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 ) B.人口因素 ( ) C.地理环境 (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科学技术水平 (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
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 D.群体实践的产物 (√)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三章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三章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的不同回答o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o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o社会发展的规律性o个人的历史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o生产关系o生产方式o地理环境o人口因素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是()o道德o政治法律思想o哲学o宗教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o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o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o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o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生产关系中,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o产品的分配关系o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o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o消费关系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o劳动力系统o信息传递系统o能源系统o生产工具系统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上,以下论断属于正确的是()o历史的发展是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o历史的发展是由先于人的活动的规律决定了的o历史的发展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o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社会形态是()o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o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o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o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o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o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否认了社会存在的作用o夸大了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o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o马克思的《资本论》o邹容的《革命军》o宋应星的《天工开物》o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作用在于它是()o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o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o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决定因素o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o劳动资料o劳动对象o劳动的分工与协作o劳动者“自然环境决定论”错误地认为,自然环境()o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o决定社会的性质o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o对社会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在时间中的展开,是支配和决定历史的最终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 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D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4、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B ) 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 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D.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5、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 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 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CD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 完全平衡的
17、劳动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因 为(ABCD ) A.劳动是推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 决定性力量 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 的基础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源泉 D.从生产劳动的观点来考察人类历史,才 能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人类社会的辩 证过程及其规律性
18.国家和氏族组织的区别在于( CD ) A.国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氏族组 织则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B.国家需要维持社会秩序,氏族组织则不 需要维持社会秩序 C.国家按地区划分其居民,氏族组织则按 血缘关系划分 D.国家是统治阶级手里的暴力工具,氏族 组织则为全体成员服务
13、社会存在包括( ABC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14、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 于(ABD )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 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 盾的手段
2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 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C ) A.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D)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30分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分;判断题10道,每道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 )D.牛顿 ( )5.下列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英国宪章运动 (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60年代 ( )B. 19世纪2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D. 20世纪20年代(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 )8.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儒家思想 ( )B.德国古典哲学(√)C.美国实用主义 ( )D.英国近代唯物论 ( )9.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中国大同社会思想 ( )B.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 )10. 下列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重农主义 ( )C.欧洲重商主义 ( )D.美国实用主义 ( )1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 )B.奥地利 ( )C.中国 ( )D.俄国(√)1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 )B.科学严谨 ( )C.博大精深 ( )D.与时俱进(√)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一切从实际出发 (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 )15. 下列选项中完整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是:()A.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鲜明的政治立场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二.多选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 )5.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是:()A.《资本论》 ( )B.《神圣家族》(√)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 )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B.劳动价值理论(√)C.自由市场理论 ( )D.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 )7.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B.对平均主义的提倡 ( )C.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D.对禁欲主义的提倡 ( )8.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10.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A.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纲领()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概论》计算机考试一试卷生成要求1、总成绩满分为 30 分2、总题量为 60 道;此中单项选择题40 道,每道 0.5 分;多项选择题 10 道,每道0.5 分;判断题 10 道,每道 0.5 分。

绪论试题清单 ( 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建者、继承者的认识成就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系统( )B.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而由后来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停丰富和发展的看法和学说的系统( √)D. 对于资本主义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广泛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C. 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D. 对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学说的系统,也包含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系统( )C. 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 人类进入21 世纪,英国广播企业(BBS)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 √)B.爱因斯坦 ( )C.达尔文 ()D.牛顿 ()5. 以下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 60年月 ()B. 19世纪 20年月()C. 19世纪 40年月( √)D. 20世纪 20年月()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盘剥和压迫( )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停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获得了“农民的合唱”( )8. 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中国儒家思想 ( )B.德国古典哲学 ( √)C. 美国适用主义 ( )D. 英国近代唯物论( )9.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中国大同社会思想( )B.俄国的无政府主义( )C. 英法幻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 )10.以下思潮中的哪一种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办供给了直接理论本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重农主义 ( )C. 欧洲重商主义( )D. 美国适用主义( )1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系统最单薄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2. “哲学把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物质武器,相同,无产阶级把哲学看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成自在阶级( )1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质量是:()A.推陈出新 ( )B.科学谨慎 ( )C.广博精湛 ( )D.与时俱进 (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的根本方法:()A.仔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 )B.全部从实质出发 ( )C.理论联系实质 ( √)D.脚踏实地 ( )15.以下选项中完好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鲜亮特点的是:()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鲜亮的政治立场D.与时俱进的理论质量、崇敬的社会理想二. 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含:()A.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理论( √)2. 马克思主义出生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 60 年月至 19 世纪 30 年月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损坏( √)D. 十月革命成功,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作为一个完好的科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幻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发思想( )()5.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著作是:()A.《资本论》 ( )B.《神圣家族》 ( √)C.《共产党宣言》 ( √)D.《反杜林论》 ( )6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办拥有启迪生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 √)B.劳动价值理论 ( √)C. 自由市场理论 ( )D. 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7. 幻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办拥有启迪生用的思想是:()A.对资本主义的批评( √)B.对均匀主义的倡导( )C. 对将来新社会的展望( √)D. 对禁欲主义的倡导( )8. 马克思一世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 唯物史观( √)D. 节余价值学说( √)9. 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有:()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并为后继者所不停发展的科学理论系统( √)B.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 )C. 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D. 对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引导人民创建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10.马克思主义在此刻世界不只没有过时,并且还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今世价值表此刻: ()A. 马克思主义是察看今世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B.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今世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C.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谛( √)( √)( √)D.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大纲()三. 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本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一致。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2.20世纪50年头,北大荒人烟稀有、一片荒芜。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著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很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复原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很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人的本质确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需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说明“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确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定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详细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担当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确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确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显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驾驭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养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记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推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记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确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安排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全部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干脆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肯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干脆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基础中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状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分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气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肯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肯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肯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安排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全部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须要 ( )C.驾驭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须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基本冲突(√)D.科技革命 ( )38.社会基本冲突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冲突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冲突 ( )C.生产和消费的冲突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冲突(√)39.社会基本冲突发展的最终缘由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冲突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确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冲突的解决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确定力气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建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干脆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干脆缘由是:()A.社会产品的安排不均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肯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看法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记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志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擅长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须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很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需以满意个人须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实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意自身和他人的须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敬重(√)B.个人的自我创建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加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冲突是()。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 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 D.杰出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方式B.自然地理环境C.先进的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4、物质生产方式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5、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7、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基础是()A.社会生产B.自然地理环境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A.它们具有阶级性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D.全人类的共同意识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1、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2 .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 )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D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 )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文化范畴
17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
A .占人口大多数
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5 .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CD)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12.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3.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4.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C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C )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改变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到4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CD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 ) B.人口因素 ( ) C.地理环境 (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
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 以食为天’”。这说明:()
7.群体意识是:() A.集体主义的产物 (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 D.群体实践的产物 (√)
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2.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 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 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生产关系的展 (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A.历史唯物主义 ( ) B.历史唯心主义 (√) C.历史主义 ( ) D.自然主义 (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增长效率和财富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 D 个人权利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 ) B.阶级斗争 ( ) C.社会基本矛盾 (√) D.科技革命 ( )
38.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 D.剩余产品的出现 (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 (√) B.政治标准 ( ) C.思想标准 ( ) D.社会标准 (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
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生产力中 (√) B.生产方式中 ( ) C.社会形态中 ( ) D.经济基础中 (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 A.封建社会 ( ) B.资本主义社会 ( ) C.社会主义社会 ( ) D.一切社会形态 (√)
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 A.经济基础 (√) B.政治制度 ( ) C.国家政权 ( ) D.意识形态 ( )
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道德 ( ) B.哲学 ( ) C.艺术 ( ) D.语言学 (√)
28.道德是:() 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29.社会形态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 ) B.加速或延缓作用 (√) C.无足轻重的作用 (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
2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D.劳动产品 (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A.劳动对象 ( ) B.科学技术 (√) C.劳动者 ( ) D.管理方式 (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 B.劳动者 (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 D.生产工具 (√)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政治权力 ( ) B.社会生产力 (√) C.天才的创造力 ( ) D.阶级斗争 (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 ) B.惟一动力 ( ) C.最终动力 ( ) D.直接动力 (√)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科学技术水平 (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