血,对低龄儿童体液循环可能造成影响,相对成 人而言,低龄儿童对体内液体容量变化更为敏感,临床上应特别 重视。 结合病史和体征 后 怀 疑 为 淋 巴 管 瘤 时,应 常 规 先 行 超 声 检 查,可明确瘤体的部位、性质、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 或药物注射治疗提供依据,并可用于监测预后情况。CT 及 MRI 检查可提供比较可靠的客观图像,深入了解瘤体的位置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颈腋部较复杂位置以及腹盆腔较深位置的 瘤体,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可用于鉴别诊断。也可辅助穿刺 细胞学检查,若穿刺抽出淡黄色清亮淋巴液即可诊断为淋巴管
( 2) 瘤体内沙培林注射治疗: 7 例,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及 超声引导下行多点穿刺抽吸出囊内液后注入沙培林稀释液( 配 置方法同前) ,每次 5 ~ 10 ml,注射次数 1 ~ 2 次,间隔时间 1 ~ 6 个月。超声示瘤体大小为 2. 5 cm × 1. 2 cm × 2. 1 cm ~ 11. 6 cm × 8. 6 m × 10. 8 cm。7 例均无过敏反应; 4 例沙培林注射后 7 ~ 30 h 出现发热,体温 37. 7 ~ 39 ℃ ; 4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出现明显肿 胀,术后 5 ~ 9 d 开始明显缩小变硬; 3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完全 消失。随访 1 ~ 5 年无复发。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22. 137 作者单位: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小儿外科 通讯作者: 张雪琴,Email: 616559834@ qq. com
例术中或术后沙培林注射后 1 ~ 30 h 出 现 发 热,体 温 37. 6 ~ 39. 5 ℃ ,6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出现明显肿胀,术后 4 ~ 12 d 开 始缩小变硬; 3 例曾于 1 ~ 2 个月前行同部位淋巴管瘤手术切除, 1 例曾于 2 年前行邻近部位血管瘤手术切除。随访 1 年无复发。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0 例 淋 巴 管 瘤 患 儿,男 104 例,女 46 例,男∶ 女为2. 26 ∶ 1。年龄最大 15 岁,最小 1 d,平均年龄 3. 32 岁。55 例出生即有临床症状,0 ~ 1 岁 39 例,1 ~ 3 岁 21 例,3 ~ 12 岁 35 例。全组病例中 135 例以包块,15 例以局部疼痛为首要 临床表现就诊。其中 8 例表现为多部位包块,瘤体位于颌面部 11 例,颈部 47 例,肩背部 11 例,腋部 23 例,胸部 8 例,腹腰臀部 15 例,四肢 34 例,腹盆腔内 9 例。体表包块位于右侧 82 例,左 侧 59 例,均有逐渐增大的表现,3 例颈颌面部巨大瘤体压迫推移 气管移位,伴有比较明显的呼吸困难,1 例伴有吞咽困难。腹盆 腔内 8 例均以腹部疼痛为首发临床症状。手术组根据病理检查 分型为: 毛细淋巴管瘤 3 例,囊状淋巴管瘤 84 例,海绵状淋巴管 瘤 44 例,淋巴管血管瘤 9 例,海绵状淋巴管血管瘤 2 例,淋巴管 血管脂肪瘤 1 例。 2. 辅助检查: 111 例行超声检查示 42 例淋巴管瘤,5 例淋巴 管瘤并出血,42 例囊性包块,10 例混合性包块,7 例实质性包块, 5 例血管瘤; 包块大小为 1. 4 cm × 1. 5 cm × 0. 8 cm ~ 17. 1 cm × 12. 5 cm × 9. 8 cm。43 例行 CT 检查示 27 例淋巴管瘤,1 例淋巴 管血管瘤,6 例囊性包块,1 例血管瘤,4 例软组织包块,4 例腹盆 腔肿瘤性包块。13 例行 MRI 检查示 9 例淋巴管瘤,1 例淋巴管 血管瘤,1 例囊性包块,2 例血管瘤。65 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示 38 例穿刺抽吸出淡黄色淋巴液,27 例穿刺抽吸出不凝固血性液 体。50 例中 42 例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 90 ~ 120 g / L) ,8 例中度 贫血( 血红蛋白 60 ~ 90 g / L) 。 3. 治疗方式及效果: ( 1) 手术治疗: 143 例,瘤体完整手术切 除 95 例,其中 2 例 位 于 腹 腔 小 肠 系 膜 处,同 时 切 除 累 及 小 肠 15 cm及 40 cm; 13 例曾于 1 个月至 11 年前行同部位淋巴管瘤或 血管瘤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 ~ 2 次手术切除,4 例曾于 2 ~ 7 年 前行邻近部位淋巴管瘤或血管瘤 1 ~ 2 次手术切除。瘤体大部 切除及残余瘤体 10% 碘酊涂拭 27 例,1 例曾于 5 年前行同部位 血管瘤手术切除,1 例曾于 6 个月前行邻近部位淋巴管瘤手术切 除。瘤体大部切除及残余瘤体沙培林涂拭 21 例,其中 1 例位于 腹腔小肠系膜处,同时切除累及小肠 15 cm; 将沙培林与生理盐 水配置成 1 KE /10 ml 浓度,在术中将不能切除的瘤体囊壁逐一 剪开,放出內液后,用稀释的沙培林涂拭囊内壁,用量 5 ~ 20 ml, 术后 8 d 内经引流条注入沙培林稀释液 2 ~ 6 次,每次 5 ~ 10 ml; 1 例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沙培林注射后 0. 5 h 出现烦躁、四肢 冷,体温 35. 6 ℃ ,予以地塞米松 5 mg 静脉推注后恢复正常,10
·临床经验·
儿童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
张雪琴 魏明发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因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所致的软 组织良性肿瘤。本文回顾性研究我科 2001 ~ 2011 年收治的 150 例淋巴管瘤患儿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瘤体部位见表 1,病理分型见表 2。 二、讨论 淋巴管瘤是儿童 常 见 的 一 种 软 组 织 良 性 肿 瘤 ,男 女 发 病 率 相当,多在出生 时 或 生 后 早 期 出 现 症 状。本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均 认 为是胚胎时期原始淋巴囊发育异常,淋巴系统与静脉系统交通 异常所致,具体机制不详,可合并同来源于中胚层的血管脂肪等 成分,分为 3 种类型: Ⅰ型为单纯性淋巴管瘤,Ⅱ型为囊状淋巴 管瘤,Ⅲ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组 143 例根据术后病理检 查分型为: Ⅰ型 3 例( 2. 1% ) ,Ⅱ 型 94 例 ( 65. 7% ) ,Ⅲ 型 46 例 ( 32. 2% ) ,其中 11 例合并血管瘤,1 例合并血管脂肪瘤。 1. 诊断: 淋巴管瘤的临床症状多比较典型,再结合超声及穿 刺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依据情况辅以 MRI 及 CT 检查,基本可以 确诊。本组 150 例术前确诊 141 例,另 9 例因位于腹盆腔内于手 术中确诊,手术组均有病理检查再次证实。 本病临床表现 主 要 为 局 部 包 块,可 缓 慢 渐 进 增 大,质 软 中, 大多呈囊性感。位于颈面部的瘤体可逐渐增大并侵犯对侧及深 部组织,包绕重要的血管神经,可压迫气管及食管,造成呼吸困 难及吞咽困难。瘤体部位受到外力损伤后可发生瘤内出血,短 期内包块迅速增大伴疼痛。腹盆腔内瘤体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 腹痛,本组 8 例均以腹部疼痛为首发临床症状。全组 150 例以 包块就诊者 135 例,局部疼痛 15 例,3 例合并呼吸困难,1 例合并 吞咽困难。50 例伴不同程度贫血,34 例 < 1 岁,平均年龄 1. 44 岁,34 例包块大小均超过 5 cm × 5 cm,16 例穿刺细胞学和( 或) 术中示瘤体内陈旧性出血,巨大瘤体内较多量淋巴液局部滞留 和( 或) 伴瘤内出血,对低龄儿童体液循环可能造成影响,相对成 人而言,低龄儿童对体内液体容量变化更为敏感,临床上应特别 重视。 结合病史和体征 后 怀 疑 为 淋 巴 管 瘤 时,应 常 规 先 行 超 声 检 查,可明确瘤体的部位、性质、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 或药物注射治疗提供依据,并可用于监测预后情况。CT 及 MRI 检查可提供比较可靠的客观图像,深入了解瘤体的位置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颈腋部较复杂位置以及腹盆腔较深位置的 瘤体,在超声不能明确诊断时,可用于鉴别诊断。也可辅助穿刺 细胞学检查,若穿刺抽出淡黄色清亮淋巴液即可诊断为淋巴管
( 2) 瘤体内沙培林注射治疗: 7 例,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及 超声引导下行多点穿刺抽吸出囊内液后注入沙培林稀释液( 配 置方法同前) ,每次 5 ~ 10 ml,注射次数 1 ~ 2 次,间隔时间 1 ~ 6 个月。超声示瘤体大小为 2. 5 cm × 1. 2 cm × 2. 1 cm ~ 11. 6 cm × 8. 6 m × 10. 8 cm。7 例均无过敏反应; 4 例沙培林注射后 7 ~ 30 h 出现发热,体温 37. 7 ~ 39 ℃ ; 4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出现明显肿 胀,术后 5 ~ 9 d 开始明显缩小变硬; 3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完全 消失。随访 1 ~ 5 年无复发。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22. 137 作者单位: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小儿外科 通讯作者: 张雪琴,Email: 616559834@ qq. com
例术中或术后沙培林注射后 1 ~ 30 h 出 现 发 热,体 温 37. 6 ~ 39. 5 ℃ ,6 例沙培林注射治疗后出现明显肿胀,术后 4 ~ 12 d 开 始缩小变硬; 3 例曾于 1 ~ 2 个月前行同部位淋巴管瘤手术切除, 1 例曾于 2 年前行邻近部位血管瘤手术切除。随访 1 年无复发。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0 例 淋 巴 管 瘤 患 儿,男 104 例,女 46 例,男∶ 女为2. 26 ∶ 1。年龄最大 15 岁,最小 1 d,平均年龄 3. 32 岁。55 例出生即有临床症状,0 ~ 1 岁 39 例,1 ~ 3 岁 21 例,3 ~ 12 岁 35 例。全组病例中 135 例以包块,15 例以局部疼痛为首要 临床表现就诊。其中 8 例表现为多部位包块,瘤体位于颌面部 11 例,颈部 47 例,肩背部 11 例,腋部 23 例,胸部 8 例,腹腰臀部 15 例,四肢 34 例,腹盆腔内 9 例。体表包块位于右侧 82 例,左 侧 59 例,均有逐渐增大的表现,3 例颈颌面部巨大瘤体压迫推移 气管移位,伴有比较明显的呼吸困难,1 例伴有吞咽困难。腹盆 腔内 8 例均以腹部疼痛为首发临床症状。手术组根据病理检查 分型为: 毛细淋巴管瘤 3 例,囊状淋巴管瘤 84 例,海绵状淋巴管 瘤 44 例,淋巴管血管瘤 9 例,海绵状淋巴管血管瘤 2 例,淋巴管 血管脂肪瘤 1 例。 2. 辅助检查: 111 例行超声检查示 42 例淋巴管瘤,5 例淋巴 管瘤并出血,42 例囊性包块,10 例混合性包块,7 例实质性包块, 5 例血管瘤; 包块大小为 1. 4 cm × 1. 5 cm × 0. 8 cm ~ 17. 1 cm × 12. 5 cm × 9. 8 cm。43 例行 CT 检查示 27 例淋巴管瘤,1 例淋巴 管血管瘤,6 例囊性包块,1 例血管瘤,4 例软组织包块,4 例腹盆 腔肿瘤性包块。13 例行 MRI 检查示 9 例淋巴管瘤,1 例淋巴管 血管瘤,1 例囊性包块,2 例血管瘤。65 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示 38 例穿刺抽吸出淡黄色淋巴液,27 例穿刺抽吸出不凝固血性液 体。50 例中 42 例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 90 ~ 120 g / L) ,8 例中度 贫血( 血红蛋白 60 ~ 90 g / L) 。 3. 治疗方式及效果: ( 1) 手术治疗: 143 例,瘤体完整手术切 除 95 例,其中 2 例 位 于 腹 腔 小 肠 系 膜 处,同 时 切 除 累 及 小 肠 15 cm及 40 cm; 13 例曾于 1 个月至 11 年前行同部位淋巴管瘤或 血管瘤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 ~ 2 次手术切除,4 例曾于 2 ~ 7 年 前行邻近部位淋巴管瘤或血管瘤 1 ~ 2 次手术切除。瘤体大部 切除及残余瘤体 10% 碘酊涂拭 27 例,1 例曾于 5 年前行同部位 血管瘤手术切除,1 例曾于 6 个月前行邻近部位淋巴管瘤手术切 除。瘤体大部切除及残余瘤体沙培林涂拭 21 例,其中 1 例位于 腹腔小肠系膜处,同时切除累及小肠 15 cm; 将沙培林与生理盐 水配置成 1 KE /10 ml 浓度,在术中将不能切除的瘤体囊壁逐一 剪开,放出內液后,用稀释的沙培林涂拭囊内壁,用量 5 ~ 20 ml, 术后 8 d 内经引流条注入沙培林稀释液 2 ~ 6 次,每次 5 ~ 10 ml; 1 例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沙培林注射后 0. 5 h 出现烦躁、四肢 冷,体温 35. 6 ℃ ,予以地塞米松 5 mg 静脉推注后恢复正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