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1/23
四、下一步的设想与目标
• 意在实现3个转变 • 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 • 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 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 • 师生互动、课内外互通、过程结果互融
2011/11/23
四、下一步的设想与目标
• 浙大特色,中国情结 • 国际视野,历史眼光 •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 敬畏之心,批判精神 • 从“水”课到“金”课 • 从“死”课到“活”课 • 从“木”人到“思”人
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的思考与实践
陆国栋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
2011/11/1 5
报告内容
2011/11/23
一、改革的背景
教学改革三个基本关系 (1)教与学----教学观念改革上的基本关系
• 教师与学生 • 教书与学习 • 学校组织教与学生选择学 • 学分制:选专业、选课程、选进程、选出口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 实施计划 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逐步开展通识 核心课程建设; 通识核心课程采取成熟一门开设一门;
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一门修读(自2010级起)。
2011/11/23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3. 具体做法
2011/11/23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011/11/23
2011/11/23
一、改革的背景
• 通识教育课程质量
内涵建设一直困扰我们 学生和教师对通识课程定位低 受到主修专业确认的影响,学生功利 通识课程逐渐沦为“水”课 改革势在必行
2011/11/23
二、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
• 2.1 通识教育的本质 •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011/11/23
2011/11/23
2011/11/23
调查显示,约75%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教师/助教推荐进行 课外的补充阅读。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5. 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明显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1春夏学 期每门课程学生平均发言8.58 次,主动发言6.72 次。其中社科类学生 平均发言次数最多,达到11.25 次,主动发言8.44 次。通过课程学 习,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学生勇于在讨论课上主动发表观点取得了 比较大的进步。一项关于主题演讲,学生发言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011/11/23
பைடு நூலகம்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果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一年多来,已经取得 了初步成效。
1. 教学模式的创新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肯定。根据调查显示,6成以 上的学生都对小班讨论模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助教对教学的辅助 作用表示了肯定。小班讨论对学生思想启发起到推动作用,对许多问 题的看法在讨论中逐渐清晰和升华。
20人以上/15分钟,中国四年大学,比例几何?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2. 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地对待通识核心课程,从一项上课专心听讲程度的 调查结果显示:
结果显示,选择上课专心听讲 时间比重为50%-80%的学生 有47.6%,而上课专心听讲比 重少于20%的占了7.02%,这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通识课 都不用听讲,不认真听讲的局 面。
2.1 通识教育的本质
• 养成宽容、真诚、稳健、合群、进取的人 格特征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与能力; • 强调对人类的关爱、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 情、对国家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2011/11/23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以及自身人才培 养特色,通过融会古今知识、贯通中西文化,开 阔视野、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 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以及追求真 理的精神。
2011/11/23
一、改革的背景
• 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006年,正式将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学校三大课程体系 之一,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三大课程体系: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 将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课。 通识必修课:思政、军体、外语、计算机 通识选修课: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 沟通与领导、科学与研究、技术与设计
发言情况 几乎不准备上台漫谈 照准备好的稿子念 半脱稿,与台下同学互动,会适当地临场发挥 完全脱稿,基于准备材料的自由发挥 丢失(无作答) 所占比例 2.8% 19% 50.6% 20.6% 7.1%
调查结果显示,50.6%的学生演讲时会采用半脱稿,与台下同学互动,会适当地临 场发挥,20.6%的学生做到完全脱稿演讲。
2011/11/23
一、改革的背景
教学改革三个基本关系 (2)统一性与多样性----培养模式改革上的基本关系 • 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2011/11/23
一、改革的背景
教学改革三个基本关系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上的 基本关系 •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 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 • 开展教学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2011/11/23
2.2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1. 顶层设计
通识教育委员会组成:在学科上,覆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与自 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在比例上,以校内专家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校外(境外)专家 和顾问。 课程重新归类为: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四大类。
2011/11/23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3. 修读通识核心课程的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明显提高。根据一项学生在 课外花在普通通识课程和通识核心课程的时间对比显示:
普通通识课课外花费时间 通识核心课程课外花费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一般的通识课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课外花的时间少于一个小 时,而通识核心课程,51.27%的学生课外花1-3 小时收集、阅读相关材料,有32.09%的 学生会花多于3 个小时的课外时间收集、阅读相关材料。 说明通识核心课程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强度上都比一般的通识课程要高,学生们在课 2011/11/23 后能够认真拓展自己知识面和阅读材料。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6. 提升了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6成的学生通过通 识核心课程的学习,认为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有理有据 地进行批判性思考。 7. 加深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感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 学生通过修读通识核心课程,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感知世界,对个 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 额外收获:博士生的助教经历同样难忘,收获也非常大。 汇编助教心得 定期交流助教经验
全面提升助教的课堂掌控能力
2011/11/23
四、下一步的设想与目标
1. 逐步用通识核心课程代替通识选修课,并重新归 类为: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 工程与技术四大类。 2. 更加多样化教学模式创新 3. 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主讲教师 4. 给予政策支持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8. 教师的投入大大增加,课程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由于讨论环节的设 计,和详细大纲的公布,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应实际的 课堂教学,大量的知识性内容被置于课堂外,教师需要提炼教学内容 和回应讨论的问题,授课方式上更趋启发和引导。
2011/11/23
三、建设的成效
三、建设的成效
4. 学生们会根据自己兴趣或者教师推荐,进行知识补充和拓展阅读。一 项针对学生额外阅读量的调查结果显示:
额外阅读情况 教师/助教会根据我的个人情况推荐我更多的阅读材料 自己会根据个人兴趣搜索其他材料 教师推荐、自己搜索都有 没有进行额外阅读 所占比例 4.6% 51.5% 18%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