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谚语的形成

合集下载

日语常用口语:日语谚语大全【2】

日语常用口语:日语谚语大全【2】

日语常用口语:日语谚语大全【2】第一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いちをしりてにをしらず)“一叶落知天下秋。

” ------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一年之计在于春” ------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第二类:“马后炮”------「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遠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も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注:「当たる」是“说准了”,它的否定是「当たらず」;「とも言えども」是“虽然说是”;「遠からず」是“远”的否定,这是古语说法,和「遠くない」相同。

整个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说准,但也离得不太远。

”“昙花一现”------「朝顔の花一時」(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ちじ)注:「朝顔」是“牵牛花”又称“喇叭花”,夏天早晨花开得很好看,但是太阳出来后很快就蔫掉;「一時」有两个解释:1是一点钟,2是暂时,在这里用2。

整个意思是说“牵牛花开花虽然很好看,但很快就蔫掉了。

”表示是“短暂的美”。

第一类:“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さいげつひとをまたず)“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親の恩」(こをもってしるおやのおん)“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こをしることちちにしくはなく)综合资料日语知识点: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

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

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本店铺https://riben.友情提醒,点击日本店铺考试频道可以访问《日语谚语大全》的相关学习内容。

日语谚语大全1

日语谚语大全1
第一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 (せんりのつつみもありのあなから) “条条道路通罗马”----「すべての道はローマに通ず。」 (すべてのみちはローマにつうず) “脍炙人口”----「人口に膾炙する」 (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笑里藏刀”----「笑中に刀あり」 (しょうちゅうにとうあり) 第二类:“久居则安”----「住めば都」(すめばみやこ) [解释]:日语中的 「都(みやこ)」是都城、京城,也是最好的地方。说人在一个地方住 长了,有了感情,再差的地方也当成了京城。 “天无绝人之路”----「捨てる神あれば助ける神あり」 (すてるかみあればたすけるかみあり) [解释]:天上的神很多,有的神不救你,有的神会救你,不是所有的神都不救你。 “英雄出少年”----「栴檀は双葉より芳し」 (せんだんはふたばよりかんばし) [解释]:「栴檀(せんだん)」是指“白檀”,「双葉(ふたば)」是刚刚发芽时的两片叶。 是说檀木刚刚发芽就散发香气,表示英雄人物从少年时就出众。 “宰鸡焉用牛刀”----「大根を正宗で切るなかれ」 (だいこんをまさむねできるなかれ) [解释]:「大根(だいこん)」是萝卜,「正宗(まさむね)」是日本传统的武士用的名刀,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1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2资2配料,置试而时卷且,调可需控保要试障在验各最;类大对管限设路度备习内进题来行到确调位保整。机使在组其管高在路中正敷资常设料工过试况程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5术写卷、交重保电底要护气。设装设管备置备4线高动调、敷中作试电设资,高气技料并中课术3试且资件中、卷拒料中包管试绝试调含路验动卷试线敷方作技槽设案,术、技以来管术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谚(日本语)

谚(日本语)

小势(こぜい)に大势(おおえい)----寡不敌众 -コップの中(なか)の岚(あらし)----无关重要 ­転(ころ)ばぬ先(さき)の杖(つえ)----未雨绸缪。

直译为拿杖防跌 ­子(こ)を持(も)って知(し)る亲(おや)の恩(おん)----养子方知父母恩 ­坂(さか)に车(くるま)----不进则退。

直译为坡上推车 -昨日(さくじつ)の花(はな)は今日(きょう)の尘(ちり)----盛衰无常 ­昨日(さくじつ)の渊(ふち)は今日(きょう)の瀬(せ)----沧海桑田 ­猿(さる)も木(き)から落(お)ちる----千虑一失。

直译为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 ­狮子(しし)身中(しんちゅう)の虫(むし)----害群之马。

祸患内生 ­十把(じっぱ)一(ひと)からげ----不分青红皂白,胡子眉毛一把抓 ­知(し)らぬが仏(ほとけ)----眼不见心不烦 -泣(な)き面(つら)に蜂(はち)----祸不单行。

直译为哭哭啼啼的脸上又遭蜂蛰 -二阶(にかい)から目薬(めぐすり)----隔靴搔痒。

直译为从楼上往眼里滴药水 ­似(に)ったり寄(よ)ったり----大同小异,半斤八两 -猫(ねこ)に小判(こばん)----对牛弹琴。

直译为扔给猫金币 -根(ね)掘(ほ)り叶(は)掘(ほ)り----刨根掘底 ­念(ねん)に念(ねん)を入(い)れよ----小心还要小心 ­能(のう)ある鹰(たか)は爪(つめ)を隠(かく)す----大智若愚、会捉老鼠的猫不叫 ­咽元(のどもと)を过(すご)れば热(あつ)さを忘(わす)れる----好了疮疤忘了疼 ­花(はな)より団子(だんご)----好看不如好吃、实惠第一 ­早(はや)いもの胜(か)ち----先下手为强 -张子(はりこ)の虎(とら)----纸老虎。

张子(用纸糊扎的东西) ­人(ひと)の口(くち)は戸(と)は立(た)てられない----人嘴封不住。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

关于日本汉诗中的谚语的感想有很多日语汉诗中的谚语源自汉语,甚至是汉语直接翻译而成的,其中的含义也是和汉语一致的,中国人一看就懂。

谚语是蕴含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产物,它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中日谚语更加集中凝结着各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也极具特色。

在中国,谚语有若悠久的历史,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其实产生于文字形成之前。

而在日本,汉诗谚语这种语言形式也是来自民间,可以说是一种“庶民文学”。

人们将自己的生活与身边的一草一木相结合,可能会用大自然中的任何一项事物去形象地、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充满智慧的表达方法最初也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更多的是人们的口口相传。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各方面相互影响,因此谚语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国谚语在相似的基瑞上又有着各自不同。

在日本对于这种文学形式,学界有若一个专门的定义一一口承文学。

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还在使用中的谚语,那都是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所流传下来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它们或形象、或简练、或具有教育意义、或充满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汉诗文化中的谚语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的。

因为两国风土人情等的不同,两国谚语有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作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我们不能仅将学习重心放在日本汉诗语言自身,而是以其为媒介,来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从中日两国谚语的来源、内容、意象三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对和分析,使大家能够对两国谚语文化有所触及,今后更要不惰学习,继续研究日本的汉诗中的谚语文化。

日语谚语的翻译

日语谚语的翻译

浅议日语谚语的翻译一、概述谚语是指在民众中广泛使用的一些经典的固定语句。

这些语句虽通俗易懂,却能在浅显的字里行间阐释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将人们在生活劳动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融入其中,使其富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且,谚语在长期使用中经过千锤百炼,表面形式上呈现出词语使用精炼、韵律和谐等特色。

日语谚语被称为「諺」(「諺」その国の民衆の生活から生まれた教訓的な言葉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是日语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语类族群。

从总体上看,它类同于中国的谚语,只是其涵盖面更广。

其中包括了中文中的成语、俚语、警句、歇后语等。

例如:(1)渇して井を穿つ(临渴掘井)(2)瓜田に履を納ず(瓜田不纳履)(3)木に竹を接べ(驴唇不对马嘴)虽然如此,在日文中仍使用“諺”这一汉字来标记,因此本论为方便起见,仍采用日语谚语这种说法。

日语的谚语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来源于中国,是中国成语、谚语的复制品,堪称中国文化的舶来品。

在过去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它们被传到了日本,作为至理名言,逐渐地为日本人所认同,并被记录保存了下来而流传至今。

例如木に縁りて魚を求む(缘木求鱼)。

第二类的日语谚语则不妨称之为高度本土化的日式谚语。

这类谚语属于日本人自己的创作。

它们原生并滋长于日本的文化土壤,有的传承于民间的口语,有的脱胎于文学作品。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反复提炼,最终定型。

它们不仅比喻生动、富有哲理,而且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是日本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由于道德伦理规范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的差异,应该说,这一类日语谚语的汉译处理确有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广大日语学者研究的不断扩充和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日本谚语的中文翻译的工具用书出现。

这些词典词条更加丰富,译案更趋成熟,有的还配有例句,对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日谚很有裨益。

这些专门词典的问世,为全面了解、学习、研究日谚提供了方便。

在阅读和使用这些工具书时我们不难发现,对日语谚语进行汉译时,译者应当适当地通过再创作,生动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在译文中得到辩证的统一。

基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视角下研究日语文化

基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视角下研究日语文化

基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视角下研究日语文化摘要:在语言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谚语和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产物,蕴含了人们的智慧。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形式,谚语都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它在群众当中广泛流行,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

通常来说,谚语和成语比较简短,但是它能够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事实真理和处世哲学。

无论是在平常的口语表达还是书面描述过程当中,使用谚语和成语都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背后所特有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日语;谚语和成语;语言来源;日本文化;多文化因素一、基于本土谚语的日语文化语言的形成与地区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相互交流与表达方式也不同,所铸就的文化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很多日语谚语和成语当中都能够体现日本独特的本土文化。

(一)自然文化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也使得日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将鱼作为主要的食材。

无论是日常饮食,是大型聚会,还是重要祭祀活动,鱼都是日本人饭桌上一道的重要菜品。

这一自然文化习惯在日语谚语和成语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语当中很多隐喻都是以“鱼”为中心展开的。

比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谚语在日语里为“魚の目に水見えず”,直译的意思是“鱼的眼睛无法看到水”,通过水里的鱼鱼来比喻处在局势当中的人无法认清局势。

再比如“腐っても鯛”的意思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对鲷鱼的喜爱,即使鲷鱼腐烂了仍然是最矜贵的鲷鱼,是日本最高级的鱼类。

与此同时,日本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片环境当中的人们对自然怀有特殊的敬畏和崇拜。

与此同时,日本人对自然万物都怀有一颗珍爱之心,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也有很多与自然界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相关。

比如“木から落ちた猿”这一谚语的意思是“如鱼得水”,直译的意思为“从树上落下来的猴子”。

(二)人文文化日本对农耕比较重视,作为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这些文化也被融入到了日语成语和谚语当中来。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ooooo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东北财经大学李锋传[摘要]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国民也不例外,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关键词]谚语国民性汉籍起源谚语变迁语言构成人们常说“谚语是智慧的结晶”。

谚语并非出自某个人,也并不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词句。

本论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首先我们知道:日本的谚语来自于庶民,多产生于江户时代。

人们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谚语之中。

一句话、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体现出智慧的谚语并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完全是依靠口口相传,靠的就是直观和默契的传言、便于使用和容易记忆这一根本。

而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书本上的谚语,则是后人搜集整理的。

这是日本国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绝不只是停留在人生的教训、处世的哲学这一单一的方面上。

江户时代,谚语是在被称之为社会下层的商人、农民、工匠等人们之间产生的,进而被人们广为流传,以至于今天在一般庶民中也很通用。

所以可以说谚语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现在还是一种活灵活现的语言。

无论社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人的本质没有改变,今后这些谚语就一定能够在人民的心中52继续生存下去。

据我们统计,仅臼田甚五郎监修的『'二E扣芑辞典J中就收录了5000余条谚语。

但这只是日本国民所创造的谚语极少的一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语谚语中还插人了很多毫不稀奇的中国故事和西洋名句。

日语谚语与蒙语谚语的比较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日语谚语与蒙语谚语的比较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日语谚语与蒙语谚语的比较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日本是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北角的一个岛国。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望东海、黄海、半岛,隔日本海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与蒙古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明民族。

日本民族在长期的、独特的岛国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也创造并长期使用了富有特色的日本谚语。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日本谚语,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但是,将日本民族的谚语与蒙古民族的谚语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

本文尝试将日语谚语与蒙语谚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这两个民族的谚语的一些共性特征。

所谓共性是指日、蒙两个民族的谚语里普遍存在的语言学方面的相似特征,注重启迪、训诫、富有哲理性的特征和吸收引用汉文化精华等方面的特征。

下面以实例解析上述问题。

1 结构稳定、节奏优美日语谚语和蒙语谚语的绝大多数都由两个句子构成。

蒙语谚语一般写两行,而日语谚语在单句之间使用「ば」「、て」「、ても」「、が」「、よ」等助词或不用助词,并将两个单句以相应的语法关系连接成一个复句并写成一行。

并且每个单句由2至5个词构成。

当然,也有3、4行,每行单词数5个以上的。

不过,这样的谚语所占比例不大。

日、蒙谚语的词语多来源于生活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当然,使用古语、包含古语语法形式的谚语也是大量存在的。

这两个民族的谚语口头表达自然、优美。

在日常交谈或郑重场合使用时朗朗上口。

例:(1)阴徳あれば阳报あり\tosa ni em n-e benaci ni hoin-a ban\有阴德必有阳报。

(2)坚い歯は折れても柔らかい舌は折れない\hatagu sid hugurabacu z gelen helehugurahu gei\硬齿易折,软舌难断;比喻做事要温和,硬来会失败。

(3)马には乗って见よ人には添うて见よ\h l g n sain-i unun baizu meden-eh m n- sain-i hanilan baizu meden-e\ 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

从日语成语和谚语来源看日语文化杨 春(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摘 要:日语谚语丰富多彩,表达生动准确,这是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同时又富于改造和创新精神的表现。

关键词:日语;成语;谚语;吸收;改造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7)02 0119 02On Japanese C u ltu re from Japanese Id ioms and Proverb sYA NG C hun(School of A rts &L aw ,AH UT ,Ma anshan 243002,A nhui,China)A bstract:T he proverbs in Japanese are colorful,v ivid and precise in ex pression.T his is because the Japanese culture is good at absorbing alien culture and in the same time it embo dies the spirit of their creation. Key w ords:Japanese;idiom ;prov erb;abs orbing;innovation日语里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和谚语。

丰富的成语和谚语,为日语的多姿多彩和精练传神奠定了基础。

日语里成语和谚语的来源,一方面是日本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日本文化自我创造的结晶。

本文试从日语引进和产生成语和谚语的情况,讨论日语文化的一种样态。

成语和谚语之间的界定向来宽严不等。

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 (三省堂)对成语的定义为:故事 基 出來 、有名 古人 言 出 熟語 、気 !(含 )表現 何 ! 引用 (基于一个故事,或古代某名人的话而形成的典故,因其敏慧的表现力,含义隽永而经常被人引用的短语或短句)。

中日谚语对比研究

中日谚语对比研究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 法
直译与意译的优缺 点:直译可能失去 原文的韵味,意译 可能失去原文的准 确性
归化与异化
归化: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中的文化元素,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异化:保留源语中的文化元素,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的文化特色
归化与异化的选择: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中国谚语:注重家庭伦理,强调孝道、 亲情、友情等
日本谚语:受海洋文化影响,强调冒 险、创新、合作等
03
中日谚语的表达方式
章节副标题
语言结构对比
中文谚语:简洁 明了,注重寓意, 多用四字成语
日语谚语:注重 语法结构,多用 敬语和自谦语
中文谚语:多用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
日语谚语:注重 逻辑关系,多用 并列、转折等连 接词
媒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传播中日谚语 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如中日文化交流节等,传播中日谚 语
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进理解: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促进合作: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丰富文化: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丰富本国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多 样性和繁荣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
日本谚语:多用典故、成语等修辞手法,富有文化底 蕴,寓意深刻
语义理解与运用
中日谚语在表达 方式上的差异
中日谚语在语义 理解上的不同
中日谚语在运用 上的特点
中日谚语在文化 交流中的作用
04
中日谚语的翻译技巧
章节副题
直译与意译
直译:忠实于原文, 保留原文的语言风 格和表达方式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

解析日语中的常见谚语与成语日语中的谚语和成语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悠久而丰富,在日语表达和交流中使用广泛。

本文将解析一些常见的日语谚语和成语,带您一窥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日语谚语,意为“一遇即珍惜”,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每次相遇都是独特而宝贵的。

这一谚语体现了日本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喜好独特的瞬间。

2. 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这是一句成语,意为“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自经历的重要性。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总结别人的经验是不够的,只有亲自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

3. 談虎色狼(たんこじきろう)这个成语源自中国,意为“凭一己之力战胜强敌”。

在日本,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单枪匹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4. 一目瞭然(いちもくりょうぜん)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为“一眼就了解”,用来形容清晰明了的事物或观念。

当某事一目了然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

5. 三日坊主(みっかぼうず)这个谚语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兴趣或决心只持续很短时间。

它字面意思上是指“三天的和尚”,因为传统上新出家的和尚经常只坚持三天就放弃。

6. 虎穴に入らずんば虎子を得ず(こけつにいらずんばこじをえず)这个成语直译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为不冒险就无法获得成功。

它表达了冒险和尝试在取得成就和成功中的重要性。

7. 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这个谚语形容了一个人通过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和迎来成功。

它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8. 前人の失敗を繰り返すな(ぜんじんのしっぱいをくりかえすな)这句箴言意为“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

它告诫我们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9. 案ずるより生むが易し(あんずるよりうむがやすし)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为“比担心还容易”。

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行动比担心更容易,当面对困难或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它们。

日本谚语

日本谚语

歯に衣を着せない はにきぬをきせない 直言不讳
速い者勝ち はやいものかち 先下手为强,捷足先登
己の欲せざる所人に施すなかれ 己のほっせざるところひとにほどこすなか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窮鼠は猫を噛む きゅうそはねこをかむ 狗急跳墙,困兽犹斗
人の災いを喜ぶ ひとのわざわいをよろこぶ 幸灾乐祸
泥棒を捕まえて縄をなう どろぼうをとらえてなわをなう 同上
猿も木から落ちる さるもきからおち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弘法にも筆の誤り こうぼうにもふでのあやまり 同上
急がば回れ いそがばまわれ 欲速则不达
口は災いの門 くちはわざわいのかど 祸从口出
日本諺語 平假名発音 中国語説明
一石二鳥 いっせきにちょう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階から目薬 にかいからめぐすり 远水救不了近火
三日坊主 みっかぼう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十にして惑わず しじゅうにしてまどわず 四十不惑
五十歩百歩 ごじっぽひゃっぽ 半近八两
六十の手習い ろくじゅうのてならい 老而好学
七転び八起き ななころびやおき 百折不回
八方美人 はっぽうびじん 八面玲珑 四面讨好
九死に一生を得る きゅうしにいっしょうをえる 九死一生
郷に入れば郷に従う ごうにいればごうにしたがう 入乡随俗
一夜漬け いちやつけ 临时抱佛脚
煮ても焼いても食えない にてもやいてもくえない 软硬不吃
地獄の沙汰も金次第 じごくのさたもかねしだい 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さんにんよればもじゅのちえ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雲泥の差 うんでいのさ 天壤之别
月とすっぽん つきとすっぽん 同上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摘要:论文通过对中日谚语的分析,探讨了中日文化的异同。

指出,中国人喜欢以批判、说教或者定义的形式表达谚语,给人严谨、正式的感觉;日本人则喜欢用生动、逼真的语言来表达谚语,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汉语气势恢宏,较为抽象,而日语较为细腻,形象较为具体;汉语侧重总结,给人教化,而日语通常留空白。

关键词:中日;谚语;文化;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68-02收稿日期:2019-09-16作者简介:杜晓磊(1986-),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汉日语言文化对比,生成语法学等。

众所周知,所谓谚语,是以十分精致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它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

因此,为了容纳深刻的含义和便于理解,无论是日语、汉语还是其他语言,谚语一般都是文化凝聚浓缩的产物。

因此,对谚语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不同语言之间文化上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日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日文化的异同。

谚语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包罗万象,分别表现在地理环境、农业、风俗习惯、宗教、思维习惯、世界观等各个方面。

多数情况下,即便是相同的内容,其所采用的谚语也不同。

以下,分别做出分析解读。

关于地理环境的谚语产生于当地的人民,同时也反映着当地的自然环境。

汉语中充分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的谚语有很多,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长江后浪推前浪”、“阳朔山水甲桂林”、“苏州不断菜,杭州不断笋”、“昆明一大怪,不放辣子不做菜”等,都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动植物种类繁多。

谚语中描写动植物种类的谚语也有很多,老虎、熊、狼等动物以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树等植物在谚语中也频频出现。

例如“一猪二熊三老虎”、“正月种松,二月种杉,三月种竹”等。

相比于中国,日本平原稀少,河川短促,雨量较多容易形成洪水。

夏天台风常至,冬天时而有大雪袭来,更甚者地震也会不约而至等,这些恶劣的气候条件致使日本人在生活中较多地关注天气,于是便形成了“天を頼りにして飯を食う”等谚语,同时也诞生了「旱天の慈雨」、「初雪の早い年は根雪は遅い」、「月に群雲花に風」、「夏の小袖」、「物いえば唇寒し秋の風」、「冬気たりなば春遠からじ」等词语。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

浅析中日有关动物的谚语1引言1.1先行研究1.1.1中国谚语的先行研究谚语是汉语里数量之多、运用广泛、使用频率很高且历史悠久的一种语言形式。

早在先秦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谚”这个词。

其中谚语出现最多的当属《春秋左传》,这就说明了“谚”这个词在先秦时代就已使用。

历史典籍中“谚”的解释有很多,如:“谚,俗语也”《礼记·大学》;“谚,直言也”《文心雕龙·书记》。

古籍中关于谚语的解释反映了前人从不同角度总结出谚语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马不吃回头草”等就是谚语中的经典。

中国古代典籍如《史记》、《左传》《汉书》以及《国语》等都引用了许多谚语。

在现代,与谚语有关的专著也很多,如:朱雨尊《民间谚语大全》;《汉语谚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其中,在温端政编写的《谚语》一书中,对谚语的名称性质、产生发展、语法功能、语义和结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向我们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谚语。

1.1.2日本谚语的先行研究日语中谚语的数量也很多,研究谚语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

与谚语相关的工具书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遍及日本各个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像三省堂、东京堂、明治书院等都出版过专门的研究谚语的工具书。

日本谚语受中国文化影响也很深,早年出版的谚语集中出典于中国古籍的谚语约占三分之一。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以动物表意的的谚语,一直沿用至今。

在日本早期的谚语集中,成书最早的是《北条氏直时代谚留》,但它收集的谚语数量少且解释也不够完善。

明治时代的主要谚语著作有藤井二男的《谚语大词典》和中野吉平的《俚谚大辞典》,这时的谚语收集范围逐步扩大;战后高桥源一郎编写的《故事成语谚语词典》侧重于收集汉语成语谚语;此外小学馆出版的《故事谚语辞典》则主要阐述了日语谚语与中国传统谚语的联系。

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语言学”。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

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民族也不例外。

东京大学金一武雄说:“我认为谚语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日本文艺起源开始流传至现在,它在日本的文坛中不可忽视并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虽然是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本土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人的人生观进行分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虽然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谚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言语之中。

通过本论文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日本人以心传心等与中国人不同的人生观。

标签:谚语;日本人的人生观;文化;语言构成谚语是古时被广泛流传,包含民众的生活智慧,有教育意义的语言。

这种语言语调容易朗朗上口,结构整齐,句式简短居多。

例如:「急がば回れ」「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广辞林第六版,1984年三省堂编辑)。

本文的人生观指的是人们对社会、各种事情、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和见解。

日本谚语体现了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审美风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她发源与江户时代,包含日本人的喜怒哀乐、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等各种内容。

她不仅指导人生的处事哲学,也是日本人从古至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谚语中也有很多关于中国和欧洲的故事,体现了日本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日两国从古自今就有很深的渊源。

通过本论文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从日本谚语看出日本人的人生观和日本文化也有很深的关系。

1.日本谚语起源于中国,发展于西方铃木裳对于日本谚语的起源解释如下:“大概有两种谚语起源的说法,其一语技,也就是从说话的技术看才有谚语这一说法。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

论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1. 引言1.1 中日谚语的概述中日谚语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在中日文化中,谚语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传达着人们对生活、道德、人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中日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中日谚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日两国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日谚语在文化上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深对中日文化的认识,拓展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200字】2. 正文2.1 中日谚语的由来中日谚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智慧结晶。

在中国,谚语起源于古代先民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传承,被口口相传,逐渐形成各种精辟的短语。

中国的谚语大多与农业生产、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处世智慧。

而日本的谚语则源自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谚语逐渐形成并在日本民间广泛传播。

日本谚语多数体现了日本民众对道德规范、家庭关系、友情爱情等价值观的思考和总结,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

中日谚语的由来都与古代文化传承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对生活、情感和人生观的共同思考和总结。

这些谚语给予人们启示和教益,传承着中日两国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财富。

2.2 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中日谚语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谚语通常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人情、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谚语常常强调孝顺、仁爱、诚实、勤劳等美德,如“百闻不如一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体现了中国人民重视人际关系、勤奋努力和诚实待人的价值观念。

而日本的谚语更多地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和谐、礼仪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日本谚语和惯用句

日本谚语和惯用句

来自漢語の成語
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以后,大量的汉语成 语被日语吸收。日语里通用的来自汉语的成语, 如以下几种形势呈现:
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将汉语典故改造为日语式 的成语,如: (不入 虎穴焉得虎子)。 日语在吸收汉语典故改造为日本化成语得同时, 还创造了结构一样,意思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成语表达 法,如: (缘木求鱼) (水中求火)。 日语还利用汉语成语得四字模式,创造了自己的 四字成语,如: (旁观者清), (老奸巨猾), (自私自利),等等。 此外,日语利用汉语成语典故,或利用日语汉字和本 土文化资源,创在了两个字或三个字的汉语成语,如: (画蛇添足)。
当たるも八卦 当たらぬも八卦 (あたるもはっけ/あたらぬもはっけ) 短気は損気 (たんきは/そんき) 亀の甲より年の劫 (かめのこう/よりとしのこう) 聞くは一時の恥、聞かぬば一生の恥 (きくはいちじのはじ/きかぬばいっしょうのはじ) 壁に耳 障子に目 (かべにみみ/しょうじにめ)
占卜灵也不灵
急性子吃亏
日文属于汉字文化圈,它在吸纳汉语成语的 时候,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除了前面介绍的以外,日 语在引进汉语成语是,大多以音读的方式诵读,这就造 成日语里许多成语(谚语)的四音节形式,如: 。 或三音节形式,如: 的等等,这既形成日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相同的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又造成日语谚语音节表象 上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ことわざというのは
小猜一下这些谚语的意思呗
日本本土語源
日本本土谚语数量大,指涉范围广泛,从 谈论天气、自然风貌到世态人情、生产生活修 身养性等无所不包。日语谚语既兼容并包,又 独立自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文化善于吸 纳外来文化,同时富于创新的精神。 如:
朝虹は雨,夕虹は晴 白砂青松(はくしゃせいしょう) 花は桜、ひちは武士 商人の空言は神もお許し 口は禍の門 わが身をつめって人の痛さを知れ 朝起き三文の徳 医者より養生 青葉は目の薬

日本谚语

日本谚语

.“百闻不如一见”----「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2.“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けがのこうみょう)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蓝より出でて蓝より青し」(あおはあいよりいでてあいよりあおし)4.“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5.:“光阴似箭”---「光阴矢の如し」(こういんやのごとし)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计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7.“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あまだれいしをうがつ)8.:“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9.“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あきだるはおとたかし)10.“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いちをしりてにをしらず)11.“一叶落知天下秋。

” ------ 「一叶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12.“一年之计在于春” ------ 「一年の计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13.“马后炮”------「后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14.“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远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も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15.“昙花一现”------「朝颜の花一时」(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ちじ)16.“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さいげつひとをまたず)17.“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亲の恩」(こをもってしるおやのおん)18.“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こをしることちちにしくはなく)19.“未雨绸缪”----「転ばぬ先の杖」(ころばぬさきのつえ)20.“聪明反被聪明误”----「策士策に溺れる」(さくしさくにおぼれる)2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触らぬ神に祟りなし」(さわらぬかみにたたりなし)2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蚁の穴から。

日语语言文学下的中国文化源流解析

日语语言文学下的中国文化源流解析

中外互鉴 |日语语言文学下的中国文化源流解析□彭蔷/文日本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再加上两国之间的历史往来,日本和中国在民族风俗、文化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十分发达,并且与邻国建立了友好往来,我国很多先进的文化传入日本,并对日本语言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之一,与我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推动中日两国的交流和沟通。

在日语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进行解析,有利于语言习得者更好地把握日语语言文学的特征和内涵,提升日语学习水平。

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

1 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1.1 社会性特征明显语言文学中的社会性属性是指语言文学所处的社会背景,简单来说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个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内容。

由于受到日本地域性特征的影响,日本语言文化还与地区文化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在日语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了城市变迁的因素。

1.2 语言标记性日本语言文学还具有明显的语言标记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语起源于汉语,这一点从日语的书写、发音等方面都得以体现。

同时日本是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民族,善于运用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也善于保留自身的语言文化特征。

因此,在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新旧不断交替的现象,日语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吸收发展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

1.3 家庭文化理念浓厚日语语言文学中带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理念,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家庭有着密切关联。

在日本早期有很多关于家庭题材的文学作品,从中可以体现出日本人民对于家庭幸福生活美好的向往。

2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表现形式2.1 作为安宁的象征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作品,多数作为安宁、和平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谚语的形成【篇一:日本谚语的形成】日本的1、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2、悪事千里を走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3、あちらを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顾此失彼4、后足で砂をかける过河拆桥5、あとの祭り雨后送伞后悔莫及6、雨降って地固まる不打不成交7、案ずるより生むがやすし车到山前必有路8、急がばまわれ宁走一步远,不走一步险9、一难去ってまた一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上には上がある能人头上有能人11、鬼に金棒如虎添翼12、帯に短したすきに长し高不成低不就13、蛙の面に水打不知痛,骂不知羞14、胜てば官军、负ければ贼军成者王侯,败者寇15、金の切れ目が縁の切れ目銭断情也断16 .金がないのは首がないのと同じ手里没钱活死人17 .壁に耳あり、障子に目あり路上说话,草里有人/隔墙有耳18、堪忍袋の绪が切れる忍无可忍19、闻いて极楽、见て地狱看景不如听景20、闻くは一时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不懂装懂,永世饭桶21、器用贫乏百会百穷22、木を见て森を见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3、苦あれば楽あり苦尽甘来24、口は灾いのもと祸从口出25、苦しいときの神だのみ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26、芸は身を助ける一艺在身,胜积千金27、けがの功名侥幸成功28、転ばぬ先の杖未雨绸缪29、転んでもただは起きない雁过拔毛30、子を持って知る亲心养子方知父母恩31、先んずれば人を制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32、鲭を読む打马虎眼33、釈迦に说法班门弄斧34、杓子定规墨守成规35、重箱の隅をつつく吹毛求疵36、柔よく刚を制す柔能制钢37、知らぬが仏眼不见,心不烦38、马に乗る附和雷同39、人事を尽くして天命を待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40、舍てる神あれば拾う神あり天无绝人之路41、すまじきものは宫仕え活不入宫门,死不入地狱42、栴檀は双叶より芳し英雄出少年43、船头多くして船山に上る船公多了打烂船,木匠多了盖歪房44、善は急げ好事不宜迟45、千里の道も一歩か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6、袖ふれあうも他生の縁萍水相逢事有缘47、备えあれば忧いなし有备无患48、大山鸣动鼠一匹雷声大,雨点小()49、高岭の花可望而不可及50、宝の持ち腐れ拿着金碗讨饭吃51、没有不遇风浪的海船,没有不遇雷雨的雄鹰。

秋天的谚语秋季养生谚语劝人珍惜时间的谚语【篇二:日本谚语的形成】日本的没有,但这希望对你有些帮助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乌头风白头雨“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早虹雨晚虹晴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气象谚语集锦]天象1、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2、云绞云雨淋淋3、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4、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5、直雷雨小横雷雨大6、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7、月亮撑红伞有大雨8、月亮撑蓝伞多风去9、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10、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11、星光含水雨将临12、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13、对时雨连几天14、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15、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物象16、燕子低飞天将雨17、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18、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19、蚂蚁搬家天将雨20、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21、猪衔草寒潮到22、狗泡水天将雨23、鸡晒翅天将雨24、蜜蜂迟归雨来风吹25、蚯蚓封洞有大雨26.日暖夜寒,东海也乾.2.风吵有雨.3.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4.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6.十雾九晴天.7.早雾晴,晚雾阴.8.朝霞雨,晚霞晴.9.好中秋,好晚稻.10.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11.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12.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13.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14.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裤.15.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16.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敢放.17.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18.将下雨:蝉停止鸣叫、乌鸦在天空中叫、白天乌鸦抢窝、麻雀成群在屋檐下、蝙蝠成群在角落、蟑螂特别多、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蚱蜢在地上跳、蛇钻出洞来、蚂蚁回巢、蜘蛛停在网中心不动、牛羊找乾地躺下来、鸟兽成群结队、水中的鱼无缘无故一直跳、多飞机云、乌云.鱼鳞天(鲱鱼鳞),不雨也疯癫.雨蛙呱呱叫,下雨必来到.行云方向相反、云层厚,要下雨.早晨天发红,海上警渔翁.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恶.蚂蚁成群爬上墙,雨水淋湿大屋梁.19.将放晴:蜘蛛离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风、金龟子飞进笼里、蚂蚁出穴觅食、既出太阳又下雨、公鸡登高报晓、海鸟向大海飞去、鸟雀高飞、鸽子傍晚咕咕叫.黄昏天发红,渔翁笑声隆.天上鱼鳞斑,地上晒谷不用翻.蜘蛛张了网,必定大太阳.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20.蜜蜂低飞,有雷雨.21.打雷,梅雨终结.22.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23.候鸟早飞来之年,雪较多.24.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25.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26.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吼.27.六月大风台,七月作水灾.28.九月九港风.29.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30.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31.雨来雪,不停歇.32.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33.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34.有雨山戴帽,无雨河起罩.35.雨不歇:顶看初三,下看十八.36.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37.大雨无雨,明年旱.38.立春落雨至清明.39.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40.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41.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42.乌头风,白头雨.43.江猪(乌云)过河(天河),大雨滂沱.44.东北风,雨太公.45.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46.天顶出有半节彩虹,要做防台敢能成.47.二八乱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48.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49.罩雾罩不开,戴笠仔幪棕簑.50.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51.春雷十日寒.52.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53.下雨走大街,台风走小巷.54.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篇三:日本谚语的形成】浅谈日语谚语中所看到的日本人的人生观摘要:谚语是人类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民族也不例外。

东京大学金一武雄说: 我认为谚语作为一种体裁从日本文艺起源开始流传至现在,它在日本的文坛中不可忽视并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虽然是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联盟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本土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人的人生观进行分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虽然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谚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言语之中。

通过本论文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日本人以心传心等与中国人不同的人生观。

关键词:谚语;日本人的人生观;文化;语言构成谚语是古时被广泛流传,包含民众的生活智慧,有意义的语言。

这种语言语调容易朗朗上口,结构整齐,句式简短居多。

例如:「急がば回れ」「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广辞林第六版,1984年三省堂编辑)。

本文的人生观指的是人们对、各种事情、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和见解。

日本谚语体现了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审美风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她发源与江户时代,包含日本人的喜怒哀乐、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等各种内容。

她不仅指导人生的处事,也是日本人从古至今生活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日本谚语中也有很多关于中国和欧洲的故事,体现了日本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日两国从古自今就有很深的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