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病案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病例讨论(教学学习参考资料)

中医内科学——病例讨论(教学学习参考资料)
腹水检验:呈草黄色,比重高于1.018,为渗
出液。未找到癌细胞。
血相关抗原:AFP、CEA、VCA-IgA均阴
性。
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入院后B超:
第8-12肋间见液性暗区,最大深度9.6cm。 肝右叶上下斜径14.1cm,肝左叶8.9×7.2cm, PV1.4cm。肝内血管走向欠清,肝内光点欠均 匀,胆囊壁毛糙增厚,脾厚4.1cm,腹水少量。 双肾积水。子宫前位大小7.8×5.6×4.0,形态 稍大。宫内膜厚0.8cm, 宫壁光点尚均,于子宫 后方见一稍强光声区6.7×5.6cm,边界不规则, 内见部分液区2.3×3.0cm。提示:1、子宫稍大; 2、右附件混合性包块(考虑肿瘤、结核);3、 腹水。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多由血栓引起。表现与肝 硬化相似,但呈突发性肝区疼痛及进行性肝肿 大,脾不大或稍大;腹水生长迅速而疗效不佳; 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明显的侧胸腹壁静脉 曲张,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而上;肝功能 通常无明显改变(晚期或合并肝病时除外)。
肝脏疾病
肝硬变:腹水同时多见门脉高压症状(腹壁静 脉曲张、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痔核形成); 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减退(黄疸、血 浆蛋白减少、凝血酶原减少等)、内分泌失调 (蜘蛛痣、肝掌)
肝癌:腹水生长迅速,为进行性;性质为漏出 液或渗透出液,可血性,找到癌细胞;肝肿大 程度严重。
病毒性肝炎:腹水发生于黄疸加重后,为漏出 液。肝功能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肝肿大通常 在右肋下2-3cm,质略硬而有触痛。腹水形成 与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透压降低,肾功能 减退及肝内血栓性静脉炎所致的门脉压增高有 关。
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检查:
常规及生化等:均正常,血沉30mm/h,血
清电解质各项均正常。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病案一】患者,女,50岁,主诉:咳嗽、胸闷、气促已10天。

患者体型肥胖,面色晦暗,舌苔黄腻。

中医诊断:痰湿阻肺。

治疗方案:清热化痰、祛湿通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服药3剂后,咳嗽显著减轻,胸闷、气促明显改善。

【病案二】患者,男,60岁,主诉:乏力、胸闷、心悸已2个月。

患者平素脾虚,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

治疗方案:补益心脾、调和气血。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服药10剂后,乏力明显减轻,胸闷、心悸症状消失。

【病案三】患者,女,40岁,主诉:头晕、心悸、失眠已1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治疗方案:养心脾、疏肝解郁。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服药7剂后,头晕、心悸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高。

【病案四】患者,男,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秘已半年。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脾胃湿热、脾胃气滞。

治疗方案:清热化湿、理气健脾。

方药:二妙丸加减。

服药5剂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排便顺畅。

【病案五】患者,女,45岁,主诉:胸闷、心悸、口干已1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火亢盛。

治疗方案:清热降火、养阴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丸加减。

服药7剂后,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口干症状改善。

【病案六】患者,男,35岁,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已3天。

患者平素饮食辛辣,舌质淡红,苔黄腻。

中医诊断:湿热泛滥、膀胱湿热。

治疗方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方药:五苓散加减。

服药3剂后,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减轻。

【病案七】患者,女,50岁,主诉:乏力、气短、心悸已2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治疗方案:补益心脾、调和气血。

方药:四逆散加减。

服药10剂后,乏力明显减轻,气短、心悸症状改善。

【病案八】患者,男,60岁,主诉: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已1个月。

患者平素肝肾不足,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肝肾阳虚、气血不足。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病历表:患者信息:姓名:某某性别:男年龄:40岁职业:会计师主诉:心悸、胸闷现病史:主诉心悸、胸闷已3个月,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发作时伴有气促、乏力感。

除此之外,无其他不适症状。

曾到西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

个人史:饮食偏好,喜欢辛辣烧烤食物。

平时工作繁忙,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

中医诊断:心悸症状与胸闷,属于中医内科范畴。

根据患者症状及辨证推断,初步诊断为“心胸痹疾”。

中医辨证分析:心胸痹疾属于中医内科疾病范畴,多由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引发。

患者主诉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有气促、乏力感,表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同时,患者有饮食偏好、工作繁忙、情绪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进一步加重了心胸痹疾的症状。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心胸痹疾的目标是调理气血,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同时调整生活习惯和情绪。

方药组成:1. 茯苓、白术、半夏、陈皮:健脾化湿、宽中健胃,调和脾胃功能。

2. 丹参、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3. 龙骨、牡蛎、夜交藤、沉香:安神定志、镇静安神,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治疗原则:1. 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2.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烧烤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3. 提醒患者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态稳定。

处方:茯苓 10g白术 6g半夏 3g陈皮 3g丹参 10g桃仁 6g川芎 6g红花 3g龙骨 10g牡蛎 10g夜交藤 6g沉香 3g服药方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随访计划:每周随访1次,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和用药反应。

此病案仅为虚构病历,旨在展示中医内科学心悸的典型病案。

如遇有类似症状,请务必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诊疗建议。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病名:喘证(上实下虚证)病机:痰浊壅肺,肾虚于下治法: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剂:苏子降气汤病名:淋证(热淋)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剂:八正散病名: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夹痰,上扰清空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病名:癃闭(瘀血阻塞证)病机:瘀血阻塞尿道,水道不通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主方:代抵挡丸加减病名:胃痛(脾胃虚寒证)病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黄芪健中汤病名:水肿(脾阳虚衰证)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剂:实脾饮病名:郁证(阴虚火旺证)病机:肝阴不足,虚火内生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主方:滋水清肝饮病名:咳血(阴虚肺热证)病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主方:百合固金汤病名:失眠(心脾两虚证)病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喘证(表寒肺热证)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治法:解表清热,化痰平喘方剂:麻杏石甘汤病名:水肿(阳水)湿热壅盛病机:湿热内盛,气滞水停治法:分利湿热方剂:疏凿饮子病名:噎膈(津亏热结证)病机:胃津亏耗,食道失润治法:滋养津液方剂:五汁安中饮病名:咳嗽(肺阴亏耗)病机: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剂:沙参麦冬汤病名:心悸(心血不足)病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足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呃逆(肝气郁结)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治法: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剂:五磨饮子病名:胁痛(肝气郁滞)病机: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治法:疏肝理气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病名:痹证(风寒湿痹(痛痹))病机:寒邪兼夹风湿,闭阻经脉气滞血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剂:乌头汤病名:肺痈(成痈期)病机:痰浊瘀热,郁蒸成痈治法:清肺化痰除痈方剂:千金苇茎汤病名:臌胀(肝脾血瘀,正气所伤)病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水湿内停,久病体虚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兼顾正气方剂:调营饮加减病名:胸痹(寒凝心脉证)病机:胸阳不振,阴寒凝滞,气血痹阻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病名:胸痹(心血瘀阻)病机:瘀血内停,心脉不顺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病名:不寐(肝郁化火)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病名:黄疸(阳黄,热重于湿)病机:湿热蕴结,胆汁外溢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剂:茵陈蒿汤病名:血证,咳血(肝火犯肺证)病机:肝火上逆,肺络受损治法:清热泻火方剂:泻白散和黛蛤散病名:哮证(冷哮证)病机:寒邪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病名:喘证(痰浊阻肺证)病机:痰浊壅肺,肺失肃降治法:去痰降逆,宣肺平喘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病名:泄泻(脾胃虚弱)病机: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治法:健脾益胃,止泻方剂:参苓白术散病名:臌胀(寒湿困脾)病机:脾阳不振,寒湿内停,水蓄不行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化水方剂:实脾饮病名:胁痛(肝胆湿热证)病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法:清热利湿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医药文档交流 2。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病案摘要:患者张,男性,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溏3个月。

近三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腹痛、腹胀,伴有便溏。

腹痛时有时无,程度轻重不一,部位不固定。

患者平时三餐规律,没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

家族史无相关疾病。

患者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05/70mmHg。

腹部软,有轻度压痛,无肿块,肠鸣音正常。

大便检查: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未见明显血便。

BMI指数30。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大便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具体分析如下:1.腹痛、腹胀、便溏:腹痛、腹胀与便溏是湿盛的主要症状表现,表明湿浊郁滞在脾胃经络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压痛:腹部轻度压痛是脾胃失调的常见体征,与湿邪郁滞、气滞血瘀有关。

3.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湿邪蕴结肠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肠道湿滞,大便次数多,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吸收,大便粘滞不爽,颜色偏黄。

4.BMI指数30:患者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加剧脾胃气血运行的不畅。

综上所述,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脾虚湿盛病理机制,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调理脾胃:选择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的中药组方,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行气、化湿导滞,并调整脾胃功能。

2.祛湿化滞: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苦参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利水通便,排除体内湿邪。

3.调整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味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维持脾胃功能正常。

4.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促进气血运行。

5.控制体重: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减轻对脾胃的负担。

疗效评估:经过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减轻,大便恢复正常,便次逐渐减少,变形变稠。

总结:通过上述病案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内科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1.刘某,女,46岁,主诉:尿频,尿急3天。

现病史:尿频、尿急,无尿痛,每日排尿次数最多达16次,小腹发凉,纳可,眠可,大便调。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

诊断:尿频病,肾气不固证。

治以补益肾气,固摄缩尿。

处方如下:熟地、山药、山萸肉、黄芪各2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鸡内金15g,益智仁、桑螵蛸、炒白术、覆盆子、陈皮各10g,砂仁5g,3 剂,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温服。

二诊:尿频症状无好转,原方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3剂。

三诊:8月16日,尿频症状仍无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

改治以温通心阳为法,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药如下:瓜蒌、薤白、桂枝各1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豆蔻10g,木香3g,3 剂。

2.赵某,女,52岁,主诉:尿频、尿急5 天。

现病史:伴有尿频遇冷加重,夜尿频甚,畏寒,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尿常规未见异常。

诊断:尿频,证属肾气不固证,治以补肾固摄为法,处方:山药、山茱萸、益智仁、鸡内金、炒白术、金樱子各15g,桑螵蛸、佛手、丹参10g,砂仁5g,黄芪30g,5 剂。

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服。

二诊:尿频未见好转,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在原方中加入瓜蒌、薤白、桂枝各10g,4 剂。

3.袁某,女,77 岁。

主诉:咳嗽咳痰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吹风受凉导致感冒,伴见咳嗽咯痰,色白稀,自行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氨溴索口服液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门诊就诊时症见咳嗽,咯痰,痰色白而稀,量多,口干,活动时感胸闷气喘,胃纳不香,夜寐差,小便调,大便软烂,平素怕冷。

舌质淡、苔白微腻、边有齿痕,脉沉缓。

查体:咽喉部轻度充血。

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

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伏肺)。

治宜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予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姜半夏、麻黄、杏仁、桂枝各10g,生姜6g,细辛3g,白芍15g,炙甘草5g。

【病案分析】中医内科学病案集锦(三)

【病案分析】中医内科学病案集锦(三)

【病案分析】中医内科学病案集锦(三)【病案一】病史:剧烈运动之后汗出当风,次日出现鼻咽痒,轻微流清涕,未治疗,3天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干,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

诊断:感冒(风热证)分析:感受风寒,郁而化热,邪热犯于肺卫,卫表失和,则发热,汗出,微恶风寒;风热上受,肺失宣肃则鼻塞浊涕,咳嗽痰稠,咽喉疼痛;热伤津液,故口干;舌质红,苔簿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病案二】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诊断:哮病(发作期-寒哮)分析:寒痰留伏于肺,为外邪所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故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痰气相击,肺气不利,故轻咳;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感风寒而内有痰湿之象。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病案三】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之症。

痰吐清稀色白,无汗身痛。

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

前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

现症:喘逆上气,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

舌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诊断:喘证(实喘--表寒里热)分析:本证由于外感风寒而得。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因而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热灼津液为痰,故咳而不爽,痰吐粘稠;热为寒郁,因而有发热仍形寒,烦闷,无汗,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表证未除,又见里热之象。

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病案四】病史:尿频尿急尿痛2天。

自诉2天前因朋友相聚,相继喝酒后,出现小便频数,日解20多次,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伴有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平素嗜食煎炒辛辣之品。

中医规培常见病案题举例神经内科病案

中医规培常见病案题举例神经内科病案

神经内科病案病案一不寐(心脾两虚证)患者李红,女性,22岁,有不寐病史4年。

初起乃因参加高考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

渐至经常失眠,病情逐渐加重,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曾于外院诊断为“失眠症”,期间间断服用安眠药物治疗,症情时好时坏,一周前失眠渐加重,今日来我院就诊,症见:失眠,难以入睡,多梦,易于惊醒,白昼则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

专科检查:神清,右利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光反应灵敏,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双侧腱反射正常,无踝阵挛,双侧Babinski征阴性,无感觉减退,无颈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共济检查无异常,无偏盲,无失语。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一、病历书写姓名:李红职业:自由职业者性别:女工作单位:无年龄:22岁住址:崇安区后西溪213号婚姻:已婚供史者:本人民族:汉族发病节气:立夏记录日期:2011-05-06主诉:不寐一周现病史:四年前出现卧不眠,初起乃因参加高考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

渐至经常失眠,病情逐渐加重,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曾于外院诊断为“失眠症”,期间间断服用安眠药物治疗,症情时好时坏,一周前失眠渐加重,今日来我院就诊,症见:失眠,难以入睡,多梦,易于惊醒,白昼则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无烟酒不良嗜好,喜食辛辣之品,无冶游史。

月经史:15岁月经初潮,周期5-6/28-32天,量中等,色红,夹少许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4月24日,量色同前。

适龄结婚,配偶体健,生育史1-0-1-1。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5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形体适中,自主体位,查体合作;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

中医内科病案分析+答案1.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诊断:水肿(肾阳衰微证)分析: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

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

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2.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中风—痰火淤闭证分析: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

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

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治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加减3.病史:患者有11年胃病史,每年秋冬季多有发作。

近2年来曾3次吐血和便黑,曾在市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为“胃溃疡”。

就诊前一天饮酒较多,而后胃痛逐渐加重,自服法莫替丁疼痛稍缓解,次日晨觉胸闷,恶心,随即吐出咖啡样液体约150mL,内中夹有食物残渣。

家人即刻送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

现在症:脘腹胀满痞闷,口臭,大便色黑成形。

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病历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0岁主诉:反复头晕、心悸、乏力3个月,追问发热、盗汗、咳嗽、咳痰。

因诉头昏乏力,怀疑为: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现病史:患者近3个月来,头晕头痛,心悸气促,并伴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并出现夜间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

患者平素脾气很好,日常生活规律,无饮食失调,最近无明显诱因。

曾去当地医院查过,并诊断为高血压病。

然而最初体征仅发现血压增高,经治疗血压得以控制。

患者一度症状减轻,但在随后又出现反复头晕、心悸等症状,故陆续来医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外伤史等。

个人史:患者吸烟史20年,每天约一包,偶尔饮酒。

家族史:父亲患高血压病,否认有其他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体温:36.8°C,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

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肺等腹部脏器未扪及肿大,心脏听诊心率有力齐,心音无杂音。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109/L,红细胞计数:4.2×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计数:190×109/L。

2. 尿常规:无异常。

3. 血生化:血糖:5.6 mmol/L,肝功能:正常。

4.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不牵涉。

5. 胸部X光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内科病。

可能原因为:1. 高血压病(需进一步血压监测以排除高血压的影响);2. 贫血;3. 神经衰弱。

治疗建议:继续使用降压药物,适当控制血压。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轻压力。

定期检查血压、心电图等,观察病情变化。

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全面心电图检查等。

其他:因本文为范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中外交流会议摘要,第七例病案及其翻译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中外交流会议摘要,第七例病案及其翻译

中医内科病证病案(例)摘要:石某,女,51岁,已婚,售货员。

2019年1月15初诊。

患者胃痛病史5年。

近3天出现大便色黑,便溏,伴腹部隐痛,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

中医疾病诊断:血证-便血(3分)中医证型诊断:脾胃虚寒证(3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胃痛病史5年,现以“大便色黑”为主症,故可辨为血证之便血(1分);根据其“腹部隐痛,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可辨证为脾胃虚寒证(1分)。

其是由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所致(2分)。

中医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3分)方剂:黄土汤加减(3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4分)灶心土10g炮姜6g白术9g附子(先煎)6g 甘草6g 阿胶6g艾叶9g 白及6g乌贼骨9g三七6g3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翻译:Summary of medical records (cases)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mou, female, 51 years old, married, shop assistant. First visit on January 15, 2019.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stomach pain for 5 years. In recent 3 days, the stool is dark and loose stool, accompanied by dull abdominal pain, listless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fear of cold, dizziness, pale tongue and thready pulse.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lood syndrome-bloody stool (3 points) TCM syndrome diagnosis: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3 point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is of TCM (includ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alysis): 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stomach pain for 5 years, and now the main symptom is "black stool", so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as bloody stool (1 point); According to its "dull pain in the abdomen, tiredness and laziness in speaking, shortness of breath, fear of cold, dizziness, pale tongue and thready pulse", it can be differentiated as 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1 point). It i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cold in the middle energizer, weakness in regulating blood, and blood overflow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 points).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vigorating spleen, warming middle warmer, nourishing blood and stopping bleeding (3 points)Prescription: Huangtu Decoction (3 points) Composition, dosage and decoction method: (4 points)Kitchen soil 10g baked ginger 6g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9g aconite (fried first) 6g licorice 6g donkey-hide gelatin 6g mugwort leaf 9g bletilla striata 6gCuttlefish bone 9g Sanqi 6g3 doses, decocted in water. One dose a day, divided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1.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1.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1.中医内科学[问答题]1.病例摘要:张某,男,58岁,已婚,工人。

患者3年来常于秋冬之际出现咳嗽咯痰,伴胸闷不适。

3日前受凉后出现(江南博哥)咳嗽、咯痰,伴低热,自行服用止咳化痰药物,热退。

但患者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息胸闷,不能平卧,前来就诊。

目前患者咳喘胸闷,平卧困难,咯痰量多,色白、质黏,咯吐不利。

脘痞纳呆,时感呕恶,口黏,大便溏。

舌淡,苔白腻厚,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主诉: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故诊断为喘证。

脾失健运,积湿成痰,复感外邪,痰浊干肺,肃降失职,故咳喘胸闷、咯痰量多;痰湿中阻,脾胃不和,故脘痞、呕恶、便溏、口黏。

舌淡,苔白腻厚,脉滑亦为痰浊阻肺之象。

辨证为痰浊阻肺。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痰浊阻肺证中医治法:化痰降逆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问答题]3.病例摘要:刘某,女,52岁,已婚,工人。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咯血,经肺部CT及痰检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痨药物治疗。

患者目前仍时有咳嗽,偶有痰中带血,遂前来就诊。

症见:间断咳嗽,气短声低,痰中偶有带血,面色(白光)白,晚间盗汗,神疲倦怠,纳差,二便可。

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虚劳相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病案(例)摘要:第三例及其翻译

 中医内科病证病案(例)摘要:第三例及其翻译

中医内科病证张某,男,32岁,未婚,农民。

2018年5月2日初诊。

患者1天前因淋雨受凉而出现腹部疼痛,现症:腹部拘急疼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中医疾病诊断:腹痛(3分)中医证候诊断:寒邪内阻证(3分)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腹部疼痛”为主症,故辨病为腹痛(1分);根据其“腹部拘急疼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可辨证为寒邪内阻证(1分)。

其是由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所致(2分)。

中医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3分)方剂: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3分)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4分)紫苏15g 陈皮9g高良姜12g干姜10g 乌药9g 香附10g3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翻译:Syndrome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g, male, 32 years old, unmarried, farmer. First visit on May 2, 2018.One day ago,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abdominal pain due to being caught in the rain and catching cold. The symptoms are: acute abdominal pain, severe pain in cold, mild mouth without thirst, cold limbs, long urine, loose stool, pale tongue, white and greasy fur and tight pulse.According to the above summary, complete the written analysis on the answer sheet. Diagnosis of TCM diseases: abdominal pain (3 points)TCM syndrome diagnosis: cold pathogen with internal resistance (3 point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is of TCM (includ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alysis): the patien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bdominal pain", so the disease is identified as abdominal pain (1 point); According to its "abdominal pain, severe pain in cold, decreased warm pain, pale mouth but not thirsty, cold limbs, long urine, thin stool, pale tongue, greasy white fur and tight pulse", it can be differentiated as cold pathogen internal resistance syndrome (1 point). It is caused by stagnationof cold pathogen, stagnation of middle yang and obstruction of veins (2 points).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dispelling cold and warming interior, regulating qi and relieving pain (3 points)Prescription: Liangfu Pill plus Zhengqi Tianxiang Powder (3 points) Composition, dosage and decoction method: (4 points)Perilla 15g Chenpi 9gAlpinia officinarum 12g dried ginger 10g linderae 9g Cyperus tuber 10g3 doses, decocted in water. One dose a day, divided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中医规培常见病案题举例心内科病案

中医规培常见病案题举例心内科病案

心内科病案(缺问题答案)病案一风心二狭2011-03-16,患者王XX,女42岁,工人。

因反复阵发性胸闷气急二年,复发一周就诊。

患者二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无明显胸痛,发作时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能缓解,未作系统检查。

近一周来因劳累过度,自觉症状加重,稍动即喘,伴下肢轻度水肿。

刻诊:胸闷气急阵作,休息后缓解,微咳无痰,无明显发热,无胸痛,食纳一般,二便调,夜寐正常。

查体:神清,精神可,呼吸平,面部潮红,两肺呼吸音粗,散在细湿性罗音,心率98次/分,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中度DM,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腹软无压痛,腹水征阴性,下肢微肿,舌淡红苔少,脉细。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关节酸痛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门诊心超:符合风心改变,MO1.2cm2,LA51mm,EF0.39;ECG:房颤HR98/min。

一、病历书写姓名:王X X职业:工人性别:女工作单位:XXXX有限责任公司年龄:42岁住址:新庄新村119-803室婚姻:已婚供史者:本人民族:汉族发病节气:惊蛰记录日期:2011-03-16-14:15主诉:反复阵发性胸闷气急二年,复发一周现病史:患者二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无明显胸痛,发作时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能缓解,未作系统检查。

近一周来因劳累过度,自觉症状加重,稍动即喘,伴下肢轻度水肿,为进一步诊疗由门诊收住入院入院时,胸闷气急阵作,休息后缓解,微咳无痰,无明显发热,无胸痛,食纳一般,二便调,夜寐正常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关节酸痛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其它情况: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特殊嗜好,月经史144-5/28-302011-03-05,已婚,有一女。

否认重要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77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形体适中,步行入室,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面部潮红,唇甲无紫绀,口舌无歪斜,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粗,散在细湿性罗音,心率98次/分,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中度DM,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欢迎阅读
中医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作业
病案:答题要求:诊断(病、型)、症状分析、治法、主方、处方
1、某女,65岁,教师,初诊:2005年12月20日。

患者慢性咳嗽已12年余,近1周加剧。

1周前夜行不慎触冒风寒,而致旧病又起。

证见咳嗽频剧,气急作喘,甚至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量多,日约50-60ml ,质稀有泡沫,胸部膨满,微有恶寒发热,两下肢略见水肿,苔白腻较润,诊断:处方:葶苈子(包)叁贴
2、陈某,女,37岁。

2009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肋疼痛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半年前受刺激后常觉两侧胁胀不适,时有疼痛,连及脘腹,嗳气后稍减,未服药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3月前胁痛加重,更见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因有事外出使服药中断。

1月前胁痛又作,且逐渐加剧,再用原方药服用后疼痛未能减轻,特来诊治。

欢迎阅读
现右胁疼痛较甚,晚上加剧,不喜揉按,左侧头痛,眼睛发胀,月经提前,血色紫黑,有小块,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

检查:痛苦焦虑面容,舌质红赤,边有瘀点,脉象细弦。

诊断:
病名:胁痛
证名:肝气郁结
不喜6g 桃仁6g 红花。

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

理化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4T波低平。
5
【案例分享】
1、你考虑此时患者诊断为何种疾病和辩证 分型?依据是什么?
2、就本病例,你分析该病的诱因有哪些?
3、试着给出该疾病的治法,并给出具体方 药和医嘱。
6
【案例分享】
第三幕 2012-2-21三诊:
二诊后,刘先生仍未遵医嘱系统治疗。2011-6-10曾因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疗。 患者过去上到3楼无不适感觉。自从出院后,上到3楼 就会出现心中怦怦乱跳、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休息一会 才能继续走到家(5楼)。近两月来,心慌越来越明显, 常常在夜间惊醒,醒后心里突突乱跳,坐起来感觉舒适。 有时咳嗽,吐白色痰沫。肚子胀,吃饭不香,口干又不想 喝水。小腿肿,一按一个坑。夜尿勤,每晚至少三次,但 每次尿量很少。 查体: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关尺无力。
7
【案例分享】
提示问题: 1、此时患者疾病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 如何诊断、辩证的?辩证要点是什么? 2、试着给出该疾病的治法,并给出具体方 药和医嘱。
3、综观整个病情,你觉得作为医生该做什 么?
8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症 临床病案分析
1-10-12初诊
刘先生,男,66岁,退休干部。刘先生工作雷力 风行,对下属要求严厉。吸烟有40余年,每天一包, 经常应酬,好饮酒。吃饭老是嫌饭菜淡,常常自己加 盐。退休前工作在单位,吃饭在饭店,回家倒头睡。 45岁体检测血压150/90mmHg,以后每年体检血压 在140-160/90-100mmHg,无任何不适,未进行治疗。
3
【案例分享】
问题: 1、为了给出准确诊断和辨证,你还需要从 患者身上获得什么信息? 2、结合患者自述及你从患者身上获得的信 息,完成门诊临床病历书写。 3、尝试给病人提供较为完善的中医治疗方 案(包括治法及方药)。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

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中医内科学心悸典型病案导语: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症状,中医内科专门研究心悸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内科学中心悸的典型病案,以便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并从中受益。

1. 病案背景在中医内科学中,心悸是指感到心脏搏动明显或强烈,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心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例如情绪紧张、体力过度、内脏功能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

2. 典型病案分析病案1:患者女性,芳龄50岁,主要症状为心悸,伴恶心、乏力、脉搏弦细。

经中医内科医生诊断,患者为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

治疗中采用益气健脾、调和气血的方药,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心悸明显减轻,伴随症状也逐渐消失。

病案2:患者男性,芳龄45岁,主要症状为心悸,伴失眠、健忘、易激动。

经中医内科医生诊断,患者为肝气郁结导致的心悸。

治疗中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方药,并结合推拿按摩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悸明显改善,其他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3. 病机分析中医内科学中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心悸病机可分为气机失调、血瘀阻滞、心阳虚弱、心火上炎等类型。

通过病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悸的不同类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4. 治疗原则中医内科学治疗心悸的原则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具体治疗方法可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写手,我对心悸的理解是,它是一种体内能量失衡的表现。

无论是气血不足还是郁结气机,都会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悸症状。

在治疗心悸时,我认为调理身体内部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中医内科学中心悸的典型病案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在治疗心悸时,中医内科医师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采取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病历中医内科病历范例

中医内科病历中医内科病历范例

中医内科病历中医内科病历范例病历范例内科住院病历姓名:胡××性别:男病案号:29321年龄:45岁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区××街2号邮政编码:100700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查体温39℃,诊为“上感”,予“感冒冲剂、复方新诺明”口服,并肌注“安痛定”1支,虽然汗出,恶寒减轻,但身热不解,患者所苦有增无减,气粗咳甚,痰多色黄,渴喜冷饮,入夜尤甚。

今晨觉右胸掣痛,咳则痛剧不敢深息,痰色转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

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

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

望、闻、切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而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六脉弦滑略数,右寸浮,左尺细。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目窠微陷,白睛不黄,红丝隐隐,鼻翼微有煽动,耳轮红润不枯,无耳瘘及生疮,牙齿黄垢,排列不齐,左右下磨牙各有一枚缺如,无龋齿及齿衄,亦无齿瓣。

中医内科病案选

中医内科病案选

001发热案1胡月樵先生姪妇,恶寒发热头痛。

先生以羌活,紫苏,防风,桔梗,神曲煎服,汗虽出而头痛,寒热不减。

商余诊之,脉浮且大。

余曰:“此太阳阳明合病也。

”于桂枝汤内加葛根汤服之一剂而愈。

案2予友沈镜芙之房客某君,十二月起,即患伤寒。

因贫无力延医,延至一月之久……察其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不甚,据云初得病时即如是。

因予:麻黄二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

又因其病久胃气弱也,嘱自加生姜三片,红枣两枚,急煎热服,盖被而卧。

果一刻后,其疾若失。

按:每年冬季气候严寒之日,患伤寒者特多,我率以麻黄汤一剂愈之,谁说江南无正伤寒哉?”《经方实验录》案3某女,50余岁。

病发春日,感受风寒发病,症见发热(39.5℃),恶寒,发热,头痛,肢节烦酸痛疼,口干,微苦,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辩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方用九味羌活汤。

服方一剂,热退,恶寒除,肢节疼痛缓解。

但患者出现两目胀痛难忍,以头抵墙,口干苦,脉弦。

遂以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一剂症平。

案4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

予诊之,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

”二服而病除。

案5张意田治一人,戊寅三月间,发热胸闷不食,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身重汗少,心悸而惊。

予疏散消食药,症不减,更加谵语叫喊。

诊其脉弦缓,乃时行外感,值少阳司天之令,少阳症虽少,其机显然。

脉弦发热者,少阳本象也。

胸闷不食者,逆于少阳之枢分也。

少阳三焦内合心包,不解则烦而惊,甚则阳明胃气不和而谵语。

少阳循身之侧,枢机不利,则身重而不能转侧。

三焦失职,则小便不利。

津液不下,则大便不通。

此症宜以伤寒例,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如法治之,服后果愈。

案6蒋尚宾妻,年六十二岁,严冬之时,头痛腰疼,身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舌苔黑润,六脉沉细而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数,
左手关部有力。有肾结石病史,服利尿通淋药已治愈。
中西医结合7年制4班 201307020416 向鹏飞
辨证施治:患者胸部闷胀,失眠不寐,舌脉未见血瘀及虚象,拟定为 气滞所致。患者性格急躁易怒,两胁时有胀痛,辨为肝郁 、 气滞之证。结合肾病史,病机推断为利尿通淋治法伤及肾
中医内科学病案:
患者彭某某,女,年龄43岁,公司文员。 主诉:胸部闷胀,失眠1月余。 患者自述近月来常感胸部有闷胀感,夜间常失眠,急躁易
怒,常叹息,自觉压力大,偶感头晕欲坠,两胁胀痛,饮食尚
可,二便正常。查体:体温36.8℃,血压130/90mmHg,心率94 次/分,呼吸20次/分,脉搏88次/分。神情,体微胖,心、肺
白芍6g 熟地3gFra bibliotek川芎6g 山药3g
山茱萸3g
方解:柴胡为疏肝第一药,为本方君药;川芎、陈皮、香附、枳壳理
气散结,配合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行气;熟地、山药、山茱萸
为六位地黄丸中三补,少量使用达轻补肾阴之效。天麻对症缓 解眩晕症状。
中西医结合7年制4班 201307020416 向鹏飞
阴,肾水不能滋养肝木,肝失疏泄,加之情绪刺激,致气
机失调,肝郁气滞而致胸闷失眠,两胁胀痛。肝气郁而化 火,肝阳上亢,时日未久,故仅偶发头晕。 治则:疏肝解郁,滋补肾阴。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柴 香 胡9g 附3g 陈皮9g 枳壳3g 天麻3g ×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 次
中西医结合7年制4班 201307020416 向鹏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