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共32张PPT)
6 、实际玉米粒数是300颗,将步骤5中测出的数值与这个 数字作比较,看是否相近。
7 、做完后举手示意,汇报结果。
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⑴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⑵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 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⑶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 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中的鱼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繁殖前期个体很多,繁殖 后期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衰退型
繁殖后期个体很多,繁殖 前期个体很少
共同点?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草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注意“同种”指同一物种 “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种群的特征
7 、做完后举手示意,汇报结果。
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⑴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⑵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 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⑶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 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中的鱼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繁殖前期个体很多,繁殖 后期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衰退型
繁殖后期个体很多,繁殖 前期个体很少
共同点?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草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注意“同种”指同一物种 “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课件PPT课件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 还能用样方法吗?
--
11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
12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
13
第1次
第2次
--
14
标志重捕法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羊 第二次,捕获10只羊,有标记羊4只。
计算种群数量N=?
N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
意义定 出:生是率决定< 种死群亡数率量和种群种密群度密的度直减接小因素
--
20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
21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A.46 C.12
B.25 D.100
--
34
3、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
的是( C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 变动。
--
30
小结:
出生率 直接 种群数量 直接 迁入率 死亡率 决定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出率
预测变化方向
间接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
31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 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
A 概念 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 特点 *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 性别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
N:M=n:m,
可得,N=
n m(
( 重捕个体数) 重捕 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标志重补法应注意:
n 1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 n 2不要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 n 3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要对其本身造成伤
5.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 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
_个体多, _ _ 个体少。
(3)据统计, 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05种群及其基本特征-81页PPT精品文档
种群衰落和灭亡加快的原因:过度 捕杀、生境破坏
最小可存活种群
58
2019年11月,冰岛
生态入侵
概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 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 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危害:
C 与当地物种恶性竞争 C 对人畜造成危害
60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威力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18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最大出生率 生态出生率 最小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
19
四、年龄结构 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 (Age pyramid) 、时 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
9
种群数量统计
密度的估计方法 总数量调查法:直接查数 样方法:用样方密度平均值估计种群密度。 (代表性、随机取样) 标记重捕法:捕获-标志-释放-重捕,假 定: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种群总体中标志 比例
10
直接查数法
取样调查法
草原
标志重捕法-鸟类环志
1
2
3
4
N/M=80/20=n/m=20/5 ;重要假设:随机分布,密度不变
44
环境容纳量(K):由环境资源限度所决定的种群 数量限度,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环境容纳量对种 群增长的压力 (环境阻力)
45
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
dN/dt:种群的瞬时增长量 r:每员增长率 K:环境容纳量
:逻辑斯谛系数
五、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常见类型:增长、 季节消长 、种 群波动(不规则、 周期性)、平衡、 爆发、衰落和灭 亡等
最小可存活种群
58
2019年11月,冰岛
生态入侵
概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 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 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危害:
C 与当地物种恶性竞争 C 对人畜造成危害
60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威力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18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最大出生率 生态出生率 最小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
19
四、年龄结构 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 (Age pyramid) 、时 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
9
种群数量统计
密度的估计方法 总数量调查法:直接查数 样方法:用样方密度平均值估计种群密度。 (代表性、随机取样) 标记重捕法:捕获-标志-释放-重捕,假 定: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种群总体中标志 比例
10
直接查数法
取样调查法
草原
标志重捕法-鸟类环志
1
2
3
4
N/M=80/20=n/m=20/5 ;重要假设:随机分布,密度不变
44
环境容纳量(K):由环境资源限度所决定的种群 数量限度,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环境容纳量对种 群增长的压力 (环境阻力)
45
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
dN/dt:种群的瞬时增长量 r:每员增长率 K:环境容纳量
:逻辑斯谛系数
五、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常见类型:增长、 季节消长 、种 群波动(不规则、 周期性)、平衡、 爆发、衰落和灭 亡等
种群的特征优秀课件
N=〔4+6+8+8+9〕/5=7只/hm2
例4、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那么该农田中田 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M=n:m, N=〔42×38〕/12=133只
一、种群
1.概念: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要点:〔1〕同一地点 〔2〕同一物种 〔3〕全部个体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3.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1〕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 位和进化单位。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 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一种群内的个体 才能互配繁殖。 〔3〕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形成种内斗争和种 内竞争的关系。 〔4〕同一区域的多个种群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群落。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确定样方大小:应根据被调查植物类型而定。 确定样方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平均值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 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在研究城人 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
例4、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那么该农田中田 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M=n:m, N=〔42×38〕/12=133只
一、种群
1.概念: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要点:〔1〕同一地点 〔2〕同一物种 〔3〕全部个体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3.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1〕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 位和进化单位。 〔2〕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 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一种群内的个体 才能互配繁殖。 〔3〕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形成种内斗争和种 内竞争的关系。 〔4〕同一区域的多个种群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群落。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确定样方大小:应根据被调查植物类型而定。 确定样方数量:相对多一些较好。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平均值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 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在研究城人 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生态学PPT课件
2)每次繁殖子代的数目
3)每年繁殖的次数
• 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的∽。
• 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指在有限制因子的特定条件下, 种群的∽。
Hale Waihona Puke 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 ➢ 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每一个体来 源于一个受精卵。如鸟类、兽类等。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 ➢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 个体。如水稻、浮萍、树等。
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意义
种群的定义
种群(population): 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 合。为了强调不同的面,有的生态学家还在种群定义中
加进其他一些内容,如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 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 个有机统一体或系统。 ➢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使 其能在生态系统内维持自身稳定性。作为系统还具有群 体的信息传递、行为适应与数量反馈控制的功能。 ➢种群不仅是自然界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 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份, 同时,还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 具体对象。 ➢一个物种,由于地理隔离,有时不只有一个种群。 ➢种群既可以作为抽象概念,也可作为具体存在的客体 在实际研究中加以应用。
(二)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相对密度:能获得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s):指其个体系由一些同型的 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
标记重捕法: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直接记数很困难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
环境生态学经典课件——第四章生物种群与群落
rln R 0/Tln 3.06 /29 .2 676 1.12/21.2 647 0.6 044 2 .26 % 6
+ 内禀增长率(innete rate of increase)rm:
– 环境的好坏对种群增长率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种群增长率的可比 性也有问题,内禀增长率即不受限制的增长率。
+ 影响增长率的因素
– 要降低增长率,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R,二是提高T。 – 降低R,即降低增殖率(繁殖能力)。 – 提高T,T为世代时间,T越长,即首次生育时间越长。
+ kx——年龄组的死亡率
kx
+ kx=lglx-lglx+1
凸型:
图4-5 存活曲线类型
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对角线型:各年龄死亡率相等。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
构;如动物:
– 大多数动物同种间具有相同的构件,均为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其分布特征以个体表示即可;
+ 构件生物(mudular organism)。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 如植物:
– 构件生物中构件的数量比个体数更为重要,例如,统计水稻丛数 意义不大,而计算杆数更有实际意义。
凹型: 幼年期死亡率高。
图4-6 存活曲线B型中各阶段死亡率差别较大时
4.2.3 种群的增长模型 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增长预测,一是为了简化,二 是寻找规律。
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 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 即种群的增长不受限制,有两种情况
– 种群的各个世代不相重叠(如昆虫),称为离散增长; – 种群的各个世代互相重叠(如人类),称为连续增长。
+ 内禀增长率(innete rate of increase)rm:
– 环境的好坏对种群增长率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种群增长率的可比 性也有问题,内禀增长率即不受限制的增长率。
+ 影响增长率的因素
– 要降低增长率,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R,二是提高T。 – 降低R,即降低增殖率(繁殖能力)。 – 提高T,T为世代时间,T越长,即首次生育时间越长。
+ kx——年龄组的死亡率
kx
+ kx=lglx-lglx+1
凸型:
图4-5 存活曲线类型
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对角线型:各年龄死亡率相等。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
构;如动物:
– 大多数动物同种间具有相同的构件,均为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其分布特征以个体表示即可;
+ 构件生物(mudular organism)。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 如植物:
– 构件生物中构件的数量比个体数更为重要,例如,统计水稻丛数 意义不大,而计算杆数更有实际意义。
凹型: 幼年期死亡率高。
图4-6 存活曲线B型中各阶段死亡率差别较大时
4.2.3 种群的增长模型 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增长预测,一是为了简化,二 是寻找规律。
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 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 即种群的增长不受限制,有两种情况
– 种群的各个世代不相重叠(如昆虫),称为离散增长; – 种群的各个世代互相重叠(如人类),称为连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假设:
每次捕捉时,对 于每个动物的受 捕概率不变
调查期间没有出 生、死亡、迁出、 迁入
2)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衡量生物数量 多少的相对指标
⑴动物计数counts of animals:单位时间或距离内 的动物数量。
⑵动物痕迹法counts of animals signs:根据足迹、 粪便、鸣叫、窝数痕迹等估计动物数量。
径,比年龄结构更有效。 构件生物的年龄结构 性比 (sex ratio)
年龄结构: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示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示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死亡率
随机分布
个体在种群中出现的机会是 相等的,个体间互相不影响。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次
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机分 布,但要求裸地的环境较为 均一。 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 如:面粉中的黄粉虫。 检验方法:方差/平均数
s2/m=0
均匀分布
个体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原因:竞争
样方大小对格局的影响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natality)、死亡率 (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时期结构、性比 种群增长率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 本特征
第4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动态 种群调节 集合种群动态
一、 种群的概念
1. 种群 (population)
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 集合。
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个体由一个受 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形态、发育可预测。
<出生率。肥
未施肥
一年生苔草(Carex arenaria)的无性系的月龄结构,说 明施加 N、P、K肥料对其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施肥的以月 龄较老的分支为主,而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
性性比对种比群出生率的影响
一雄一雌(♂♀) :1000只鸟♂/ ♀=1.5:1, ♂不影响出生率 一雄多雌(♂♀♀):♀比♂多几倍,不影响出生率 一雌多雄(♀♂♂):♀比♂多几倍,影响出生率
生态死亡率: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特定年龄死亡率:死亡个体数除以在每一
时间段开始时的个体数。
2.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与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 时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经历离散的发育期
的生物。利用每一时期的个体数量。如昆虫。 个体大小群:如许多植物的质量、覆盖面或胸
2.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的变动规律。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哺乳类、鸟类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的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的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N∶M=n∶m; N=M*n/m
N样地上个体总数,M标记数, n重捕数,m重捕标记数
假设条件:每次捕捉时,对于 每个动物的受捕概率不变
假设条件:调查期间没有出生、 死亡、迁出、迁入。
③去除法removal sampling:在样方中连续捕捉动 物,样方中的动物数量由于捕捉而日渐减少。 以每日捕捉的个体数为纵坐标,捕获积累数为 横坐标。
⑶单位努力捕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用于经济 动物。每人每天或每天每船捕鱼量。
⑷毛皮收购记录pelt records
3. 种群的空间结构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中的状态或布局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群的
成群分布最常见
原因:资源、种子的传播、动物的集群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平均数比法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size:一定区域内个体数量或生物量或 能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 生物量、能量。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2. 种群数量的估计
1)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 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
⑴数量调查法total count:地方所有个体直接计数。
1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出生率:泛指任何新个体产生新个体的能 力。
最大出生率: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后代个 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 际的成功繁殖率。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 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 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
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检验:s2/m=1
成群分布
个体呈块状或呈簇、成群 分布
原因:
微地形的差异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 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 周围或无性繁殖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检验:s2/m>1
⑵取样调查法sampling methods
①样方法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 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
X=∑Xn/n ②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eds:根据重
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 的假定,估计样地中被调查的动物总数。
每次捕捉时,对 于每个动物的受 捕概率不变
调查期间没有出 生、死亡、迁出、 迁入
2)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衡量生物数量 多少的相对指标
⑴动物计数counts of animals:单位时间或距离内 的动物数量。
⑵动物痕迹法counts of animals signs:根据足迹、 粪便、鸣叫、窝数痕迹等估计动物数量。
径,比年龄结构更有效。 构件生物的年龄结构 性比 (sex ratio)
年龄结构: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示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示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死亡率
随机分布
个体在种群中出现的机会是 相等的,个体间互相不影响。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次
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机分 布,但要求裸地的环境较为 均一。 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 如:面粉中的黄粉虫。 检验方法:方差/平均数
s2/m=0
均匀分布
个体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 原因:竞争
样方大小对格局的影响
样方大小与种群内分布型分析
(a) 实际分布 (b) 大块的样方,结果呈现是聚集分布 (c)小块的样方,结果呈现的是随机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natality)、死亡率 (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时期结构、性比 种群增长率
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 本特征
第4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动态 种群调节 集合种群动态
一、 种群的概念
1. 种群 (population)
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 集合。
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个体由一个受 精卵直接发育而成,形态、发育可预测。
<出生率。肥
未施肥
一年生苔草(Carex arenaria)的无性系的月龄结构,说 明施加 N、P、K肥料对其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施肥的以月 龄较老的分支为主,而施肥使幼枝成为优势。
性性比对种比群出生率的影响
一雄一雌(♂♀) :1000只鸟♂/ ♀=1.5:1, ♂不影响出生率 一雄多雌(♂♀♀):♀比♂多几倍,不影响出生率 一雌多雄(♀♂♂):♀比♂多几倍,影响出生率
生态死亡率: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特定年龄死亡率:死亡个体数除以在每一
时间段开始时的个体数。
2.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与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 时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经历离散的发育期
的生物。利用每一时期的个体数量。如昆虫。 个体大小群:如许多植物的质量、覆盖面或胸
2.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的变动规律。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哺乳类、鸟类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的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的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N∶M=n∶m; N=M*n/m
N样地上个体总数,M标记数, n重捕数,m重捕标记数
假设条件:每次捕捉时,对于 每个动物的受捕概率不变
假设条件:调查期间没有出生、 死亡、迁出、迁入。
③去除法removal sampling:在样方中连续捕捉动 物,样方中的动物数量由于捕捉而日渐减少。 以每日捕捉的个体数为纵坐标,捕获积累数为 横坐标。
⑶单位努力捕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用于经济 动物。每人每天或每天每船捕鱼量。
⑷毛皮收购记录pelt records
3. 种群的空间结构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中的状态或布局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群的
成群分布最常见
原因:资源、种子的传播、动物的集群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平均数比法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size:一定区域内个体数量或生物量或 能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 生物量、能量。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2. 种群数量的估计
1)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单位面积或体 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
⑴数量调查法total count:地方所有个体直接计数。
1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出生率:泛指任何新个体产生新个体的能 力。
最大出生率: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后代个 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 际的成功繁殖率。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 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 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
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检验:s2/m=1
成群分布
个体呈块状或呈簇、成群 分布
原因:
微地形的差异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 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 周围或无性繁殖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检验:s2/m>1
⑵取样调查法sampling methods
①样方法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 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
X=∑Xn/n ②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eds:根据重
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 的假定,估计样地中被调查的动物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