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原稿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灭亡》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后期的历史变迁,包括腐败、经济危机、农民起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农民起义、明朝皇帝等历史事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明朝灭亡的历史歌曲《明日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教师讲授: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原因:腐败、经济危机、农民起义等过程:明朝后期,腐败日益严重,经济危机不断加剧。

农民起义爆发,推翻了明朝统治。

意义:明朝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部分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推翻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标题:第 17 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本节课的主题是明朝的灭亡。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成立于 1368 年,灭亡于 1644 年。

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和艺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万里长城、紫禁城和北京故宫等建筑物就是在明朝时期建造的。

然而,明朝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政治腐败。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员们贪污腐败,对人民剥削严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此外,明朝还面临着外部的威胁。

清朝的崛起、蒙古族的复兴以及外部列强的入侵都使明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最终,明朝在 1644 年灭亡,其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失利和人民反抗等。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明朝的灭亡原因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拓展: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灭亡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灭亡后,清朝取代了明朝的地位,成为中国的统治朝代。

清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紫禁城和北京故宫等建筑物就是在清朝时期建造的。

明朝灭亡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艺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清朝时期的中国电影、文学和音乐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文学作品都是在清朝时期创作的。

明朝灭亡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清朝时期,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交往也逐渐增多。

清朝时期,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其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总之,明朝的灭亡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灭亡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明朝的灭亡ppt课件

明朝的灭亡ppt课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土地兼并情况
明神宗时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 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影响。 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导致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
4.《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 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B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5.下图为某一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该历史人物是( D )
2.(2023中山模拟)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
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
要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3.关于下图中人物(闯王)说法错误的是( A ) A.建立了“张楚”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4.《明史》记载:“十九日丁
材料二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答案:(2)状况:陕西北部地区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 民吃光了蓬草、树皮,甚至以石块充饥。
8.“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两;崇祯三 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两,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 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 拾了。”由此可推断( B )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宦官专权
“(宦官)虽间有贤者…然利一而害百也。” ——《明史》
“(宦官)…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王振
刘瑾
——《明史》
魏忠贤
力邀英宗幸其宅第,耽 误行程,行至土木堡被 瓦兵追至,全军覆没, 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死 。
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 取明武宗欢心,以数 次升迁。逐利腐败, 任人唯亲。时人称之 “立皇帝”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巩固提升
1.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
自( C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 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
闯王”
陕西起义
提出
“__均__田__免_赋_ _口”号
建立__大__顺__政权
进军中原 1644年,攻克西安
明 末 农 民 起 义 形 势 图
崇祯帝自缢, 明朝灭亡
4月,攻克北京
人物简介:闯王李自成
姓名:李自成 籍贯:陕北米脂人 生卒:1606年—1645年 原职业:驿站马卒
主要社会经历 童年:给地主放牛
课后活动87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 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1、原因: ②直接:陕(shǎn)北连年灾荒
(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 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 石块而食。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教材从、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明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同时,通过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示了明朝灭亡的历程。

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对于学生全面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明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明朝灭亡的详细过程和原因,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明朝灭亡的历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衰落,与、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明朝的灭亡》PPT教学课件

《明朝的灭亡》PPT教学课件
——清张廷玉等 《明史.田大益传》
材料:“是时(崇祯),秦地所征曰新饷,曰均输,曰间架 ,其目日增,吏因缘为奸,民大困。
——清张廷玉等《明史.流贼列传》
辽饷+剿 饷+练饷
“加派三饷520 万两,超过全国 总赋额的1\3。
——七下历史教参
土地兼并
明神宗 时期 (爷爷)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 之家占地7万顷
——《陕西通志》卷八六
“闯王”
姓名:李自成
籍贯:陕北米脂人 生卒:1606年—1645年
原职业:驿站马卒
主要社会经历
童年:给地主放牛 长大后:当兵
性格爱好:
善骑射,不好酒色,与其下同甘苦
明朝官府 支持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
政治腐败
均田免赋
土地兼并
广大人民 发放钱粮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 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 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_2_7_6__年
陕西起义 进军_河__南___ 攻克_西__安___
攻克__北__京___ 明朝灭亡
爆发原因: ①政治腐败,赋税严重(根本) ②陕北连年干旱(直接)
史书中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尽 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 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 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明熹宗 时期 (哥哥)
一次赐给瑞王、惠 王、桂王田地每人 以万计,魏忠贤占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政治腐败 促使 加速
地万顷以上
土地兼并
明崇祯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 时期 以上,占云南耕地 (自己) 的1/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公开课说课稿+教案+反思【公开课说课稿】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7课,主题是《明朝的灭亡》。

一、说教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明朝的灭亡原因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认识明朝的兴衰历程和灭亡原因: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明朝从鼎盛到灭亡的历史过程,并能够分析确定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并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教材文本和多媒体辅助材料,向学生详细介绍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2.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腐败、外部侵袭以及战争和动乱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的荣光和辉煌时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述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通过教材文本和多媒体辅助材料,向学生详细介绍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包括明朝晚期的内外问题、农民起义和战乱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要撰写一份简短的分析报告。

4.展示分析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析报告,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所提出的原因,并共同总结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5.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关于明朝灭亡的总结文章,并附上每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和建议。

五、说板书设计黑板上记录以下内容:主题: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认识明朝的兴衰历程和灭亡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明清交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六、说教具准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包括: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明朝的灭亡》,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学好本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明朝是如何灭亡的,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他们正处在从外部条件制约到受内部道德约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客观、准确的去看待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五、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三、清军入关: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明朝的灭亡》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明朝的灭亡和南明抗清斗争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农民起义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掌握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等农民起义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秀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秀课件(共18张PPT)

清 1636年,改国号为 “ ” 。

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
“八旗制度”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无事耕猎,有事征调”。
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 皇太 极(1592—1643年),太 祖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 (今辽宁新宾县)。1626 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 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 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 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 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 础。
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原明朝总兵 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 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从 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 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 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
睿忠亲王多尔衮 1612年-1650年
巩固练习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 神 宗
东林党争
土地兼并
明《流民图》(局部)
宦官专权,结党营私
刘 瑾
魏忠贤
政治腐败
影响:
政治 腐败
表现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 政 表现2.宦官专权,结党营 私
导致 社会 动荡
控制力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_______ 不断下降,法纪 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 兼并土地 ,肆意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 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 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是一节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以及明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资料和生动的插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结果。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详细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明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明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和思考,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明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明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的提问和思考,小组的讨论和合作,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明朝灭亡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明朝知识,激发学生对明朝灭亡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原因。

3.提问与讨论: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明朝的灭亡》PPT优秀课件

《明朝的灭亡》PPT优秀课件

《流民图》体现了 周臣在创作此画时, 关注底层劳动人民、 关怀百姓民生的悲 悯艺术宗旨,也充 分反映出画家以东 方批判现实主义精 神艺术表现手法来 传递更深刻的社会 内涵。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
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明宪宗像
•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 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 深,后更名为朱见濡。 明朝第八 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 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 (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
• 周臣《流民图》: 水墨之下,明朝百 姓绝望的形状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 江苏吴(今江苏苏州) 人,约卒于嘉庆中,寿 80余岁。山水人物力追 宋人,尤得李唐之神髓, 也是院体绘画的高手, 在成就上被认为可与戴 进比肩,其人物古貌奇 姿,绵密萧散,各极意 态。吴门四家的唐寅、 仇英都出自他的门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时间: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 日益腐败。
2.表现: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 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
3.影响: 痪,政事乏力。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 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 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 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 降清,引清军 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 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易误警示:
1.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的起义军不是清军。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的建立者是皇 太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 (共19张PPT)
天下归一统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D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 武 宗
明 熹 宗
魏忠贤
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刘 瑾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 心斗角,纷争不已;大巨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代《流民图》局部
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 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 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明末大旱和鼠疫
陕北
时间:1644年 领导人:李自成 政权:大顺 都城:西安 口号:均田免赋 措施:严明军纪,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 粮。
1644年 李自成 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崇祯自缢 于煤山
1645年 李自成 牺牲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 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成为 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 闯王”。
A.皇太极 C.阿骨打
B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努尔哈赤
1616年,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史称后金 他率军与明朝连 年交战,接连取 胜,使明朝的北 部受到严重威胁洲; 次年改国号 为清。
吴 三 桂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说课稿+教案说课稿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教材内容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二是___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历史事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统治腐败、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明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最终走向灭亡?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85页,总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有哪些?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断。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混乱,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提问2: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___起义推翻明朝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找出___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推翻明朝。

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口号:“钧田免赋”。

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

___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习任务二
1.李自成起义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
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2.口号: “均田免赋”
学习任务二
3.过程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
学习任务三
②宦官利欲熏心,权力膨胀
③朝臣阿谀奉承,治国无方
④藩王势力太大,亟须监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当堂训练
2.下面是满洲贵族兴起和清朝建立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后金
②改国号为清
③迁都北京
④统一女真各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清。
学习任务三
2.清兵入关
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 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后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问题探究
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腐败,宦官擅权。 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当堂训练
1.明太祖时,曾携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几度达到登峰造极
的地步。其直接原因是( )
①皇帝昏庸,少问政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原稿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
1. 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 朝政混乱
C. 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 宦官专权
2.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
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
A. 王二的军队
B. 李自成的队伍
C. 张献忠的队伍
D. 高迎祥的队伍
4.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
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他是
A. 铁木真
B. 阿保机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5. 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
A. 1635年
B. 1636年
C. 1644年
D. 1616年
6. 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 李自成
B. 吴三桂
C. 多尔衮
D. 吴应熊
7.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
关系正确的是
A. 元昊契丹
B. 成吉思汗满洲
C. 完颜阿骨打党项
D. 努尔哈赤女真
8.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9. 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 提出“均田免赋”
C. 不得侵占民房
D.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0.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
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A. 陈胜
B. 刘邦
C. 黄巢
D. 李自成
12. 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陕西连年大旱
D. 土地兼并严重
13. 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明神宗20年不上朝听政
B. 政府巧立名目加派赋税
C. 1627年陕北大早,官吏照旧催逼税粮
D. 皇室、贵族、官僚等大量侵占民田
14.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 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进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分)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材料二:
明代《流民图》(局部)
材料三: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季北略》
材料四: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

——《明史》
材料五:在满洲贵族与明降将合力绞杀下,农民军损失惨重。

由于在新占领区立足未稳,农民军于1644年4月29日撤离北京。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的“闯王”李自成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2分)
(3)“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2分)农民军为什么会“损失惨重”且“撤离
北京”?(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
魏忠贤。

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材料二:明末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

材料三: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1分)他提出了什么口号?(1分)该口号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2分)何时推翻了明王朝?(2分)
(4)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