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01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01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含解析

考点01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知识回顾】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2.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调门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肯定不同。

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音色是由物体决定的,是不同物体特有的特征,是辨别物体的一种方式。如听见人的说话声就知道是谁,听音乐就可以判断乐器的种类等等。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典例一】(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举一反三】

1.(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故选B。

2.(2019·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真空可以传声;

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错误;D、此句中的“引吭高歌”意思是大声唱歌,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

3.(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典例二】(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