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结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说消 息交代新闻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_有_利__于__读__者__了__解__新__闻__发__生__发__展__的__来__龙____ _去_脉__,__加__深__对__新__闻__的__认__识__和__理__解__,__深____ _化_新__闻__的__主__题__,__并__有__丰__富__内__容__、__增__加____ _知_识__性__的__作__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考考你的记忆
(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报道的事件。 _____首__届__诺__贝__尔__奖__颁__发__。______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___诺__贝__尔__奖__获__得__者的__基__本__情_;况 二是__诺_贝__尔__奖__的__颁__奖__机__构__及__颁__奖__时__间__、__地__点___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说说你的理解
(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部分补充说明资金管理 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作者的用意何在? __让__读__者__对__诺__贝__尔__奖__颁__发__的__基__本__情__况__有__个__清__晰__的__认__识__,_ __体__现__诺__贝__尔__奖__评__选__的__公__正__性__、__规__范__性__。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后附答案)课前预习·独立自学语文(集体必做)1.反复读,读顺文本,攻克生字词。
2.反复读,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部分,并且说出它们分别指向什么内容。
3.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课后巩固·拓展·提升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一)字词关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1)【bān fā】(2)【yízhǔ】(3)【zhòng cái】(4)【jùé】情景化:法国的普吕多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________,《孤独》《命运》《法国》都是他的累累shuòguǒ________。
2.根据意思选词语(1):公布;发布。
(2):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
(3):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4):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5):巨大的数额。
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二)文学文化常识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支付诺贝尔奖奖项的奖金主要是来自诺贝尔遗留下来的资金。
B这则消息交代的诺贝尔奖的奖项主要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及经济学奖。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作者是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D荣获首届诺贝尔奖的人员是伦琴、范托夫、贝林、普吕多姆、迪南。
(三)默写黄鹤楼(崔颢)人乘黄鹤去,此地空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返,云千空。
晴历历阳树,。
日暮关何处是?。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①2021年9月12日上午10:00,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了2021年生命科学奖(袁国勇院士、裴伟士院士)、物质科学奖(张杰院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施敏院士)获奖名单。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含解析)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基础过关全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 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①shèn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②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③仲.裁的各国议会联④mé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②()③()④(2)画线句中“建树”的意思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后面,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B.本文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前面,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内容。
C.本文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在导语后将众多主要事实并列叙述,报道的事实的各部分重要性相等。
D.本文采用的是“悬念式结构”,先设置了带悬念的新闻导语,然后再叙述,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
能力提升全练3.(2022山东济南中考,5,★★☆)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要求做到准确、简明、生动,最恰当...的一项是()最美四月天,济南迎来新发展。
中央文明办近日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济南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连续四年位列该组别第一名,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标刻出济南城市文明新高度。
A.中央文明办近日公布测评结果B.“四连冠”:文明创建,济南永不停歇C.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D.济南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4.(2023山东德州九中第一次月考改编,15—1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8分)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第0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备作业)-【上好课(解析版)
第0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诺.贝尔(nuò)颁.发(bān)逝.世(shì)卓.有成效(zhuó)B.渗.透(cān)授.奖(shòu)巨款.(kuǎn)即.日(jí)C.瑞.典(ruì)挪.威(nuó)疗.法(liáo)仪.式(yí)D.遗嘱.(zhǔ)拨.款(bō)贡.献(gòng)荷.兰(h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B项改为:渗透(shèn)。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故答案为:B。
2.下列各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频有建树。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颚收入。
D.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改为:颇有建树。
B改为:仲裁。
C改为:巨额。
故答案为:D。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2.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阐述新闻事实的一种结构形式,越重要的内容越要放在前面。
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如本课和《消息二则》都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
3.新闻与消息: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实际上,“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本课的两则“消息”,即狭义新闻。
消息强调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课两则消息写于同一天,前略后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两百字,及时报道战况,并作出准确预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三路大军全面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并解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4.消息的结构:消息在结构上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六部分组成。
标题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和主体事件),标题可以分三种:主(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在主标题之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针对主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或延伸等。
专题0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选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bān( )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bō( )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shì( )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 )威的奥斯陆举行。
【答案】zhǔ颁拨逝nu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竖。
B.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
C.在欧州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告别。
D.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蔚将是欧元的硬币。
【答案】B【解析】 A项中“竖”应为“树”;C项中“州”应为“洲”;D项中“蔚”应为“慰”。
3.选词填空。
(1)王璐瑶同学因为努力学习,热心助人,学校为她________了“三好学生”奖状。
A.颁发B.颁布(2)虽然现代的教育人士花了很多精力,但在数学、技术和科学领域有一定________的女性仍然是少数。
A.建立B.建树(3)帕西建立了促进国际________的各国议会联盟。
A.裁决B.仲裁【答案】A B B4.【2018年中考语文宁波卷】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改正确的一项是 ( )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变为现实。
①2018年1月25日,诞生近两个多月的中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照片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关。
②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使各国科学家先后克隆了牛、鼠等动物,但一直没有突破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关。
③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不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
④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前沿。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附答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诺贝尔为科学艰难而又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诺贝尔奖本身的人文精神。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学习重点】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关注时事的兴趣,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遗嘱,诺贝尔奖产生。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1897年,诺贝尔的遗嘱公布,诺贝尔基金在1900年创立,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项评审团建立,1901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经过了种种质疑和争论,经过了各方的不懈努力,诺贝尔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诺贝尔奖在科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对激励世人探索科学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1901年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深深体会它的精神吧!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遗嘱.(zhǔ)2.解释下面的词语。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卓,卓越,高超。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3.知识链接(1)诺贝尔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2)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个人和23个团体。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升训练(解析版)
第0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_________了诺贝尔奖。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_________。
A.颁布卓有成就B.颁发成绩卓著C.颁布成绩卓著D.颁发卓有成就【答案】D【详解】(1)“颁布”指公布,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颁发”有“授予”的意思。
根据语境,“诺贝尔奖”应该是“颁发”。
(2)“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就,指大的方面。
“成绩卓著”指在成绩方面突出,量化性更强一些。
根据语境,使用“卓有成就”更为恰当。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扳发..了诺贝尔奖。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
..的各国议会联盟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建树。
..方面颇有D.1867年,瑞典..收入。
..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讹【答案】C【解析】【详解】A.颁发。
B.仲裁。
D.巨额收入。
故选C。
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A.shèn zhuó zhǔ bānB.cān zhuō shǔ bānC.cān zhuō zhǔ pānD.shèn zhuó shǔ pān【答案】A【解析】【详解】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知识点一、故事背景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
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
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
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二、相关资料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三、理解词义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二部分(②-④):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五、问题解疑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消息)一、音、形、义颁.发()遗嘱(..)建树仲.裁()联盟巨额二、文章结构导语: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主体:获奖者情况以及颁奖机构和颁奖时间、地点背景:补充说明资金来源、评奖情况三、中心主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颁奖机构、资金来源等基本情况,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
四、课内探究1.消息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2.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概括其作用。
(3分)3.背景部分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五、知识清单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
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
六、积累拓展(一)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AP)(美)、合众国际社(UPI)(美)、法新社(AFP)(法)、路透社(the Reuter led.)(英)(二)成语积累:进退维谷:用来形容进退两难。
维:语气助词,无实义。
谷:比喻困境。
莫衷一是:用来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不。
衷:折衷。
是:对。
叹为观止:用来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略胜一筹:用来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
筹:筹码。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肖:相似。
相形见绌:用来指相互比较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
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七、典题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发了诺贝尔奖,多家电台报纸pín()繁地报道了这个盛会。
(2)经济学家帕西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会议联盟。
这其中渗()透着他的心血。
(3)(诺贝尔奖)从按诺贝儿yí zhǔ()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4)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pō()有建树,这项shuò()果引发了文学界诗歌创作的空前热潮。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2.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阐述新闻事实的一种结构形式,越重要的内容越要放在前面。
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如本课和《消息二则》都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
3.新闻与消息: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实际上,“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本课的两则“消息”,即狭义新闻。
消息强调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课两则消息写于同一天,前略后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不到两百字,及时报道战况,并作出准确预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分三路大军全面介绍渡江战役的情况,并解析取得胜利的原因。
4.消息的结构:消息在结构上有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六部分组成。
标题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人物和主体事件),标题可以分三种:主(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在主标题之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针对主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或延伸等。
4、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划重点+双减作业设计)(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双减作业设计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一百多种发明,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
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出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路透社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是排名世界前三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主要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
路透社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在德国亚琛创办,次年迁往英国伦敦。
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大公司。
1916年,公司被改组为路透有限公司。
它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字音:遗.嘱(yí)颁.发(bān)仲.裁(zhòng)挪.威(nuó)渗.透(shèn)逝.世(shì)拨.款(bō)巨额.(é)卓.有成就(zhuó)字形: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多音字:遗(yí)遗嘱当(dānɡ)当然行(háng)排行(wèi)遗之千金(dànɡ)当铺(xíng)行走形近字:裁(仲裁)摹(临摹)颁(颁发)栽(栽树)摩(摩天)频(频率)挪(挪威)逝(逝世)拨(拨款)娜(婀娜)浙(浙江)拔(拔出)哪(哪里)折(折断)坡(山坡)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第2课《首届诺贝奖颁发》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bān发()仲.裁()遗zhǔ()巨é()2.解释下列词语。
(1)建树:(2)吞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二天,他亲自带队出击,碾碎了敌军的防御阵地并迫使其向后溃.退.。
B. 早在公元前一千三百五十年,玻璃制造业已..十分发达。
C. 由于店家们为赢得市场份额宁肯牺牲利润,《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现已展开一场摧枯拉朽....的价格战。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当....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五种奖金,于1901年首次颁发。
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C.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称为新闻的“五要素”。
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的怀念与崇高敬意。
5.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五个部分组成。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的原则安排的。
其中是消息的核心。
(2)人们常把“”“”“”“”“”“”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6.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到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
课内精读1.新闻讲究语言简洁,那么诺贝尔遗嘱的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介绍诺贝尔奖五类奖项的获得者,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拓展阅读车窗抛物屡见不鲜扔掉的,不仅是文明记者吕玥通讯员王鹏程于军“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同步巩固练习(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仲裁.()颁.发()遗嘱.()渗.透()2.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了X射线。
(2)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这笔资金合法拥有者,并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3)各国人民同心协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A.发明管理构建B.发明管辖创设C.发现管辖创设D.发现管理构建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B.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有突出的成绩)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建设)D.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D.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给人类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伦理难题。
B.198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C.截至发稿时,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占春播意向面积的7.9%,达到10650万亩。
D.在全球响应、全球覆盖、全球制作的模式下,使得“云上转播”能够大幅降低赛事转播服务成本并提高转播团队制作效率。
6.下面一段话中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衰老研究进入基因时代,基因和衰老现象之间建立起了因果关系。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粗字音有误的一项()A前沿(XXX)酷似(sì)B慷慨(kǎi)屏息(píng)C凌空(léng)轻盈(yíng)D悄然(qiāo)旋风(xuán)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酷似敦煌壁画C.漂浮刹那瞬间B.轻舒慷概绷直D.轻盈沸腾由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XXX 组织开展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XXX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4.今年8月15日,我国舟曲发生了泥石流,灾情严重。
请你给灾区的人民写一条短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你是酷暑的浓阴B.你是深秋里的XXX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二、能力提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XXX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XXX、XXX、XXX)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在XXX主席XXX 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北京在XXX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二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
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巩固训练题(附答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堂巩固训练题1.诺贝尔,化学家、工程师。
2.字词训练。
nuò bān zhòng zhǔ( )贝尔 ( )发 ( )裁遗( ) é nuó巨( ) ( )威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4.课堂内容训练。
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新闻的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由:结果:⑵《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是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⑷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5.课堂能力提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副题、导语、主题、结语五部分。
B.新闻的标题除了有正题外,还可以有引题或副题。
C. “……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去掉其中的“最大”,语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D.《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文中使用多种修辞,有利于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1.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2.略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4.课堂内容训练。
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新闻的要素是什么?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斯德哥尔摩;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事由:这些人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结果:这些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⑵《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是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导语部分是除去电头的内容,从“瑞典国……”到“……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部分简述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以及诺贝尔奖奖励的条件。
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是背景材料。
通过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诺贝尔奖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的情况。
⑷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5.课堂能力提升。
6. A。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023年同步练习卷(1)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贡献(gòng)颁发(bān)遗嘱(zhǔ)B.拨款(bō)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C.仪式(yí)逝世(shì)拥有(yōng)D.安慰(wèi)仲裁(zāi)颇有建树(pō)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奖基金会今天____颁发了诺贝尔奖。
②他建立了促进国际____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在欧洲一体化名义____的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A.首届裁决消亡B.首次仲裁消失C.首次仲裁消亡D.首届裁决消失3.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A.你是酷暑的浓阴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二、语言运用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南方日报2019年11月13日讯)“功夫之城"佛山将迎来功夫电影界的主题盛会。
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下称“电影周”)将于12月17日至21日在佛山举行。
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首个以“大湾区"命名的电影周活动。
11月12日,佛山市召开电影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的活动安排。
请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5.捕捉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及答案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瞩,“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shèn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mé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颁发(bān)shèn(渗)透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联méng(盟)(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遗瞩”,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遗嘱”。
(3)“颇有建树”中“建树”的意思是:建立的功绩。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D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 D.挽救贯穿弘扬3.按要求修改下列语句。
【A】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B】(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举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综合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是由海南省政府出资_________(设立设置)、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母基金。
(2)2021年12月25日,经验收组_________(评价评定),太原市110所五星级幼儿园复验合格。
2.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这是这则消息的导语。
B.作者从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
C.“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消息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了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D.这则消息用客观事实说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概况。
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和苗)由于新冠疫情,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再次改为线上举行,诺贝尔奖颁奖晚宴被取消。
瑞典王室成员、诺贝尔奖各奖项评选委员会评委以及300余名观众当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出席线上颁奖仪式。
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按惯例宣读获奖者的成就。
诺贝尔奖得主此前已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线上颁奖仪式播放了他们的领奖视频。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名科学家为真锅淑郎、克劳斯·哈塞尔曼和乔治·帕里西;化学奖得主为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文学奖被授予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经济学奖由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获得。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卡尔-亨里克·赫尔丁在致辞中说,持续的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生活,当前的挑战是建立“对科学的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消息)一、音、形、义颁.发()遗嘱(..)建树仲.裁()联盟巨额二、文章结构导语: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主体:获奖者情况以及颁奖机构和颁奖时间、地点背景:补充说明资金来源、评奖情况三、中心主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颁奖机构、资金来源等基本情况,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
四、课内探究1.消息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2.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概括其作用。
(3分)3.背景部分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五、知识清单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
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
六、积累拓展(一)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AP)(美)、合众国际社(UPI)(美)、法新社(AFP)(法)、路透社(the Reuter led.)(英)(二)成语积累:进退维谷:用来形容进退两难。
维:语气助词,无实义。
谷:比喻困境。
莫衷一是:用来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不。
衷:折衷。
是:对。
叹为观止:用来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略胜一筹:用来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
筹:筹码。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肖:相似。
相形见绌:用来指相互比较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
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七、典题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发了诺贝尔奖,多家电台报纸pín()繁地报道了这个盛会。
(2)经济学家帕西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会议联盟。
这其中渗()透着他的心血。
(3)(诺贝尔奖)从按诺贝儿yí zhǔ()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4)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pō()有建树,这项shuò()果引发了文学界诗歌创作的空前热潮。
2.请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
(2分)①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
②他在临终前写了一份遗嘱,要求将他的财产分为两部分。
③这些发明专利使他得到了很多钱。
④他一生拥有355项发明专利。
⑤其中一部分钱用来奖励各个领域杰出的人。
⑥诺贝尔的一生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战胜了一次次失败,获得了一次次成功。
正确的顺序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 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0.8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26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4.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8点,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
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5.31,有改动)A.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B.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C.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D.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5.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0字以内,含标点)(2分)本报讯4月27日,记者从牡丹江市文明办获悉,今年牡丹江市将设立“市民文明日”。
首个“市民文明日”确定为5月6日。
据了解,“市民文明日”当天,牡丹江市将以“文明交通我参与,我接力”为主题,举办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活动,文明日的设立将有利于加快牲丹江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掀起创建文明城市新高潮。
6.下面一段活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①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令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体育产业中。
②花样翻新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订制健身计划。
③这些软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为人们健身提供了便利。
(1)第句,修改意见:(2)第句,修改意见:7.诺贝尔奖是一个举世瞩目、对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奖项,它的研究成果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
为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诺贝尔奖并联系相关实际进行思考,八年级(1)班准备出一期题为《诺贝尔奖与我们》的专题板报,板报设立三个栏目。
请你协助宣传委员,完成以下任务。
(1)在第一个栏目中,你要向同学们概述诺贝尔奖的性质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请依据以下材料,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2分)【材料】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留下遗嘱。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增设经济)等5种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1901年,诺贝尔奖正式颁发。
一百多年来,几十个国家的近千名学者相继获此荣誉。
得奖者中,有7位华裔科学家和3位中国学者,他们是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英籍华人物理学家高馄,美籍华人化学家钱永健、李远哲以及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作家莫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2)宣传委员准备根据以下材料,为第二个栏目拟写一个标题,他写了前一句,请你补出后一句。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分)【材料一】近来,人们对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3)具有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具有独立性、求异性和创新性;(5)具有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材料二】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表明,中国中小学生的创新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
中国孩子认为自己有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栏目标题:展开想象翅膀8.阅读并完成各题。
(14分)忆读书冰心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⑩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⑪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⑫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1分)__________(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
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3)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分)①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②我决定咬了牙……(4)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 (4分)(5)《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3分)(6)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