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原文】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之也。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夫粗工之与缪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
【译文】
人身不过分为表和里,气血不过分为虚和实。表实的人里一定虚,里实的人表一定虚,经脉实的人络脉一定虚,络脉实的人经脉一定虚,疾病的常见现象啊。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先攻其实邪,后补其正虚,也有不再补其正虚的时候。粗浅的医生治疗疾病,或者补其正虚,或者攻其实邪,有时侥幸取得疗效,有时无效。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使实邪更实,正虚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很明显,所以可以知道(他们的错误)而谴责(他们)。只有平庸的医生治疗疾病,一概补其正虚,不敢攻其实邪,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稳妥,
贻误病人而见不到他们的过错。他们也不知道自我反省过错,即便老死也不知道悔过,并且说:“我用的是补药,有什么过错啊?”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啊?”即便病死也不知道庸医的过错。粗浅的医生和荒谬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唯独平庸的医生贻误病人最重,就像鲧用阻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不懂得五行生克的道理。
【原文】
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慿藉耳。
【译文】
补法是病人所乐于接受的,攻法是病人害怕使用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悲哀啊!世上没有正确的标准,谁能区别医生治疗的正确与否?现在我编写这篇论述汗吐下三法的文章,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后来的医生(治疗疾病的时候)有所依据罢了。
【原文】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虽
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余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译文】
疾病这个东西,不是人身体上本来就有的,有的是从外面侵入人体,有的是从体内产生的,都是邪气造成的。邪气侵入到人体,赶紧攻治它才行呀,赶紧驱逐掉它才行呀,一股脑儿地包着使它留下来,行吗?即使是愚男蠢女,都知道那是不可以的呀!可是到了他们生病时却一听说用药攻治,就不高兴,听说用补药就喜欢了。现在的医生说:“应当首先使病人的元气强固,元气充实了,邪气就自然离去了。”世上像这样的愚妄之人是多么的多啊!
病邪中伤了人体,轻的传变久了,就自行消失,稍为严重的,传变久了也难好了。更加严重的,就会引起突然死亡。如果首先谈强固病人元气,用补药来给他补,病人体内的真气还没有充足,而邪气已经像一群野马交错急驰,横跑狂奔,就不能制服了。只有对脉微欲绝、下元虚衰、无邪和无积的病人才可以谈补。对其他的有邪积的病人,而要谈论用补的话,都是像鲧治洪水,“水来土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类的人了。
【原文】
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識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治病,可泄而出之。《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阶也。《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如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至津液,通血气。至其统论诸药,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殊不言补。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然则圣人不言补乎?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
非吐汗下未由也已。
【译文】
现在我阐述汗吐下三法,首先讨论攻法祛邪,邪去则元气自然恢复。况且我所讨论的三种治疗方法,琢磨应用了很长时间,非常精准熟练,只有取得疗效,没有错误失手,因此才敢对后人讲解。
天有六种气运:风、暑、火、湿、燥、寒;地有六种气运:雾、露、雨、雹、冰、泥;人的食物有六种性味:酸、苦、甘、辛、咸、淡。天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上部;地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下部;人的饮食不调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中部。这是发病的三种情况。病邪侵入的途径有三种,驱除病邪的途径也有三种。风寒之邪,结聚在皮肤之间,藏匿于经络之内,留在体内不消除,有可能发生游走性疼痛,麻木不仁,以及四肢关节肿痛不适、拘急挛缩等(多种病证),可以用汗法祛邪外出。风痰宿食,滞留在膈或上脘(的病证),可以用涌吐的方法祛邪外出。寒湿痼冷,(或)热客下焦等在下部的病证,可以用泄下的方法祛邪外出。《内经》分别阐述各种病证,并非一种症状表现;分别论述各种疾病的治疗,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讨论运气(异常)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分别确定用酸苦甘辛咸淡(等不同方法治疗),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讨论补法的,偶尔见到一两处;然而《内经》(所说)的补,不是现今所说的补,相关论述在《补论》(注:《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比如辛味(可以)补肝(注: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张从正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