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队在荒凉的驿路上遇到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热情和美丽让他们难以忘怀。
本文以美丽的梨花为线索,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和人物的美好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梨花的美丽,体会到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荒凉的驿路上,遇到美丽的梨花姑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同时,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003010通过讲述哀牢山路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本网站* *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驿路梨花》省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03010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 *班:简介《驿路梨花》中,作者用不沾泥的荷花来象征不想名利,过着清净生活的情操。
《驿路梨花》在诗中,诗人用以霜雪为荣的松树作为力量和纯洁的象征。
如果要给不迷人、色彩斑斓、洁白如雪的梨花赋予象征意义,那应该是什么呢?研究完彭景峰的小说《爱莲说》,也许我们会找到答案。
二、品味文字:(一)想象梨林的“美”1.作者用美丽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对美丽的场景、事物和人,快速自由地阅读文字,发现了文章的美,并用“这里——美,你看(想)-”的句式来描述2.梨林的风景真的很美。
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自由地阅读和说话。
听着学生们的演讲,我们面前似乎有一幅美丽的画面。
谢谢你,美的发现者。
李林的美在于安静的环境,女孩的美,导演的温暖体贴,路人的相互关怀。
(二)理解小屋的“爱”1.在这个梨花掩映的小屋里,虽然孤独,却给路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
这篇文章中谁得到了这种便利?“我”与老余、姚老人们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小屋的?小屋的情况如何?他们感觉如何?(同地记者采访)3.房子虽然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给人一种“家”的温暖感觉。
他们享受着便利。
他们只是走开了,再也没有回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这样做很辛苦也很累,但是他们快乐吗?感恩是幸福,帮助别人是幸福。
小结:小屋虽小,却充满了爱。
享受过它的便利的人会尽力为它做些什么。
(三)评论文章的“* *”1.让这么多人一个个受益。
小屋的主人是谁?“我”和老余在判断小屋主人时有多少次误会?她是(梨花姐姐)吗?他是姚老爷子吗?)都不是。
2.让我们看看谁为小屋做出了贡献。
解放军盖了一间小屋,照顾梨花和梨花的妹妹,给瑶族老人送饭,修了小屋。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是韩翃创作的一篇唐诗。
其内容描写的是一条驿路上盛开的梨花,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同时,该诗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次省公开课教学以《驿路梨花》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达到诗意流畅、语言准确的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培养其关注自然、珍爱生命、怀念家乡的情感品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中盛开的梨花,让学生先欣赏梨花的美丽,同时介绍《驿路梨花》的背景和作者。
2.初步阅读阶段(15分钟)教师将诗歌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跟读3遍。
首遍:只读一遍,带着一些关键词注入学生的意识,如:驿路、梨花、飞絮、香、春天印象等。
第二遍:讲解生词或语言难点,如:驿路(古代传递信息、驿站)、盈(充满)、游人(旅客)等。
第三遍: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韵律优美、句式简洁、意象生动等。
3.深入了解阶段(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分别探讨以下问题:第一,诗人通过对梨花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诗歌中的“驿路”代表着什么?第三,诗歌的韵律、节奏对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第四,怀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4.个性化拓展阶段(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心理、身世背景和阅读体验,表达对诗歌不同的情感态度,如新鲜、温馨、感人、感慨等。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总结评价阶段(10分钟)教师随机采访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总结,从而帮助他们理清诗歌的思路和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和反思,发挥个人优势和特长,大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初中生阅读。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意境和寓意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分析作品的意境和寓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教学:通过感受文章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展示梨花盛开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PPT: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
随后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随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主题的把握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4.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生字词表。
3.课文解析资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梨花的诗句,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以“驿路梨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本节课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花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掌握驿路梨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驿路梨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介绍。
2.驿路梨花的材料和工具介绍。
3.驿路梨花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学生们分组进行驿路梨花制作。
5.互相欣赏、评价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1.掌握驿路梨花制作的基本步骤。
2.理解驿路梨花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3.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媒体资料、视频等方式介绍驿路梨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本技巧。
2.演示法:老师示范制作驿路梨花,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驿路梨花的制作,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和分享法: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互相欣赏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心得。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讲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2.展示一些驿路梨花的照片和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1.以PPT或视频的形式,介绍驿路梨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介绍制作驿路梨花的材料和工具。
3.讲解驿路梨花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第三步:演示1.讲师现场展示如何制作驿路梨花,同时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可以现场观看老师的制作过程,同时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四步:合作制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4人。
2.分配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开始制作驿路梨花。
3.老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第五步:评价和分享1.各小组完成制作后,可以在班内互相欣赏和评价制作的驿路梨花。
2.学生可以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感想,以及互相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驿路梨花,并介绍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六、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合作学习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__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__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__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__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__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__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__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过程与方法【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__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__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__,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第15课《驿路梨花》(共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共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课题:15.驿路梨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撵、驿路、陡峭等重点词语及掌握词义。
2.了解本文主要内容,并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3.掌握基本的阅读法——默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学习小屋主人的优秀品质,理解文章中心教学方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PPT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导语:我国西南边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2.介绍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有改动。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驿路梨花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题目。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梨花”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构思精妙之处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教师提问学生: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关于梨花的诗句,谁能说出更多的关于梨花的诗句?(“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而引出课题《驿路梨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彭荆风,当代作家,作品有《边寨亲人》《驿路梨花》《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等。
2、重点字词(1)荆(jīng);(2)迷茫;(3)陡峭;(4)寨(zhài);(5)露宿(lùsù);(6)竹篾(miè);(7)简陋;(8)撵(niǎn);(9)扛(káng);(10)麂子(jǐ);(11)恍惚(huǎng hū);(12)香气四溢(yì);(13)修葺(qì);(14)晶莹;(15)折损(zhésǔn);(16)拾菌子(jùn);(17)驿路(yì);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线索是梨花开头部分:课文开头写那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花瓣的梨花,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多么美丽的梨花林啊!中间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香气四溢的梨树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驿路梨花》,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品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感悟和讨论等手段,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来传达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课程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感悟:选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拓展延伸: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课程实施1、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描绘梨花的美丽画面,或者表现人们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分析感悟环节,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如描写梨花盛开的场景、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
通过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在讨论探究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完整版)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
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了,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
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
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
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师: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产生了两个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2、师生齐读,齐背。
(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
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
记录自己所用时间。
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灯上投影的字词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相关问题。
(三)速读开始(四)抢答开始:1、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2、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3、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8、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点出文章中心(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三、课文细读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是茅屋。
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一次倾情捐助……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
让我们都化成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中的人物间关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故事主题。同时 ,这些人物间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 探讨
故事情节梳理及关键事件回顾
引子
描述驿路上的梨花盛开景象,为 故事铺垫背景。
解放军战士
勇敢、无私,为人民服务 ,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 精神导师。
“我”和老余
旅途中的过客,通过与梨 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展 现了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 互助。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01
梨花姑娘的性格特点
美丽、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通过描写她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
来塑造这一形象,如“她美丽的面庞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透露出坚定
,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
人物间关系及其影响
梨花姑娘与解放军战士的关系
解放军战士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精神导师,他们的存在使得梨花姑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和老余与梨花姑娘的关系
通过与梨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我”和老余不仅得到了帮助和关怀,还从梨花姑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和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相关问题, 如“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 义等,增加课堂互和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巧妙的悬念设置
生动的细节描写
延伸阅读推荐:《边城》等经典文学作品
《边城》简介与主题思想
简要介绍沈从文的《边城》及其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在描绘自然风光、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美 方面的异同。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初中语文七下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驿路梨花》【教学目标】1.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方法,并概述故事内容。
2. 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理请文章的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
(重点)3. 精读语段,品析“梨花"的内涵及作用。
(难点)4. 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分享关于梨花的诗句,教师补充,学生齐读:都说梨花像雪,故岑参有“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王雱有“海棠未雨,梨花先雪"的词句。
对于这样的说法,汪曾祺老师不认可,梅花雪,梨花月,他说,哪能呢,苹果花才像雪,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梨花院落溶溶月”、“一树梨花一溪月”,月色皎洁,梨花莹润,溪水澄澈,如梦似幻,梨花与月,真是绝配。
落尽梨花春又了。
梨花开在暮春时,花期过了,时节就迈进了夏天的门槛,要相见,隔年期,年光就是如此匆匆。
酴釄落尽,春事未了,山溪野径梨花始芬芳,暮春时节,让我们一起读梨花古诗,邂逅旧时光里莹润如玉的梨花。
梨花,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便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而开在驿路边的梨花,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1.正音正字寨(zhài)撵(niǎn)扛(káng)驿路(yìlù)迷茫(mímáng)陡峭(dǒu qiào)露宿(lùsù)竹篾(zhúmiè)简陋(jiǎn l òu)悠闲(yōu xián)修葺(xiūqì)晶莹(jīng yíng)折损(zhés ǔn)2.认识作者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
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3.了解背景《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了,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
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
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
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
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师: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产生了两个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问题1:作者设置了哪三次悬念?问题2:故事产生了哪两个误会?问题3: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请尽量用书上的词语回答)问题1: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巧设了三个悬念,你能依次在文中找出来吗?悬念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8段)第一处悬念引出了第一个误会误会1:我和老余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
悬念2:“主人家是谁?”(第17段)第二处悬念引出了第二个误会误会2:瑶族老人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并且误认梨花的妹妹为梨花。
如果生答不出第三处悬念教师给提示。
师:其实第三处悬念是在第二处误会消失之后,在梨花妹妹的讲诉中产生的。
当梨花妹妹讲到:“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对,这就是小说隐含的第三处悬念:悬念3: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房子?追问:同学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吗?(为了方便过路人。
)问题3:作者围绕这三个悬念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明确: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解放军叔叔盖小茅屋。
三、找主人师: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处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了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闹了半天,你们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
但是,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管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瑶族老人为小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却只是匆匆的过路人。
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明确:同学们。
这些人之间看似没有联系,但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板书:大家)四、明主题师:故事到这,情节我们已经理的很清楚了,你能够从中体会出作者要歌颂一种怎样的精神吗?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驿路梨花》能够在众多赞美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说明它定有高人之处。
它的高明,不仅仅在于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对人物的选择上。
同学们能够发现本文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生答不出教师可提示:从年龄上来看,我们这一群人有老人,青年,儿童。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明确:从性别上看:男人、女人。
从民族上看:有汉族、有少数民族。
从职位上(身份)看:有军人,有群众。
他们代表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梨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因而接下了管理之责,梨花妹妹又在姐姐的感召下当了姐姐的接班人,在前人的启示下,我们开始为小茅屋服务。
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有一天梨花的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和老余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那么小茅屋是否会就此荒废了呢?不会。
因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会照顾它,会将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种精神就像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梨花一样,将香飘四溢,处处开放。
五、赏梨花(注意朗读)师:所以,作者才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诗作为照应,那就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既然处处都有梨花的开放,那么美丽的梨花开放在了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于梨花的描写。
第一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初遇梨林(4、6段)这是自然界的梨花,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
它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点题,为故事的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处:“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梨花姑娘(24、25段)这是写人。
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
第三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梦中梨花(27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对梨花小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照应文题的同时也加深了第二次误会,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人与梨花(37段)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与人交相辉映。
赞美梨花姑娘人美心更美。
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人记事歌颂助人为乐的好风尚,而非写景文章,但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梨花呢?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三题。
(生先自由答,答不全的老师引导补充。
)师:中国人向来讲究一种含蓄美。
比如李白思乡了,所以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就成了思乡的代表;比如冰心有感于母爱了,于是就有了《荷叶·母亲》,荷叶就成了母亲的象征。
现在,你们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梨花了吗?明确: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
作者通过这四处梨花的描写,一步步推动了情节发展,也由景及人,一步步丰富了梨花的内涵。
到最后一处对于梨花的描写更是借助诗歌,将作者的情感推向极致。
可以说,梨花有多美,人心就有多美。
梨花有多圣洁,人心就有多圣洁。
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梨花,更是借梨花,写一类助人为乐的普通人,写一种代代相传的雷锋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资料链接:作者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持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只是为了方便旅人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师:所以同学们,老师把最后这句诗单独提取出来,你能想出一句诗作为对该句诗的照应,概括出本文的内涵吗?明确: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六、赞梨花同学们,作者通过这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次悬念,四处梨花为我们讲诉了一个的生动的故事,现在故事听完了,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趁四月春光未散,梨花香气未消,借梨花来表达你的赞颂之情。
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当中对于梨花的描写,创作一首歌颂梨花精神的小诗。
可以借用文中原话适当进行改编,也可自行创作。
七、结语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虽然雷锋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在彭荆风的文章中,更在同学们的诗歌中熠熠生辉。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生病的同学递上一杯温暖的热水,给内向的同学送去一片热烈的掌声,给紧张的同学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么,雷锋就不是活在传说里,梨花就不仅开在驿路上,他们将永远盛放在我们心中。
教学反思《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篇幅虽短,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所以我从情节入手分析,围绕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展开研究。
由于本文是一篇小说,所以又不可避免地会探讨人物与环境,再联系着前面的情节,整堂课以“一二三四”展开。
“一”是一群人物,“二”是两个误会,“三”是三次悬念,“四”是四处梨花。
这样既条例清晰又兼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