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死亡率: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特定年龄死亡率:死亡个体数除以在每一
时间段开始时的个体数。
2.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与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 时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经历离散的发育期
的生物。利用每一时期的个体数量。如昆虫。 个体大小群:如许多植物的质量、覆盖面或胸
⑶单位努力捕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用于经济 动物。每人每天或每天每船捕鱼量。
⑷毛皮收购记录pelt records
3. 种群的空间结构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中的状态或布局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群的
成群分布最常见
原因:资源、种子的传播、动物的集群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平均数比法
2.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的变动规律。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样方大小对格局的影响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natality)、死亡率 (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时期结构、性比 种群增长率
⑵取样调查法sampling methods
①样方法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 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
X=∑Xn/n ②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eds:根据重
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 的假定,估计样地中被调查的动物总数。
N∶M=n∶m; N=M*n/m
N样地上个体总数,M标记数, n重捕数,m重捕标记数
假设条件:每次捕捉时,对于 每个动物的受捕概率不变
假设条件:调查期间没有出生、 死亡、迁出、迁入。
③去除法removal sampling:在样方中连续捕捉动 物,样方中的动物数量由于捕捉而日渐减少。 以每日捕捉的个体数为纵坐标,捕获积累数为 横坐标。
<出生率。
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个体年龄和构件年龄两个层次
施肥
未施肥
一年生苔草(Carex arenaria)的无性系的月龄结构,说 明施加 N、P、K肥料对其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施肥的以月 龄较老的分支为主,而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
性性比对种比群出生率的影响
一雄一雌(♂♀) :1000只鸟♂/ ♀=1.5:1, ♂不影响出生率 一雄多雌(♂♀♀):♀比♂多几倍,不影响出生率 一雌多雄(♀♂♂):♀比♂多几倍,影响出生率
哺乳类、鸟类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的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的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Leabharlann Baidu
1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出生率:泛指任何新个体产生新个体的能 力。
最大出生率: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后代个 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 际的成功繁殖率。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 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 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径,比年龄结构更有效。 构件生物的年龄结构 性比 (sex ratio)
年龄结构: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示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示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死亡率
两个假设:
每次捕捉时,对 于每个动物的受 捕概率不变
调查期间没有出 生、死亡、迁出、 迁入
2)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衡量生物数量 多少的相对指标
⑴动物计数counts of animals:单位时间或距离内 的动物数量。
⑵动物痕迹法counts of animals signs:根据足迹、 粪便、鸣叫、窝数痕迹等估计动物数量。
随机分布
个体在种群中出现的机会是 相等的,个体间互相不影响。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次
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机分 布,但要求裸地的环境较为 均一。 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 如:面粉中的黄粉虫。 检验方法:方差/平均数
s2/m=0
均匀分布
个体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原因:竞争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 本特征
第4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动态 种群调节 集合种群动态
一、 种群的概念
1. 种群 (population)
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 集合。
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个体由一个受 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形态、发育可预测。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size:一定区域内个体数量或生物量或 能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 生物量、能量。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2. 种群数量的估计
1)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 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
⑴数量调查法total count:地方所有个体直接计数。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
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检验:s2/m=1
成群分布
个体呈块状或呈簇、成群 分布
原因:
微地形的差异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 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 周围或无性繁殖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检验:s2/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