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合集下载

大班江西民歌-斑鸠调

大班江西民歌-斑鸠调

大班江西民歌-斑鸠调《大班江西民歌-斑鸠调》是江西省传统的民歌曲目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对该民歌的详细介绍,总计约____字。

一、斑鸠调的起源和发展斑鸠调是江西省传统的民歌曲目,起源于大班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因此得名。

该曲目多用于庆贺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是大班县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班县自古就是一个彝族聚居区,彝族文化是当地最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而斑鸠调正是在彝族文化影响下形成的。

斑鸠调融合了彝族的饮食、服饰、房屋建筑、生活习俗等元素,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斑鸠调最早出现在当地彝族村寨的集市活动中,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斑鸠调逐渐发展为一种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民歌曲目,成为当地人民特别是彝族人民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二、斑鸠调的音乐特点1. 曲调优美动听:斑鸠调的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流畅,既有欢快明快的节奏,又有柔美悠扬的音调,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

2. 乐器伴奏丰富多样:斑鸠调常常配以葫芦丝、唢呐、马头琴、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增加了曲目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3. 歌词简洁直接:斑鸠调的歌词以叙事为主,常常描绘农田劳作、自然景观、爱情婚姻等生活场景,内容真实、质朴,能够触发人们深深的共鸣。

4. 传唱性强:由于斑鸠调旋律简单易学,歌词平易近人,加之口传心授的方式,使得斑鸠调在当地民众中广为传唱。

三、斑鸠调的文化内涵1. 表达彝族人民的情感:斑鸠调以真实、深刻地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表达。

2. 展示彝族文化:斑鸠调深受彝族文化的影响,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示了彝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服饰风格等文化特点,是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存储历史记忆:斑鸠调中经常出现一些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等元素,通过歌曲的串词方式,将这些历史记忆传承下来,并使其变得活灵活现。

四、斑鸠调的地域特色1. 彝族文化的鲜明影响:由于大班县是彝族聚居区,斑鸠调深受彝族文化的影响,彝族的语言、节日、服饰习俗等都融入到了该曲目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江西省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歌声嘹亮的乐土,而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更是江西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塘长工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态,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渐传承至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吧。

二塘长工山歌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二塘乡长工村地区民间艺术歌曲的俗称,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当地人民生活、劳动和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这些山歌大多以人民生活、劳动、爱情、婚嫁、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为主题,以简单的语言抒发出来。

它们对当地人的情感和精神寄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音乐形态来看,二塘长工山歌具有独特的旋律,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15个“灵体音”为主体构成的曲调体系;二是采用声乐与拨弦乐器融合,形成独特音乐形态。

二塘长工山歌在音律方面也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其较为丰富的曲调频率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音乐形态的独特之外,二塘长工山歌的文化内涵同样值得探讨。

这些歌曲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来自于人们日常的劳作,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热情和对音乐的独到理解。

它们是一种民间艺术的表达,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这些歌曲大多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唱词简单直白,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二塘长工山歌的表演形式也较为丰富,主要有独唱、重唱、对唱等形式。

这些形式的存在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具体的演唱中,二塘长工山歌的表演者往往会面向着人们生活、劳作的场景,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积极地传达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是中国音乐传统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江西音乐文化的一份精彩,为当地的音乐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我们应该加以重视、保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让二塘长工山歌继续独特而美好地存在下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和美好。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要搞好先进性文化建设,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对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对突出江西,宣传江西,加速江西的崛起也有着重要作用。

一、丰富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一)戏曲音乐文化江西戏曲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其声腔主要由有代表性的弋阳腔、宜黄腔、采茶戏等构成。

经演变发展,弋阳腔、宜黄腔又逐渐形成为各地的高腔,现存的有饶河高腔、都湖高腔、东河高腔、旰河高腔、海盐腔等。

江西共有七大地方剧种,分别为赣剧、都湖高腔、东河戏、旰河戏、宜黄戏、西河戏、宁河戏,另有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十四种地方小戏,分布在全省各地。

地方大戏剧的唱腔以“高腔、昆腔和乱弹为主,器乐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地方小戏的唱腔常以本高调、茶灯调等为主,器乐也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 (P9-P17)。

(二)民间歌曲文化江西有十一个设区市,由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因素等的差异,江西民间歌曲文化非常丰富,主要依托号子、山歌、小调、歌舞曲、风俗歌等民间歌曲构成。

号子音乐反映劳动场景和情绪,有着粗犷、坚定、豪迈的性格,如万安的《齐心合力过险滩》、永新的《过一重山来又一重天》等。

山歌曲调质朴、节奏自由、形式短小,是劳动人民在山野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抒发情感时所唱的歌,如兴国山歌《赞八仙》、《曹操带兵征江东》等。

小调反映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多以分节歌形式出现,如吉水的《十二月疙》、定南的《十二月跌苦》等。

歌舞曲是人们在节日或仪式上进行载歌载舞活动产生的音乐,具有生动、明快的特点,如安远的《班鸠调》、遂川的《十二月花》等。

风俗歌是反映风俗活动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民间歌曲,可划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类,如莲花的《辞嫁哭别》、大余的《年歌》等。

高中体育教学-浅析江西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1

高中体育教学-浅析江西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1

浅析江西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随着人文科学的进步,音乐学家对于音乐的认识又回到了人类初期音乐创作的观念上,首先着是一种文化。

音乐是人类不同个体或群体创造出的一种体现他们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是反映生活或反映对生活的热爱等。

从文化视角审视音乐,我们才能认识到民间音乐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才能真正重视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江西民间音乐独具一格,它不仅反映当代江西政治、经济、民俗、方言等地方文化特色的镜子,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当前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当代江西民间音乐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江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西民间音乐文化“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所说的“文化”是指封建社会的“文职教化”,而现在普遍通用的文化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广义的文化则是“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行为”。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

江西当代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其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甚至是国外的文化,反映了江西人民的智慧。

认真梳理江西的民间音乐,江西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丰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表现且独具韵味。

随着社会发展,江西地域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以及各民族的融合,造就了江西民间音乐多姿多彩的文化特点。

江西民间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是江西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即兴创作的,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同时也表达了江西人民真挚的情感。

其创作特点主要是曲调质朴、形式自由,且讲究押韵,特色较为明显,有山歌、号子、歌舞等。

江西民间山歌极具特色,如兴国山歌就有着江西特色的客家地域风情,其唱腔艺术风格烙有江西民风民俗。

其次是在江西特有的客家文化影响下的创作风格,如《十送红军》,兴国山歌《赞八仙》、《曹操带兵征江东》等歌曲的创作风格,无论是曲调以及歌词本身都含有江西客家文化,同时还有赣县田村的《交情歌》、瑞金《圳头山歌》等。

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

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

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论中国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音乐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傩音通糯音,因此为了祭祀农神傩神,便创造出了原始文化傩。

傩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成为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

一、江西傩音乐的历史渊源江西傩音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记载,商周时期居住在鄱阳湖和赣江流域的后代,开创了无比多彩的江西青铜器文化。

仅新干县的太洋洲中的商代墓就出土了大量文物共计1500余件。

其中出土了青铜双角神人面具,反映了人们对傩文化的崇拜。

在修水、南丰、萍乡等地都流传着唐代兴建傩庙、供奉傩神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江西傩的发展的盛行时期是在两宋,当时江西社会经济十分发达。

南丰《金砂余氏族谱》中曾记载:立庙奉祀,岁时香火,遗其制曰驱傩。

南丰隐士刘镗作《观傩》写道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在南宋时期,南丰的傩舞剧是如何表演的,这为研究江西傩戏傩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江西南丰是江西傩舞的故乡,是中国民族民间傩艺术的发源地,南丰跳傩均体现了民风民情的丰富内容,形式保存至今不得不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丰跳傩综合了傩面、傩乐、傩舞,是一种艺术综合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傩的起源与江西傩音乐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傩的本意是一种祈求农业增产以及人类自身增殖的祭祀活动。

外国学者也称它作最生动的民间活动。

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傩来祭祀稻神、田神,以求得来年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三、江西傩音乐的表现形式江西的傩音乐的表现形式形态各异,种类繁多。

一般一年有数次,通常由巫觋戴上面具,在傩坛仪式敲起傩鼓,跳起傩舞,唱起傩歌,以求农业丰收和驱疫平安。

江西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江西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29江西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摘 要】【江西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江西经济繁荣与发达也促进了江西文化的发展与昌盛,自古以来江西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拥有着光辉的历史。

江西的历史发展促进了江西民歌的发展,江西民歌与江西的民俗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江西民歌中蕴含着江西的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以及游艺民俗,江西民歌是江西民俗的特殊展现形式,是江西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精髓,江西民歌与民俗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通过分析民歌与民俗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江西民歌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民俗事项,促进江西民歌与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江西民歌 民俗文化 民俗事象 探析前言江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时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处,江西的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聚集,其北部为平原,江西境内拥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气候适宜,农业、工业发展迅速,江西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促进了江西文化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田园诗人陶渊明、戏曲家汤显祖等都出自于江西,江西拥有丰富灿烂的民俗文化。

江西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歌,江西民歌中主要反映了江西人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江西民歌也是与江西人民的生产与社会实践等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形式,江西民歌中反映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江西各个地域中的人民的社会生产活动,展现了江西人民的历史风貌。

一、民俗概念及其分类从江西民歌中解读江西的民俗文化,首先要对“民俗”这一客观概念进行解读。

民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其诞生之日起,国内外的民俗专家就对民俗的具体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识。

在对相关学者关于民俗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民俗的内容和民俗的主要范围进行定性的分析:首先民俗应该是被全人类或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甚至是某一个地域或者阶层中的基层群体所普遍认仪式开始后,表演者即一刻不停,协调一致地边唱、边舞、边击打单皮鼓。

江西民歌总结

江西民歌总结

江西民歌总结引言江西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其中,江西民歌作为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江西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本文旨在总结江西民歌的特点、类型以及对江西文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江西的民间文化。

特点江西民歌在音乐形式、歌词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音乐形式江西民歌的音乐形式多变,常见的有单旋律、双旋律、合旋律等。

这些不同的音乐形式使得江西民歌具有丰富的节奏和韵律,营造出动人的音乐氛围。

歌词内容江西民歌的歌词内容贴近生活,通常以江西人民的生活经历、劳动情境和爱情故事为主题。

歌词内容质朴、真实,表达了江西人民对家乡、亲情和爱情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表现形式江西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集体劳动、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中合唱民歌,表达对生活的各种情感和心境。

类型江西民歌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和主题分为多个类型,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类型:劳动民歌劳动民歌是江西民歌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它以记录劳动场景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主题,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这类民歌常常伴随着劳动的节奏和欢声笑语,使人们在辛勤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田园民歌田园民歌是描绘农田景色和农人生活的民歌类型。

它以丰收、春耕、秋收等农田情景为主题,旋律欢快动听,歌词中充满对农田美景和农人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爱情民歌爱情民歌是江西民歌中的一大特色,它以表达爱情和恋爱故事为主题。

爱情民歌的歌词充满了甜蜜、浪漫的情感,旋律悠扬动听,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时代民歌时代民歌是指以表达和歌颂当时社会发展、人民斗争和变革情况为主题的民歌。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时期,江西民歌涌现出大量的时代民歌,这些民歌以强烈的革命情感和社会意识塑造了江西人民的精神风貌。

对江西文化的影响江西民歌作为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西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江西民歌记录了江西人民的历史和生活。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一带传承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当地农民工在作业中自编自唱的歌曲。

江西二塘是一个盛产砂石的山区,长工们在采石、担运过程中,以歌唱的方式来缓解辛劳、表达情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特点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特点鲜明,以纯朴、质朴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音乐节奏简单明快,常以民间乐器如二胡、扬琴等伴奏,歌词内容贴近生活,讲述了农民工在江西二塘劳动生活的艰辛与快乐。

歌曲旋律简单易学,和声结构丰富,常采用两部分合唱形式,男女声交替、对答式的唱法,呈现出强烈的乡村氛围与地域特色。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歌词内容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歌词内容大部分是围绕长工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展开的。

歌词以文字简单明了为特点,表达了工人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有歌曲描写了山下的家乡美景,表达了长工们对故乡的眷恋;还有歌曲描述了长工们一天的劳作场景,表达了长工们对辛勤劳动的自豪和喜悦。

歌词中还体现出农民工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表达了长工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文化意义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江西农民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民工阶层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长工山歌通过歌词内容和音乐形式,展现了农民工身上的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传递了一种团结合作、拼搏奋进的价值观念。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也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内涵,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民俗风情和社会变革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意义。

一些艺术团体和个人也开始进行了创新性的传承工作。

他们保留了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基本元素,同时加入了更多现代音乐元素和流行元素,创作出了更具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歌曲。

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形式,既保持了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传统特色,又更好地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江西民歌文档

江西民歌文档

江西民歌简介江西民歌是指源于中国江西省的民间歌曲。

江西是中国五岳之一的庐山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江西民歌以其激情四溢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在江西的山区、农村和矿区,人们通过民歌表达他们的情感、记录他们的生活和传承他们的文化。

流派江西民歌可以分为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江西民歌的几个主要流派:安源民歌安源民歌起源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这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安源民歌以其激昂奔放的节奏和歌词中的阶级斗争内容而闻名。

这些歌曲以工人阶级的命运和斗争为题材,唱出了工人们的奋斗和愿景。

庐山民歌庐山是江西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庐山民歌以庐山风光和江西山区的生活为主题。

这些歌曲一般以柔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向往。

九江民歌九江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著名的文化古城。

九江民歌以其婉转动听的旋律和富有江南水乡风情的歌词而闻名。

这些歌曲通常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渔民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特点江西民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朴实自然江西民歌多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歌词直接、真实。

这种朴实自然的特点使江西民歌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寄托情感的一种途径。

多样性江西民歌的风格多样,既有激昂奔放的歌曲,也有柔美抒情的曲调。

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上都有所不同,这使得江西民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传承与发展江西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保持着活力。

同时,江西民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更具时代感。

影响江西民歌在江西省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它是江西省的文化名片之一,代表了江西的音乐文化。

江西民歌不仅在省内得到广泛传播,也在许多音乐会、比赛和演出中出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江西民歌还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以其自成一体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曲调,丰富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了贡献。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南昌十二中秦戈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来回溯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最能打动我们的会是什么呢?我们将遴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作为江西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出来,供我们的学生学习、继承和发展呢?只可惜梅岭脚下早已湮灭了“凤凰之鸣”,留下的只有上古乐圣伶伦的千秋传说。

大唐歌妃许和子的歌声已无从寻觅。

南宋白石道人的千古绝唱《扬州漫》也是只见其文不闻其韵。

而玉茗先生的“临川四梦”也早已湮灭了昔日的音韵。

至于昆曲鼻祖、明代曲圣魏良辅,虽说是南昌人,精通南音,但由他创立、至今还在广为传唱的昆曲却已是兼采了百家之长,融入了各方特色,已算不上江西的特色音乐了。

再来看看江西各个地方的音乐文化。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戏剧、歌舞项目有: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广昌孟戏、婺源徽剧、赣南采茶戏、南丰跳傩、乐安滚傩神、婺源舞鬼、永新盾牌舞、兴国山歌、全丰花灯等,总计12项,可谓正宗的江西特色了。

可是综观当今国内、国际舞台,这12个项目中能作为江西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的有几个?我们都熟知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胶东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梆子、浙江的越剧、湖南的花鼓戏、广东的粤剧、安徽的黄梅戏和凤阳花鼓、四川的川剧、甚至新疆的木卡姆、蒙古的长调、西藏的锅庄、侗族的大歌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但有几人能说得出江西有什么代表性音乐文化呢?就算少数江西人知道赣剧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全国又有几多人知道呢?那么江西到底有没有能在全国唱响的特色音乐文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曾经拜访过我省一些资深的艺术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据他们说,五六十年代江西的音乐作品在全国的舞台上是可圈可点的,出现了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一批全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

尤其是《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的唱响,着实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传唱兴国山歌的热潮。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南昌十二中秦戈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来回溯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最能打动我们的会是什么呢?我们将遴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作为江西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出来,供我们的学生学习、继承和发展呢?只可惜梅岭脚下早已湮灭了“凤凰之鸣”,留下的只有上古乐圣伶伦的千秋传说。

大唐歌妃许和子的歌声已无从寻觅。

南宋白石道人的千古绝唱《扬州漫》也是只见其文不闻其韵。

而玉茗先生的“临川四梦”也早已湮灭了昔日的音韵。

至于昆曲鼻祖、明代曲圣魏良辅,虽说是南昌人,精通南音,但由他创立、至今还在广为传唱的昆曲却已是兼采了百家之长,融入了各方特色,已算不上江西的特色音乐了。

再来看看江西各个地方的音乐文化。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戏剧、歌舞项目有: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广昌孟戏、婺源徽剧、赣南采茶戏、南丰跳傩、乐安滚傩神、婺源舞鬼、永新盾牌舞、兴国山歌、全丰花灯等,总计12 项,可谓正宗的江西特色了。

可是综观当今国内、国际舞台,这12 个项目中能作为江西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的有几个?我们都熟知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胶东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梆子、浙江的越剧、湖南的花鼓戏、广东的粤剧、安徽的黄梅戏和凤阳花鼓、四川的川剧、甚至新疆的木卡姆、蒙古的长调、西藏的锅庄、侗族的大歌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但有几人能说得出江西有什么代表性音乐文化呢?就算少数江西人知道赣剧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全国又有几多人知道呢?那么江西到底有没有能在全国唱响的特色音乐文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曾经拜访过我省一些资深的艺术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据他们说,五六十年代江西的音乐作品在全国的舞台上是可圈可点的,出现了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一批全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是山歌的一个流派,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兴国县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

这种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江西省山歌中的翘楚。

广泛流传于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兴国山歌》的历史悠久,珠江流域的岭南、闽南地区曾先后传来歌咏民生的山歌,而《兴国山歌》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反映了兴国百姓的生活、情感、风俗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

这种民间音乐的演唱方式非常特别,通常在十人左右的小合唱团队中演唱,有一位主唱和九位和唱者。

唱法采用的是旋律跳跃、重复回旋的方式,歌声深情悠扬,充满了传统民间文化的气息。

《兴国山歌》的主题非常广泛,包括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婚礼、丧礼、困难时期克服困难、民间信仰等等。

歌词中往往充满哲理和智慧,例如,“治江河要拓渠,办家务必减嗔”,充分反映了当地人勤劳智慧生活的态度。

《兴国山歌》是江西省的传统文化,其音乐风格与歌词表达展现了当地百姓的文化传统和民生状况,同时通过在当地的传唱和演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江西省文化中的一部分,体现了江南地区民间传统音乐的宝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也可以体验这种最真实的民间音乐的魅力和才华。

《兴国山歌》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唐代时期,将兴国作为置州治府,当地社会从平安乡合并成置州治府,地位逐渐上升。

这时期的兴国地区军民频繁往来,自然形成了一种以歌唱表达情感的文化氛围,其中便有了《兴国山歌》的原型,成为一种反映兴国地区民间生活、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音乐作品。

在清代,兴国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随之带来了更为繁荣的文化发展。

当时的《兴国山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其文化内涵也随之增加。

由于底层阶级的广泛参与,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传唱。

这段时期《兴国山歌》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曲调、音乐形式和演唱方式,成为江西地区山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江西二塘长工山歌被誉为江西省的传统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歌曲,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具备广泛的社会传播性。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特点独特,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

歌曲的旋律婉转动听,花腔独特,富有江西音乐的独特风格。

它采用了传统的民间音乐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配以鼓、锣等打击乐器,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韵味。

歌曲的节奏明快活泼,富有农民劳动的节奏感,使人不禁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勤和欢乐。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融入了大量的方言词汇,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

歌词内容主要描述农田耕作、牧场放牧、江河捕鱼等劳作场景,表达了农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词中还蕴含了对家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赞美和思念,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戏曲色彩。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歌手通常以男声为主,他们会进行一定的表演动作和声腔上的变化,夹杂着一些传统的戏曲唱腔和演唱技巧,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传承和演唱形式不断创新,注入了现代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演唱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年轻的歌手开始尝试将二塘长工山歌与流行音乐、摇滚乐等进行融合,创作出富有现代感的歌曲。

这样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二塘长工山歌的传承形式,也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浅析江西民歌的风格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江西民歌的风格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江西民歌的风格特征[权威资料] 浅析江西民歌的风格特征摘要:江西民歌一直是江西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江西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根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江西民歌大致上可分为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西、赣南等五个地区。

其中较有特色且受到客家文化影响颇多的就是赣南地区民歌,而民歌《斑鸠调》便是该地区最具典型的民间歌曲之一。

通常民间歌曲都能代表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音乐特征,单纯地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

关键词:江西民歌;采茶歌江西是富有悠久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素有“物宝天华,人杰地灵”之说的好地方,江西人民通过方方面面的生活体验创作了无数不同体裁、内容多样、题材广泛的民歌。

民歌又被人们称为民间歌曲,是因为其创作源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它表现了不同民族或者地区的地方性音乐文化。

江西民间歌曲的存在记录了江西民间的人、事、物,反映了江西地区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体现了江西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

人们常常喜欢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歌曲表达出来,江西民歌就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的表现了江西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江西民歌《斑鸠调》是赣南地区的一首民间代表性歌曲,它以灵动、跳跃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真切、生动的歌词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江西乃至全国各地。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江西民间歌曲作为中国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探究《斑鸠调》的风格特征,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江西民歌,促进江西民间歌曲的创新和发展。

一、江西民歌《斑鸠调》的形成地域(一)历史背景江西地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风景秀美、气候温暖,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江西赣南地区盛产采茶歌曲,《斑鸠调》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采茶歌曲流行于中国的南方地区,那里山多、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以该地区盛产茶叶,在江西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

采茶业的兴盛刺激了江西的经济文化,从而促进了采茶歌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采茶歌并成为了江西赣南民歌的代表。

江西鄱阳山歌的收集及艺术特征简析

江西鄱阳山歌的收集及艺术特征简析

江西鄱阳山歌的收集及艺术特征简析【摘要】江西鄱阳山歌是江西省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本文通过介绍江西鄱阳山歌的历史渊源和收集方式,分析了其艺术特征和音乐特点,探讨了歌词表现及其艺术魅力。

江西鄱阳山歌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江西鄱阳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通过对江西鄱阳山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为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做出更多贡献。

江西鄱阳山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江西鄱阳山歌, 收集, 艺术特征, 音乐特点, 歌词表现, 传承与发展, 艺术魅力,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简介江西鄱阳山歌是中国传统山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它源于江西省鄱阳县一带的农村地区,是当地农民在劳作之余通过歌唱来传递情感、表达心情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

江西鄱阳山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伴随着简单的乐器伴奏,歌词大多以当地方言为主,内容涵盖了农民的生活、劳作、情感等方方面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江西鄱阳山歌的传唱方式多样,可以在田间地头、家庭聚会、集市上听到。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内涵,江西鄱阳山歌已成为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当今社会,保护和传承江西鄱阳山歌已成为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以期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1.2 研究意义江西鄱阳山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对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江西鄱阳山歌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青阳腔高调曲牌帮腔及调式分析

江西青阳腔高调曲牌帮腔及调式分析

江西青阳腔高调曲牌帮腔及调式分析江西青阳腔是中国传统曲艺中的一种,它是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兴国县青阳镇一带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

青阳腔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调式、帮腔和高调曲牌,是赣南地区曲艺的代表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对江西青阳腔的高调曲牌帮腔及调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调曲牌高调曲牌是青阳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曲艺演唱中的核心内容。

青阳腔的高调曲牌多以小调为主,旋律优美、婉转动听。

其曲牌有独特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分段、转调、转换、动词等。

高调曲牌的演唱需要做到情感饱满、声情并茂,让人感受到曲牌的魅力和韵味。

青阳腔的高调曲牌源于当地的民间音乐,其曲牌中融入了民歌、山歌、儿歌等元素,充分展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和民间风情。

在演唱时,演员需要准确把握高调曲牌的情感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技巧的运用,将曲牌的内涵和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二、帮腔帮腔是青阳腔表演中的重要伴奏形式,它起到了衬托和辅助高调曲牌的作用。

青阳腔的帮腔主要以二胡、琵琶、板胡、箫等乐器为伴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帮腔的演奏需要与高调曲牌的演唱相配合,使整个演出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青阳腔的帮腔除了作为伴奏外,还有独特的表演形式。

演员在演唱时,需要与帮腔乐器进行互动,通过眼神、动作、表情等方式,与乐器进行对话和交流,增强演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帮腔的演奏需要细腻、婉转,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和有韵味。

三、调式青阳腔的调式丰富多彩,包括“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特点。

其音域宽广,包括了高音、中音和低音,能够充分展现不同情感和意境。

青阳腔的调式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同时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语言。

青阳腔的调式丰富多样,有不同的音域和声部。

在演唱时,演员需要根据不同曲牌和情感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调式,将其演绎出来。

青阳腔的调式与高调曲牌、帮腔相互配合,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效果和表现力。

江西青阳腔的高调曲牌、帮腔及调式是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色,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二塘镇长工山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该山歌的词曲内涵丰富,反映了深厚的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下面将从音乐和文化两方面,具体介绍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一、音乐形态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曲调以流畅婉转、激情豪放、欢快轻松为特点,常常伴随着打击乐器和民间器乐演奏,让人感到节奏鲜明、华丽热烈。

在演唱方式上,主要通过独唱、对唱、群唱等方式表现。

独唱通常用于表达个人感情和压抑情绪,对唱则多以对答形式表达情感交流,群唱则以合唱的形式展开,气势磅礴,富于新鲜感和热情。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一种以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形式,往往以问答的形式呈现。

其词曲流传于民间,没有统一的谱子或曲谱,多为口传心传。

由于长工山歌一般只在节日和婚丧嫁娶等喜庆场合中演唱,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被人提及,故歌词中则既有古朴平实的语言又不乏优美曲折的表述方式,体现出当地民众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由于地脊丘陵地形,二塘的村落不少在山坡上,而山歌一般在山坡下集中演唱。

因此,演唱者需要面对临近的队友进行表演,也就意味着要有好的语音传递和音频掌握能力。

由于风景秀丽、山绿水清,使得当地的风景与长工山歌巧妙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形态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本地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形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载体。

其歌词中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深沉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当地的方言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教育和历史价值。

作为江西二塘镇的地域文化符号,长工山歌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密切相关。

该山歌融合了当地乡村音乐艺术的特点和山歌文化的魅力,成为维系留念乡土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

它反映出了二塘镇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俗等多方面内容,以全新的角度,为我们传达了历史文化的真谛和精神内涵。

江西音乐专业文化满分

江西音乐专业文化满分

江西音乐专业文化满分江西的音乐文化遍及世界各地,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江西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文化之一。

这种文化历史渊源,对江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江西受到很大的普及和尊重。

江西的音乐文化渊源可追溯到汉代,它从古代就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期间,江西的音乐有着很大的改变,也有着很大的突破。

从古至今,江西的音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的音乐在历史上有很深的影响。

从汉代到今天,江西音乐文化始终是一个独特又重要的文化现象。

比如梁祝、回龙观音谱、新民调等等,都是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江西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江西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风格,它以清新优美的歌曲为主要内容,在大气、柔和、活泼、轻快的民歌中将内容表达给大众,这些内容包括民间生活、旅行、战争、节日、祭祀等等。

江西音乐不仅在江西人民中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也被评价为中国有意义的文化遗产。

江西的音乐文化也被用于江西的教育中。

比如江西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就在江西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江西独特的音乐文化研究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正规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江西的音乐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师范大学,而是被江西人民广泛接受,在江西各个角落都有着广泛的传播。

比如,江西有很多庙会、风俗节,这些庙会或者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令每一位游客都感受到江西音乐文化的灿烂。

总之,江西的音乐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又有意义的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也得到了江西人民的尊重与推崇。

江西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他们不仅在江西乃至全国各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能把江西的音乐文化推向世界。

江西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它曾经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一直在发展壮大。

这一音乐文化影响了江西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江西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希望未来江西的音乐文化会越来越受推崇,获得更大的支持,将江西文化融入到更多的国际舞台中,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江西文化的魅力所在。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一种独特的山歌形式。

它起源于二塘山茶
叶厂的工人们在工作休息时创作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

一、音乐形式多样。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独唱、重唱、对唱
等形式。

其中以重唱形式最为常见,演唱者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协同合唱,形成独
特的山歌风格。

山歌的节奏明快活跃,音域宽广,旋律曲线起伏跌宕,给人以热情奔放的
感觉。

二、歌词内容丰富。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二塘长工工人的
生活、工作、爱情等方面的情感和体验。

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直接,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和民族风情。

歌词中常常描绘的景象包括大山大水、美丽的家乡和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等等。

三、流传方式广泛。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流传方式主要通过口头传唱。

工人们在工作
休息时,不时地唱起山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山歌逐渐传唱
开来,成为了二塘长工工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当地的婺源县,每年都会举办二塘长工山
歌比赛和演出,使得这种山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作为江西省的独特山歌形式,融入了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元素,是江西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寄托
的方式,也成为了丰富江西音乐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还反映了江西人民传统的朴实、勤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社会
意义。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

江西二塘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江西二塘长工山歌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

它源于长工山,是长工山唱响的民歌,也是它的地道的歌谣,流传于当地的广大民间,通过歌声传递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包括歌曲的创作、演唱方式、演唱场景、传承方式等多个方面,构成了长工山歌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

一、歌曲的创作长工山歌的歌曲创作通常是由当地的艺人、歌手进行创作,他们以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风情等为题材,通过歌词的编排和音乐的谱曲,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歌曲。

长工山歌的歌曲内容通常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农耕生活、爱情故事等话题,体现了农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创作上,长工山歌的音乐文化形态注重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努力将当地的故事和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演唱方式长工山歌的演唱方式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对唱等不同形式。

通常在农闲期间,当地的歌手们会结伴到田间地头,通过歌声唱出对家乡、生活、爱情的思念和赞美,以此舒缓心情,祈求风调雨顺。

长工山歌的演唱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达,在歌声中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长工山歌的演唱方式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演唱场景长工山歌的演唱场景通常在田野、村寨等民间场所,这些地方是长工山歌的传统演唱场景,因为它们与长工山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相契合。

在这些场景中,长工山歌的演唱者与观众共同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通过歌声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热爱,形成了一种淳朴、自然的氛围。

这些场景也成为长工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的源泉,通过民间演唱形式的传播和交流,长工山歌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传承方式长工山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为主,通过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

在当地乡村,有很多长工山歌的爱好者和传承者,他们将长工山歌的技艺和艺术传统代代相传,保持着长工山歌这一音乐文化形态的延续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寻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
南昌十二中秦戈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来回溯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最能打动我们的会是什么呢?我们将遴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作为江西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出来,供我们的学生学习、继承和发展呢?
只可惜梅岭脚下早已湮灭了“凤凰之鸣”,留下的只有上古乐圣伶伦的千秋传说。

大唐歌妃许和子的歌声已无从寻觅。

南宋白石道人的千古绝唱《扬州漫》也是只见其文不闻其韵。

而玉茗先生的“临川四梦”也早已湮灭了昔日的音韵。

至于昆曲鼻祖、明代曲圣魏良辅,虽说是南昌人,精通南音,但由他创立、至今还在广为传唱的昆曲却已是兼采了百家之长,融入了各方特色,已算不上江西的特色音乐了。

再来看看江西各个地方的音乐文化。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戏剧、歌舞项目有: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广昌孟戏、婺源徽剧、赣南采茶戏、南丰跳傩、乐安滚傩神、婺源舞鬼、永新盾牌舞、兴国山歌、全丰花灯等,总计12项,可谓正宗的江西特色了。

可是综观当今国内、国际舞台,这12个项目中能作为江西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的有几个?
我们都熟知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胶东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梆子、浙江的越剧、湖南的花鼓戏、广东的粤剧、安徽的黄梅戏和凤阳花鼓、四川的川剧、甚至新疆的木卡姆、蒙古的长调、西藏的锅庄、侗族的大歌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歌
舞,但有几人能说得出江西有什么代表性音乐文化呢?就算少数江西人知道赣剧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全国又有几多人知道呢?
那么江西到底有没有能在全国唱响的特色音乐文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曾经拜访过我省一些资深的艺术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据他们说,五六十年代江西的音乐作品在全国的舞台上是可圈可点的,出现了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下种南瓜》等一批全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

尤其是《苏区干部好作风》、《请茶歌》的唱响,着实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传唱兴国山歌的热潮。

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研究江西音乐的发展史、找寻江西特色音乐文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继承和发展。

也就是发掘我们江西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来整合成为我们江西本土的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从而丰富我省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已达到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而这项工作在我们之前必定有前辈做过,因此不妨先循着前人足迹向上攀登,从几十年来作曲家创作的江西本土特色音乐作品入手。

《心声》歌刊是江西本土一家面向全国发行的音乐类综合性期刊,记录了我省作曲家每年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

经查阅江西省图书馆所存全部《心声》歌刊(从1981年始至2008年总计27年,中间2002年缺失。

包括增刊,有线装合订本共计30余册),我欣喜地发现,该刊发表的江西原创音乐作品中,带有江西
本土特色的占了大多数,尤其是含有兴国山歌“哎呀嘞”音乐元素的又几乎占了江西本土音乐的绝大多数。

这里仅列举其中部分目录:
1982年第2期《雷锋踏着春光来》王世兰词孙效祖曲
1982年第3期《苏区干部好作风》兴国山歌
1982年第6期《红色故乡的歌》徐剑频词林向义曲
1983年第1期《赣江船歌》颂今词里栋郭颂曲
1983年第3期《江西的山水美如画》邰绍周词彭宗祥曲
1984年第2期《江西老表爱唱歌》兴国山歌
1985年第1期《人人叫捱山歌妹》秦庚云词赵弟军曲
1985年第5期《我家就在青山住》毛撬词彭宗祥曲
1987年第6期《江西春常在》王崇生词郭蓁群曲
1991年第1期《红土地的山歌》徐宗俭词,彭宗祥、周波曲
1996年第2期《兴国山歌》秦庚云词曲
1996年第4期《山歌迎你到兴国》罗晓航词曲
(电视音乐风光片《京九一方歌》选曲柳石明演唱)
1998年第6期《丰收年》刘峰词曲
1999年第2期笛子独奏曲《潋江新歌》罗时华曲
2000年第6期《永远的井冈山》陈特明词邓伟民曲
(该作品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第3期《镰刀斧头》秦庚云词方石曲
(该作品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第1期《红土香》佚名词徐沛东曲
(该作品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第1期《又是八月桂花开》陈特明词邓伟民曲
(该作品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2003年第1期《山里山外》陈特明词陶思耀曲
(该作品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第2期《踏上井冈山的小道》佘烨词郝士达曲
2003年第4期《江西美》熊初保词何米佳曲
2003年第4期《桔颂》秦庚云词李昕曲汤灿演唱
2003年第6期《红井冈、绿井冈》刘峰词曲
(该作品获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创作一等奖)
2004年第1期《春茶情歌》魏荣词黄晓云、李承道曲
2005年第1期《红色歌谣》俞明龙词黄绪新曲
2005年第1期《想井冈》刘峰词晓会曲
2005年第2期器乐与人声《红区谣》王怀建、徐希茅曲
(此曲获“映山红奖”)
2006年第5期《长长里格红飘带》秦庚云词辉程、承道曲
2006年第2期《客家妹子》尹信词燕录音曲
在其他媒体上发表的含兴国山歌“哎呀嘞”音乐元素的原创作品也有很多,如:
——《杜鹃之恋》,特明、龙文青词,效祖曲。

(电视音乐片《井冈,彩色的画卷》插曲,选自孙效祖歌曲作品选——《杜鹃之恋》)
——《叫我心里怎不乐》,海浪词孙效祖、李林浩曲
选自孙效祖歌曲作品选——《杜鹃之恋》
——《杜鹃之歌》(声乐套曲------献给井冈山)吕云松、陈特明词孙效祖曲
选自孙效祖歌曲作品选——《杜鹃之恋》
——《兴国山歌》秦庚云词邓伟民曲
选自邓伟民歌曲集——《轻轻地走近你》
——《山水情缘》陈特明词邓伟民曲
选自邓伟民歌曲集——《轻轻地走近你》
——《忘不了》秦庚云词邓伟民曲
选自《邓伟民创作歌曲集》
——《赣江新曲》俞名龙词伍目连曲
选自伍目连歌曲精选《野菊花》
——《老表》邓丹心词伍目连曲
选自伍目连歌曲精选《野菊花》
通过研读上面的目录我还发现,从1988年至1995年8年间,除1991年有一首带有兴国山歌“哎呀嘞”的音乐元素的原创作品,徐宗俭作词,彭宗祥、周波作曲的《红土地的山歌》外,8年间有7年无创作记录。

带着疑惑,我又重新翻阅了这8年的《心声》歌刊,结果发现在这些年的期刊里,港台歌曲和流行音乐占据了主要地位,本土特色的原创音乐根本就没有了位置。

更有甚者是1992、1993两年的《心声》歌刊封面上都赫然写着“最新港台流行金曲”的字样,我想
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应该是十分吻合的。

因此,在计算年头的时候,这里就应该少了7年,再加上缺刊2年(88年和02年),26个年头要除去9年,只能按15年来计算了。

15年间有近40首含有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音乐元素的原创音乐作品在全国发行的《心声》歌刊上或是歌曲集中发表过,这本身从作品的数量上就说明了兴国山歌“哎呀嘞”在词作家和曲作家心目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

而这个数据的统计仅限于一种期刊和几本歌集,严格地说还属于不完全统计。

在这近40首作品中,《又是八月桂花开》获文化部中国音乐“金钟奖”;《永远的井冈山》、《镰刀斧头》、《山里山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红土香》为“爱我中华、兴我江西——红金赣杯”全国优秀歌曲征集获奖作品;《红井冈、绿井冈》获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器乐与人声《红区谣》获“映山红奖”。

还有如《桔颂》、《山歌迎你到兴国》、《忘不了》等作品都曾经由名家演唱在全国的电视节目中播出过。

这又从作品的质量上说明了专家以及全国的广大听众,对兴国山歌“哎呀嘞”作为江西本土特色音乐文化的认可。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上述近40首作品的词曲作家,有曾获100多项国家级大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词作家陈特明、有享誉全国的我省著名词作家王世兰、秦庚云、徐宗俭、徐剑频等等;而作曲家更是大牌云集,省外的有著名曲作家,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徐沛东、著名作曲家,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陶思耀、我省著名曲作家孙效祖、郝士达、吴颂今、彭宗祥、刘峰、王怀建、徐希茅、伍目
连等,还有两届金钟奖得主,我们著名作曲家邓伟民。

这么多的著名词曲作家,尤其是省外国家级作曲大师加入到兴国山歌“哎呀嘞”的创作当中,这其中的意味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近40首作品的表现内容,无需更多的翻阅,从创作标题便可观其详,江西、赣江、井冈山、红色歌谣、红土地的山歌、映山红、杜鹃、老表、红土香、桔颂等等等等,这些意象的表达,无论从地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还是其他方面都无一例外的都凸显了兴国山歌“哎呀嘞”在江西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在江西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因此我们认为,江西兴国山歌“哎呀嘞”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我们江西特色的音乐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首选。

秦戈,南昌十二中,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108号,邮编330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