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学期末资料 (1)
《心理学》试题库(1-2章)(1)
《心理学》试题库(1-2章)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A、古老B、年轻C、新兴D、既古老又年轻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3、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4、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
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臵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题分得分一40二10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客观现实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能有花、草、树、木。
这说明()A.脑是心理的器官 B.心理是脑的机能C.人的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 D.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一种()现象。
A.错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3.有的人能把识记过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而有的人却能很快地将其遗忘。
这是指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4.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重点部分用彩色加以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5.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词的材料容易识记,这是因为()影响识记的效果。
A.识记的目的 B.对材料的理解C.识记材料的数量 D.识记材料的性质6.我们闻到一种花香味,知道它是茉莉花的香味,这是()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7.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已》而在头脑中产生“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8.“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而忧”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三10四25五159.某人对“笔”的用途总是只想到写字,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了()A.迁移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原形启发10.王某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很努力,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1.因为当选为“数学课代表”,小明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强度越大,效率越好 B.强度越大,效率越好C.强度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 D.强度与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13.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中等师范学校心理学期末考试题[1]1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心理学》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1、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2、群体团结的基础是( )。
A 、群体规范B 、凝聚力C 、心理相容D 、友谊 3、小学儿童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不良品行B 、成绩不好C 、容貌差D 、不讲话 4、对人际吸引影响最大的深层因素是( )。
A 、仪表风度B 、交往频率C 、心理品质D 、空间距离 5、个性从发展的角度讲,具有( )。
A 、稳定性B 、整体性C 、社会性D 、可变性 6、( )是小学儿童的主导需要。
A 、活动需要B 、认识需要C 、交往需要D 、成就需要 7、( )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A 、需要B 、志向C 、兴趣D 、世界观 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个性具有( )。
A 、稳定性B 、整体性C 、社会性D 、个别性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 )。
A 、稳定性B 、整体性C 、社会性D 、可变性10、希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当一个“三好学生”这是小学生的( )。
A 、交往需要B 、成就需要C 、认识需要D 、自尊需要 11、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 )上。
A 、职业志向B 、道德志向C 、政治志向D 、经济志向12、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
A 、自尊感B 、成功感C 、自信感D 、失败感 13、学习成绩差的儿童通常是自我评价( )。
A 、过高B 、适当C 、过低D 、都不是 14、智力的核心是( )能力。
A 、想象B 、记忆C 、观察D 、思维15、下列哪一项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
A 、性格B 、气质C 、情感D 、品质 16、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表示人物的( )特点。
A 、气质B 、性格C 、能力D 、情感17、某学生易冲动、急燥、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他的气质属于( )。
心理咨询期末复习题1
08级《心理咨询》复习题一、概念1、心理咨询:广义的心理咨询往往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测验也被列入心理咨询的范围.狭义的心理咨询只局限于咨询者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这一具体过程。
2、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人们心理疾病的过程。
在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治疗者运用各种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治疗、矫正和改变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来访者的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3、咨询三要素:咨询师,心理援助,来访者4、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指由施治者诱使病人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零乱、不合逻辑和羞于启口,都得引导其讲出来,从而便从求治者所述词句、事件和想象中,推论其间的联系,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的过程.5、情感三角关系: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之间产生冲突,而这两个人又不能独立地消除这种冲突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时,最终有一人或者两人都将第三方卷入冲突,以便解决问题或者稀释紧张和焦虑。
6、自我分化:一种能够把自己受本能驱动的情绪反应区别于受理性指导的行为反应的能力.7、叙事治疗: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通过咨询师与当事人共同建构的故事,使当事人对过去、现在、将来的理解产生新的意义,达到治疗的效果。
8、短期焦点解决治疗:短期焦点解决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9、心理诊断:广义:既涉及到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也涉及到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
狭义:心理诊断则是专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与评估10、鉴别诊断:是指根据患者的主诉,与其他疾病鉴别,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的诊断。
11、摄入性会谈:摄入性会谈是谈话法的一种,就是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一种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12、阻抗:心理阻抗是指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来咨询者表示出压抑或个否定的态度,或者心理咨询师和来咨询者之间出现矛盾、摩擦关系。
《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
2.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基本环节。
4. 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的、短暂的、强烈的、伴随着生理变化和特定表情的心理状态,通常与特定的刺激事件或情境有关。
5.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判断,它是影响个体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重要因素。
二、填空题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______法和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______需求。
(生理需求)3.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在学习后的最初阶段最快,然后逐渐______。
(减慢)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可以通过______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观察)5.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可以被概括为五个基本特质,即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______。
(神经质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记忆类型主要负责短期信息的存储和处理?(A)A. 工作记忆B. 长时记忆C. 感觉记忆D. 短时记忆2.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C)A. 斯金纳B. 马斯洛C. 巴甫洛夫D. 弗洛伊德3. 在阿龙森的从众实验中,当实验者故意给出错误答案时,参与者最可能表现出哪种行为?(B)A. 反从众B. 从众C. 独立思考D. 不确定4. 下列哪种情绪属于基本情绪?(A)A. 喜悦B. 害羞C. 羞耻D. 内疚5. 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D)A. 合理化B. 投射C. 反抗D. 否认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ABCD)A. 社会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D. 临床心理学E. 生物化学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ABC)A. 生理成熟B. 教育环境C. 社会文化D. 遗传基因E. 经济状况3. 下列哪些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研究领域?(ABCD)A. 幸福感B. 乐观主义C. 自我实现D. 个人优势E. 心理疾病4. 下列哪些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ABCDE)A. 遗传基因B. 家庭环境C. 学校教育D. 社会文化E. 个体经历5. 下列哪些是情绪的功能?(ABCD)A. 适应功能B. 信号功能C. 动机功能D. 组织功能E. 创新功能五、判断题1.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复习资料1
整理者——赵新新人格一、人格概述(一)概念: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综合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品质。
★(二)特征: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当人格的各方面彼此协调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d.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e.社会性。
二、人格结构: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控。
性格1.概念: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2.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性格结构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如谦虚或自负、利人或利己。
意志特征: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情绪特征: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理智特征: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惯于看细节还是轮廓灯。
3.性格类型:向性说&独立顺从说A.据个人心理的倾向性:外倾型&内倾型。
B.据个人独立、顺从的程度:独立型&顺从型。
★3.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多用答案)……论述题加强“三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这样会增加这一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同时这样也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此外,用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气质1.概念: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题库(1)
单项选择题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 冯特B 马斯洛C 弗洛伊德D 詹姆斯2 科学心理学成立于( B )A 1882年B 1879年C 1789年D 1798年3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从( C )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A 自然科学B 生理学C 哲学D 教育学4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B )A 心理活动B 个性心理C 情绪情感D 心理发展5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哲学D 中间科学6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心理学流派是( C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7 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A 荣格B 埃里克森C 马斯洛D 弗洛伊德8 提出自卑是人发展的推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C )A 荣格B 弗卢姆C 阿德勒D 弗洛伊德9 心理学家( C )写了《梦的解析》一书。
A 罗杰斯B 艾里斯C 弗洛伊德D 埃里克森10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C )A 相关研究B 定向研究C 纵向研究D 个案研究11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的研究类型是( A )A 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 相关研究D 因果研究12 选取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叫做( B )A 成组研究B 个案研究C 独立研究D 追踪研究13 探求两个事件、特质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的研究叫做( D )A 个案研究B 因果研究C 追踪研究D 相关研究14 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是( A )A 观察法B 相关法C 调查法D 实验法15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叫( B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问卷法16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操纵的变量是( C )A 控制变量B 因变量C 自变量D 无关变量17 研究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心理学流派是( B )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派D 认知心理学18 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19 研究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D )A 构造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机能心理学20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 )写了《一个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文章,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心理学》期末测试一
《心理学》期末测试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和个性心理。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脑B.客观现实C.个体主观能动性D.社会环境3.“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A. 广度B. 稳定性C.选择D. 转移4.小学科学老师在讲到“岩石和矿物”这一课时,将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等中的。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实验直观5.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7.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揭示了遗忘进程的规律,简单说,这个规律是指遗忘的进程。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发展D.时快时慢8.“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9.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0.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原型11.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
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1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13.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出“鸡、鸭、鸵鸟”等,是恰当地运用了。
A.变式 B.反例 C.同位概念 D.在上三者兼有14.儿童在知道了“蔬菜”概念后,再学习“萝卜”、“白菜”概念时,发生的学习属于。
2012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2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古代: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1)避免外邪六淫风、寒、署、湿、燥、火(2)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我国最早的医学院校:公元前624年,现代太医署,祝由科-神经治疗科,最早的医学心理学思想理论传授.心理治疗:元代,朱丹溪根据《素问.阴阳应象泰伦》范进中举,华佗治太守西方古代: 古希腊,苏格拉底,“没有脱离心理意识的人体疾病”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气质理论。
“知道是什么类型的人得病,比知道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2情志相胜疗法:心脏——脏液——贫血质大脑——黏液——粘液质肝脏——黄胆液——胆汁质胃——黑胆汁——抑郁质3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模式转变的原因:1.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2.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越来越多3.心理状态时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4.预防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6.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从健康到疾病,又从疾病到健康的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交叉学科2.基础学科3.应用学科学科组成临床心理、变态心理、神经心理4健康的标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头发光洁,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研究思路个案研究:长期追踪某个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11月29日课件基础心理学知识 (2012版教材) (1)
神经元的类型
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内导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外导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向中枢传导 中枢向外周传导神经冲动至肌肉和腺体等效应器官,引 起运动和分泌反应 连接传入和传出NC的作用,分布于脊髓、脑等部位,尤 其是大脑皮层
刺激
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 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知识点)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具体的说: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 不断向高级发展。
心理发展的阶段:(知识点)
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了( ),就可以 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A)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B)心理现象的整体属性 (C)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机能 (D)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John Watson (1878 – 1958)
B. F. Skinner (1904-1990)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 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 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 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 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 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
冯特、铁钦纳用( )的方法研 究心理现象。 (A)内省 (B)测验 (C)实验 (D)条件反射
(二)行为主义(behaviorism):近代心理学的两大流派之一 • 人物:(美国)华生;斯金纳 •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方法: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2012-201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一、判断对错1.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产物。
()2.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 )3.青春期是指12-20岁的青少年,该时期的少年的人格逐渐趋向独立,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地决定和判断一些事物,有很大的独立性,并开始初步建立两性关系。
( cuo )4.大学生处于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
()5.刻板印象指的是当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的被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
( cuo)6.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 )7.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认知过程决定或调解的,歪曲的认知往往会导致人的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合理的认知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 )8.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偏差。
( )9.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情绪和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
( )10.青春期又被称为“暴风骤雨”期。
()11.自我中心的学生凡事从自我出发,无视他人存在,习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把自己放在家长、老师、领导或先知的位置上,对别人指手画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 )12.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13. “热情—冷酷”是决定人际吸引的核心品质。
( )14.发展性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
()15.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在情绪上的困扰,都只是情绪管理失当引起的问题。
( )16.艾里斯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并将其归纳和简化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三大类别。
()1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是一种投射现象。
( )18.挫折只会对人造成消极方面的影响。
()19.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构成,分别是亲密、热情和承诺。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1)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5个×3分=15分)—翻译1分,解释2分2.填空题(30个×1分=30分)3.简答题(5个×6分=30分)—优点:1.2.3. 缺点:1.2.3.4.论述题(1个×10分=10分)—展开5.反思阅读(1个×15分=15分)—提3-5个问题,尝试自己回答(结合文章内容和专业知识)一、名词解释1、phenomenological method现象学方法(布伦塔诺):强调直接地观察、审视和体验自己的意识领域,从呈现在意识领域内的现象中排出那些感性的、偶然的或虚假的东西,从而把握心理活动本质的东西,并用适当的表述将它们描述出来。
2、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詹姆斯):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3、limen of consciousness意识阈(赫尔巴特):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就是意识阈。
4、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5、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完全记忆法(或无误记忆法)(艾宾浩斯):用一次完全回忆所需要的重复学习次数来计算学习的分数的方法。
6、behaviorism school行为主义学派: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反对心理学探讨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S- 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坚持客观研究法,冲击了内容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创始人为华生。
7、Chicago School芝加哥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形成的一个自觉的学派,又称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完整word版)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答案)-整理版(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自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三、选择最佳答案1.心理现象又称为C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规律B、精神C、心理活动D、意识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D 的科学。
A、(心理学)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现象3.个性心理是通过A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4.通过分析学生的图画、日记、作文、考卷以及课外小组活动中制作的模型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称为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产品分析法D、调查法5.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探求人世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 D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四、辨别正误1.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两个不同的心理现象。
√2.认识过程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简答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有何联系?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面?第二章需要和动机一、名词解释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尖人脑中的反映。
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填空1.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3.动机的功能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三方面。
三、辨别是非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pdf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1)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
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
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外语学习网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
(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三)身心统一原则
(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一)生理方面的途径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最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比率智商:比内—西蒙量表传入美国后,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于1916年对其修订而成斯坦福-比内量表。
它在心理年龄的基础上,以智商表示测验结果,即以后所说的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被定义为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为使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
所以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指标。
其计算公式是:IQ=100+16×(X-x)/S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5.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6.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7.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8. 智力:我们把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即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0.想像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11.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情绪的能力指数(EQ)。
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12.个性(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3.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14.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16.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17道德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向往、追求、创造、欣赏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等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8.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二、问答题@1.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
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
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有些人则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三)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
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2.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1)生理的需要。
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2)安全需要。
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典型的安全需要有: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
(3)归属和爱的需要。
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5)求知的需要。
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上述集中需要都获得基本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B.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之间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
只有当较低一层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人口重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马斯洛认为,在需要层次的金字塔中,越向下的层次在全人口所占比例越大,越向上的层次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小。
(3)七个层次课概括为两种水平。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
C.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简要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地研究需要的理论。
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需要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们研究需要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时间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将人类的一切需要都看成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因为,在某些特定的背景中,即使低层次的需要没有获得基本的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3)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简述情商的内涵。
157~158情商是自1995年起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个心理学名词,一般通译为情商,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撰写的《EQ》一书,他把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能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即能调控自己;(3)自我激励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在情商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情绪的控制力是关键。
而高情商也就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能激励人们解决新的、更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的智力活动受到障碍。
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的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
@5. 试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6. 简述气质的特征。
心理咨询师77页,气质的特征5个:(1)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2)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即反应的快慢,动作、言语、思维、记忆、注意转移的速度等都反映了敏捷性。
(3)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是神经过程平衡性的表现(5)指向性:人的言语、思维、情感常指向于外还是常指向于内,常指向于外为外向,常指向于内为内向。
(一是天赋型,二是稳定性,三是可塑性。
217页书上的笔记)@8. 结合实际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38页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骑摩托车,就能把骑自行车的技术运用到骑摩托车上,这就是正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如:水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瓦特受其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如:一道数学题,已知题目给你解决问题的公式:D=B-A-2C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给予的数值的不同用别的更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但是人们往往会受前面问题解决的方法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仍旧用已知公式,比较麻烦地解决问题。
@9. 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谈谈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216~219一遗传作用。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
(1)产前环境。
母亲的身体健康情况、情绪状态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性格的形成。
(2)家庭环境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3)学校环境。
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师生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如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或采取一些违反教育原则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如体罚、不尊重学生等,或学校与家长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