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1.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扩展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①、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②、地理位置优越。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③、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④、英国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廉价的充足原料,也为英国开辟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4)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于1785年正式在工厂投入使用。
③1785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7)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8)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促进整体世界形成。
③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④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⑥对亚非拉殖民地带来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使其长期落后。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 复习
•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助神 奇的想象,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 为动态美,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 而且赋予生命活力,使它们显得生龙活 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 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 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 和群山是同样癿颜色。(我乘船)随着 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阜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癿水路上),
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 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
1、文章描绘了富春江怎样的景色? 用文中的语言作答
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 在全文起怎样的作用?
答: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开启全文。
3.文章 从什么角度写富春江的山 奇,水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视觉 、听觉;对偶、比喻 4、本文写水动静结合,声情并茂。 哪些语句写了水的静态?哪些语句 写出了水的动态? 答:静态: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可依。”(《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三峡》),以上两句 和本文中哪句意境相似?
答:分别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及“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写江水动态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作者触景生情,抒发感受的 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厌弃尘世,淡泊名利,向往自然。 又从侧面赞美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新教材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X B 1 . c o m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
(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二、★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5-1工商业的兴起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所有者手工作坊主手工工场主劳动者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手工工场工人生产方式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工人之间分工合作生产关系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工工场的特点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生产关系变化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
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时间14世纪-16世纪发生地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发生背景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人物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精神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性质和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整理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地中海附近,交通便利)2.※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场3.※作坊,英国,15世纪4.※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带(具体为明朝中晚期的苏州地区)标志着资本主义开始萌芽5.手工工场的作用: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促进了新产品的出现3)促进了贸易的发展6. ※中世纪晚期,西欧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发展尤其迅速。
但是,农业依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6.手工工场的特点:A。
雇工劳动(资本主义关系:雇佣与被雇佣)B.人多,分工合作C.规模大,产量高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a、意大利的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蒙娜丽莎》b.英国的莎士比亚剧作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运动时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4.※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时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5.※汤显祖《牡丹亭》6.※宗教改革 16世纪德国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代表人物:马丁·路德7.※宗教改革的内容:宗教改革在信仰问题是人人平等8.※既德国之后,宗教改革在“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掀起了狂潮9.※宗教改革的意义:使西欧国家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0.※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知识就是力量”11.※“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现象,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12.※古希腊托勒密地圆学说13.※布鲁诺因捍卫真理而被教会烧死。
八下复习提纲
八下复习资料历史4、抗美援朝战争:时间:1950——1953年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潜伏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火烧到他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4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三课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时间:1953年-1957年(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时间:1954年。
地点:北京(2)颁布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问答题).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问答题)八下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1.人类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青少年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①亲近、感激、保护自然。
②人类唯一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树立环保节约意识;宣传环保节约的重要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等;积极举报破坏环保节约的行为。
第二单元公共利益1.怎样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①公共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
②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力保障。
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全社会共同幸福。
(2)二者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2.怎样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
优先考虑公共利益,能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利益,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2)依法保护个人合法利益。
公共利益优先,不等于无视个人合法利益。
3.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评价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最大提供者与守护者;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如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维护公共利益。
在突发事件面前,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利益,是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
我国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4.公民个人怎样维护公共利益?(中学生怎样为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做贡献?)①形成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认真履行分内职责。
③遵守社会规范,投身公益事业。
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1.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为什么要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①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②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是治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家成功的法宝;是做人美德。
③我国资源贫乏,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14—18c)提要:本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前的世界和中国明清史,属近代史范畴。
共5课。
1-4课是世界近代史,共约10件大事;第5课是中国明清史,共4个方面。
在约500年的时间内,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三国建立。
一、知识梳理第1课工商业的兴起(14-16c 西欧)抓两件大事1、手工工场的出现(经济上新的生产力)①商业发展→手工作坊扩大→手工工场出现(14c 意大利)②手工工场特点:规模大,工人多,分工合作,效率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是工业文明的曙光,但当时西欧仍处在农业文明时代。
③范围:地域:意大利→西欧各国(英、法、德)行业:纺织——采矿(煤)、冶金2、两大阶层生产(政治上、新的生产关系)①国家的经济政策变了——重工商业②商人经济政治地位变了——商人从政当官③阶级结构变了,两大阶级产生—早期资产阶级和早期工人阶级第2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4-18C西欧)抓4件大事解题:即14-18c 西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中世纪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两大思想的牢笼,即反神权、反王权。
1、文艺复兴(14—16c 意大利→西欧)①核心思想:重视人的作用、人的需要,宣传人文主义(人文精神)②代表人物:达芬奇(意)《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及台词③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2、德意志宗教改革(16c)⑴核心思想:反对天主教,反对购买赎罪劵,信仰上人人平等,创立新教⑵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与马丁路德·金区别)⑶意义: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宗教独立发展道路。
3、法国启蒙运动(17—18c)⑴核心观点:自由、平等、民主;反对神权、王权、特权,反对君主专制。
⑵代表人物:伏尔泰(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 公民权利的保证书1.我国宪法的根本原则:〔重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重点〕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社会主义国家.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全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解掌握〕.4.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证:〔了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根本权利,并规定完成公民根本权利的保证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保卫国家主权,预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完成.5.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了解〕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6.宪法规定的公民根本权利有:〔掌握〕〔1〕公平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ZJ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7.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公平地生存和开展.〔了解〕8.尊重和保证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证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爱护和促进人权.〔了解〕9.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证人权〔掌握〕人权的主体:10.人权的主体:既包含我国公民,也包含外国人,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群体〔重点〕11.人权内容:既包含公平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含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重点〕1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证人权?〔重点〕(1)立法方面:尊重和保证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本要求。
(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证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标准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爱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气氛和习惯。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 的知识要点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知识要点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手工工厂产生的时间、最早出现的地方及领域:最早出现于14世纪,欧洲的意大利、纺织部门。
2、中国的手工工场: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作。
3、手工工场的意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手工工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
这是与作坊主的本质区别;二是工人多,分工合作;三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6、课本P4问题:织工、捡毛工、修剪工、泥加浆洗工、染工等;反映了规模大;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分工合作的特点。
7、课本P5问题:提高了英国呢绒的产量,促使英国海外贸易发展到全球。
8、你认为,14-----16世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了吗?为什么?没有。
因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还不大,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所以,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1、引起商人地位变了的原因: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商人、贵族和农民发生了变化。
其中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
贵族的变化: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3、为什么说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因为在手工工场中,手工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农耕时代的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
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预示着人类将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16世纪2、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到西欧各国3、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4、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5、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英国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6、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八下社会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的牢笼
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
P13-14
1.时间:15-16世纪
2.代表人物:
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波兰——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科学的作用: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3.根本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过程: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5.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屠杀土著人,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2.其它知识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属拉丁语系。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P26-27
1.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卢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集中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中)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体现在美国共和政体中)
法国——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科学和理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6课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6课复习提纲(提醒:第2次月考范围:第5-6课,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理解记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5.1 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为主体: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成分?(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成分: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答:地位: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4、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地位: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国家采取的政策?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非公有制经济的类型及含义?(1)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它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八下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1.明朝建立:背景元末农民起义概况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南京)2.明朝的统治:①政治上:强化皇权。
措施:废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②经济上:△明初措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明朝中后期措施: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③明朝的强盛及表现: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强盛的重要表现。
3.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明末赋税繁重;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战争用兵及连年天灾。
△概况:爆发1627年;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二.清朝的统治:1.后金政权:努尔哈赤 17世纪初女真族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3.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②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③雅克萨之战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2.对台湾的管理: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明朝的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出现和平交往局面4.清朝镇压分裂叛乱: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进行管辖5.清朝的民族怀柔政策:修建避暑山庄,喇嘛庙6.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7.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辖:①明初任用当地首领土司进行管理②明成祖时开始实行改土归流③清朝雍正帝时,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8.清朝疆域:略四.农耕文明的繁盛1.农业的发展:①精工细作农业继续发展;②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③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引入中国2.手工业的繁荣:①棉纺织业发达,松江地区是代表;②景德镇:制瓷业中心;③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占据主导地位;④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手工工场。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提纲.doc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提纲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提纲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提纲,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提纲:5.1 我们都是公民1. 公民的含义是什么?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的含义是什么?答: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如何确认公民身份?答:(1)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3)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4)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4.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答:(1) 公民是一种法律身份,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个人。
(2)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3)通过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5.怎样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答:(1)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2)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3)培养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
6.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哪些?答: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的含义是什么?答: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
宪法规定的权利是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答:(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八下思品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等。
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P14-15答: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P15 辨析题,分析题(统一性)(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对等性)①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②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③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④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制约性)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能确保权利的实现。
(3)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
(合一性)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抚养和教育子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5、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P15(怎么办)(1)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3)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
6、怎样忠诚履行义务?P15(怎么办)(1)法律鼓励的积极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西接西伯利亚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本单元综合解说】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重点记忆兰色字体和表格里边的内容)
(图片参考教材)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 概况:
1、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2、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3、明朝的统治政策:(1)明初的统治政策:①政治方面: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
(作用: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
②经济方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
(作用: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③对外关系方面:郑和下西洋(作用: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
(2)明中后期的统治政策: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作用: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
4、明末农民起义:
(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②自然因素:1627年,陕西北部连续发生旱灾。
(2)爆发时间:1627年;
(3)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4)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36-1912):
1、17世纪初(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女真族)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年,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
(三)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明修长城,清修庙”,体现了明朝的“防御的民族政策”(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清朝“怀柔的民族政策”(在避暑山庄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少数民族联络感情。
)
注:“四书”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
第二课第二课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基础重点记忆单)
(一)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兴起的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文化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3、主要思想:(1)追求个性解放
(2)主张平等民主
(3)批判专制皇权
(4)反对以农为本,主张工商皆本。
(二)世俗文化
(1)明清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
①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②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
(2)晴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3)文学艺术(小说、戏曲)
①中国“四大名著”
②京剧是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新剧种。
③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