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有文采”,也就是说考虑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让读者赏心悦目。标题上之所以用了“锤炼思想”的字样,是想让学生不要误解,以为有文采就是变换一下句式,多用几种修辞手法,而是要认识到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了语言的思想,也没有不表达任何思想的语言。有了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语言表达才会顺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语言表达才会写生动。



怎样才算有文采,大体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前三者说的是语言修饰,后者说的是语言内涵,后者更见语言功底。



教学建议



一、台阶练习



本单元教学,可在整篇作文之前做一些单项语言训练。下面提供的几种,可供参考。



(1)选词填空练习。如“写作练习”第一题。这一题每个空后面都给出了几个同义词,让学生比较选用。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辨别词义的能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辨别词义,可以使得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2)对对子练习。对子有难有易,虽然从小学就对对子,到高中仍然可以对。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恪先生就出了“孙行者”一词,要求考生属对。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后来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答对“胡适之”,被传为美谈。对对子,通过辨析对于掌握汉语词语的意义、词性、音韵大有好处。



(3)句子仿写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各种句式和修辞格。



(4)词语活用练习。如:①活用成语,依据情境需要,打破成语在使用中的“不可更改”的定势,换位使用,使语言更有时代气息。②巧用文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白交融之美,在行文中适当巧妙地嵌入学过的文言词语,使文章更具有美感和文化品位。③多角度地引用名句。巧妙的引用会让文章生色。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注意设置一定的语言环境。因为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的修饰是无所谓好与不好的。



二、分析名家修改练习



这一练习的做法可参照“写作练习”进行。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这里介绍几种寻找途径和比较方法:①从题注入手。例如选入课本的文章,在标题下的注释里常有这样的话:“选自……有修改”,或“选自……已经作者修改”。根据这一线索,就可以找到修改前后的文本。②比较不同版本。作家的短文通常先发表在报刊上,然后结成文集出版,文集过些年又会再版。在结集和再版时,

一般都会修改,特别是那些严肃认真的作家。因此可以找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版本来对照。③看手稿影印本。名家的手稿常有影印本出版,这种影印本上的修改一目了然。



找到不同版本的文章后,把它们复印下来,逐字逐句对照,以最后的版本为准,在最早的版本上修改。修改后逐处分析、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修改,改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自己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然后把那些一看就知道为什么的修改剔出去,把有较高水平的修改合并同类项,整理成文章。



有关资料



文采散论



伍立杨



文采,就是作品的精神、风貌、脉搏,是通过文字熠熠闪射出来的光芒,是飘飘的旌旗;好比龙凤绘藻,虎豹炳蔚,神采照烁;草木贲华,青绿紫橙,斑驳五色。文字甚至是一种声音,林籁发音,有如竽笙;泉石激韵,和若球簧。文采在作品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衣,盖外衣无妨生命,而没有文采的作品,却是无血无肉的僵尸。这样说,文采又是一种内涵。文采正是郁然于内里,焕然于外表的那样一种气血。



文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上乘之作,必文采郁郁,失去了文采也必失去了生命。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艺作品对人心的感受,于情意的疗救,所倚重的不是药石丸散,不是祖传药膏,文学之赖以成为人生精神的支柱,正是其情、境、意、识见、思想之综合感染力,总起来说,在于它美。美是不能没有的,契诃夫戏剧里说:“我已经老啦,我已变得庸俗啦,我不会爱任何人,唯一使我感动的,就是美,只有美还不容我不动心。”(《万尼亚舅舅》)



文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漂亮的文字,但这漂亮并非仅谓大红重赤、斑斓陆离,它的优美,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或冲淡平和如晨岚暮烟;或清丽出尘如娟娟露竹;或孤凄荒寒如古道西风;或冷艳刺目如深秋涧红;或汪洋恣肆如大河前横;或清旷豁达如沧桑智者;或气度雍容如三春牡丹;或感伤抑郁如孤舟嫠妇;或老到味醇如三秋桂子;或沉郁冷峭如秋溪水石;不拘一格,众美出焉。然必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境界,于表达上亦须擒纵自如,一如意中所欲出。



即以承先启后的现代散文线索,我们循香而去,往往惊诧那一座现代国语苍翠蓊郁的百花园。鲁迅先生的冷峭孤愤、沉郁顿挫,林语堂的热烈明快、闲散幽默,俞平伯的缜密从容、典雅委婉,朱自清的晶莹温润、清丽工细,废名的清空疏朗,梁遇春的情致婉转,钱钟书的犀利机智,沈从文的朴讷野茂……即以当代小说而论,也有王蒙举足轻重,涉笔成趣

,机智畅达,表情达意的淋漓酣畅常令人不敢仰视。阿城的意新语工,气韵生动,叙事功能极强,看似不大规范,却又极自然,是一种很古的意趣。何立伟的笔致舒朗,语言的极度推敲又酿就了神奇的光彩和气息,言语间空白多,弹性大。张承志的低回悲壮、回旋连绵,像一阕深沉雄浑的古歌。他们的作品风格即是他们的气质、知识、见解及趣味的中和,他们的文字异彩纷呈,各有套路,却无不烘托出一种焕然文采,使我们读了,就不禁要拍案惊奇,栩然而醉。



文采斐然的作品,语言闪烁着不可思议的灵光,情感和心境像水一样使一个个词汇改变了原来的印象,浸润在一派新鲜的含义里。词汇的作用往往为人所忽略,其实,胸中有百般细微的感触,不能以言词传达最是憾事,而辞藻的妙用,在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表现出完整。白描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境界非词藻不为工。旧时书面语固然死了,但在高手那里,它又会浸染全新含义,必要时借来一用,经济、得力而且最为醒豁。文学史上文采焕焕的大家,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曹雪芹、鲁迅、俞平伯、钱钟书,词汇量都十分惊人,他们才是左右逢源、举重若轻、起落裕如、移步生莲的文章大家。辞藻,文采的基本要素,是应某种需要而生,并非东涂西抹以炫人耳目为业的。鲁迅早年倾心西方文学时,由于章太炎先生的指导,在偶然的回顾中,发现了从小熟读的传统文学的某种魅力,魅力的诱惑,竟至从此形成一种癖好,行文时,往往投进一些古僻的字眼,恍如流水因顽石的阻碍,时时激起漂亮的旋涡。所以鲁迅文体的文采是古雅冷峭的,正吻合于他在黑暗的年月里读《法苑珠林》《百喻经》《大唐西域记》并着迷于其中广博的譬喻和清丽古峭的文辞。



当然,辞藻是文采形成的基础,妙用辞藻,非谓堆砌,而在善用。即善于组织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粗看似不平整,但字辞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文采必由辞藻的灵动组构而成,而当如树林交柯,枝干之间,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辞旨老当,富于弹性,如余光中所说,是要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这才是活的语言。莎士比亚的像草地一样丰厚的奇趣迭出的比喻,苏东坡风貌旷达、妙趣横生的文字,钱钟书冷峭辛辣、遐思奇异的随笔就焕发着这样的奇彩。



简练在文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看出组织辞藻的功夫。写得简练就是写得有才气,凡文章,意真则简,笔老则简,气蕴则简,神远涵藏不尽则简。这似乎不尽是古典文学

的特质,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尝谓:应深入到那些平凡的事物中去寻找不平凡的奇特和新鲜的东西,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必须写得简练些。人总是按美的规律造型,倘无起码的简练含蓄之美,文采又从何而生?



要写得有文采,有才气,简练,善用辞藻,作为汉语文学来说,不能不以古典文学作营养。现在的青年作家精通古典文学的恐怕很难找了。其实文言及修辞往往使意境升华,因为它是中国人内心里的东西——以古代的文章格调作为诗人的言语,而诗的内涵即在于它的形式上,它的言语、神情、口吻之间,似乎诗的内涵、形式、言语三者已凝成一古物,历千年之久。这实在是文言文的可惊可叹处。广泛地吸收文言词汇、语式和修辞手段,又为新生的白话添加了一个悠久深厚的传统。领会古文意境非谓拘泥盲从,我们应该从文言与白话的精粹交融点提炼出味道来,因为文字的魅力使人着迷!况且物质文明、社会工业化日益蔓延,人性也因之趋于肤浅,以古文的有机成分注入现代白话文的肌理,正是为词采注入良好气血。文言之美除了文学作品以外,即使是在《本草纲目》《毛诗品物图考》等大量古杂书中也可寻出颇为古雅的意趣,慨然获得一种意外的惊喜。当代小说家阿城的《遍地风流》这样写道: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的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何立伟《鬼城》这样写: “几棵鬼枣子树,拿指头凌凌乱戳着夜,到底戳不出一个眼,因此没有米粒星子透出来。”这样的遣词造句才是深得中国文学与文字三昧的。在这个时候,其文字的诗人之风往往使意义退居第二位,十分精妙的文字安排显示出非凡的才气,文墨的功力由此显现。这使我们看出汉语文字的灵光神妙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悠久的文字,与其同时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存在了三千余年后业已消失,汉字却越来越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文的非线性直观效果及其音义二维的特殊功能,是通向冥契道妙的特征,又可直追文化哲学的内蕴。中国字往往就是词,字词一体,词汇从它自身所处的位置,及与他词的组合中获得真正的力量。以文学的特殊处理方法,把一个词放在他人料想不到的地方,它因而显得突兀新鲜,深沉的体会又发挥了旧义,使最普通的常用字陡然起了一种朴素而强烈的本质之辉。文采飞扬的作家,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同时也保留了时代的精神,不因墨痕漫漶而消弭。正如无言的美术可表现文化积淀和精

神嬗变一样。



鲁迅先生说:“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文采每每被人视为形式,但是正如绘画离不开色彩和线条,音乐离不开音响和节奏,舞蹈离不开姿势和旋律,文学离不开语言和文采,没有文采的语言,不是真正的文学语言。在这个意义上不重视形式就无所谓艺术创造。



欲张扬文采,不能不强调,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更是作品的本体。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的后面有文化积淀。一个人文化修养越高,他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就会越多。文采贯穿在语言流程中,贯穿在作品的全部精神内涵──它的情致、神态、气韵、风骨中。丹纳《艺术哲学》尝谓法国17世纪大家如高乃依、拉封丹、莫里哀等皆出自路易十四治下,盖“当时不仅名流,所有的人都文笔优美”。优美的文体成为风气,一个人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可见美文的生发需要倡导和气氛。当今国人中从事文学的有不少急功近利,读书极粗的附庸风雅者,思想既平庸,又欲炫新奇,就距离文学很远了。其决裂文笔的根源在于意图写出自己感受更多的东西,而素养不到,不免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了。焚琴煮鹤者之流本来与雅字无缘。现在有很多人是不要读书的,即读,也是蜻蜓点水,秀而不实,且又短于鉴赏。好多搞文学的人,同他们说起经典,他眼前只是一片灰色,文盲这个词,真可借过来──就是文学之盲,文学盲的致命处是欠缺美感,对于文采,全无欣赏能力。



一部作品若是失却了语言魅力,正如一朵花失却了芳馥和神韵,其审美价值就值得怀疑了。中国文字迥异于别国文字的格式是对仗、思想、想象、色泽上的联属和对比,文学大师的作品,其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这正如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一样,笔墨本身是目的,物象还是次要的。小说、散文的语言,也绝不纯粹是外在的东西。



袁牧《续诗品》谓:“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装。匪沐何洁?匪薰何香?若非华羽,何别凤凰。”是啊,缺乏文采,也就失却了感染力。《聊斋志异》娇娜篇写书生孔雪笠,旅羁重病,得一老伯引丽姝前来看视,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见异色,呻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不久即遍体清凉而愈。美文对人的精神疗救,亦当如是。上乘的艺术,需要多方营养,古今中外,文言、旧词、佛典、民间口语、外国文学的特殊表达法,都可拿来为我所用。俞平伯先生的散文深得知堂老人器重,就在于他善于化用文言、欧化语、佛经、旧体诗词中的绝妙

好词、口语及多种语法成分,酿就一种特别耐咀嚼的缜密委婉、典雅回环的散文,特饶风致,言外之意,味外有味,文采照烁,生机盎然,功在化用。



文采,醉心文学的人的冀盼,同时也是文学生命力的一个露气郁郁的标志。文学上不朽的声名要靠作品给读者的乐趣而定,而这乐趣,除了思想、识见的魅力,文采所形成的美,也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文章美如精金美玉”,苏东坡写信给他的朋友这样说:就像真宝石能通过一切考验。他自己的作品不正是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吗?文采的魅力和美感就在于动笔和收笔之间。庄子的文章、六朝抒情小赋、唐宋散文、明清小品,所以取悦于千秋万世的读者,超越一时的文风而流传下去,正是基于其文采焕然的独到笔墨。文采郁郁的作品,在接受者那里必定获得快感。醉心文采魅力的人,他的思绪会循着作家笔端能表达一切思想的脉络,笔者自忖人间诸乐莫过于此。这种快感往往敏锐到深入文句的肌理,也就是字词的最微妙的调遣中。鲁迅先生给刘半农校点的《何典》序中说:“成语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从成语中,另外抽出思绪。”推究先生的意思,也是很明白地在张扬作品的文采,并以最基本的字汇作为出发点,揭示文章和修辞的奥秘。文学作品的文采,就是以人艺来弥补天工,而且弥补到人艺恰如天工的地步,师心造境,达到文学的极致。



(选自伍立杨《文采散论──兼论当代小说、散文语言的失血》,有删节,《名作欣赏》1992年第4期)



文采也有力量



朱国良



记得以前读《共产党宣言》时,对开卷之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印象极深,直到如今还能熟背。这是哲理与形象的生动组合,是思想和文采的绝妙搭配。马克思、恩格斯向旧世界挑战的时候,就是这样从容不迫,诗情洋溢。这给我们以启示:文采也有力量,作报告、写文章都应当努力做到既有思想又有文采,使人不但得到教益,而且受到感染。



我们开展工作,离不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需要把道理讲清楚,把要求说明白。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更应当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质量上乘的精神食粮。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艺术。语言风格正是一个人理论水平、行为方式和文化素养的体现,文采则是语言文字闪射出的熠熠光芒。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讲话和

文章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不可缺少的追求。没有文采的东西,往往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后果。文采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如泉石流韵、林籁鸟鸣,可以让人受到滋养和熏陶;是一种思想的表达,郁然内里、焕然外观,能够使人得到教益和启迪。



也许有人会说:文采只是一种形式,何必非要为此劳神费力不可。宣传动员群众,把任务、要求说明白即可,用不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理论学术文章,有观点、有内容更重要,不一定“开卷别有沧桑感”、“总见笔墨逞风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思想和文采的关系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表现,形式能够反作用于内容。文采不是高谈阔论,不是华丽辞藻,而是服务于内容需要的最佳形式。我们提倡注重文采,并不是咬文嚼字、忽视内容,更不是以辞害义、哗众取宠,而是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形式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好地为人理解和接受。文采的力量就蕴涵于对内容的生动诠释中,贯穿于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一个好的思想,一个新的观点,如果有了一定的文采,无疑作用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文采有力量,劝君莫小视。辉煌全唐诗,崔护仅有小诗一首;浩瀚千古文,王羲之只有短文一篇。而崔护之诗、王羲之之文所以能传诵百代、光耀千秋,是与它们文采斐然分不开的。如果说这是文艺方面的例子的话,那么许多古今中外的事实则可以让我们从更广的意义上领略文采的力量。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屡见其中唐诗、宋词、汉文章光芒闪烁,即使像《别了,司徒雷登》这样的政论文,也是生动、泼辣、有趣的。读列宁的文章,如《欧仁·鲍狄埃》,总觉其落笔之际一往情深;他使用的“天上的云雀不如手中的麻雀”,“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等警句式语言,令人回味无穷。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内容虽然高深,文字却很有一番竹外桃花、斜阳疏影的酽酽趣味。李时珍的医药经典《本草纲目》, 目的本在实用,其中却时有典故纵横穿插,哲理激情渲染烘托,读来何其快哉。



由此想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应当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到“三贴近”,离不开研究主体和受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强调思想是重要的,注重文采也是必要的。文采并非文学的专利。作报告、写文章借助于文采,可以使思想表达更深刻、更生动,可以使思想的灵魂乘着

文采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进而达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因而是值得人们下功夫去追求的。



(选自2004年2月5日《人民日报》第九版)


2008-09-26 人教网
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