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用对疾病药物治疗的影响

合集下载

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心理作用影响药物疗效]

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心理作用影响药物疗效]

《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心理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摘要: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原本就预期药物无效,那么即使是一种特效药也会失去效果,反之,对于治疗的积极预期可以使得药物的效果倍增,心理预期的效果对于增加药效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但不幸的是,它对于让药物失效的影响也同样巨大人们如果不相信药物的疗效,就会使药物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英德两国科学家通过大脑成像看到了这一“奇妙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对22名志愿者进行脑部扫描,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的感觉和过往经验是如何影响药效的。

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原本就预期药物无效,那么即使是一种特效药也会失去效果。

反之,对于治疗的积极预期可以使得药物的效果倍增。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正面和反面效应的研究表明,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可以客观地度量一种药物对于每个病人的效果。

牛津大学的Irene Tracy表示:“大脑图像可以告诉我们,病人是打开了大脑的这个部分,还是关闭了它。

心理预期的效果对于增加药效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但不幸的是,它对于让药物失效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换言之,当人们采用虚假治疗时,安慰剂效应将会取得正面预期带来的疗效,而当人们对治疗产生怀疑时,这种反安慰剂效应只会使结果变得更糟。

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一组志愿者进行腿部加温,让他们为高温引发的疼痛感在1~100之间打分,同时用核磁共振扫描监测他们的大脑。

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偷偷给他们使用了人工类鸦片类止痛剂雷米芬太尼(这种药物具有显著的短期疗效)来了解药效,结果,感受到的平均疼痛评估值从未用药时的66下降到了55。

随后,他们被告知要开始使用药物了,此时的药物剂量没有变化,但疼痛数值却下降到了39。

接下来,志愿者被告知他们将不会再使用药物了,并且警告他们疼痛可能会增加――实际上,药物剂量还是没有变化,但疼痛数值上升到了64。

这意味着,疼痛感甚至回到了最初他们什么药物都没有用的时候。

另一方面,根据大脑扫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的心理预期下,大脑疼痛区域的活动程度和疼痛感是吻合的。

提高护理中的药物心理效应

提高护理中的药物心理效应
20 年 1 08 2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 ieeP o l at dclJu n l hn s e peSHe l o h
De 2 8 c. 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 O卷
下半月
第2 4期
VO . 0 S 12 HM No 2 .4
【 全科护理 】
提 高 护 理 中 的 药 物 心 理 效 应

剂后可获得 止痛 的效应 。此类情 况则举 不胜举 。安慰剂 的 效应是药物的条件反射 , 由于各人 的生活遭遇 、 经历 、 文化水 平、 社会生活实践 、 精神状态 、 病情 、 病程都不相 同, 对条件刺
激 的反应也有差异 , 以 , 所 并非对 每个人都有 效。还有 一种
原 因是 由于病人与护理人员 都强烈 盼望药 物产生他们 所期
其症状往往与药物治疗组相同 , 这可能是病人间相互暗示 的
结果 。
护理 中熟练掌握安慰剂的应用 , 对心理护理具有重要 的 意义 。为此 , 要观察和 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 , 选择给药时机 , 配合恰 当的语言暗示 , 除不 良反应 的影 响 , 排 使安慰 剂得 以 发挥最大作用 。
【 关键词 】 护理; 物心理效应 药
[ 中图分类号] R 7 . 435 [ 文献标识码] B
系。
[ 文章编号】 0 6 (0 8 2 3 9 2 0 )4—26 —0 96 1
社会的文明进 步 、 理科学 的发展 , 护 要求 当代护 士具备

定护理专业知识 和技能 的同时 , 还必须掌握有 关心理学知 语言是医疗 活动 中的重要手段 , 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弟 著
望 的效应心理活动。 在临床实践中 , 医护人员与病人都是 自觉或不 自觉地使 用和接受安慰治疗。如在疾 病诊 断不 明确 或在误诊情 况下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郭秀华【摘要】人体产生应激变化是对周边环境发生改变的一种适应,心理应激具有双重性特点,负应激将会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相反正应激将会为人带来愉悦的影响。

心理应激主要是对危险进行识别,引起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变化。

本文以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作为研究切入点,旨在通过心理应激表现,明确患者心理疾病发生的情况。

%The body produce stress change i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ccurrence, is a kind of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has dual character, negative stress wil affect the people's health, on the contrary wil bring joy to people. Psychological stress is mainly to identify the danger, causing psychological or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this paper,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relate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the treatment are taken as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give a clear case of mental il nes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心理应激;心理疾病【作者】郭秀华【作者单位】021000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1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郭秀华【摘要】人体产生应激变化是对周边环境发生改变的一种适应,心理应激具有双重性特点,负应激将会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相反正应激将会为人带来愉悦的影响。

浅议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浅议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浅议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作者:刘志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刘志杰(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应用药物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的差异、性别的不同、重要脏器病变、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关键词:机能状态;精神因素;药物作用;影响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3-0163-02药理学主要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的内容,药物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机体功能状态及精神因素这两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影响因素,力图克服不利因素,努力保持有利因素,保证药物作用充分发挥.具体影响因素总结如下:1 机体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某些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可引起机体一些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1.1 生理因素[1]1.1.1 年龄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由于年龄不同,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也存在差异,同时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国家药典规定儿童剂量为14岁以下的用药剂量;成人剂量的年龄段为14~60岁之间;60岁以上为老人剂量.小儿的肝肾功能及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并使经肾排泄的药物其排泄速度减慢.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及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非常敏感.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伴有病理性衰退过程,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亦相应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儿童和老人的用药剂量应参照成人酌减.1.1.2 性别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虽然性别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我们应充分考虑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及哺乳等时期的特点.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某些药物可经胎盘进入胎体或通过乳汁排泄而被乳儿吸收,有引起中毒的可能.另外,还有些药物可影响胎儿发育或致畸胎.1.2 病理因素各种疾病状态都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比较明显的影响包括心脏及肝脏疾患、肾功能损伤、胃肠功能失调等.1.2.1 心脏疾患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强心苷类药物,在心脏功能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其药物作用也有明显差别.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钝化,强心苷类药物可抑制钠泵活动,从而改善压力感受器的反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此外,强心苷类药物还可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所以强心苷类药物可以使心衰患者外周阻力下降,心排出量增加.而对正常人能直接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所以对心输出量影响不大[2].Ferguson等[3]报道,给中、重度心衰病人静脉用洋地黄制剂,利用微神经电位图,直接记录肌肉传出交感神经活动,观察到的结果是洋地黄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抑制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1.2.2 肝脏疾病肝脏病变可影响肝药酶的活性,减慢药物的消除速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易引起毒性反应的发生,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减少给药剂量.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器官,肝硬化病人产生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时,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从而使药物的游离浓度增高.1.2.3 肾脏疾病肾脏病变使肾功能受损,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速度变慢,若不及时调整给药间隔时间或剂量,将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1.2.4 胃肠疾病胃肠道PH改变可影响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同时胃排空时间延长或缩短也直接影响在小肠吸收的药物作用时间,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腹泻时可减少药物吸收,而便秘可使药物吸收增加.1.2.5 发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过程来调节体温,使其维持于相对恒定水平.患者之所以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体内,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合成、释放PG增多,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达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增高.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中枢PG合成减少而发挥解热作用,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则无效.所以这类药物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2 精神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情绪往往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情绪激动可使血压增高,亦可引起失眠,暗示治疗可提高痛阈.由于心理作用,病人服用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对许多病症均可产生一定的效果.2.1 安慰剂效应安慰剂的定义是任何药物、药剂或程序产生的与其药理活性无关的效应.[4].研究疼痛背景下期待引起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表明,减轻疼痛的期待可以激活阿片能神经系统,减少疼痛通路的传递,激活体内抗痛系统,使痛觉减轻[5].另有研究发现,阿片类止痛药和安慰剂效应引起的脑区活动相似,这说明疼痛背景下安慰剂效应可能与阿片类镇痛药的机制相似[6].及时给予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安慰剂也可对失眠、心绞痛、神经官能症、感冒咳嗽等症状获得30%~50%的改善.2.2 情绪的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乐观的情绪会对药效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反之,患者情绪悲观,医患关系紧张会对药效产生负面影响.心理神经免疫学指出,精神因素与内在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精神颓废、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人们长期处于紧张、激动状态下时,会导致内分泌活动发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表现为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的患者应用利舍平、氯丙嗪、中枢抑制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加重患者的精神抑郁症状,甚至导致其自杀.因此,临床用药时,应鼓励患者以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即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又可以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的主观感受,有利于药效的发挥.综上所述,机体功能状态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用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参考文献:〔1〕杨世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2〕王学英,柳景华.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再认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6):465~467.〔3〕Fergusn DW. Digitalis and neurohormonal abnormalities in heart failure and implication for therapy. Am J Cardiol,1992,69:24~33.〔4〕Ernst E. Placebo: new insights into an old enigma. Edzard Ernst.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7,12(9-10):413~418.〔5〕张莹,黄希庭.关于安慰剂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2008,31(1):214~217.〔6〕Petrovic P, Kalso E, Petersson K M, Ingvar M. Placebo and opioid analgesia: imaging a shared neuronal network. Science, 2002,295(5560):1737~1740.。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Factors in Drug)
(四)反复用药和疗程 (Repeated Doses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1、耐受性:快速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
2、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又称成瘾性和生理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习惯性和心理依赖性。
药理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Factors in Drug)
(五)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 )
指将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发生的物理或化学 反应。如青霉素不能和链霉素混合,红霉素不能和 盐水混合等。
1、给药途径不同药效快慢久暂不同。
2、给药途径不同药效性质不同。如硫酸镁、甘露醇。 3、给药时间有饭前、饭后、睡前、发作时等。 4、给药间隔要根据药物半衰期、病情程度、代谢情 况而调整。
药理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Factors in Drug)
(三)联合用药和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指合并用药作用增强。包括: (1)相加作用:1+1=2 (2)增强作用:1+1>2 2、拮抗作用:指合并用药作用减弱。包括: (1)相减作用:1+1<1 (2)抵消作用:1+1=0
药理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Factors in the Body)
(四)个体差异和遗传变异

个体差异:
量的差异:高敏性 耐受性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allergy)。

遗传变异:特异质反应(i缺陷、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缺陷等。
药理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Factors in Drug)
各种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依据。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患 者鼓 励 其 配 戴 假 发 , 性 患 者 根 据 季 节 选 择 一 顶 合 适 的 帽 男 子 。 开 展 支 持性 心理 护 理 , 士 必 须 掌 握 广 泛 的 知识 , 为 患 护 在
2 1 化 疗 前 的支 持 性 心 理 护 理 .
心 理 支 持性 心理 护 理 尤 其 是
为 了 达 到 理 想 的 治 疗 效 果 , 患 者 积 极 配 合 治疗 , 院 肿 瘤 内 使 我 科 20 0 8年 9月 一 0 9年 7月 , 支持 性 心 理 护 理 应 用 到 晚 期 20 将 肿 瘤 化疗 患 者 中 , 患 者 对 疾 病 治 疗 充 满 信 心 , 心 理 上 获 得 使 在 了满 足感 和 安 全感 , 同时 也 减 轻 了化 疗 药 物所 致 的 不 良反应 症
赵花梅
【 关键词 】 支持性心理护理 ; 肿瘤化疗 ; 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R 4 【 7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7 3 9 ( 0 0 0 0 1 一叭 64— 2 6 2 1 )4— l1
笔者 在 长 期 的 临床 护 理 工 作 中 深 刻 感 受 到 心 理 作 用 对 肿 瘤 化 疗 患 者 有 很 大 的影 响 , 视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的心 理 护 理 , 忽 其 适, 同时 嘱 患 者 注 意 穿 刺 部 位 , 免 针 头脱 出血 管 , 疗 药 外 漏 避 化
的生 存 质 量 。
3 讨 论
年 龄 较 小 , 次 应 用 化 疗 药 物 的 患 者 , 化 疗 前 主 动 与 患 者 沟 初 在 通 , 到 语 言 安抚 的 目的 。 与 患 者 交 谈 时 , 用 礼 貌 称 谓 、 慰 达 使 安
性语言询问其病情 , 有何 特殊要 求 , 向患者 讲述治 疗方 面的新 进展 , 向知情 患者讲述 治愈病 例 、 用药物 和可能 出现 的不 良 所 反 应 ” 以及 所 采 取 的应 对 措 施 , 而 调 动 患 者 内 在 的 心 理 抗 , 从 衡能力 , 明化疗药物 导致 的不 良反应存 在个 体差异 , 除患 说 消

心理效应在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效应在治疗中的作用

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 的规律 的 学科 ,是以人作 为研 究和服务 的对象 。既然如此 ,我们 看 到,人作 为世 界上 最高级 的动物 不仅具有 生命 、完整 的生理 活动 ,而且还 具有 意识、思想 、情感和一 系列心 理活动 。一般 人的心理过程 是指:人的认 知、情 绪、情 感和 意志是 以过程 的形式存 在的,它们 都要经历 发生、 发展和结束的不 同阶段 。所以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
虑治疗 问题 Biblioteka 作用, 同时也应考虑到病人对药物 的心理效应 ,这样对 治疗疾病 ,尤其是身心不健康 的病人 ,是非常有益 的。 所 以强化与调整患者 的用药心理 ,对取得最佳疗效 、提 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非常重要 。 3 提高心理效应 的措施 31 适 时适度 地运用 心理效 应来 增强 药物 的治疗效果 . 作用 的大 小取决于应用得 当和使用技 巧。 比如对 于癌症 晚期疼痛 的病人 ,首先要分 散其注 意力以减 轻疼痛 的知 觉 ,其 次要恰 当的向病人解释疼痛 的机制 ,理解 病人的 痛苦 ,并安慰病人 ,使其对 疼痛 的心理压 力减轻 ,从而 提 高其 疼痛 阈 。此时再给予止痛 药 ,就会 达到事半功倍


现 息 D I S I A 代 I q C E

2第・1 第年期第期 6总0 0 1下 刊 1 2 半 月 4 O 月 2 卷
心理效应 在治疗 中的作用
( 肃 省 兰 州石 化 总 医 院 ,兰 州 7 0 6 ) 甘 3 0 0 关 键 词 :心 理 效应 ;综 述 d i 1 . 6 8i n17 —792 1 . .6 o: 03 9 .s 6 22 7 . 21 0 5 9 s 0 2 文 章 编 号 :17 —7 9( 0 2)-20 9 —2 6 22 7 2 1 1—0 00

药效与心理因素

药效与心理因素

龙源期刊网 药效与心理因素作者:陆基宗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3年第09期作为治病的药物,是一种客观的实体。

按理说,药物对不同的人的相同疾病的疗效应当是相同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并非全部如此。

许多病人对他信任的药物,可说是疗效很好;而对他所不信任的药物,即使是对症良药,也可能疗效甚微。

这说明药物的疗效与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所谓药物的心理效应,是指病人对药物的心理作用,即病人对医生和药物的心理信任感、依赖性,及用药前后的心理活动。

药物的心理作用并非人人都一样,而是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如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工资收入和道德修养及社会见识等,而其中较重要的是病人对药物的认识与态度,以及接受暗示性的程度。

影响药效应的心理因素有好多种,主要为:1.病人的文化、社会地位、地域和经济状况因素:这决定了其求医的心理行为、选择药物的习惯与偏见,其对用药的民间传说、舆论和宣传等因素都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

如城市居民一般推崇现代医学,喜欢用西药;而农村居民大多相信中医或民间医生。

2.病人的个体特征:如气质、性格和人格特点及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

具有癔病人格特征的病人,由于暗示性和联想性强,极易接受药物心理效应。

儿童、老人和妇女也容易出现心理效应。

3.用药的心理:许多错误的用药心理导致病人求医问药的错误行为,如求新药心理、求多用药心理、迷信大输液心理、求补药心理和求贵药、洋药心理及滥用激素和抗生素心理等。

4.对药物副作用认识:药物应用后,难免不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如疲乏、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发热、肝肾损伤等,这使病人不易耐受,导致不遵从医嘱、自行停药而中断治疗。

其实,医生和药师应把药物副作用预先如实告诉病人,以使病人心中有数,有备无患,积极地配合治疗。

这可以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强化药物的心理效应。

药物的心理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疗效,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

心理作用也可影响药效焦虑情绪≠焦虑症

心理作用也可影响药效焦虑情绪≠焦虑症

心理作用也可影响药效/焦虑情绪≠焦虑症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8期心理作用也可影响药效文/张玲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老王,最近常感到胸闷肋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而且出现了腹泻症状。

老王看医生后进行药物治疗,可连续吃了一个月的药也不见效。

医生和老王进行沟通,在聊天过程中,医生得知,因为儿女的赡养问题,导致老王的家庭产生纠纷,让其心情苦闷,寝食不安。

医生在劝慰老王的同时,也答应给他开一种特效药,效果非常好,其实,用的还是同一种药,不过是包装、剂型不同罢了。

结果,过了一个星期,老王精神焕发地来告诉医生,药的效果真的很好,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

为什么同一种药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医生的话对于老王来说,就是一种良性的心理暗示,不仅对病人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还能够增强药效,促进病人尽快康复,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如果老王对于医生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对所谓的“特效药”也持有怀疑态度,那么,即使是对症良药,使用之后的疗效也不会很大。

这也是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医生会给一些病人使用“安慰剂”的原因。

调查发现,不同患者服用“安慰剂”,其缓解感冒症状的有效率高达35%,而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中,疗效可达50%之多。

药物的心理效应还会受到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少人即使患了感冒这样的病也喜欢挂个专家号,其实这就是医生的权威性影响了患者的心理,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从此类患者的心理角度来说,专家开的感冒药确实比普通医生开的“有效”。

这一类人常有类似的性格特点,比如好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等等。

另外,病人对药物的信任感、依赖性和接受药物治疗的体验及外界的暗示,甚至药物的名称、剂型、价格和包装等,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的情绪变化同样可以影响药效。

医学研究发现,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药物的效应自然就降低了。

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当前临床应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服务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主要服务内容,并成为了医疗医护工作者和病患之间的增进关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医疗业务的发展需要,医疗方式也逐步地由以往的生物医学方式转化为生命-心理-社会医学方式。

并逐渐发展了药物心理学方法,这种理论融合了心理学和药理学,可以通过非药物本身的心理影响,所能够实现效果甚至会超过使用药物本身的医疗作用。

关键词:药学心理学;药学服务;应用探究近些年来,不少医院为提升医药服务质量,强化了药物管理工作,以合理用药作为药物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使医师投入到病人的临床检查处理、药品的评估和应用中。

而心理因素作为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与疾病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心理因素,逐渐成为了医学服务中的科研重心。

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认为运用药理学结合心理学,可以进一步改善部分病人的临床效果。

药物心理学也因其自身的优点,受到了临床药物服务的广泛重用。

本文参阅了大量的文献书籍,并借鉴了当代科学研究内容和成果,通过研究药物心理学概述和将它在药学服务中的重要性、研究药物心理学的适用性等,对药物心理学方法在药学服务中的实际使用效果作出概括,并罗列了目前产生过较好作用的药物心理学方法。

力求为药学服务领域合理应用药物心理学方法提供借鉴。

一、心理药效学概述心理药效学是指将精神医学、心理学和药物学综合融为一体研究的一门课程。

具体来说,药物药效的实现主要来源于药理作用与心理作用之间,而药理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心理效果的影响,而心理影响又是能够通过干预手段加以提高的。

但在同一类药品的疗效下,采用不同的心理因素诱导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影响。

主要由于病人在积极的心理干预下,其对抗疾病的内心驱动力与信念得以充分调动,促使了药品效果的良好发挥。

病人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非常希望获得他人充分的了解、关心和支持,通过运用心理药效学,促进医生对病人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增强临床患者对抗病痛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

应用心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

应用心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
的病例 ,使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 治疗 。尤其对年纪轻 、文化
1 . 1一般 资料 收集我院 2 0 06年 6 月 ̄20 年 6 07 月经病理证实后需进一
层次高、化疗疗程长 、术后 6个月内的患者,更应健康教育 , 以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应使患者了解 :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2 5・ 0
步治疗 的患者 6 6例,其 中胶质瘤 l 9例,脑膜瘤 l ,垂体 5例
维普资讯

护理 园地 ・
20 年 1 0r 7 2月第 4 第 1 卷 2期 . r el D gs Wol at iet dH h
良好情绪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 提高抗病能力, 有利于获
l 9 : 3 5 3 6 99 3 , 4.
础, 大多数 患者通过营养护理 , 病情得 以控制 。 妊娠得 以继续,
分娩健康 的婴儿。
[ 2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 . 版,北京, M 4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 l7 l 1 06 2, . 3
5 3通过对糖尿病 的营养护理, . 提高 了护理质量 , 改善了
我们通过问卷 调查被确诊患者 的心理状态 , 并将其归纳为
焦虑、孤独、失助 自怜 ,主观感觉异常 、猜 疑、期待与希望 6
疗效果。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尽管在化疗过程中, 使用的
止吐药不断更新,但仍有 2 % 2 的病人无法改善恶心呕吐症状 。 近些年业 的研究 已证 明, 化疗引起 的恶心呕吐有相 当的比例与 病人 的心理作用有关, 这些反应是对化疗 的条件反射 , 称为预 期性或条件性恶心 呕吐。预 期性 恶心呕吐是化疗 “ 心理负反
保证蛋 白质 的供给量。
5效果

药物心理学

药物心理学

成与试验药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试 验中的阴性对照物。
主要作用
排除医师、患者精神因素在药物治疗 扰 2. 排除治疗过程中疾病自身变化因素 3. 作为阴性对照用于随机对照试验,使 盲法条件下得到确切评价 4. 在有阳性对照时,安慰剂对照以监控 法的灵敏度
1.
中的干
新药在
测试方
适用场合
作用较弱、慢性疾病阴性对照药 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 (Henry K. Beecher)
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 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心绞
Hale Waihona Puke 痛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 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 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 恶心、头痛、头晕及嗜睡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 慰剂效应。
颜色、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其效果。
生活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安慰剂效应”随处可见。几个很少接触乡
村环境的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他们为眼前清 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 其中一人很高兴地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 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 法比。水壶的主人听罢笑了起来,他说,壶里的水是城市 里最普通的水,是出发前从家里的自来水管接的。这种现 象说明,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分析的时候,很明显地搀杂了 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
主讲人:孟宇 临床药师
定义
药物心理学(Pharmacopsychology)是一门新兴学科,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2 结 果
改 善 症 状 非 常不 利 , 仅靠改变生 活方式 、 健康教 育 、 降 压 治 疗 效 果 不 是 非 常理 想 。 因 此 分 析 心 理 因 素 对 老 年 高 血 压 的 治 疗 有 重 要 临 床 意 义 。 由 于 社 会 心 理 因素 可 通 过 中 枢 性 植 物 神经影响 血管功 能 , 心理 主宰 健康 【 。2 0 1 0 - 0 1 2 0 1 2 l 2 , 我院通过对 3 3 2例 住 院和 门诊 高 血 压 患 者 在 生 活 干 预 、 健 康 教育 、 药物治疗 的基础 上进 行心 理疏 导和 干预 , 观 察 治 疗 效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月 第 1 6卷 第 1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J u n 2 0 1 3 , V o 1 . 1 6 No . 1 2
・6 3 ・
心 理 干预 对 老 年 高 血 压 患 者 降 压 效 果 的影 响
尚 秀荣
河 南鹿 邑县 人 民 医院 鹿邑 4 7 7 2 0 0
【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心 理 干 预 对 老 年 高 血 压 患 者 降压 效 果 的 影 响 。方 法 选 择 我 院 2 0 1 0 一 O 1 2 O 1 2 — 1 2住 院 和 门 诊 伴 有 多 种 主 要 心 理 特 征 的老 年 高 血 压 患 者 3 3 2例 , 进行 心理疏导和干预 , 观 察 6周 后 血 压 的 变 化 。 结 果 在 生 活 干 预 、 健康教 育、 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针 对 每 个 老 年 高 血 压 患 者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不 同有 害 心 理 状 态 , 给予心理疏导和干 预 , 血压平 均下 降 7 / 3 mmHg , 达标 率 提 高 了 l 2 , 规则治疗率提高 了 1 8 , 与干预前相 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O . 0 5 ) 。结 论 对 老 年 高 血 压 病 患 者 进 行 心 理 疏 导 和干 预可 以 提 高 治 疗 的 依 从 性 , 增加降压效果 。 【 关键词】 高血压 ; 老年人 ; 心理 干 预 ; 交感神 经 ; 降 压 效 果 【 中 图分 类 号1 R 4 7 3 . 7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高 血 压 是 社 区 最 常 见慢 性 病 , 是 引 起 中 国居 民 死 亡 的 最重要 可干预危 险 因素… , 尤 其是 老 年人 近 5 o 患 有 高 血 压 。 高 血 压 是 一 种 复 杂 的 多 基 因 、 多 社 会 因 素 影 响 的 身 心疾病 。 与其 他 慢 性 病 相 比 , 高 血压 的心理 作 用更 为重 要 。 由于 高 血 压 是 终 身 性 慢 性 病 , 需 要终 身 服药 , 自我 感 觉 不 到 治 疗 效 果 的好 坏 , 病情 易反复 , 致 使 患 者 容 易 出 现 多 种 多 样 复 杂 的心 理 变 化 , 这 些 不 健 康 的 心 理 因素 对 高 血 压 的 治 疗 及 乏信心心理 的 9 O例 , 这 部分 高 血压 患 者, 以 往 没 有 明 显 症 状, 甚 至 自我 感 觉 比 一 般 人 更 健 康 , 经 常 对 医 护 人 员 测 得 血 压感 到怀疑 , 认 为夸大病情 , 另 有 目的 。 由 于错 误 的 认 识 , 这 些 患 者 不愿 意接 受各 种 检 查 和 系 统 治 疗 , 对 终 身 服 药 治 疗 不 理解 , 严重影响 了药物 治疗 的依从 性。改善 方法 : 要 主 动 与 患 者沟 通 , 建 立 良好 的 医患 关 系 , 增强信任 感 , 耐 心 的 向 患 者 讲 解 高 血压 常识 , 大 部 分 高 血压 没 有 任 何 症 状 , 不 能 用 自 我 感 觉 来 判 断 血压 的 高 低 和 病 情 , 比如 脑 卒 中 、 心 肌 梗 死 的病 人 不 少 人 平 时都 貌 似 身 体 很 健 康 , 也 可 以 建 议 患 者 去 不 同 的 地方测量血 压或 自测血 压 以消 除怀 疑 , 以 增 强 治 疗 的 依 从 性 。( 4 ) 紧张恐惧 心理 的 1 o 4例 , 观 察 发 现 老 年 患 者 对 高 血 压 经 常 处 于 精 神 紧 张恐 惧 状 态 , 尤其是血 压较高 、 症状较 多 、 有 多 种 危 险 因素 者 , 更是疑虑重重 , 内心充满 担心 , 个 别 的 甚 至坐立不安 , 往 往 导致 血 压 波 动 较 大 , 治疗效果欠 佳 , 甚 至 对 治疗失去信心 , 告知患 者在恐 惧 紧张情绪 影 响下 , 更 容 易 使 血压增高或者波动 , 药物 难 以 控 制 。 护 理 上 鼓 励 安 慰 患 者 要 有信心 , 正确对待疾病 , 尤 其 是 在 血 压 症 状 控 制 良好 , 症 状 缓 解 时 给 予正 面 鼓 励 , 必 要时 给予 少量、 短 期 的 镇 静 剂 或 抗 焦 虑治疗 。 1 . 3 诊 断 标 准 经 检 查 及 详 细询 问 病 史 诊 断 均 符 合 高 血 压 病诊断标准 , 并 排 除继 发 性 高 血压 病 ] 。 1 . 4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分 析 。所 有 计 量数 据 以 均 数 ± 标 准 差 表 示 , 多 组 问 比较 采 用 单 因 素方 差分 析 。 P <O .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didplacebo原理

didplacebo原理

didplacebo原理didplacebo原理是一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主题,它涉及到药物学和心理学领域。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didplacebo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一、定义与分类didplacebo指的是通过心理因素产生的治疗效应,即通过暗示、信念和期望等心理作用,使患者产生治疗效果。

它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不同。

didplacebo的分类包括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应等。

二、作用机制didplacebo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暗示:患者对药物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生理反应。

当患者相信药物有效时,他们的信心和乐观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康复。

2. 自我效能:患者对自己治疗能力的信念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自我效能高的患者更愿意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并且更容易从治疗中获得益处。

3. 生理调整: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生理反应。

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三、临床应用didplacebo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组是评估新药疗效的重要手段。

此外,didplacebo在治疗一些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疼痛管理等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心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didplacebo的应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患者的信念和期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治疗结果,因此需要确保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期望是合理的。

其次,安慰剂效应可能会受到文化、个人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应用需要谨慎评估。

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心理学和药物学的发展,didplacebo原理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探索利用心理因素的新型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作用对疾病药物治疗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众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状态,对健康构成威胁。

本课题从心理作用于生理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因素对药物在临床治
疗疾病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正面的心理效应来辅助药物治疗,以达到减少用药、增强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作用辅助药物治疗增强疗效
心理学在发达国家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在医学领域,还运用到其他领域,而且尚有许多专门的心理诊疗机构和职业心理医生。

同时,在中国古代也有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治愈病人的。

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的变化的确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甚至可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

一、心理变化对生理变化的影响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模式克服了旧模式的局限性,突出了医疗服务目标的整体观。

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一些疾病的病因,而且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等也密切有关[1]。

传统的观念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两个独立作用的系统。

心理免疫学的研究却表明,心理变化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内分泌通道作用于免疫系统;同时,在面临应激事件时做出的适应
和应付的反应也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疾病的易感性[2]。

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论述了“形神若一”的观点,它对心理生理、心理病因、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见解和方法。

这些理论阐明了心理因素和躯体机能的相互作用,指出了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3]。

一位国外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该实验涉及10名对猫的皮屑过敏的患者。

这些患者只要接触猫的皮屑,身上就会红肿痛痒。

研究者在每位参与试验的一只胳膊上洒上几片类似猫的皮屑的塑料
碎片,告诉他们说,这是猫的皮屑。

同时,又在他们的另一只胳膊上放上几片真的猫皮屑,但告知是人的头屑。

结果,10名参试者被洒上塑料碎片的胳膊都发生了过敏反应。

而多数人的另一胳膊却未发生过敏反应。

专家们对这一奇特现象作了进一步研究,在排除种种干扰因素后,认为这种结果与心理作用大有关联[4]。

二、心理在治疗过程的作用
(一)心理辅助药物对癫痫的疗效
将经过医生诊断患有癫痫病的72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都用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起始剂量300mg/d,根据癫痫发作次数调整用药剂量。

对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家人及亲戚分别予以心理干预,对患者实施个别干预,1次/2周,30min/次。

而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药物治疗。

治疗6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对数据进行临床分析得观察组有效率
88.24%,对照组有效率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二)多动症的心理治疗效果
有60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多动症儿童诊断标准的多动症儿童,排除精神发育迟缓、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病。

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口服,起始剂量18mg/d,1次/d,每周连用5次,每周调整剂量1次,每次增加剂量18mg,直至最高剂量为54mg,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利他林0.3-0.6mgkg,2次/d,由小剂量开始,每周连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每周治疗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3个疗程。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

临床疗效标准采用持续性注意力测试软件系统(ver3.0)评价治疗后的效果,最后得到的是治疗组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是36.7%[6]。

(三)心理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将136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患者系统的、正规的药物治疗三个月。

治疗组由经过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过的专业医师治疗。

参照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得分为52.57士0.54,与全国常模(33.80 士 5.90 )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70)治疗对照组有28例,占52.8%,研究组仅11例,占13.25%[7]。

(四)心理对支气管哮喘冶疗的影响
据统计,有61%的哮喘诱因是心理因素。

选择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入选患者均无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排除其它可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采取一对一的心理治疗方式,每周2-3次,每次40-60分钟,连续8周。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焦虑、抑郁程度基本相同。

治疗8周后,sds、sas分值均有减低,心理状况都有明显好转,但干预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8]。

三、心理-生理治疗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医学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心理作用对药物疗效的显著影响,甚至可以代替药物治疗。

临床医生们也应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或更快的好转。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着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忽略,为激发患者自身的潜能共同对抗疾病,现今的医学院应该设有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并严格考核;在职的从医人员,也应得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心理疗法的培训。

以后的各医疗场所将会有更广泛、更全面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来帮助患者,从身心各个方面共同来对抗疾病,让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没有心理上的负担,最大限度的增加药物作用
的疗效。

四、结论
心理状态,时刻影响着人的身体,所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有助于健康。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身体的各器官新陈代谢正常,免疫系统也处于较好状态,使人不易感染疾病。

但是,不良心理状态则会危及到人的健康,让人代谢紊乱,免疫下降,变得易感性。

所以心理能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人的生理变化。

身体患病因素很多,积极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率,反之则降低疗效。

在未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患者趋利避害,让患者有个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管剑龙.浅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医疗保健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2:154-155
[2]吴文炎,苏豫川,李振华.老年人的用药理误区[n].解放军健康,2006, 28.
[3]王伟忠,高晋华,陈自强,周来新.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医疗管理的影响[n].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3):52-53
[4]佟光避.心理因素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消极和积极作用[j].科技论坛,2007,15(57):90
[5]冯琼华,梁益,杨艳萍.心理干预对药物治疗癫痫患者的增效作用[d].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91-92
[6]况晓燕.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26-27
[7]高秀英.心理社会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影响[n].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2)
[8]梁兴,陈启荣,刘英华,孙香萍.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34):62-63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郑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