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高琼审核人:李平汪帮清时间:2009-8-26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2.品味语言,把握意象。

【学习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优美意境。

2.欣赏探究法:欣赏康桥美景,探究诗人情感。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

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而诗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淡淡的象征意蕴。

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

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

2.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
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

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3.《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

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学习过程】
一、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先自读,然后由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

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本组的“诵读明星”。

朗读时,请留心加点字的读音。

荡漾.()榆.阴()揉.碎.()()浮.藻.()()青荇.()漫溯.()笙.箫.()()斑.斓.()()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你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以“再别康桥”为题,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加以体会。

2.全诗共七节,第二至五节描绘了五幅优美的画面,根据各节诗的内容,试着给每
一幅画面列写一个优美别致的小标题。

三、局部探究
1.朗读第二节诗,想一想: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第三句诗中的“艳影”能否换成“倒影”?说说你的理解。

2.诵读第三节诗,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画面,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提示:注意“招摇”一词表现出的动态美,“甘心”体现出的诗人的内心情感)
3.诵读第四节诗,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把“潭”比作“虹”?“揉碎”“沉淀”描绘出怎样的一幅图景?
4.诵读第五、六两节诗,思考:作者先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后又写“但我不能放歌”,这是否矛盾?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不同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并用诵读表现出来。

四、深化理解
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歌首尾两节都写离别,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如果将两节诗调换位置,行吗?说说理由。

【我的反思】
【佳作荐读】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