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译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率(lǜ律):一定的标准和比率。此用如动词, 意为比例。
条:分条列举。 左:下面。 原补:《儒门事亲》卷二中的一篇,全名为《推 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预:参与。
一言:一句话。引文见《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 病诠
张从正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 人(1156-1228),睢州考 城人,是金代的著名医 家,兴定年间(1217-1222) 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的“攻下派”的创始人。 张子和一生著述颇多, 最著名的就是与学生麻 知几、常仲明等共同写 成的《儒门事亲》。
过:外乎。 表实:谓表邪盛实。以下四句言邪实是因,正虚 为果。
纯:完全。
渠:他。指代庸工。 终老:年老;到老。《论衡· 无形》:“终 老至死。”
鲧(gǔn滚)湮洪水:鲧,亦作“鮌”,传说为 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封崇伯,奉尧命治水。他 采取築堤之法,九年未平,被舜杀死在羽山。 《山海经· 海内经》:“洪水滔滔,鲧竊帝之息壤 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於羽郊。鲧 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国语· 晋 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於羽山,化为黄 熊,以入於羽渊。”另见於《楚辞· 天问》等。湮, 阻塞。
具:陈述。 补论:《儒门事亲》卷三有《补论》 篇,其论补曰:“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馀者 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馀而阴 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馀而阳不足,则当 损阴而补阳。热则芒硝、大黄,损阳而补阴也; 寒则乾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岂可以热药而 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经》曰: ‘因其盛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此之谓也。”
交驰横骛(wù务):谓邪气盛实扩散。横骛,縱 横奔驰。
脉脱:谓脉息微弱将绝。
始:方才。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祛邪所以扶正的观点及汗下吐三法“能兼众法”理论。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鲧鹜漉嚏涎渫砭诠湮二、繁体字憑補穩過婦風盡裏雖實腫癢興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误人而不见()其迹。
2、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淚()。
四、重点词语1、(治病)诠2、(常)著3、渠(亦不)4、省(其过)5、湮(洪水)6、颇(甚) 7、散(论诸病) 8、流(言治法) 9、(非一)阶 10、具(于《补论》条下) 11、殊(不言补) 12、若(草木) 13、口体 14、(形)措(而不用) 15、(大)瘵 16、未由 17、相(其病)五、指出语法现象1、可得而罪也。
2、热客下焦。
3、可汗而出之。
4、病之去也,梁肉补之。
5、若人无病,梁肉而已。
6、可涌而吐之。
7、实实虚虚。
8、是之谓也。
9、以十分率之。
六、今译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3、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4、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七、阅读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豪富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台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爲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産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止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産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爲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幹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节选自《儒门事亲·补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坏猫
段落大意:
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 编排的原因。
重 一、通假字
点
归
纳
1. 所以该治病之法也。“该”通“赅”,包括。 2. 使不预三法。“预”通“与”,参与、列入。
二、词语活用 1. 实实虚虚。(实、虚:使动用法,使„„更实, 使„„更虚。) 2. 故可得而罪也。(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3. 出之者亦三也。(出:使动用法,使„„出。) 4. 可汗而出之。(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第8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语活用: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其:我。 诬:曲解。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重点句子:
【译文】
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
各立门户,谁肯降低自己高贵的身份而问一问呢?
段落大意:
述现在医生对三法的歪曲理解和作该 文的原因。
第9段
重点词语:
词语活用:
過:过失。此指病邪。
病之去也,梁肉补之。(名词作状语,用梁肉)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措:搁置。
瘵:病。
第7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句子:
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译文】
不是用吐汗下三发就无从治疗了。
段落大意:
区分汗下吐三法与补法,类比道德 教化与刑罚,以说明三法之重要地位。
逐水法:攻逐水饮
甘遂.大戟 逐瘀法:血液瘀积在下.
润下法:补益精血,滋润肠道
较温和 增水行舟
张从正:“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
和法:
重在调和 人体正气与外界邪气
脏腑功能运转
肝脾不和 心肾失和
温法:
汗吐下三法
汗吐下三法张子和攻邪三法汗吐下金代名医张从正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县部城(今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人。
金代四大名医之首。
张从正幼年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
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
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
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
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
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
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儒门事亲》,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
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
还有六门三法等目。
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氛《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找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张从正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
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
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砌磋医理,辨析奥义。
甚学宗刘完素,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力主“邪气加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
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疗病,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
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论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适应症,也有禁忌症。
邪去之后,需用饮食调补之,每能出奇制胜,如其据《内经》“惊者平之”之训,以木棒敲击木几之响声治惊恐得病2例,亦一种心理疗法。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医古文一.重点归纳《秦医缓和》:(一)、通假字1.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2.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二)、古今字1.被发及地。
2.将食,张。
(三)、异体字3.序为五节,过则为菑。
(四)、词语活用1.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2.厚为之礼而归之。
3.晋侯欲麦。
4.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
5.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6.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五)、特殊语序1.主是谓矣。
《扁鹊传》:(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祛邪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
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
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
诀,通“決”,疏通。
6.揲荒爪幕。
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
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及早。
9.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
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文,同“纹”。
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
厉,同“砺”,磨刀石。
此用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
输,同“腧”,腧穴。
(三)、词语活用1.扁鹊独奇之。
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齐桓候客之。
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3.闻贵妇人。
贵,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高贵。
4.轻身重财。
轻、重,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重视。
5.太子病血气不时。
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6.臣能生之。
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四)、特殊语序 1.而何怪?(宾语前置。
宾语:何。
) 2.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宾语:何)3.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
“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4.是以阳缓而阴急。
(宾语前置。
“是”作介词“以”的宾语。
)5.问中庶子喜方者。
(定语后置。
“喜方者”是“中庶子”的定语。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的译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的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
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之也。
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
夫粗工之与缪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
【译文】人身不过分为表和里,气血不过分为虚和实。
表实的人里一定虚,里实的人表一定虚,经脉实的人络脉一定虚,络脉实的人经脉一定虚,疾病的常见现象啊。
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先攻其实邪,后补其正虚,也有不再补其正虚的时候。
粗浅的医生治疗疾病,或者补其正虚,或者攻其实邪,有时侥幸取得疗效,有时无效。
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使实邪更实,正虚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很明显,所以可以知道(他们的错误)而谴责(他们)。
只有平庸的医生治疗疾病,一概补其正虚,不敢攻其实邪,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稳妥,贻误病人而见不到他们的过错。
他们也不知道自我反省过错,即便老死也不知道悔过,并且说:“我用的是补药,有什么过错啊?”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啊?”即便病死也不知道庸医的过错。
粗浅的医生和荒谬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唯独平庸的医生贻误病人最重,就像鲧用阻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不懂得五行生克的道理。
【原文】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慿藉耳。
【译文】补法是病人所乐于接受的,攻法是病人害怕使用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悲哀啊!世上没有正确的标准,谁能区别医生治疗的正确与否?现在我编写这篇论述汗吐下三法的文章,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后来的医生(治疗疾病的时候)有所依据罢了。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及:如果。 過:过失。此指病邪。 病之去也,梁肉补之。(名词作状语,用梁肉) 措:搁置。 瘵:病。
.
病 第7段
诠汗 下 吐 三
重点句子:
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译文】
不是用吐汗下三发就无从治疗了。
法
段落大意:
该
区分汗下吐三法与补法,类比道德
尽
教化与刑罚,以说明三法之重要地位。
治
.
病 第8段
诠 汗 词语活用: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温法:
温热
治寒证(内寒)
温胃散寒法
暖肝散寒法
温肺散寒法
温通经络法
.
清法: 寒凉药物 清心泻火 清肝泻火 清胃泻火
治内热(内火)
消法: 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
必有消散,乃得其平. 食积 癥瘕(各种积块)
.
补法: 气.血.阴.阳等基本物质亏损或是脏腑
功能衰退
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 滋水涵木
尽
还计较病人的死活呢?
治
.
病 第2段
诠汗 下
段落大意:
吐
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
三
“庶几来者有所凭借”。
法
该
尽
治
.
病 第3段
诠汗
重点词语:
下
吐
三
词义辨析:
法
该
固:
尽
治
诸:之于。兼词。
先当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巩固) 予固难与之苦辩。(实在)
.
病 第3段
诠汗
下 段落大意:
吐
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
下 重点词语: 其:我。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三.一) 一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 内经》 论诸病,非一状也; 言治法, 非一阶 至眞要大论》 非一阶也。《至眞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 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 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 生诸病,
阶:道,途径。 途径。 断:区分。 区分。
具:陈述,记载 陈述,
补论: 儒门事亲》 补论:《儒门事亲》 (三.一) 一 卷三中的一篇。 卷三中的一篇。
其:指上文的“愚夫愚妇”。 指上文的“愚夫愚妇”
传:即传经。由一经的病 即传经。 稍微,略微。 证传变另一经的病证。 证传变另一经的病证。二) 颇:稍微,略微。 (二.二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 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 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 以补剂补之,眞气未胜 而邪已交驰横骛 交驰横骛而 以补剂补之,眞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 不可制矣。 不可制矣。 交驰横骛:谓邪气盛实扩散。 交驰横骛:谓邪气盛实扩散。
《儒门事亲》共十五卷。首三卷为张从正所 儒门事亲》共十五卷。 其余为友人及弟子辑著而成。 著,其余为友人及弟子辑著而成。内容包括医论、 诊断、病证、治法等, 诊断、病证、治法等,主要介绍了张从正运用汗 下吐三法的理论和经验, 下吐三法的理论和经验,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和 创见,并附有二百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 创见,并附有二百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 所以名《儒门事亲》者,乃是“医家奥旨, 非儒不 所以名《儒门事亲》 乃是“医家奥旨 能明;为人子者, 不可不知医”的意思。 能明;为人子者 不可不知医” 意思。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标题意为:汗下吐三法包括全部治病之法的论述。 总括, 完备, 包括。 广雅》 备也 备也。 该:总括, 完备, 包括。《广雅》“备也。”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家”。
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
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
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
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
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祛邪所以扶正的观点及汗下吐三法“能兼众法”理论。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鲧鹜漉嚏涎渫砭诠湮二、繁体字憑補穩過婦風盡裏雖實腫癢興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误人而不见()其迹。
2、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淚()。
四、重点词语1、(治病)诠2、(常)著3、渠(亦不)4、省(其过)5、湮(洪水)6、颇(甚) 7、散(论诸病) 8、流(言治法) 9、(非一)阶 10、具(于《补论》条下) 11、殊(不言补) 12、若(草木) 13、口体 14、(形)措(而不用) 15、(大)瘵 16、未由 17、相(其病)五、指出语法现象1、可得而罪也。
2、热客下焦。
3、可汗而出之。
4、病之去也,梁肉补之。
5、若人无病,梁肉而已。
6、可涌而吐之。
7、实实虚虚。
8、是之谓也。
9、以十分率之。
六、今译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3、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4、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七、阅读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豪富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台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爲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産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止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産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爲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幹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节选自《儒门事亲·补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013医古文试题库22(修改)
医古文一扁鹊传翻译下面重点字词句: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客官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2.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于是招呼扁鹊避开众人坐在一起,秘密地和他说3.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和他差不多,不到三天一定能痊愈。
4.“先生得无诞之乎?先生该不会是在开玩笑吧5.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简直不能把您的话告诉刚会笑的小孩啊6.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观察病人的外部症状,就能推断病人的内部病机;诊察到病人的内部病机,也能推知病人的外部症状。
7.以管窥天,以郄视文就像从管子里来看天空,从缝隙中看图纹。
8.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两眼昏呆而不能眨动,舌头翘起而不知放下。
9.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目夹,就已经悲哀抽泣,心气郁结,精神散乱恍惚,眼泪长流不止,泪珠滚滚挂满睫毛。
10.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少。
伤寒论序翻译下面重点字词句:1.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惊怪当今社会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2.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只是竞相最求荣华权势,仰慕权贵豪门3.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重视名利那末节,忽视身体那根本,使自己外表华美,却使自己的身体衰敝4.婴非常之疾,身体染上严重的疾病婴:遭受5.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只好归于天命,束手待毙。
有的拿可活的百年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的医生)6.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他们出仕做官时不能爱护他人,了解他人;退居时不能爱护自身,了解自身7.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诊察病情时,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开出药方,只按寸步脉,不按尺部脉;只按手部脉,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及寸口,三部脉相不加参验;测定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满五十动。
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五随散人
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五随散人:中医治病汗吐下三法:汗法、吐法、下法。
我们的老祖宗,在上次的文明结束,估计是没剩几个毛人了,也没啥事干,就观察自然了,包括人体自然反应,发现人体对待疾病的反应,是自我抵抗的。
汗法:就是假如感冒类的表证,人体津血还算充足的情况下,会发热、恶寒、恶风之类、脉象也会在皮表偏于浮,然后有些人运动下,出了汗就好了,脉静身凉。
这个问题前天有苏州的朋友给我回馈:晚上受凉了,白天发热恶寒,这家伙没药,就让甩大锤了,居然一样有效。
吐法:我们平时呢,吃坏肚子,会有呕吐发生,或者很想吐,这个估计谁都有过体验,一般是吃了寒凉居多,脾胃虚寒,本来就有水饮,再吃下去不干净的,人体的病态平衡本来就很弱,但是人体的抗邪机制一直是存在的。
偏上的,人体就主动用呕吐来排出,比如喝酒多了,呕吐完,人就舒服很多。
下法:人体在抗邪过程中,偏于下的,会以排便,尿频的方式,这个是身体排除水饮,淤血宿便的一种反应,有的大便稀溏,有的稀夹着硬,这些个状况,被古人观察了,发现很多人这些出现的症状,然后经过自然的汗吐下后,病症居然都消除了,于是用药物来模拟这个排病的机制,所以在现在来说,注意,家人呕吐、拉肚子、出汗,完了呢,胃口恢复、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那就不能去吃药挂水,否则就是自己找病。
人体就是个宇宙,每个器官也是,细胞也是,佛祖说,一沙一世界,就是这个道理,起身就头晕目眩出虚汗,有真武汤症状了,还表虚了,那也是人体的自救,发高烧,哪天挂到不发高烧或者不发烧了,你就三阴虚寒了,进一步就是抑郁症,基本是没能力发烧,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这是伤寒论的条文,什么耐药啊,折腾吧,身体都哭死了,你就是读不懂。
五随散人:有啥法子啊,这些状况,还是要辩证的,任何一种病,都要辩寒热或者寒热错杂,记得以前,开了热药给个虚寒的病人,暖起来了,但是口干舌燥,电话问我,我让煮大枣水喝,喝下去一小时,这病人就电话来,说是神效,惭愧。
张从正《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译文
张从正《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译文人的身体得病不过表证和里证两个方面,疾病在气血方面不过虚和实两种表现。
体表邪盛的人,体内正气一定虚;体内邪实的人,体表正气一定虚,经脉邪盛的人,络脉正气一定虚,络脉邪气盛的人,经脉正气一定虚,这是疾病的规律呀!技术高明的良工治病,先治病人的实证,后治病人的虚证,也有不治病人虚证的。
医术不高明的粗工治病,有时候治病人的虚证,有时候治病人的实证,有时侥幸地治对了,有时就治不好。
不通医术的谬工治病,使实邪更盛,虚证更虚,他们贻误人的表现通常很显著,所以可以抓住他们的误人之迹而责怪他们。
只有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庸工治病,纯粹用补法扶正,不敢治病人的实证。
世上的人都说这样很平稳,贻误了病人却看不出他的痕迹,医生自己也不检查自己的过错,即使到老死也不改悔,而且说:“我用的是补药呀,有什么过错呢?”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呢?”即使死了也不觉悟。
粗工和谬工,不是不误人,惟有庸工贻误人最厉害,他们用补法治病,就像鲧用土堵截洪水一样,不懂得五行中水的规律。
补法,是人们喜欢的,攻法,是人们厌恶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聘用,不如顺着病人的心愿而获得好处,哪里再考虑到病人死活呢?唉!社会上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谁能识别其谬误呢?今天,我写这篇吐、汗、下三法的解释文章,是用来总括治病的方法的,希望使后来的人能有所依据罢了。
疾病这个东西,不是人身体上本来就有的,有的是从外面侵入人体,有的是从体内产生的,都是邪气造成的。
邪气侵入到人体,赶紧攻治它才行呀,赶紧驱逐掉它才行呀,一股脑儿地包着使它留下来,行吗?即使是愚男蠢女,都知道那是不可以的呀!可是到了他们生病时却一听说用药攻治,就不高兴,听说用补药就喜欢了。
现在的医生说:“应当首先使病人的元气强固,元气充实了,邪气就自然离去了。
”世上像这样的愚妄之人是多么的多啊!病邪中伤了人体,轻的传变久了,就自行消失,稍为严重的,传变久了也难好了。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184年朱端瑞《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介绍了 “神效催生丹”(主要组成是腊月兔脑髓)。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知道其中的要领,一 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透彻。
人身不過表裏,氣血不過虛實。
[虚实]虚谓正气虚弱,实谓邪气盛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表实者里必虚]体表邪气实的人,体内必然 正气虚。表实:表邪盛实。
表實者裏必虛,裏實者表必虛,經實者絡 必虛,絡實者經必虛,病之常也。
[经]直行干脉谓之经,其部位在深层。 [络]横行枝脉谓之络,其部位在浅表。 [经实]经脉邪盛。 [常]规律。
咸—肾—水
酸—肝—木 苦—心—火
辛—肺—金
甘—脾—土
豈可以藥石爲補哉?
[岂可以药石为补哉]怎么可以认为药物是 补的呢?以……为……,义为“认为…… 是……”,或“把……当作……”。药石: 药物和砭石。此指药物。
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末由也已]无从治疗了。末由:无从,没 有别的途径。也已:语气词连用。也:表 舒缓语气。已:语气词,用法同“矣”, 了。
大 黄
甘 遂
甘 遂
芫 花
芫 花
[诬]言语不真实。这里是歪曲、曲解的意思。 [固]实在。 [苦辩]竭力辩解。
既不得其術,從而誣之,予固難與之苦辯, 故作此詮。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凡是使病邪 向上走的疗法都是吐法。
[蒸]用煮药的热气蒸患处。 [熏]用药烧烟熏患处。 [渫(xiè)]用药洗涤,除去污浊。 [熨]药物加热后用布包熨患处。 [烙]用金属烙器煨热烫患处。 [砭射]用砭石等磨刮患处。 [导引]又称“道行”。有广、狭两义:广义 的导引指静的、动的修炼。狭义的导引仅指 动功修炼。
扁鹊传
有时也在中心语后加上‚之‛,以‚…… 之……者‛为标志而将定语臵于中心语之后, 构成‚中心语+之+……者‛的句式。 例:予治方久,有方之(良)者,辄为疏之。
——沈括《良方〃自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宋〃苏轼《石钟山记》
治:举办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国:都城
穰,通“禳”,驱恶 求福的祭祀。
李时珍谓“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谓之潦。”
实即是指大雨与久雨所得之水。《伤寒论》麻黄 连翘赤小豆汤即用潦水成煎。成无已谓“其味薄 不助湿气而利热。”
露水
荷叶露 赵学敏谓∶“夏日黎明,日将出时,将长勺 坐碗于首,向荷池叶上倾泻之,以伏露为佳” 又谓“味甘,明目,宽中,解暑” 秋露太寒,花上者,性散,有小毒,勿用。”
中医用药
井
水 李时珍谓其“宜煎一切痰火气血药。”
总之,煎药用者,井水不若活水,更不若天
水。
•视见垣一方人
视: 看,表示‚看‛这一行为。 见:看,强调‚看‛的结果。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窥:偷看 望、眺 :远看 顾:回头看 瞪 :怒视 睨、瞥 :斜看
瞰:从高处往下看。 瞻仰 :恭敬地看 观察:仔细地看(带有目的性)
司 马 迁
扁 鹊 传
•司马迁生平
(前145/135-前86?)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 韩城)人。 注:司马迁生卒年代, 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 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 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 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 年(前86年),享年约60 岁。
参考文献
“之”的用法
⑶宾语前臵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 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 (《公输》)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家”。
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
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
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
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
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十四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二十四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 .领会本文“祛邪所以扶正”的医疗思想与汗下吐三法的理论根据。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同形词语。
了解文章的辩驳方法。
文章难点 : 如何理解“吐中有汗,下中有补”1. 通假字①该赅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②湮堙鲧湮洪水 .2. 古今字①固痼寒湿固冷。
3. 异体字①蹻跷有按有蹻。
②涙泪嚏气追涙 . ( 二 ) 词语1. 渠 : 他们3. 诠 : 解释4. 庶几 : 希望5. 诸 : 于6. 揽 : 挽7. 颇 : 稍微9. 处 : 停留10. 散 : 分散 , 分别11. 流言 : 分别论述12. 阶 : 途径13. 具 : 陈述14. 统 : 总括 , 概括15. 殊 : 完全16. 若 : 这些17.口体:义偏于”体”,身体18. 德教 : 道德教化19. 措 : 放置20. 瘵 : 病21. 末由 : 无从22. 门墙 : 门户之见23. 相 : 观察24. 居 : 占25. 盖 : 因为26. 左 : 下面27. 止 : 只 .2. 鲧湮洪水 : 鲧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8. 交驰横骛 ( 邪气 ) 盛实扩散之意。
横,交错纷杂。
骛 , 乱跑。
( 三 ) 语法1. 实词活用(1) 名词活用为动词①罪 : 怪罪。
故可得而罪也。
②汗 : 发汗。
可汗而出之。
③客 : 侵入。
热客下焦。
④率 : 作为比率。
以十分率之。
⑤条 : 分条排列。
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2)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实 , 虚 : 实证 , 虚证 . 实实虚虚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实 , 虚 : 使…实 , 使…虚。
实实虚虚。
(4) 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出 : 使…排出。
可汗而出之可涌而出之可泄而出之。
2. 特殊语序 (1) 宾语前置①是之谓也。
( 四 ) 今译1 、粗工之治病 , 或治其虚 , 或治其实 , 有时而幸中 , 有时而不中 . 谬工之治病 , 实实虚虚 , 其误人之迹常著 , 故可得而罪也 . 〔译文〕技术粗疏的医生治疗疾病 , 有时治疗病人的实证 , 就侥幸治愈 , 有时治疗病人的虚证 , 便不能治愈 .施治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 , 使实证更实 , 使虚证更虚 , 他误治病人的迹象常常明显 , 所以可以抓住证据谴责他们。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課外閱讀參攷答案1.给上文标点夫人之好补,则有无病而补者,有有病而补者。
无病而补者谁与? 上而缙绅之流,次而豪富之子。
有金玉以荣其身。
刍豢以悦其口,寒则衣裘,暑则台榭,动则车马,止则裀褥。
味则五辛,饮则长夜。
故年半百而衰也。
然则,奈何以药为之补矣? 有病而补之者谁与? 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农商市庶之辈。
呕而补,吐而补,泄而补,痢而补,疟而补,咳而补,劳而补,产而补。
殊不知呕得热而愈酸,吐得热而愈暴,泄得热而清浊不分,痢得热而休息继止,疟得热而进不能退,咳得热而湿不能除,劳得热而火益烦,产得热而血愈崩。
盖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
死者枉,生者幸。
幸而一生,憔悴之态,人之所不堪也。
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
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
热则芒硝、大黄,损阳而补阴也;寒则干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
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寒药亦有补之义也。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1)微:卑贱。
(2)庶:众;平民百姓。
(3)殊:绝;完全。
(4)休息继止:下痢积年累月,屡止屡发,故名休息痢。
(5)一二:十分之一二,言其少。
(6)堪:忍受。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没有病而进补的是谁呢?上如达官贵人,次如巨富公子。
有金玉财宝荣耀其身,有猪羊肥脆供他享用,天气寒冷就穿皮裘,天气炎热便居台榭,行动就乘车骑马,居止便坐裀褥,吃食则五辛俱全,饮酒便通宵达旦。
所以年纪五十便衰老了。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用药物给他们补养呢?。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诠
文的原因。
第9段
汗 下 吐
词义辨析:相: 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
(察看)
主相晋国,于今八年。《秦医缓和》(辅佐)
三 词语活用:以十分率之。(率:名词作动词,划分比例。) 法
该 尽 治
词义辨析:率:
以十分率之。(划分比例) 以是为率。《华佗传》(比例)
乃率其子爔载柎以行。《徐灵胎先生传》
病
率尔自逞俊快。《大医精诚》(轻率)
张从正
其人 其事 其书
课文: 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标题:
该:通“赅”, 包 含,包 括。
尽:全。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法:用药发汗 祛除表邪 吐法:摧吐 下法:驱除里邪 泄下
诠:解释,说明。
第1段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汗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治
教化与刑罚,以说明三法之重要地位。
病
诠
第8段
汗 词语活用: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下 重点词语: 其:我。
吐 三
重点词语:
诬:曲解。
法 重点句子: 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
该
【译文】
尽
各立门户,谁肯降低自己高贵的身份而问一问呢?
治 段落大意:
病
述现在医生对三法的歪曲理解和作该
汗
下
段落大意:
吐 三
言邪实引起证虚,并举良、粗、谬、 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
法
工之治虚。
该
尽
治
病
诠
第2段
重点词语:
医古文译文
医古文译文秦医缓和XXX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
我向XXX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
XXX害怕,躲进内室。
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
XXX醒来,召见XXX的巫人。
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
XXX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
”XXX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
XXX医生缓给XXX治病。
XXX还没有到达,XXX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
”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
六月六日,XXX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
召见XXX的巫人,把煮好的XXX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
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XXX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XXX向秦国求医,XXX让医和诊治他。
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
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
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
”XXX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
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
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
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
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
事物也像这样。
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
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
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
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
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之也。
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
夫粗工之与缪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
【译文】人身不过分为表和里,气血不过分为虚和实。
表实的人里一定虚,里实的人表一定虚,经脉实的人络脉一定虚,络脉实的人经脉一定虚,疾病的常见现象啊。
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先攻其实邪,后补其正虚,也有不再补其正虚的时候。
粗浅的医生治疗疾病,或者补其正虚,或者攻其实邪,有时侥幸取得疗效,有时无效。
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使实邪更实,正虚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很明显,所以可以知道(他们的错误)而谴责(他们)。
只有平庸的医生治疗疾病,一概补其正虚,不敢攻其实邪,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稳妥,贻误病人而见不到他们的过错。
他们也不知道自我反省过错,即便老死也不知道悔过,并且说:“我用的是补药,有什么过错啊?”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啊?”即便病死也不知道庸医的过错。
粗浅的医生和荒谬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唯独平庸的医生贻误病人最重,就像鲧用阻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不懂得五行生克的道理。
【原文】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慿藉耳。
【译文】补法是病人所乐于接受的,攻法是病人害怕使用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悲哀啊!世上没有正确的标准,谁能区别医生治疗的正确与否?现在我编写这篇论述汗吐下三法的文章,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后来的医生(治疗疾病的时候)有所依据罢了。
【原文】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
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
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
”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
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
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其余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译文】疾病这个东西,不是人身体上本来就有的,有的是从外面侵入人体,有的是从体内产生的,都是邪气造成的。
邪气侵入到人体,赶紧攻治它才行呀,赶紧驱逐掉它才行呀,一股脑儿地包着使它留下来,行吗?即使是愚男蠢女,都知道那是不可以的呀!可是到了他们生病时却一听说用药攻治,就不高兴,听说用补药就喜欢了。
现在的医生说:“应当首先使病人的元气强固,元气充实了,邪气就自然离去了。
”世上像这样的愚妄之人是多么的多啊!病邪中伤了人体,轻的传变久了,就自行消失,稍为严重的,传变久了也难好了。
更加严重的,就会引起突然死亡。
如果首先谈强固病人元气,用补药来给他补,病人体内的真气还没有充足,而邪气已经像一群野马交错急驰,横跑狂奔,就不能制服了。
只有对脉微欲绝、下元虚衰、无邪和无积的病人才可以谈补。
对其他的有邪积的病人,而要谈论用补的话,都是像鲧治洪水,“水来土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类的人了。
【原文】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况予所论之三法,識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
此为发病之三也。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
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
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治病,可泄而出之。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阶也。
《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
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如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
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至津液,通血气。
至其统论诸药,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
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
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
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
殊不言补。
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
然则圣人不言补乎?曰: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
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
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
故曰: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
岂可以药石为补哉?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未由也已。
【译文】现在我阐述汗吐下三法,首先讨论攻法祛邪,邪去则元气自然恢复。
况且我所讨论的三种治疗方法,琢磨应用了很长时间,非常精准熟练,只有取得疗效,没有错误失手,因此才敢对后人讲解。
天有六种气运:风、暑、火、湿、燥、寒;地有六种气运:雾、露、雨、雹、冰、泥;人的食物有六种性味:酸、苦、甘、辛、咸、淡。
天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上部;地的气运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下部;人的饮食不调引起的疾病,多在人体的中部。
这是发病的三种情况。
病邪侵入的途径有三种,驱除病邪的途径也有三种。
风寒之邪,结聚在皮肤之间,藏匿于经络之内,留在体内不消除,有可能发生游走性疼痛,麻木不仁,以及四肢关节肿痛不适、拘急挛缩等(多种病证),可以用汗法祛邪外出。
风痰宿食,滞留在膈或上脘(的病证),可以用涌吐的方法祛邪外出。
寒湿痼冷,(或)热客下焦等在下部的病证,可以用泄下的方法祛邪外出。
《内经》分别阐述各种病证,并非一种症状表现;分别论述各种疾病的治疗,并非只有一种方法。
《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讨论运气(异常)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分别确定用酸苦甘辛咸淡(等不同方法治疗),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中讨论补法的,偶尔见到一两处;然而《内经》(所说)的补,不是现今所说的补,相关论述在《补论》(注:《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比如辛味(可以)补肝(注: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
张从正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因此说“辛补肝”。
以下“咸补心”等仿次),咸味(可以)补心,甘味(可以)补肾,酸味(可以)补脾,苦味(可以)补肺。
像这样的补,是用以抒发腠理,敷布津液,畅通气血的。
至于其概括论述各类药物(的性能),则说: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
辛甘发散,淡味渗泄,酸苦咸涌泄。
发散的方法(可以)归类于汗法,涌泄的方法(可以)归类于吐法,泄下的方法(可以)归类于下法。
渗是解表,归类于汗法;泄是利小便,归类于下法。
完全不说补。
由此可知圣人(注:“圣人”指编写《内经》的圣明之人)(治疗疾病)只有三种方法,没有第四种方法啊。
难道圣人不用补法吗?答:汗下吐(三种方法),(是)用这些草木(之类的药物)治疗疾病的啊。
补法,(是)用谷肉果菜(之类的食物)满足口味滋养身体的啊。
谷肉果菜之类(的食物)就像君主的仁德教化;汗下吐之类,就像君主的刑罚。
因此说:仁德教化,(是)兴盛平安(所必需)的粮食肉类;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药物针石。
如果人体没有疾病,粮食肉类就可以满足;到人体有病(的时候),应当先攻击其病邪。
病邪去处之后,(再用)粮食肉类调补他,就像世道已经平安,刑罚(就可以)置而不用。
怎么可以用药物作为补益(的物品)呢?一定要治愈重大疾病,除非(用)吐汗下(三种治疗方法),没有其他方法了。
【原文】然今之医者,不的尽汗下吐法,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且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有减有增,有续有止。
今之医者,不得予之法,皆仰面傲笑曰:“吐者,瓜楴而已矣;汗者,麻黄、升麻而已矣;下者,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而已矣。
”既不得其术,从而诬之,予固难与之苦辩,故作此诠。
所谓三法可以兼众法者,如引涎、漉涎、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以余之法,所以该众法也。
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益而用之。
以十分率之,此三法居其八九,而众法所当才一二也。
【译文】然而现今的医生,不能完全领会汗吐下三法(的精髓),各自拘于门户之见,谁愿意屈己之尊而询问一下呢?况且我说的(汗吐下)三法,能够包含很多治疗方法,用药的时候,有按法,有蹻法(注:类似牵引的治疗方法),有揃法(注:按摩颊旁的一种方法),有导引(注:指呼吸吐纳,屈伸肢体,使气血流通的方法),(根据病情)有时候减少用量,有时候增加用量,有时候连续服药,有时候停止服药。
现今的医生,没有掌握我的治疗方法,全都高傲的仰面朝天嘲笑说:“吐法,(不过用)瓜楴罢了;汗法,(不过用)麻黄、升麻罢了;下法,(不过用)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罢了。
”既不了解我的治疗方法,又贬低我的治疗方法,我固然难以和他们苦苦争辩,因此写作这篇文章。
所以说(汗吐下)三法可以包含多种治疗方法是因为,像引涎、漉涎(注:引涎、漉涎都是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唾液渗出的治疗方法,前者用于痰湿证,使唾液渗出较多,达到引邪外出的目的;后者用于燥火证,使唾液渗出较少,达到敷布津液,湿润口腔的目的)、嚏气(注:将药粉吹入鼻孔取嚔,通气开窍)、追泪(注:将药吸入鼻孔取泪),凡是上行的方法,都可以归入吐法;炙、蒸、熏、渫(注:除去污垢)、洗、熨、烙、针刺、导引、按摩,凡是解表的治疗,都可以归入汗法;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是向下行走的方法,都可以归入下法。
然而我并没有因为有了这三种治疗方法,就放弃其他的治疗方法,(而是)根据后者疾病的需要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十分作为比率,(使用)这三种治疗方法(的时候)占十分之八九,而其他治疗方法所占才十分之一二啊。
【原文】或言《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者,盖圣人欲明经络。
岂知针之理,即所谓药之理。
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於左。
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恐后之医泥於补,故置之三篇之末,使用药者知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
《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