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一、总述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已经对世界历史中全球化的概念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阐释。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开创了人类的全球化时代。从而,人类历史将由区域的、民族的历史转变为国际史、世界史。这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积极意义。然而,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性容纳不了它所创造的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因而必然引起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起无产阶级革命,最终为新的人类文明形式所代替。就是说,全球化一开始就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即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性与全球
化所包含的人类性之间的矛盾。
不过,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世纪内,世界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这么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态势做出了历史性的科学预见,但很难说他们已深刻表述了他们没有看到的世界。故而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以历史与未来的眼光对全球化做出深入的新分析。
二、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思潮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比
四、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发展
五、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新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全球化及其影响做出了惊人的洞见,但许多发生在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方面的巨大改变,使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将他们在特定时代所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应用与当代社会。如今的全球化发展态势,相比于20世纪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有不少观点认为,全球化如今呈现出全新的态势,相较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全球化,我们应称之为新全球化。譬如,世界
产业的轴心由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移,及随之而来的工业-农业文明格局转变为后工业-工业文明发展格局;同时知识资本成长为素有生产要素中占主导与支配地位的要素,知本家取而代之成为新霸主,从而使上游国家的控制手段由传统的实体控制,如商品输入与武力征服,变为了人才掠夺、传媒控制等等,都是新态势的例证。这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时,创新地解决当代的政治社会学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在于,知识经济的本性及对全球性生产方式的变革, 对马克思阶级论部分内容的变革。《共产党宣言》曾把阶级对立加以简单化,宣称“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而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界定方法,但这个问题仍未得到清晰的说明。马克思尝试对阶级进行界定的努力直到《资本论》第三卷的结尾仍未完成,而如今的形势又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阐释。
在旧全球化时代,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对物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来衡量的。而后, 众所周知, 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 内容包括对物化劳动即实物资本的占有关系、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产品分配多寡等。但在如今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了后工业社会与新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产生的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时代。新全球化时代一个基本的状况是:传统工业文明变成夕阳, 因而与机器大工业相联系的已不再是先进阶级;相反, 与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知识工人阶级———知识产业中的知
识分子共同体则变成先进阶级和领导阶级。他们不再是无产者。他们拥有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核心资源———知识资本,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在全球范围内, 由知识鸿沟划定的社会分层正日益取代传统的由工业文明造就的两大阶级的对立。
其二是新全球化时代全球格局的相关问题。今天, 知本全球化对物质资本全球化的造就的全球格局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 对于传统工业无产阶级来说,在传统全球资本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知本主义的压迫,使他们生存更为艰难。他们不仅要为生存而斗争,还须为传统工业而斗争。另一方面, 这一叠加也是加速资本主义灭亡和催生新社会主义的时代基础。今天的知本主义和资本权威竞争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社会主义的崛起,以知识产权共享和共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知本社会主义”, 将代表着未来人类的远大目标。
其三是有关民族国家的问题。民族主义的持续存在和实际增长是马克思当时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民族国家一直扮演着国际形势中的重要角色。当新全球化席卷全球的20世纪末,又有人提出了民族国家终结论,不过却在民族国家仍然扮演主要角色的事实中销声匿迹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认为,国家因为阶级而产生,最终也会随着阶级的消失而消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曾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是社会分裂成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而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
说的视角来看,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不会终结,因为全球化不会让阶级压迫自动消失,因而国家消亡的条件还远未成熟。
其四,在知识经济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新全球化时代中, 所谓“后资本主义与新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社会形态理论发出了问难。在《反杜林论》中, 恩格斯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都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随着大工业资本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对应, 大工业社会主义也逐渐失去了历史价值。在新全球化背景下,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重新成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后现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 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主义的新社会主义, 即知识主导型社会主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新现代化”,是以知识化带动和引导的新型工业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也不再是如苏东的国家超级垄断模式的社会主义, 而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在生产方式、阶级结构及相互关系、社会目标、发展阶段等一系列问题上将远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主义。如前所述,当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传统的共产概念也将进行新的变革。知识产权的共享和共有将成为“知本社会主义“的基础。
六、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
马克思留下了丰厚的哲学遗产。在他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提到要扬弃哲学。他的意思是是说,考虑到哲学所提出的是理念原则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