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关系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水的历史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水的历史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水的历史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从古至今,水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从水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追溯人类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开始在河流旁居住和活动,利用水源进行渔猎、种植等生产活动。

水源的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所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在古代,许多伟大的文明都诞生在河流和海洋之滨,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这些文明的兴盛与水资源的丰富密不可分。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水更是连接人类关系、培育文化传承的纽带。

水是万物之源,赋予了生命。

在许多宗教和文化中,水被视为神圣之物,被赋予了灵性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水象征着净化和新生;在佛教寺庙的铃水池中,信徒沐浴净身,祈愿消灾解难。

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存的重要条件,更是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愈发凸显出重要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大量的污染物也不断排放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因此,保护水资源、推动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水意识,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水源的丰盛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水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人类对生命、净化、新生等深刻的意义。

为了实现人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水资源的守护者,从身边做起,努力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共同维护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

水的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启示着我们对待水资源的责任与担当。

愿我们共同呵护水资源,传承美丽的人类文明。

人水关系学简介

人水关系学简介
内容
20世纪末
可持续发展模式被人 类社会接受,对人水 关系的认识转变为 “主动走向人水和谐”
20世纪中下叶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提 升,出现掠夺自然局 面,迫使人们开始思 考如何协调人水关系
人类出现早期
存在人水关系,水系 统以近乎自然、顺应
自然为主
2006年
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对水系统和人水关系的影 响作用,开启人水关系和谐
• 基本原理
2.人水系统自适应原理 人水系统是一个巨系统,受到任何外界或内部营力的作用,都会按其自身的 变化规律而变化,人水系统会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来减小带来的影响,适应条件的变化。
人们要认识到人水系统的自适应特征。 在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系统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自适应反映。
例如修建水库改变了水系统,水系统也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产生新的生态系统。 当然,是否可以接受这种变化,还要看扰动和自适应的博弈结果。
左其亭基于人文系统、水系统以及二 者耦合系统的特征分析,主要依据系统内 部的基本规律、作用关系以及演变特性, 总结了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人水 关系交互作用原理、人水系统自适应原理、 人水系统平衡转移原理、人水关系和谐演 变原理。
• 基本原理
1.人水关系交互作用原理
➢ 普遍存在
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或多或少影响到水系统, 水系统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或制约人文系统 的发展。人水关系交互作用普遍存在,是 人水关系的最基本特征。
控制论在人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有 水资源调控、水资源优化控制、水力控制 论等。
人水控制论
一门专门研究人水和谐问题的理论方法体 系,包括明确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主 要理念、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应用实践。
人水和谐论
• 基本理论

论人水和谐

论人水和谐
维普资讯
第3 7卷 第 5期
2 00 6年 5 月
人 民 长 江
Ya gz Rie nt e vr
Vn .7. o 5 13 N . Ma , 2 0 y 06
文章编号 :0 1 19 20 )5 0 1 3 10 —47 (060 —00 —0
以后“ 神道” 的内涵逐渐被淡 化 ,义 理” “ 即道德 的 内涵被 逐渐强 化 和深化 , 但是 ,自 之天” “然 与人类主体 的和谐统一始终是 中国
一是人 类利 用河 流并 听命 于河 流 的 自然 文化的传统。可以认为,天人合一” “ 的理念统摄了整个中国传 大体经历 了四个 阶段 : 统文化 , 了中 国人 的价 值取 向、 规定 思维方 式、 审美情 趣和行 为 阶段 , 大致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 。虽有 保护居民区的护村堤埂 ,
中国古代文化中很早就注意到人与 自 然的关系, 形成了“ 天
人合一 ” 的思想 观念 。它认 为 , 人与 自然 、 道与天道 、 人 人文 与 自 然是相通 的, 即宇宙真理 与人 生真 理是重 合一致 的。尽管这里 的“ 有“ 天” 自然 之天 ”“ 、义理之天 ” “ 、 神道 之天 ” 三方 面 的含义 ,
人 相联系 的范畴 , 了人 , 所谓价值 。人是不 同于一般 生 离开 就元 物 的高级生物 。 发展 成熟 到一 定 阶段 具有 超越 自我 的能力 。 人
人应该尊 重 、 保护 、 合理 利用 自然 , 实现人 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 ()人水和 谐是 治水实 践 的更 高境界 : 水是 生命之 源 , 也是 文明之 源。人水 关系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核 心, 也反映 了人与社会 、 人与人之 间的关 系。充分认识人水和谐 的重要意 义, 深刻把握人 水和谐的丰 富 内涵 , 固树立人 水和谐 的核 心理 念 , 牢 积极 营造

人水和谐与健康长江(上)

人水和谐与健康长江(上)

治江事业的阶段性特征
(二)治江事业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长江干流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长江 巨大洪水来量与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 仍然突出。
紫坪铺 岷 江 嘉 重 陵 庆 江
治江事业的阶段性特征
丹江口水库 宜昌 三峡 松 隔滋 河河 岩 沙市 45.0 虎 渡 河 洞 庭 湖 34.4 藕 池 河 城陵矶 柘林 修水
人类的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3、改造河流为人类服务的阶段
人类支配河流的能力远远 超过历史水平,但也带来 对河流健康的伤害
人水和谐的历史背景
(三)人水和谐是治水实践的更高境界
人类的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4、人类与河流和谐相处阶段
人类要由自然的主 人,转变为自然的朋友 和保护者
主要内容
(三)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 之间的关系
行动措施: 宏观----针对某一流域或区域整体的措施 微观----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或具体开发保护行为
人水和谐的主要内涵
(三)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 之间的关系 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
水资源紧缺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 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科学规避洪水风险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 色农业
人水和谐的历史背景
和 谐
事物 事物 元素 … … 元素 … 性质 性质 …
沟通 融合 既统一又转化
人水和谐的历史背景
中国文化思想很重视和谐
太 和 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 和 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保 和 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和身心和谐
人水和谐的历史背景
“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神道之天”
人水和谐的主要内涵

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

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

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人类与水息息相关的历史变迁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

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无论是生活用水、农业灌溉还是工业发展,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回顾水在不同时期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远古时期:水的掌控与人类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水的掌控成为了追求生存的关键。

远古时期的人类集中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以便获取水资源、进行捕鱼和采集植物。

水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还为人类的文明进程提供了条件。

例如,尼罗河带给古代埃及人丰饶的农业资源,为其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文明:水道工程的兴起随着古代文明的兴起,人类开始意识到对水的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古代文明如亚述、巴比伦和中国的古代社会,开始建设灌溉系统,以确保农业发展和城市的供水。

这些水道工程包括运河、引水渠和堤坝等,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三、工业革命: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环境问题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类对水的利用方式。

机器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水力能源,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然而,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引发了环境问题。

水污染、水材枯竭等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挑战,需要进行环保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四、现代社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水资源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水供应、污水处理、洪水防治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例如,多国政府推出了水资源管理政策,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开发水资源。

五、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关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来应对水危机,如海水淡化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等,为人类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中华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中华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中华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华水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当前对中华古代水文化的发生或起源,有两种说辞:第一种是水文化起源和人类起源同步说。

此说认为,一旦水与人发生联系后,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于是就形成了与水有关的文化,即水文化。

因此说,水文化历史特别悠久,是同人类社会的诞生同步诞生的。

他们提出,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与水的关系,就有了水文化。

第二种则认为水文化起源于原始农业时期农业实践活动。

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大致不超过1万年。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起源说。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状态目前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已经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在距今约30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的漫长时代,被考古学界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采集与狩猎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自身生产,觅取食物的主要方法。

人类只能攫取自然界的现成食物,完全顺从于大自然的恩赐。

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

”在人同自然的这种直接的天然状态中,人要形成把自己区别于自然界的自觉意识是不可能的。

由采集渔猎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原始人类与野兽杀逐、群居的生活状况中,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自己和动物之间直接的同一性,对自然界和自我意识相当模糊,人与自然处于混沌不分、浑然一体的状态,还没有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区分。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原始文化出现的时期,这一时代的标志性文化是人类进行石器打制。

换句话说,对于石头的打制创造了人类改变自然的形态,而文化也随之出现。

旧石器的历史占了人类历史的%。

这一漫长历史的存在说明,人类文化在早期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形成和人创造文化是同步进行的。

但是人的文化机制形成是极其漫长的,长达数百万年。

环境史角度下的浐灞地区人水关系演进

环境史角度下的浐灞地区人水关系演进

266百家论坛环境史角度下的浐灞地区人水关系演进王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摘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城市水系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竞争力影响因素之一。

而浐灞生态区在西安的城市扩张中,其生态变化和演进决定着整个西安市的生态版图,本文通过选取秦汉、隋唐、明清、当代四个时点,研究浐灞二水在较长历史阶段中的人水关系变化来解释其演进过程。

关键词:浐灞;环境史;生态文明建设在以“水”为城市文化核心的生态价值观建设中,西安处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上。

而对于长安八水中的浐灞,以往对其河流生态的演进过程研究,河道变迁是其主要研究对象。

从环境史角度对其河流生态演进的研究甚少,笔者试对其从人与水关系互动影响的角度来研究其过程。

一、浐灞地区的历史环境远古时期,人口数量很少,关中和秦岭都被森林所覆盖,关中北部诸山和南面秦岭林木郁郁葱葱,《诗经》记载了秦岭繁多的树木种类,有桑、祀、拷、构,还有条、梅,以及苞栋、苞木等。

战国末年,关中被誉为“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秦以后,浐灞所处区域基本上属京兆尹管辖,西汉时,京兆尹人口较多,当时作为全国的都城,十分兴盛,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对较大,西晋时,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人们流离失所,原来繁华锦绣的京兆地区人口锐减,从而使植被得到一定恢复。

唐代,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将近二百万,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

唐天宝年间,长安周围已无巨木可伐,要远到岚今山西岚县北、胜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等州才能取得。

而宋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长安成为地区性政治中心,人口数量下降,比西汉时还要少。

不过,由于唐代影响太大,即使宋代有所恢复,环境所受到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了。

到了清代,统治者采取鼓励人口的措施,实行减税政策,人口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为解决生计问题,人们只能砍林伐木,破坏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自来水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自来水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自来水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自来水,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创新和改进的可能性。

一、自来水的历史自来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远古时代,人们首先开始利用自然的泉水来满足他们的饮水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需要更高效、便捷的供水系统。

公元前312年,古罗马的克拉底大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持续供水的行道桥。

它使用了由大型水法汇集的水源,将水引入城市供民众使用。

这一系统的出现,被认为是自来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古代文明并没有像现代那样广泛使用自来水系统。

直到19世纪末,自来水开始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英国的伦敦于1852年开设了第一个市政供水公司,之后德国、法国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供水系统。

二、自来水的发展与挑战自来水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获得安全、方便的饮用水,并对人类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自来水供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水质问题一直是自来水供应的重点之一。

由于污染、管道老化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自来水质量不尽人意。

因此,水源保护和提高自来水处理技术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其次,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管理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持续稳定的供水,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有效的供应链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自来水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供应也存在困难。

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这些地区的自来水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整个社会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自来水供应。

三、自来水的未来发展走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引入,自来水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智能供水系统:借助物联网和先进的传感技术,未来的自来水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监测和管理。

这将使得供水系统更加高效、节能,并能及时检测和排除问题。

论人水和谐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项实价值

论人水和谐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项实价值
系 ,而是具 有反 辅功 能 的母 子关
下名 山大 J ” i ,后 被 列 为 古 代 的 I
“ 政 ” 一 。从 上 至 下 ,各 民 八 之 族 、各地 区都 有 自己奉拜 的江河 之神 ,如 黄河 的水 神河伯 ,湘水
得 引起高 度重 视和 警 觉 的社会 与
政治现 象 。如苟 子说 过 “ 归之 民 如流水 ” ,而孟 子认 为 “ 民以为将
从远古洪荒时期,我们的祖 先就 “ 逐水 而 居 ,在河 川 和湖 泊附近 ,以 氏族为单位 .群集而 居 .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但是 由于生产力低下 ,对水的 自然规 律没有认识 .洪水肆虐而束手无 策 ,处 于“ 汤汤 洪水方 割,荡荡 怀 山襄 陵 ,浩 浩 滔 天 ,下 民其 咨” 的境地 。据 《 书 ・ 货志 汉 食 上 》 :“ 禹有 九 年之 水 ,汤 载 尧 有 七年之 旱” 。在 中国历 史上最 大的灾 害 就 是 水旱 之 灾。据 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经济发 展不可或缺 的资源 。人与水和谐 相处 十分重要 .是可持续发展的 时代要求 。
每两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水灾。 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生产 ,人 们与水旱灾害进行 了长期不懈的
斗 争 ,逐 渐 对 水 的 自然 规 律 有 了 初 步 认 识 ,知 道 如 何 用 水 之 利 而
拯 己 于水 火 之 中也 ” ,苟 子 还 以
的水 神湘 君夫人 等 。 人们对 水 的崇 拜 ,是 以水 的
人格化 和 神灵 化 为前 提 的。水 的 人格化 ,是视 水 与人 同“ ” 性 ,即 认为水也 具有 与人 相 同或 类 似 的 思想 、感 情 、意 欲 、行 为 等。这 种人神 关 系 亲和 的现 象 ,表 现 出 的就是一种原始 的人水和谐思 想 , 是人类 对 自然认识 的有 限性 造成 的。到后来 ,随 着生 产 力 水平 的 提高 ,人 类 对 自然 认 识 的深 化 , 水神 身上 人“ 自身本 质 ” 的影 子 越 清 晰,人 性 成分 越 充 足 ,人 与 自

中国古代人水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人水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人水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肖冬华2012摘要: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

文化维度下,人水和谐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塑造了中华语言文字,构筑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

历史维度下,源远流长的人水和谐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绽放出了熠熠的光辉,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水环境持续恶化、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频发。

当下恶劣的人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居民健康安全。

人水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其根源在于人为。

为此,当下,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的人水和谐思想,重建当下人水关系。

关键词:人水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90-03作者: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博士;江西,南昌,330099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研究项目(JD117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周末年史伯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郑语》)春秋末期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

《尚书·虞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左传·襄公十一年》载:“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事物和理想状态。

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

一文化维度下的人水和谐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是语言文字,抑或是儒释道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水和谐因子。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孜孜追求人水和谐的关系,人水和谐是中华传统水文化的共同诉求。

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作为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折射出了人水和谐思想的萌芽。

关于水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水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水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水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水的历史和现状。

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没有水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了解水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很有意义。

第一部分水的历史水在地球上一直存在,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了。

我们的先人生存就离不开水。

远古时代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只有一些原始生物。

那个时候地球上到处都是水,整个世界好像是被大海包围着。

水在那个时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滋养了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

古代时期后来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祖先,他们开始定居,建立家园。

由于人口不多,所以那时水资源非常充足。

人们把河流湖泊当成重要的生存之源,在水边建立村落。

一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就是依靠大河而兴旺的,比如古埃及文明就发祥于尼罗河流域。

中古世纪进入中古世纪以后,全球人口逐渐增加,水资源开始不太够用。

很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一些国家开始修建水利工程,把水从一个地方调往另一个地方使用。

中国的大运河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当时修建的。

近现代时期进入近现代以后,科技快速进步,人口激增,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

全世界开始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些地区因为用水过度和污染,水资源出现了枯竭的危机。

第二部分水的现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水在当代的现状。

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虽然地球上70%的面积是被水覆盖的,但是人类真正能利用的只是其中的3%淡水资源。

而这些淡水资源在全球的分布又非常不均匀。

有些地区淡水特别丰富,有些地区则长期处于缺水的状态。

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很多河流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

水资源短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长等原因,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枯竭和缺水的问题。

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水的历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

水的历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

水的历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水始终是人们生活与发展的基石。

一、古代文明的水与生活在远古时期,水源的掌控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早期的人类聚居地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如河流流域、湖泊附近等。

水源的丰富让人类能够发展农业,实现了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向定居农耕的转变。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中国、古巴比伦等,都是建立在水文明基础之上的。

尤其是像尼罗河、黄河、幼发拉底河等大河流域,给予了这些古代文明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当时的人们依赖水源种植农作物,实现了农业的稳定供给,也催生了城市与社会的发展。

二、水的文化意义水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还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文化和信仰。

许多古代文明都将水视为神圣的象征,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埃及的尼罗河被奉为神圣的河流,被认为是亚玛忒之河──连结死与生的道路;而古印度的恒河则被视为蒙帕索之女尤利斯的转世,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去河边沐浴,以洗尽自身的罪孽。

水还成为了不少文化和习俗的核心元素。

“水漂”、“水上花烛”等节庆活动,多以水为主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水也延续了许多古老的传统,如中华民族的龙舟赛、印度的河神节等,这些活动都给予了水源和水体新的文化内涵。

三、现代社会与水资源的利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水不仅仅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灌溉系统的建设让人们可以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实现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

同时,现代农业也对水的质量和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科技手段来保障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工业方面,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水被用于冷却设备、清洗工具、生产原料等众多方面。

然而,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形容人和水的关系

形容人和水的关系

形容人和水的关系
形容人和水的关系:水是人生命的源泉。

人体水分不足会加速有机体的衰老。

科学测定,人体蛋白质占百分之十七,脂肪占百分之十四,碳水化合物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钙等化合物占百分之六,余为水,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人在不同阶段,体内水含量不同:
三个月的胎儿为百分之九十一,八个月时为百分之八十一,10到16岁时,含水量接近成人水平。

以后随年龄的增加,体内水逐步减少。

女性因含脂肪比男性多,体内水比男性少百分之五左右。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体内水每18天更换一次。

一个70岁的人,一生约需要60吨的水。

科学测定,未成年人每天需要水约为成年人的两倍,成年人每天约需要水2500毫升,其中直接饮水约1200毫升。

人水和谐——中国古代水文化思想研究

人水和谐——中国古代水文化思想研究
的对 象 。正 是在 以水 为载 体 的各 种实践 活动 中 。 人


中 国古 代 水 文 化 是 体 现 人 水 关 系 的
和水 建立 起 了特 殊 的关 系 。随着 人水 关 系 的不 断 发展 和深 化 , 人 们逐 渐 形成 了崇水 、 治水、 管水 、 用
水、 赏水等认识 , 有‘ 了对 水 的 思考 和 感 悟 , 甚 至形 成 与水相 关 的思 想 观念 、 指导 原则 、 思维 方式 和行
水 关 系 日益 紧张 的现 代 社会 。重 温 中国古 代水 文
化, 提 倡人 水 和谐 的思 想 , 对 于我 们 重构 人水 和谐
的关 系 , 实 现 人 与水 的 和谐 相处 , 促进 人 、 自然 、 社 会 的和谐 发展 ,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现 人与水 关 系的文 化 。水 是生命 之源 , 是人类 赖以 生存 和 发展 的物质 条 件 ,也 是 人类 社会 生 产实 践
文 化
文化 是 一个 难 于 界定 的概 念 。关 于 文化 的概
念 和 本质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 智 , 而 且 人 们 对 文 化
的理 解和认 识也 是一个 不 断深 入 的过 程 。“ 观乎 天
为方 式等 。因此 , 水 文 化从 根 本上 讲 , 就 是体 现人
水 关 系 的文 化 ,就 是人 类 在 同水 打交 道 的社会 实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人水和谐为形成对水的正确认识树立节水观念在立足于保核心的传统水文化将以历史连续性方式存在并且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可将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源直接为现实服务
2 01

年第 期 ( 总第 2 6 4期 )

“水利”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水利”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水利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但它所讲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

约公元前104~前91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见《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

从此,水利一词就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

现代由于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水利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扩大。

1933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决议中就曾明确指出:“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

”其中的“水力”指水能利用,“污渠”指城镇排水。

进入20世纪后半叶,水利中又增加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新内容,水利的含义更加广泛。

因此,水利一词可以概括为: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水利科学。

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称水利工程。

水利与人类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

水利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没有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

人们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靠渔猎、采集和游牧为生,对自然界的水只能趋利避害,消极适应。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铁器工具的发展,人们在江河两岸发展农业,建设村庄和城镇,遂产生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的需要,从而开创和发展了水利事业。

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水文化宣传稿

水文化宣传稿

水文化宣传稿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水一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人类历史上,水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意识到了水对人、生态、社会的重要性。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认识到了水对人与万物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后来人类又认识到了水与人类自身存在的关系,并认识到水与地球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人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水也开始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水,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生活质量最基本元素之一,而且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55亿吨。

而地球上陆地总面积为5亿7千6百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2亿6千5百万平方公里。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占大气水循环总量的70%,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因此,人类必须确保不断地为水循环提供水源、净化水循环和保持水循环稳定的水。

人是自然界最大的细胞体,人体需要水的供应来维持生命活动。

由于人体需要水,地球上的水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从而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受危害——水就是这个道理。

二、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是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历史上,在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不断改变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或解体。

因此,人类对自然进行了长期而持久的探索。

而人类活动不仅直接破坏了自然界,也改变了自然界的结构及其构成。

比如,人类的活动对土壤的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再比如,人类活动导致河流断流引起河流径流量减少,从而对水资源加以利用;再比如,对自然生物进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危害直接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又比如,人类利用自然产物对生态资源进行掠夺以及直接威胁到自然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等。

从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上看,人为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所造成的。

[复习]水与人类文明

[复习]水与人类文明

简述水与人类关系摘要:本文从水孕育了生命,水对人类的文明作用(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水与人类健康三方面论述水与人类的关系。

关键词:水人类文明健康一水与生命生命起源于浩瀚的海洋。

在地球生物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元素溶解于大海之之中,生命就在大海中孕育而成。

生命起源于大海,起源于水。

同样从生命系统发育讲,人的生命起源于进化离不开水。

从生命个体发育讲,人的生命在母亲的羊水环境中孕育而成。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均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界中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水中。

包括人在内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在水中孕育而成的。

人体也是一个浩瀚的“海洋”。

在人体组成中,水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1.6%。

人体的一切器官和组织里都有水。

比如,肌肉里含水约70%,血液、淋巴液中含水90%,脑脊液里含水高达99%,即使在骨头里,也有16%~46%的水分。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有水参加才能完成。

人体如果没有水,养料就不能吸收,废物就不能排泄,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人的生命就停止了。

人缺水l%~2%,会感觉口渴;缺水5%,就要唇干舌燥、皮肤起皱,严重的会意识不清,以致产生幻觉;如果缺水10%~20%,则将危及生命。

二水与人类的文明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约360万年前,人科动物出现了第一个新属-南方古猿。

它以不同物种的形式向南非蔓延,大约250万年前,从这些物种之一中诞生了人属,他们的后代直立行走,使人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走出了非洲,向冰川期的欧洲、中国以及印度等地蔓延,并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

人类文明进化史表明,在人类进入农业文明社会以前1500万年的时间都是以同样的生产方式即采集和狩猎,在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中生存。

作为生物圈中基本组成因素的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考古发掘来看,早期的人类都生活在临近草原的低山河谷地带,因为这里有充足的食物(植物和动物),有洞穴可居,更有水可饮。

谈人水和谐的治水问题

谈人水和谐的治水问题

谈人水和谐的治水问题摘要阐述了人水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介绍了人水和谐发展的举措,包括转变治水理念、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内容,以实现人水和谐,共同发展。

关键词人水和谐;治水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防污型社会;开发与保护中图分类号 tv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257-01人水和谐观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

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人类处于水支配人的阶段,形成了人顺应水的人水观;在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主体意识急剧膨胀,形成了人征服水的人水观;在现代社会,人们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形成了人水和谐相处的人水观。

1 人水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

只有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

历史上,人类活动一直在改变水文循环和重新塑造地球的面貌。

为了负载更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湖泊;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建起了众多的蓄引提工程,致使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结果是越缺水越开发,越开发越缺水,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水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人类频繁无序的实践活动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引起环境和气候的异常变化。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在一些地方形成地面沉降、裂缝、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

因此,人类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自觉控制自己的实践行为。

在治水中,既要治水又要自治,改变过去人对自然环境(包括水资源)单向对抗性关系,建立人与自然(水资源)之间彼此共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