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材归纳+超强记忆口诀(过目不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最后附记忆口诀)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跨膜转运体内基本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ADME)
第一节
一、被动转运
1、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直接溶于膜通过
影响因素1)膜两侧浓度差2)药物的脂溶性3)药物的解离度:分子可通过,离子不通过
2、膜孔扩散:滤过或水溶扩散
3、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二、主动转运
第二节吸收
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只有血管外给药才有吸收。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常用途径
一、消化道给药
1、口服给药:吸收部位为胃肠道,主要在小肠
影响因素:1)药物方面①理化性质②剂型③溶出度④在消化道的稳定性
2)胃肠功能:①蠕动功能②血流量
3)首过消除或首过效应: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被肝脏代谢,是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4)其他方面①胃肠内pH,药物在胃肠中相互作用②食物③肠内细菌对药物的代谢
2、舌下给药:适合口服吸收时易于被破坏或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
3、直肠给药
二、注射给药:吸收迅速而完全
特点:①适用于在胃肠中易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②适用于肝脏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
③使药物的效应产生更快
三、吸入给药四、经皮给药
第三节分布
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分布是不均匀和动态变化的
药物的再分布:药物首先向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流量少的组织转移
影响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2、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2)胎盘屏障
3、体液pH值:药物的pKa及体液的pH是决定药物分布的另一因素
第一节转化
转化或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发生的器官主要是肝脏1、方式与步骤:过程分两个时相进行
第一时相是氧化、还原、水解过程:使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或暴露出极性基团
第二时相是结合过程:在药物分子结构中暴露出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化学成分共价键结合2、意义
灭活:绝大多数药物经过转化后,药理活性都减弱或消失
活化:极少数药物经转化后才出现药理活性
3、转化酶系统:肝药酶系统最关键的酶为细胞色素P450
4、肝药酶特点:1)选择性低2)变异性大3)肝药酶活性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
减弱的现象
第二节排泄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为肾脏
1、肾脏:决定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主动分泌
2、胆汁
3、其他途径
(四)药动学参数的概念、药理学意义及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1.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称半衰期(t1/2)。
2.消除速率常数(K)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百分速率称消除速率常数。半衰期与消
除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可用t1/2=0.693/K来表示。
3..生物利用度:F=AUC((op))/AUC(iv) x100%
4.清除率(CL):CL=K.Vd
5.分布容积(Vd)等于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即Vd=A(mg)/ C(mg/L),
单位为升(L)。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体积,只能近似的说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狭程度。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药物因素
一、剂量:剂量不同,同一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
二、剂型、生物利用度
三、给药途径
四、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
1、给药时间确定适当的给药时间,应从药物性质、对胃肠道刺激性、病人的耐受能力和
需要药物产生作用时间来考虑
2、给药间隔时间:一般以药物的半衰期为参考依据,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程需要而定
3、疗程根据病情及病程决定的,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
五、反复用药
1、耐受性:指同一药物连续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产生相
同的药效,但在停用一段时间后,机体仍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
1)快速耐受性在短期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发生的耐受现象
2)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同类的另种一药敏感性也降低
2、耐药性:化疗药物长时间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耐药性,
此时往往需加大剂量才能有效,或不得不改用其他药物
六、联合用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
七、药物相互作用:指同一时间或间隔一定时间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药物与药物之间
或药物与机体之间产生的影响
1、药动学方面
1)妨碍吸收①改变胃肠道pH ②吸附、络合或结合③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④肠壁功能的改变
2)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3)影响生物转化①影响肝药酶②影响非微粒体酶
4)影响药物排泄①影响尿液pH ②竞争转运载体
2、药效学方面
1)协调作用指药物合用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
①相加作用:两药合用后的作用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②增强作用:两药合用后的作用大于它们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③增敏作用: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
2)拮抗作用指药物合用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①药理性拮抗:一种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药与此种受体结合
②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药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③化学性拮抗④生化性拮抗
3)无关作用
4)无关作用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药理概论
一、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
二、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
胆碱能神经: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神经)
节后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包括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第二节传出神经的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1.合成: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
原料AcCoA(乙酰辅酶A)Ch(胆碱)
条件胆碱乙酰化酶(ChAc )
2.储存:囊泡
3.释放:N冲动神经膜去极化Ca++内流囊泡前移神经膜裂口Ach外排
受体效应
4.降解:受胆碱酯酶水解
2)去甲肾上腺素(NA)
1.合成:部位胞体触突
原料酪氨酸
条件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多巴胺β-羟化酶
过程: Tyr Dopa DA NA
2.储存:囊泡
3.释放:N冲动神经膜去极化Ca++内流囊泡前移神经膜裂口NA外排(部分)
受体效应
4.降解:突触前膜摄取(uptake 1)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