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_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气发〔2020〕113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气发〔2020〕11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已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中国气象局2020年12月29日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QX/T 585—2020 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2021-04-152.QX/T 586—2020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 BUFR 2021-04-15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3.QX/T 587—20202021-04-15高空气象观测仪器4.QX/T 588—2020 天气雷达钢塔技术要求2021-04-155.QX/T 589—2020 自动雪深观测仪2021-04-156.QX/T 590—2020 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导则2021-04-157.QX/T 591—2020 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2021-04-158.QX/T 592—2020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柑橘2021-04-159.QX/T 593—2020 气候资源评价通用指标2021-04-15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0.QX/T 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2021-04-1511.QX/T 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QX/T 314—2016 2021-04-1512.QX/T 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QX/T 255—2015 2021-04-1513.QX/T 157—2020 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技术规范QX/T 157—2012 2021-04-15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第14.QX/T 122—20112021-01-151号修改单》。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适应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要,强化综合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同时承担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的综合质量考核工作。
第三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和观测数据质量三部分.第四条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稳定运行率为考核指标,稳定运行率为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后占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到报率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
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以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考核指标.第七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来反映.计算公式为:综合质量指数=0。
3×稳定运行率+0。
2×到报率+ 0.5×观测数据质量(稳定运行率、到报率、观测数据质量计算方法见附录1,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例见附录2).第八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实行年通报,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和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实行月通报。
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负责解释.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第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气测函〔2010〕127号文件印发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同时废止.—2—附录1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方法1.稳定运行率稳定运行率是指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包括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和数据格式错误时次等)与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地面和高空稳定运行率各占50%,按照百分率统计。
其中:(1)应工作时次:地面自动站每天应上传24份数据,每整点1份,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4次;高空站每天开展2~3次观测业务,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3次,每工作时次上传数据包括规定份数的报文文件、秒数据文件和状态文件。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
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
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气象仪器装备简介
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安装除台湾、香港外的全国各省主要城市气象台站,并出口海外。
●启用时间:2005年●启用时间:2000年(1)GZZ2-01型f0:24MHZ,发射功率:P≥5mw(2)GZZ2-05型f0:400MHZ,发射功率:P≥400mw(3)GZZ2-06型f0:800MHZ,发射功率:P≥350mw●启用时间:1965年●使用许可证编号:SXZ-44-2005●生产单位:太原无线电一厂TD2型/GTS1-1型数字探空仪采用热敏电阻、碳湿敏电阻、硅压敏电桥为温度、湿度、气压测量传感器。
由气球携带升空,通过测量板(智能转换电路)将自由大气层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值温度、湿度、气压变成二进制电码调制发射机,地面雷达接收系统接收信号经解调和终端处理,获取到气象要素数据;同时利用发射机应答信号空间定位,获取风向、风速数据。
本产品采样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
●主要技术指标:1. 采样方式:数字式;2. 调制方式:调幅;3. 测量范围和准确度:(1)温度:40℃~ -80℃,△T≤ 0.3℃(RMS)(2)湿度:15%RH~95%RH,环境温度高于-25℃,△U≤ 5%(RMS)环境温度低于-25℃,△U≤ 10%(RMS)(3)气压:1060hPa~5hPa,气压高于500hPa,△P≤2hPa(RMS)气压低于500hPa,△P≤1hPa(RMS)4. 发射功率:P≥ 400mw;5. 载波频率f0:(按地面雷达接收处理系统需要配置)(1)TD2—A型f0:400MHZ(2)TD2—B型f0:800MHZ(3)TD2—L型(GTS1-1型)f0:1680MHZ●启用时间:2006年●其他说明:TD2—L型数字探空仪2008年12月通过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定型审查,并正式命名为GTS1-1型数字探空仪●生产单位:太原无线电一厂●启用时间:2008年●生产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技术研究所移动应急平台●用途:移动应急平台是固定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的必要延伸、补充和备份,是可移动的分指挥中心,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工作,并与指挥中心保持实时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主要传递的信息为话音、视频和数据。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4.11.17•【文号】气发〔2014〕106号•【施行日期】2014.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4〕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有关企业: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的管理,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相关工作,现将《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试行)》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气象局2014年11月17日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的技术要求、研制、定型、许可、使用、运行保障、质量监督和报废等工作,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所需专用技术装备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高专用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是指专门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作业装备、观测装备和储运装备等(具体范围参见附录“人工影响天气用专用技术装备管理目录”)。
第三条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严格规范装备规划、研制、生产、验收、列装、使用管理程序,实现管理规范、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使用安全。
第四条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主管机构(下称“业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的归口管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相关业务单位(下称“国家级业务单位”)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定型受理、技术审查以及实施装备许可的质量检测等技术支撑工作。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产品的最高显示分辨率为()。
A、0.5kmB、0.25kmC、2kmD、3km【答案】B2、海上的龙卷风多发生在()。
A、上午B、下午C、白天D、下半夜至凌晨【答案】D3、《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对于列入规划的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应的功能规格需求书,明确()等要求。
A、具体功能B、技术规格C、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D、以上三项【答案】D4、《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设施是()公共服务设施。
A、基础性B、公益性C、基础性、公益性D、以上都不是【答案】A5、《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设施是()公共服务设施。
A、基础性B、公益性C、基础性、公益性D、以上都不是【答案】A6、以下关于新型自动气象站有关瞬时风速的采样频率和算法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频率1次/s,以1s为步长,求3s的滑动平均值B、采样频率4次/s,以0.25s为步长求3s滑动平均值C、采样频率1次/s,以1s为步长,求3s的算术平均值D、采样频率4次/s,以0.25s为步长求3s算术平均值【答案】B7、船舶处在热带气旋中,当风力约等于8级时,在北半球背风而立,热带气旋中心应位于左前方()。
A、22.5°B、45°C、67.5°D、90°。
《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2019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测试方法》)项目列入中国气象局2019年度气象行业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QX/T-2019-72。
本标准起草工作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承担。
2.协作单位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腾公司)。
3.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3月,探测中心针对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国内相关生产企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气象部门业务文件,明确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测试项目及主流测试方法。
2018年4月-8月,探测中心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编制《测试方法(初稿)》,并向中电锦江、敏视达、西安华腾、恩瑞特、智鸿达电子、四创电子、航天科工23所等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并邀请各生产和研发企业在北京召开2次技术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13日,探测中心将编写完善的《测试方法(咨询稿)》,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进一步对标准进行现场咨询。
2019年1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征集气象观测装备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气法函〔2015〕38号),探测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协作单位,组建了起草组,进行了任务分工,撰写了申报材料,申报了《测试方法》行业标准起草项目。
2019年2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探测中心联系协作单位,成立标准编制项目组,启动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2019年5月编制小组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确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人员分工、编制进度和沟通协调机制。
2020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的对比观测。
A、1年B、半年C、3个月D、基准、基本站1年,一般站3个月【答案】A2、《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中规定,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测量性能应满足()。
A、测量范围:0-30Km;最大允许误差:±5%(≤1.5km),±10%(>1.5km)B、测量范围:10m-30Km;最大允许误差:±5%(≤1.5km),±10%(>1.5km)C、测量范围:0-30Km;最大允许误差:±10%(≤1.5km),±20%(>1.5km)D、测量范围:10m-30Km;最大允许误差:±10%(≤1.5km),±20%(>1.5km)【答案】D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增大。
A、大气质量B、大气压力C、单位气压高度差D、大气柱【答案】C4、《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检测机构完成检定、检测、测试后,应当提交书面报告,对检测数据作出公正、客观的结论,保证检测数据的(),并对相关技术文件保密。
A、真实性和客观性B、真实性和科学性C、客观性和科学性D、客观性和公正性【答案】B5、增雨防雹火箭连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作业结束,必须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液腐蚀元器件。
A、2小时B、1小时C、30分钟D、45分钟【答案】B6、反气旋即是()。
探空仪业务化试验的程序和要求-中国气象局
附件1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7年10月编写说明《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试行)》针对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编制,所涉及的装备是拟用于气象观测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暂不包括气象卫星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是整机、系统、传感器和部件等。
本《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修订)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天气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基GNSS遥感水汽探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气溶胶质量浓度设备(试行)根据需要,可补充增加其他类型装备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提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完成本《方法》的编写。
本《方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本部分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规定了风廓线雷达测试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包括交接检查、技术性能测试、探测能力试验、显示和控制终端检查、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平、吴蕾、齐涛、任晓毓、陈瑶、王天天。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要求 (1)4 交接检查 (1)5 技术性能测试 (1)5.1 天线和馈线 (1)5.2 发射系统 (4)5.3接收系统 (6)5.4整机 (8)5.5数据与产品 (11)5.6显示与控制终端 (11)6 探测性能 (12)6.1 探测高度统计 (12)6.2被试雷达自身比对 (12)6.3气球测风比对 (13)7环境适应性试验 (13)7.1气候环境 (13)7.2运输或行驶 (13)7.3电磁兼容性 (13)8可靠性和维修性 (13)8.1可靠性 (13)8.2连续工作时间 (14)8.3维修性 (14)9安全性 (14)9.1高压警告及防护 (15)9.2绝缘电阻 (15)9.3防雷措施 (15)9.4安全信号联络 (15)9.5微波辐射安全 (15)9.6噪声安全 (15)10测试结果及评定 (15)附录A 风廓线雷达测风自比较的数据处理和评定附录B 风廓线雷达与气球定位测风比对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风廓线雷达的测试要求、内容和方法。
便携式气象观测仪测试方法
便携式气象观测仪测试方法便携式气象观测仪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气象站,能随时告诉我们周围的天气情况。
那怎么知道这个小玩意儿准不准呢?这就得来好好测试一下了。
对于便携式气象观测仪里的温度测试。
咱们可以找个大晴天,把观测仪放在院子里,旁边再放个传统的温度计。
这传统温度计就像是个老实巴交的老伙计,这么多年了,大家都信得过。
放一会儿,然后看看两个家伙显示的温度。
要是差得不多,那这个便携式气象观测仪的温度测量就还靠谱。
我就试过这么一次,那时候我把观测仪和家里的老温度计都放在阳台,过了会儿去看,两个温度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我心里就踏实了,觉得这个小仪器在温度测量上还是有点本事的。
再说说湿度的测试。
有个挺有趣的办法,找个小盒子,在里面放一块湿布。
把便携式气象观测仪和湿度计都放在这个小盒子旁边。
为啥这么做呢?因为这个小盒子里的湿度肯定比外面高啊。
过段时间看看观测仪和湿度计的数值。
要是观测仪能显示出湿度明显比外面高,那就说明它能察觉到湿度的变化。
我记得我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就像个好奇的小娃娃,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两个仪器看,当看到数值有变化的时候,就特别兴奋,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风的测量也很重要。
可以找个有风的日子,拿着便携式气象观测仪到空旷的地方,像操场之类的。
观测仪上会显示风速。
那怎么知道准不准呢?咱们可以看看周围的东西,比如树叶飘动的速度,旗帜飘扬的样子。
要是树叶被吹得哗啦啦响,旗帜飘得很猛,观测仪显示的风速数值比较大,那就大概差不离。
我在操场测试的时候,看到旗帜被风吹得笔直,观测仪显示风速挺大的,心里就觉得这个仪器还挺机灵的,能知道风的大小。
还有气压的测试。
这个可能稍微难一点。
不过咱们可以观察一下天气的变化。
如果是天气要变了,气压一般会有变化。
把便携式气象观测仪放在一个地方,连续观察几天。
如果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观测仪的气压数值有明显的改变,那它的气压测量功能就应该不错。
我有一次观察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小的气象预报员,盯着观测仪的气压数值,等着天气的变化,当数值真的变化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仪器像个小小的预言家。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中国气象局
附件1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7年10月编写说明《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试行)》针对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编制,所涉及的装备是拟用于气象观测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暂不包括气象卫星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是整机、系统、传感器和部件等。
本《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修订)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天气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基GNSS遥感水汽探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气溶胶质量浓度设备(试行)根据需要,可补充增加其他类型装备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提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完成本《方法》的编写。
本《方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本部分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规定了风廓线雷达测试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包括交接检查、技术性能测试、探测能力试验、显示和控制终端检查、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平、吴蕾、齐涛、任晓毓、陈瑶、王天天。
I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要求 (1)4 交接检查 (1)5 技术性能测试 (1)5.1 天线和馈线 (1)5.2 发射系统 (4)5.3接收系统 (6)5.4整机 (8)5.5数据与产品 (11)5.6显示与控制终端 (11)6 探测性能 (12)6.1 探测高度统计 (12)6.2被试雷达自身比对 (12)6.3气球测风比对 (13)7环境适应性试验 (13)7.1气候环境 (13)7.2运输或行驶 (13)7.3电磁兼容性 (13)8可靠性和维修性 (13)8.1可靠性 (13)8.2连续工作时间 (14)II8.3维修性 (14)9安全性 (15)9.1高压警告及防护 (15)9.2绝缘电阻 (15)9.3防雷措施 (15)9.4安全信号联络 (15)9.5微波辐射安全 (15)9.6噪声安全 (15)10测试结果及评定 (15)附录A 风廓线雷达测风自比较的数据处理和评定附录B 风廓线雷达与气球定位测风比对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III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风廓线雷达的测试要求、内容和方法。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5〕97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5〕97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强观测业务管理,规范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进一步提升观测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国气象局2015年12月31日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规范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气象观测业务事故是指因人为原因造成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断,伪造涂改毁坏数据,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情况。
第三条观测业务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第四条事故责任主要包括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指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直接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主要领导责任指因为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重要领导责任指因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
第二章重大事故第五条伪造涂改毁坏原始观测数据。
第六条因人为原因导致出现以下观测业务中断情况:(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单站出现连续30天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二)气象卫星的灾难性故障、一级故障,地面应用系统的一级故障。
(三)高空气象观测单站出现连续6个观测时次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四)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单站出现连续6天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探空仪业务化试验的程序与要求
附件1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7年10月编写说明《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试行)》针对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编制,所涉及的装备是拟用于气象观测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暂不包括气象卫星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是整机、系统、传感器和部件等。
本《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修订)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天气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基GNSS遥感水汽探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气溶胶质量浓度设备(试行)根据需要,可补充增加其他类型装备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提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完成本《方法》的编写。
本《方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本部分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规定了风廓线雷达测试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包括交接检查、技术性能测试、探测能力试验、显示和控制终端检查、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平、吴蕾、齐涛、任晓毓、陈瑶、王天天。
I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要求 (1)4 交接检查 (1)5 技术性能测试 (1)5.1 天线和馈线 (1)5.2 发射系统 (4)5.3接收系统 (6)5.4整机 (8)5.5数据与产品 (11)5.6显示与控制终端 (11)6 探测性能 (12)6.1 探测高度统计 (12)6.2被试雷达自身比对 (12)6.3气球测风比对 (13)7环境适应性试验 (13)7.1气候环境 (13)7.2运输或行驶 (13)7.3电磁兼容性 (13)8可靠性和维修性 (13)8.1可靠性 (13)8.2连续工作时间 (14)II8.3维修性 (14)9安全性 (15)9.1高压警告及防护 (15)9.2绝缘电阻 (15)9.3防雷措施 (15)9.4安全信号联络 (15)9.5微波辐射安全 (15)9.6噪声安全 (15)10测试结果及评定 (15)附录A 风廓线雷达测风自比较的数据处理和评定附录B 风廓线雷达与气球定位测风比对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III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风廓线雷达的测试要求、内容和方法。
十四五高空气象观测标准
十四五高空气象观测标准一、观测方法1. 高空气象观测应以雷达、探空气球、微波辐射计、风廓线仪等设备为基础,结合传统气象观测方法,实现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2. 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高度层的气象要素差异。
二、观测设备1. 高空气象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性,以满足观测要求。
2. 观测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高度层的实际情况,并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
三、数据处理1. 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应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等环节。
四、数据应用1. 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应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
2. 数据应用应注重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提高数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观测质量评估1. 高空气象观测质量应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指标应包括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等。
六、技术研发与改进1. 高空气象观测技术应不断进行研发和改进,以提高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
2. 技术研发与改进应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观测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七、运行保障1. 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运行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条件,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应建立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包括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应急预案等。
八、社会经济效益评估1. 高空气象观测应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以衡量其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2. 评估指标应包括观测数据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财资〔2021〕135号
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财资〔2021〕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为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加强和规范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完善气象系统气象观测职能与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功能相匹配机制,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财资〔2018〕98号),我们制定了《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财政部中国气象局2021年10月21日附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管理,推进气象观测站相关资产的预算管理,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财资〔2018〕98号),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和国家(省级)天气雷达站的气象仪器设备资产配置。
第三条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各类收入。
第四条本标准是气象部门相关单位编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资产配置相关支出预算、实施采购和监督检查、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本标准主要包括气象观测站类别、观测项目、仪器设备种类、数量上限、价格上限、最低使用年限等指标。
本标准中的气象观测站类别根据中国气象局制定的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基本原则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5年12月编写说明《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试行)》针对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而编制的,所涉及的装备是拟用于气象观测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暂不包括气象卫星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是整机、系统、传感器和部件等。
本《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根据需要,可补充增加其他类型装备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提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方法》的编写。
本《方法》的修改和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本部分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规定了高空气象观测设备的交接检查、环境适应性、测量性能(性能测试)、电气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维护性等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以及结果与评定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启云、曹云昌、莫月琴、冯冬霞、刘银锋、杨荣康、任晓毓、王小兰、王天天、霍涛、曾杨、王箫鹏。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4交接检查 (1)5环境适应性 (1)6气象气球 (1)6.1性能测试 (2)6.2外场施放 (2)6.3可靠性 (2)7探空仪 (3)7.1测量性能 (3)7.2电气性能 (4)7.3外场比对 (6)7.4稳定性 (6)7.5可靠性 (7)8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 (8)8.1测量性能 (8)8.2电气性能 (8)8.3外场比对 (9)8.4稳定性 (9)8.5可靠性 (9)8.6维修性 (10)9软件系统 (10)10数据处理 (10)10.1测量性能 (11)10.2外场比对 (11)11结果与评定 (12)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试行)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高空气象观测设备测试的交接检查、环境适应性、测量性能(性能测试)、电气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维护性等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以及结果与评定等。
本部分适用于气象气球、探空仪、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以及软件系统等测试评估,其他高空气象观测设备(软件)如自动探空系统、自动放球系统、电子经纬仪等可参照此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QX/T 8 气象仪器术语GJB 3153 精密测量雷达标定与校正GJB 6556.3 军用气象装备定型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空气象探测仪器和设备3基本要求被试产品样本应符合《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试行)》中第6章的总体要求。
气象气球的性能测试应不少于10只。
探空仪的测量性能应不少于30套,若还需探空仪进行稳定性、可靠性和辐射误差试验,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应至少提供3台。
被试高空软件系统应提供源程序、编写说明以及具有软件测量资质单位的测评报告。
4交接检查按照《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试行)》第8章的要求进行,包括外观和结构检查、成套性检查以及工作状态等。
气象气球、探空仪及其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还应进行部件和整机的功能检查,以确保工作正常。
对于测量传感器,还应检查传感器其检定证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5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参照《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行)》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若设备有特殊使用要求,可以依据有关技术标准文件拟定补充试验项目,并制定相应试验方法。
6气象气球6.1性能测试6.1.1氯化钙含量用稀释溶解的方法测量气象气球中残余氯化钙含量。
取剪碎后的试样置于烧杯中,加入水,加热煮沸,并随时搅拌,冷却后通过过滤置于锥形瓶中,用感量天平称量。
每次测量用水洗涤试样若干次,洗涤液过滤后置于锥形瓶的原滤液中,在全部滤液中加入三乙醇胺及钙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呈酒红色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滤液的pH值符合技术要求值。
6.1.2拉伸性能(1)老化前试验在气象气球沿浸渍方向四等分,取中间两部分,用I型裁刀裁取三个哑铃状试片,每片试片间距不小于技术要求。
将试样置于拉力机上,在特定技术条件下拉伸至断裂,记录断裂时拉力机的示值。
(2)热空气老化试验把气象气球沿浸渍方向四等分,取中间两部分,用I型裁刀裁取三个哑铃状试片,将试样放置于老化试验箱内,使箱内温度要求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保持特定时间。
经过热空气老化后的式样在室温下恢复至有效时间,然后将试样置于拉力机上,在特定技术条件下拉伸至断裂,记录断裂时拉力机的示值。
6.1.3爆破性能将气球球柄套在爆破装置的球柄套上并扎紧。
将气球悬挂于空气(必要时考虑高湿环境)中,用探空气球爆破仪测定。
按特定技术要求充气至球炸,记录测试结果。
6.1.4臭氧老化从每个气球中部,用Ⅰ型裁刀裁取三个哑铃状试样,放置于要求的臭氧老化试验箱到达特定时间,定期观察试样的表面变化,并记录出现龟裂或断裂的时间。
6.1.5充气检查用压缩空气充气至技术要求直径,充气后放气检查。
6.2外场施放至少选取三个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气象台站分别进行外场(施放)试验,其中雨天的有效施放样本数应占1/3或以上,要求净举力和升速控制在业务要求范围内,统计平均球炸高度和升空高度(业务要求)及以上的有效率。
6.3可靠性可靠性结合外场试验进行,采用直接统计方法给出气象气球在实际施放条件下故障率。
施放的总次数应不少于约定故障率技术要求的倒数。
在记录故障时,必须确认为气象气球的责任故障,不应把探空仪、软件和地面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造成的故障记录在气象气球的责任故障数内。
故障判定遵循以下原则:因气象气球自身缺陷,按照《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要求必须重放球的记录故障1次。
其它情况,根据故障定义进行判定;以总责任故障次数除以总施放次数计算故障率。
按照技术要求对气象气球的施放可靠性进行定性评定。
7探空仪7.1测量性能7.1.1温度测试(1)标准器和测试设备恒温槽、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数据采集、计算、显示仪表。
(2)测试点40℃、30℃、20℃、0℃、-10℃、-20℃、-40℃、-60℃、-70℃、技术指标要求的最高、低温度值以及这些点之间的任意间隔点。
(3)测试方法和要求将探空仪的温度测量元件置于恒温槽中,其测量电路板放在恒温槽外,用探空仪数据采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输出信号。
各测试点都在温度稳定后,用计算机同时录取标准温度值和测量电路输出温度值。
采用定点测试法,在每个温度测试点稳定后,依次将温度元件置于恒温槽中,分别录取数据。
各次录取数据前的温度稳定时间应能使测量元件与环境温度充分平衡。
每个温度测试点,每个探空仪只采集一次数据。
7.1.2气压测试(1)标准器和测试设备标准气压计、气压-温度校准设备。
(2)测试点1050hPa、1013hPa、900hPa、700hPa、500hPa、300hPa、100hPa、50hPa、10hPa、5hPa、技术指标要求的最高、低气压值以及这些点之间的任意间隔点。
测试温度条件:30℃、0℃、-30℃。
(3)测试方法和要求将气压传感器置于压力-温度试验箱中,在三个特定技术要求的温度条件下分别进行所有气压测试点的测试。
探空仪的气压输出数据通过设备上的密封插头送给数据采集器。
每种温度条件都应在温度稳定后,按照测试点的顺序从高压到低压进行测试。
在每个气压测试点的压力稳定后,同时录取标准压力值和探空仪测量电路的输出压力值。
各压力测试点录取数据前的压力稳定时间应应能使测量元件与环境温度充分平衡。
每个压力测试点,每个探空仪只采集一次数据。
7.1.3湿度测试(1)标准器和测试设备双压法标准湿度发生设备、冷镜式露点仪。
(2)测试点95%RH、80%RH、70%RH、50%RH、30%RH、20%RH、10%RH、技术指标要求的最高、低湿度值以及这些点之间的任意间隔点。
测试温度条件:30℃、-10℃、-30℃。
(3)测试方法和要求若探空仪的湿度测量元件为湿敏电容,且与温度测量元件连接在一个支杆上,应另外抽取探空仪进行湿度测试,不应采用进行了温度和气压测试的探空仪。
将探空仪的湿度测量元件置于测试设备的测试室中,其测量电路放在测试室外,用探空仪数字采集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输出湿度信号。
每个温度测试点都应在温度稳定后进行不同湿度点的测试,测试从高湿点开始顺序至最低湿度点。
每个湿度测试点都应在湿度稳定后同时采集被检探空仪应与标准器的数据。
各湿度测试点录取数据前的湿度稳定时间应能使测量元件与环境温度充分平衡。
各个湿度测试点,每个探空仪只采集一次数据。
7.1.4测风模块若探空仪为导航测风体制,应对测风模块(导航芯片)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和方法:(1)冷启动定位时间将24小时以内未加电的探空仪安放在空旷处,给探空仪加电并开始计时设为T0,待出现稳定的定位数据时间设为T i,计算△T=T i-T0。
(2)热启动定位时间将24小时以内曾加过电的探空仪安放在空旷处,给探空仪加电并开始计时设为T0,待出现稳定的定位数据时间设为T i,计算△T=T i-T0。
(3)重新捕获时间将探空仪安放在空旷处并给探空仪加电,待导航卫星(如北斗、GPS)出现稳定的定位数据后,将探空仪导航接收天线屏蔽,待确定没有定位数据后,去除屏蔽同时记录时间设为T0,待定位信息再次出现稳定的数据时记录时间为T i,计算△T=T i-T0。
(4)测风模块定位和测风定位性能选取探空仪导航卫星测风模块接收卫星导航模拟器发出的信号,对模拟的已知标准定位信息进行检验,采用批量统计的方法检验导航卫星测风模块定位经度、纬度和高度测量误差。
7.2电气性能7.2.1载波中心频率将探空仪发射机置于微波暗室或宽敞的室内,用数字频率计或频谱仪获取感应信号直接进行测量。
7.2.2载波频率稳定性(1)结合环境适应性进行将被试探空仪置于低温试验箱,接通电源,用数字频率计或频谱仪接受探空仪信号并测量频率,然后降低温度至特定技术要求规定值,再次测量频率,以两次测量的频率差作为频率偏移量。
(2)在施放试验中进行记录每次施放过程中被试探空仪频率的最大值、最小值,频率稳定性用各次施放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表示,给出其中绝对值最大的差值作为频率偏移量。
7.2.3发射功率采用替代法,可在微波暗室也可在宽敞室内,周围应无金属等反射物体。
先将探空仪置于测试支架上,接收天线距探空仪发射天线有效距离并与其平行放置。
接通探空仪发射机电源,用接收天线和检波器接收,在示波器上观察探空仪发射的波形,调整示波器使信号波形稳定,记录信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