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评课记录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这节课中,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物体举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还运用手势比划的动作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比划演示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研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研究,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等方式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及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
总之,这节课中,老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体验中研究数学,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次评课中,我主要对《平移和旋转》这节课进行评价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方面做得非常好。
老师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并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等方式,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其次,在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方面,老师也做得非常出色。
通过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让学生自己作为旋转体来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另外,我认为在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方面,老师也做得很好。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小组合作,一起探究。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便捷,清楚地演示出平移的过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证实俩只蚂蚁推面包时走得一样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运动现象,熊老师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使这节课生动、活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整个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时间安排合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节课的特色: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动为情境,同学们在观察物体运动同时用手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向,再让学生说说物体的运动状况,从而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学生带入生活实际,从而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样不仅便于引入本节课研究的问题,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教学过程的展开有了一个较为积极的心理平台。
其次,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如电梯、推抽窗,缆车、风车、转椅、陀螺的演示,清楚的给学生展示了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小结出两种运动方式打下基础。
再次,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使这节课容量大,环节紧扣,教后效果明显。
三、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熊老师先通过学生观察房子的平移,再出示格子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推出房子的平移时应找出对应点,再确定平移的距离(几格)从而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平移的特点。
四、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消化。
本节课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三角形上下平移巩固练习,蜡烛和小鱼的左右平移实际操作,在练习纸上填写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拓展练习,《请你欣赏》这样安排有层次,有坡度,同时设计了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案,尽量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从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共同分享,学生不仅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平移和旋转评课
平移和旋转评课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
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
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
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
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
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
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平移旋转》评课稿(精选6篇)
《平移旋转》评课稿《平移旋转》评课稿(精选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移旋转》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移旋转》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谢老师的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一节课,在课上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灵活的思路带领学生在游园中学习了这一知识。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
谢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
现在就把我听了的感受说一下:1.在开课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时,教师播放了游园中的一些游乐项目,让学生边看边用手势表示一下,以观察直观的去感知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
使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并引出了课题。
2.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移动小姑娘的图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重点理解平移的,在通过学生回座位的这一过程来区别其的不同,教师真是善于扑捉课堂的动态,把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并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与旋转,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练习起来。
3.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谢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精选5篇)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移和旋转》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篇1今天很有幸学习了xx二小周xx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这节课生动有趣,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令我印象深刻。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或旋转;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同学们也曾亲身经历过。
周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乐场为切入点,分别出示了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和升降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
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
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观课报告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观课报告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观课报告一、观察点选点说明1、观察视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观察维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气氛营造、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二、观察人:赵联忠三、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等)(一)总体评价从执教老师这节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扎实、丰富而又亲切的一堂课,让我们感受了数学的朴实和魅力。
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交际活动多种多样,注重了学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也看到了老师的“功力”,非常到位。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到课本的探究过程,充分体验,感悟钟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主要优点1、关注学生学习起点,注重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第一次接触物体的平移旋现象,是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学生在第二学段还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教学目标在符合三维目标基础上能够细化。
3、通过直观教学和小组互动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能正确找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5、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本节课我鼓励学生打开7、服务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和课的开始形成了呼应。
圆满结束本课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三)教学建议这节课,老师力求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xx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
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
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
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
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
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
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平移与旋转》的评课
《平移与旋转》评课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
这一内容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课教学设计对这一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教学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导学生对运动现象进行观察,而是在观察的同时用手势比画运动状态,体会运动方式的变化,继而再思考同类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先发现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再组织观察电风扇、风车等转动时有没有不动的地方,发现旋转是物体绕定点转动。
这样,经历“图像感知—动作把握—言语表述”的过程,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就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有了这种思考,对于两种运动方式的判断就会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
教学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先让学生观察静态画面,出现不同的看法,形成认知冲突;再让学生用实物图形操作,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使学生在认识上达成一致。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研究图形中的线段和点平移的格数,发现图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数。
这一认识不仅使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距离的判断实现了“面—线—点”的简化,而且为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了依据及方法的指导。
这样,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种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学处理。
《平移与旋转》评课稿
《平移与旋转》评课稿《平移与旋转》评课稿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平移与旋转》评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平移与旋转》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谢老师的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一节课,在课上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灵活的思路带领学生在游园中学习了这一知识。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
谢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
现在就把我听了的感受说一下:1、在开课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时,教师播放了游园中的一些游乐项目,让学生边看边用手势表示一下,以观察直观的去感知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
使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并引出了课题。
2、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移动小姑娘的图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重点理解平移的,在通过学生回座位的这一过程来区别其的不同,教师真是善于扑捉课堂的动态,把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并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与旋转,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练习起来。
3、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一)把微课引入课堂,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把微课引入课堂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微课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空间概念,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一目了然。
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一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了现代化手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肖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老师出示汽车、电风扇、风车、时针等,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现象。
这样做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肖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肖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的困难。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肖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然后通过对小三角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了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
校本《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校本《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侯文华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感触颇深。
侯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本课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侯老师的教学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1、教师语言的严谨及较强的逻辑性。
在教学设计上,侯老师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提问,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不温不火,自然贴切。
2、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老师只作了几句简单的点拨,话语权几乎全部交给学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3、注重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
侯老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教学了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就对平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说出平移的距离。
让学生在非常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到了这一知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画平移后的图形时,侯老师则采用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再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方法,最后形成共识的方法,整堂课层次清楚,步步紧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3、游戏情境,联想应用。
新授课后的练习,侯老师设计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块”。
在学生充分体验、掌握、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后,将平移和旋转应用到游戏中。
利用游戏情境拓展应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5、分类的教学环节设计较好。
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平移和旋转本质的区别,找出其共性的东西。
但是教师在前面引导学生观察游乐项目、它是怎样运动的?用手势表示,过多的进行了铺垫,可以尝试让学生观察游乐项目后直接放手让学生分类。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姚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老师出示汽车、电风扇、风车、时针等。
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 现象。
这样做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姚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姚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的困难。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姚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然后通过对小三角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了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评课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每个学生也都亲身经历过,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然而,对于这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两个运动现象,教师想通过概念性的语言讲解,和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复杂的。
即使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学生,并通过大量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而到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应用。
我们不要忘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曹老师的这节课,准备的非常充分,她课前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让学生分类,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建立了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两种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再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让学生感受这两种运动。
对于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想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做到突出这个重点呢?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情景以小小船儿飞到纸上,让学生数一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并创造性的设计出即有趣,又直观的小船过河的学具,让学生在动手移一移,数一数,并与同伴讨论中得出结果。
学生有了结果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不同意见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在教师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操作下得出结论。
接着,教师再设计疑问:“船走的路长是多少?”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活跃了课堂气愤,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知道船的路长与沙僧、猪八戒走的一样。
因为人在船上,船走了多远,人也走了多远,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正确数出物体平移的距离,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以对平移的距离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说出平移的距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评课记录
《平移与旋转》课堂观察报告在听了赵老师的评议与旋转这一课,我们组认为赵老师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平移与旋转》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学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创设情境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如:上升的电梯、转动的水龙头、推拉的窗户、转动的电风扇。
由于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并通过分一分,自然明晰地得出了这两种现象。
这样,一个情境多用既能使课堂结构清爽,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二、强调“做中学”,充分体验这两种变化现象教师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如: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创造出平移、旋转现象,用自己的身子试着做一做平移、旋转的动作,通过移一移、数一数、画一画,找到确定平移距离的策略,充分感悟平移的本质。
在做中学,动作逻辑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合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
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示风扇、电梯、窗户、水龙头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现象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可以随机点小鱼身上的每一个点进行移动,解决了学生回答随机性的困难,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拓展延伸时,通过动态依次呈现平移或旋转出的美丽图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到平移、旋转这些变换现象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本课中因为多媒体“动”的特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移与旋转》课堂观察报告
在听了赵老师的评议与旋转这一课,我们组认为赵老师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平移与旋转》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新增的学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创设情境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如:上升的电梯、转动的水龙头、推拉的窗户、转动的电风扇。
由于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并通过分一分,自然明晰地得出了这两种现象。
这样,一个情境多用既能使课堂结构清爽,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二、强调“做中学”,充分体验这两种变化现象
教师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如: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创造出平移、旋转现象,用自己的身子试着做一做平移、旋转的动作,通过移一移、数一数、画一画,找到确定平移距离的策略,充分感悟平移的本质。
在做中学,动作逻辑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合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