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合集下载

生活化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活化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活化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谈一些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体育教学早在二十世纪初叶,陶行知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一生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创造,构建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他注重用崇高的师德、师魂感染学生,用高超的育人智慧启迪学生,善于以爱心培育爱心,以人格塑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学习内容与学时,突出强调了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那么,教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怎样教?在小学体育教学教学中,我通过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教”与“玩”游戏活动即教学内容与方法结合组成的游戏教学过程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践行生活化原则关照下的体育教学(一)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含义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平时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以及体育内容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以适应和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实和丰富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

(二)生活化体育教学内容的体现第一,对传统的教学内容继承、改造、变化。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第二,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有助于学练内容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可以把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

没有联想、想象,思想就僵化,就没有发现和创造。

将体育融入生活

将体育融入生活

将体育融入生活【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生活体育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渐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的主流。

笔者通过多年的探讨和尝试,觉得应该让体育融入生活,由此逐步形成了“生活体育”的思路,“生活体育”课题主要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和经常碰到的事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以此为教学理念来探索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从而不断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和增强了学生的应急能力,达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双赢的目的。

本期备前滚翻课之前,有学生告诉我,王鑫同学昨天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摔折了。

我稍一思索,把前滚翻的第一次课改为了这样:准备活动后,我一改平常的学生先自行分组练习进行滚翻,再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常态,而是在宣布完本课内容后,在走到练习垫前时,故意一个趔趄,顺势以肩着地滚翻过去站了起来,学生先是大声惊呼,还有几位同学跑过来问我摔着没有,然后议论开来:“老师摔后爬起来的动作多潇洒!”“老师的动作有点象足球运动员。

”我咂巴了一下眼睛,启发道:“同学们,如果在你遇到刚才老师这样情况时,你会怎样处理?”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我会用手去撑地。

”“我会双膝跪地。

”还有一个同学指着另一个同学说:“他前天还摔了个五体投地呢!” 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们平时经常摔得脸青鼻肿,手伤脚伤,如果能象刚才老师一样来个滚翻,不就摔不着了吗?象王鑫同学也不至于摔断了手的吧。

”我没有让学生回答,接着说:“今天我们就体会和学习用滚翻动作来作摔跤后的自我保护。

”同学们一听,才知老师刚才是故意摔的一跤!顿时欲欲要试,于是我让同学们自行分组练习起来。

在练习中,有的学生仿照刚才老师的动作“摔”下时来了一个前滚翻,有的学生则仿照刚才老师的动作“摔”下时来了一个单膝跪地的“侧”滚翻,有的学生来了一个类似武术中的“抢背”,有的学生后退着来了个后滚翻,有的学生则干脆来起了鱼跃前滚翻......教师则在学生的练习中流动进行指导,把前滚翻的动作技巧很自然地教给了学生,在然后的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15M跑接滚翻再接10M跑后折返练习,让学生在快跑中再次体会滚翻的动作要领。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四化”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四化”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四化”作者:蔡忠海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2期摘要:小学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小学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根据年龄及生理特点,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

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及体育游戏中,他们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这是兴趣在起作用,有了兴趣才能具备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体育课更加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形象魅力化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确定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眼神、手势、语言来体现。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要注意游戏活动设计的表演技巧性、和谐性和愉悦性,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

让学生在美的视觉效果下,受到体育和运动美的熏陶,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显露了教师内在的艺术修养。

体育教师的示范演示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美感,用自身的形体美的魅力,征服学生,进而培养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

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与其责怪学生不爱学,不如问问老师怎样教。

教学有情趣,学生就不会疲劳厌倦。

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学中来,使学生乐学,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的教学途径

新课程施行以来 , 小学体 育课更 关注 的是培养学生体育 锻炼
教学器材 的配备往 往是建立在 竞技体育思 想为 基础 的指 导上进 的积极性 和养成 自我锻 炼的意识 。 那么, 小学 体育老 师就要在 目 行配置 : 因此 , 许多体育器材并 不适 合小学生 的身体发 展特点 , 教 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手段上要作 出灵 活机 动的变化 : 要 学中教师和学生很少运用或使用 。 所 以说在 实际教学 中教师要结 结合教材 在原有 的基本教学方式 、 教 学手段上进行 改变 , 教 师要 合教学 内容要进行创 造性 的选 择使用体育 器材 。 当然 , 有 些器材 结合教材 和学生平 时生活 , 要像学生 的“ 父母 ” , 要变体 育场地 为 可在生活 中找到相应 的物 品进行代 替。 小学 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共 “ 家庭 活 动场 所 ” , 合 理 选 择 的 灵 活 的 教 学 手段 或方 式 。 同设 计制作体育器材 的过程 中 . 小学生 的动 手创造创新精神便 会 那么 , 如何通 过多样化 乐趣 化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积极地 参与 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 另外在教 师的引导下也能培养学 生 到体育锻炼 中来呢?体育教师就可 以采用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 把 的环保 意识 。 如何使用 体育器材 , 体 育教师要结 合地方 环境等 特 那些有 利于学校体 育学 习 、体 育锻炼 的有关 活动方式 或方 案都 点, 比如让 学生带些 家庭里废 旧衣服或寻 找一些塑料 饼 , 自行 车 “ 取来 ” 。 废旧轮胎等一些学生 常见 的废 旧物品 ,进行动手 制作 体育用品 . 总之 , 体 育课堂并非 孤立于现 实生活外 的学 习空间 , 教 育者
体 育教 育
Ph y s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有效实施

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有效实施

作者: 胡甘霖[1];牛晓[2]
作者机构: [1]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400015;[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
出版物刊名: 中国学校体育
页码: 14-1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身体练习;内在兴趣;小学体育课堂;布鲁纳;多元目标;体育教师;情境教学;意志力;
摘要: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

"小学体育课堂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实现学生多元目标达成。

由于体育课堂的授课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注意力及持续坚持身体练习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游戏中学、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西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墨

( 渭 源 县 清 源 镇第 二小 学 , 甘肃 渭源 7 4 8 2 0 0 )
西 部 农 村 小 学 体 育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策 略 的 实践 与 研 究
摘 要 : 在“ 健康 第一” 思 想指 导 下 的 小 学体 育 课 上 , 西 部 农 村 体 育教 师必 须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保 证 学 生 兴趣 浓厚 , 主 动投 入 体 育 活动 。 只 有 用 情 用 心 地 参 与 课 堂 学 练 , 学 生 才 能掌 握 正 确 的 运 动 技 能 技 , , 掌握 运 动 健 身 的知 识 和 方 法. 进 而 培 养 学 生终 身体 育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关键词 : 西 部 农 村 体 育教 学 教 学模 式 健康需要锻炼 , 无论是体质健康 , 还 是 心 理 健 康 或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都 是 学 生 主 体 在 参 与 各 种 身 体 练 习和 运 动 交 往 中锻 炼 与 提 高 的 。因 此 , “ 健康第一” 指 导 思 想下 的 小 学 体 育 课 , 教 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保 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 主 动 投入体育活动 中. 用 情 用 心 地 参 与课 堂 学 练 , 学 生 才 能掌 握 正 确 的运 动 技 能 技 巧 , 掌握运动健身 的知识和方法 。 进 而 培 养 终 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在 西 部 农 村 小 学 体 育 教 学 中 ,客 观 地 存 在 体 育 教学 成 人 化 的倾 向 , 由于器材有 限, 导致学 习内容不够 丰富 。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尚不 能 真 正 发 挥 。 体 育 老 师 总 是 按照 教 学 大 纲 的要 求 , 按部就班地授课 . 使 学 生 学 得 太苦 , 导 致 学 生 喜 欢 体 育 活 动而 不喜 欢 体 育 课 无 论 在 传 统 的体 育 教 学 中 . 还是在“ 以增 强 体 质 为 巾心 ” 都 没 有从 根 本 上 摆 脱 体 育 传 统 教 学 的模 式 。 在 传 统 体育 教 学 中 . 我 们重 视让 学 生 模 仿 教 师 的 动 作 , 忽 略 为学 生 提 供 发 挥 思 维 能 力 和 创 造 能 力 的机 会 。 体 育 课 作 为 向学 生 传 授 体 育 的基 础 知 识 、让 学 生 掌 握体 育 的 基本 技 术 、 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 、 发 展 体 育 的 综 合 素 质 与 能力 、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 . 其 教 学 形 式 与 方 法 不再 具有 唯一 性 。 因此 改 革 体 育 课 传 统 的 教 学 模式 是 体 育 教 学 面 临 的一 项 首 要 任 务 。 营 造 开 放 的 小学 体 育 课 堂 教 学 环 境 教师要通过发挥 教材 、 场地 、 器材 和课堂气氛 的作用 , 创 设“ 动起来” 的情 境 ,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 。 使 体 育 课 向有 趣 、 轻松 、 自由 、 娱 乐 身 心 的方 向发 展 ; 提 高 了 学 生 对 体 育 活 动 的兴 趣 ,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自愿 地 参 加 体 育 活 动 , 了 解 健 康 生 活 的 知识 和技 能 , 养 成 终 身体 育 的 习惯 。 教 师 采 用 游 戏 或 舞 蹈 等 教 法 进 行 衔 接 ,既 使 学 生 感 到 新 奇. 又使教学活而不乱 , 顺利过渡 。 同时 , 教 师 在教 学 中充 分 发 挥“ 手势 、 眼神 、 语言” 的作 用 , 既用 “ 手势指挥 、 眼 神 暗示 , 语 言 激励” 组织方法 。 “ 手势 、 眼神” 是无 声 的语 言 , 其具 有 其 他 组 织 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探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对教学任务的机械服从 ,而不是在课程学习 中得到愉悦 的身
心体 验。长此 以往 ,造成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 素质也难 以得 到全 面提升 。 随着 全国范围内新课程改革 的实行 ,学生的社会生活能 力 、动手 实践 能力被逐渐关注 , “ 解放孩子们的双手” 已经 在不 断的推进之 中。小学 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 日后的发展有 重要 的影 响 ,关系到 学生 以后对 于运动与 健康 的理解 ,因 点设计 出能够 更好培 养学生 实践能 力和生 活能力 的课程 内 容 ,让学生在学 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现在大部 分的孩子都 是独 生子女 ,家长的宠爱造成很 多学生的生活能力 比较差 , 性格上存在 自私 、孤独的特征 ,这些对孩子以后 的交 往造 成
践化 、生活化教学是 以学 生的生活 为基础 ,以实践性为准则 的教学 ,为学生创造更 多的实践机会 和体 育生活化 的场景 , 从而使 学生能够将体 育与生活 的概念融合起来 ,逐渐养成 良
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 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这样 的论述
正是我们进 行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因
T i Yu S h i Yo u 2 0 1 3 . 6 3 5
体育教学 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 自主

教 改前 沿
就会形成一定的信念 、价值和态度 ,进而转化为教养 ,这将
对 实现综合全 面 的体育 教学 目标起 到极 大的促进作用 。 因
权 ,使体育教学充满 了人文色彩。 首先 ,体育实践化 、生活化教学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分 不开 ,以他们生 活中的感悟 、体验 、经历作 为教学 的出发 点 ,教学 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由原本 的教师为主转 变为学生和教师双重 主体 ,使 学生的情 感体验受度近视患者增加 ,肺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

探索篇•课改论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课相对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吸引力而言,更具有优越性,传统意义上,人们大多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学习内容并不重要,这是对体育课程的误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体育课的设置对于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学习的不同乐趣,激发学生体育课中活动的兴趣。

一、教学方式合作化传统教学方式相较于当下新课改的要求而言,过于单调,教师大多在于演示;学生多在于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新课改强调,当下的教育是人文的教育。

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只注重文化课的教育,对于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在相互探究中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游戏:老鹰、母鸡和小鸡的游戏时,教师需要在游戏进行前,先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鹰、母鸡和小鸡,通过一次的游戏,再让学生体会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自助发现互助游戏的乐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定式,使学生自己发现游戏中的知识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传统体育教学多以室内、教师演示为主。

在新课改要求下,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不再拘泥于教师的单纯演示,增加了多媒体的参与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演示去理解。

教师对于较难的动作或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说明,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是以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形式,不仅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开拓学生知识的领域方面也有推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少年拳这一课时,教师的演练过于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整套的少年拳视频,学生就能够很快了解自己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够了解到有关少年拳的发展史、现阶段我国有关拳的运动记录等。

小学体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体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体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摘要:生活离不开体育,体育离不开生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场地器材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课外延伸生活化等策略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程;生活化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继续推进,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呼声,以其准确的价值取向,正在成为当前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尤为迫切。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陶行知生活教育主要理论之一是大众教育。

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应该从“普及化”“大众化”出发,而不是从培养体育家、运动员的角度进行教育教学。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提炼出生活元素,然后教给学生,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背跃式跳高”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跳过多少,而是指导怎样进行练习,才会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锻炼的时候能有用处。

因此,设置的目标应该着重练习方法和实用性。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以及体育内容资源,尤其是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以适应和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要。

平时力求做到一物多用,如:戏绳、红毽、玩沙包等游戏,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和保持良好的运动兴趣,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水平。

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引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设计成“劳动模仿操”“抛掷秧苗”等劳动情景;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粮食”“欢庆丰收”等场景;在教学“抛接”“跨越式跳高”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有趣的超市”,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抛接的器材和跳高的助跑方向、起跳脚和起跳高度等;在教学“换物赛跑”“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种树”“浇水”“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建构生活情境 激活体育课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生活情境  激活体育课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经 纬 ・ 体育

小 学体 育 课 堂教 学 生 活化 的 实践 与探 索
浙 江宁 波 高新 区万里 国 际学校 小 学( 1 0 0 彭丽 富 3 54 )
《 育课程 标准 》 体 强调 体育 课要 以促 进 学生 的身 心 健康
发 展 为 目的 ,LL 实 地贯 彻健 康第 一 的指 导思想 , 注学  ̄- 实 J ; 关 人 之 外 的 另 一 个 世 界 的 生 活 画 卷 中 , 他 们 从 小 就 有 他 们 自 己 的 集 体 和 乐 于 其 中 的 游 戏 方 式 。其 实 游 戏 便 是 最 最 原 生 态的 运动 项 目, 体 育课还 原成 生活 的 真实 , 示 出生活 的 当 显
组 运用 时缺 乏系 统理 论 , 此 , 前 存在 许 多弊 端 。主 要表 因 当 现 在运 用的 分组形 式 上 , 先 , 考 虑教学 内容 及各 种 主客 首 不 观 条件 , 搬硬 套 , 而弄 巧 成拙 ; 次 , 式 过 于 固定 , 生 从 其 形 再 次 , 式单 一 , 乏 综合 运用 , 以得到 学 生个 性 , 面发 展 形 缺 难 全 阻碍 素 质教育 的进 行 。因此 要使 教 学分 组合 理 化 、 学化 , 科 在 运用 时应注 意 以下 几点 : 第 一 , 因 素教 学分 组 。 因素分 组是 综合 运 用教 学分 单 单
元学 习 、 学期 、 学年 ) 分组 教学 后 , 组 中进 步快 的 学生 晋 经 差
升 到好组 中 。 二 , 一次 课 中的晋 升分 组 。 5 第 同 如 0米 跑 步 练 习分 四 组 ,凡 是 达 到 某 一 组 高 度 要 求 的 就 依 次 晋 升 到 高 一
值 ,因此 在教 学 中应 根据 具体情 况 在综 合分 组 的基础 上 灵

体育教育该如何与日常生活结合?

体育教育该如何与日常生活结合?

体育教育该如何与日常生活结合?体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统合健康与快乐的桥梁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课程,更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赋予孩子们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如何将体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度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家庭是体育教育的起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体育教育的最初引导者。

1. 共同营造家庭运动氛围:家长应积极组织体育锻炼,并热情鼓励孩子一起参加,例如家庭运动会、周末郊游、共同参与球类运动等,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2. 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例如上下楼梯时鼓励孩子走楼梯,下车或放学时,散步运动等,将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锻炼。

二、学校是体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将体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充满活力的运动氛围。

1.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例如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运动项目相结合,开展趣味运动会、运动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营造运动校园环境:建设安全、舒适的运动场地,提供充足的运动器材,鼓励学生在课间时间进行运动,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3. 重视体育师资力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

三、社会是体育教育的延伸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体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氛围。

1. 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大力建设更多公共体育场地,方便市民参加体育锻炼,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

2. 鼓励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举办更多青少年体育赛事,增强孩子的运动热情,帮助他们展现自我,提升运动技能。

3. 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理念:社会各界应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理念,鼓励人们参加体育运动,营造一种崇尚运动、健康生活的社会风尚。

四、体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的意义将体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更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品格。

体育课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日常生活结合?

体育课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日常生活结合?

体育课应该如何更好地与日常生活结合?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体育课常常陷入“训练式”教学模式,严重缺乏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很难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

如何将体育课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是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将运动融入日常学习,百炼“动起来”的课堂:打破传统体育课的局限,将运动融入日常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范读、表演、游戏等形式,将运动融入语言学习,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数学课上,利用运动元素进行教学,比如用跳绳学习乘法口诀,用篮球解释圆形的概念,将运动与知识融为一体,提升学习效率。

此外,还可以将运动与课间休息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例如跳绳、踢毽子、拍球等,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2.将运动融入生活体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鼓励学生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比如,下车步行上学、周末骑山地车出行、选择楼梯而非电梯、参加社区运动等,将运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可以开展体育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运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参加义工活动、组织社区运动会等,将体育精神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将运动融入家庭教育,创造和谐的运动氛围: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运动,并与孩子一起运动,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鼓励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上的运动软件,记录运动数据,参与线上运动挑战,增加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和坚持。

4.将运动融入校园文化,打造“运动校园”:学校应积极营造“运动校园”文化,将体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例如,定期举办校运会、运动会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置运动场地,提供多种运动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的机会和渠道;开展体育主题课程和讲座,提升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的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五育教学的重要发力点,越来越受收到各阶段教师的重视。

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断创新与优化体育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与进步,从而展开教育教学探索。

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小学体育;劳动教育;教育教学融合引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融入劳动教学,是一项教育创新与融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取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对课程教学进行融合,制约了学生的学习。

劳动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而体育教学课程能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劳动探索精神,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劳动教育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势(一)树立劳动观劳动是一种实践性强、体验感强的运动,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劳动教学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教学措施,能完善学生的劳动学习观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三观。

因此,为了强化小学生的劳动观,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展开锻炼,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二)加强学生劳动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需要逐步展开,并结合比赛、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劳动教学中得到成长。

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运动机械整理中都蕴含劳动教学价值,教师要不以劳动教育为目的,对学生展开灌输式的教学,强硬的施加给学生的课外劳动,导致学生慢慢在体育课堂中产生抵抗情绪,无法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教育教学观念[1]。

在新课标教学的引导下,体育教学更加提倡手脑并用,思考如何掌握正确的运动训练技巧,科学合理的展开运动训练,而广义的劳动教育也包括脑力运动,体育运动中的首脑并用过程也是劳动的发展过程。

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与优化路径

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与优化路径

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与优化路径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变革,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也需要得到优化。

在此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明确自身实践方向,同时还应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重视。

基于此,文中分析了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向以及对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向;优化路径引言: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小学教育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情况下,小学也已经开始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改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学实践方向的同时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

一、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向(一)基于高质量育人的目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高质量的育人工作,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要素进行明确的引导,尽可能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健康体育意识,同时还可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育人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感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以体育人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

其次,还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大对学生健康知识以及品格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对学生运动兴趣等内容进行培养。

(二)基于学生主体的需要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教学优化需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实现因材施教,使其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学习体育技能,还应将体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进行结合,从小学阶段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浅析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浅析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找到最佳 结合点 , 使 教 学 目标 与 生 活 相 互 交 融 , 让 学 生 学 会 并 且 生 理 、 心理 、 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基础 , 体 育 教 育 设 施 的布 置 贴 近 生
达到学 以致用 的教 学效果 。 学 习的 目的不仅仅在于 学会 了、 弄懂 活 , 选 用图表 、 漫画、 照片、 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 教学, 激起 学生的
用的 目的 。 并且, 在业余实际生活 中的体育锻炼 , 可 以培养 良好的
体 育 锻 炼 习惯 。
1 . 2 、 有互动、 有 交流 、 有争论、 有 笑声 的课 堂生活
师牛关系 的质量会受到教育活动本身 的影响, 也 带有 一定的社会
在学校里的体育教学课程上 , 应尽量保持有互动 、 有交流 、 有 关 系的影响 。 营造 良好 的师生关系 , 对于精 神文 明的提高和 教学
学生 多方面 的生理和心里需求 。 使 学 生 能 够 发 现 自我 , 增 强 个 人 动 氛 围 。 自信 心 , 坚 强 自 己的 精 神 意 志 , 个 人 才 能得 到 自 由发 展 的空 间 , 从 3 . 2 、 学 生 间和 谐 化 课 堂 上 同学 之 间 的关 系 和 谐 化 , 对 于 营 造 良好 的 课 堂 学 习氛 围, 促 进 学 生 自我 的 发 展 有 积 极 的 作 用 。 为此 , 老 师 需 要 为 学 生 营 造 出 良好 的 学 习 环 境 , 促 进 学 生 间 关 系 的和 谐 化 发 展 。 要 把 教 学
重基 础 , 锻 炼意志 , 突 出重 点, 学 以致用 。 并且 , 在校 学习 中, 着重 以致用 的乐趣 , 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 生活 化的体育教学 中, 需要把 培养学生 自我学 习的能力 , 当进入社会之后可 以继续 自主学习需 同学之 间关系和 谐处理 , 促进关 系 良好 的发展 , 为教育事 业提供 要 的知识技能 ,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 小学体 育教 学设计 生活化 2 体育课程 目标生活化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前 言
好 习惯【 8 】 。
体 育运动来源于生活 , 来源于先人们在劳动 中的技能 提炼。随着我们 生活方式和生活 内容的不断变化 , 各种新 兴体育运 动项 目不断涌现 , 我们体育教师就应将课堂教学 中的知识 和技 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 系起来 。 中小学体 育课 堂教学 的“ 生活 化” 不但要关 注学生 的现 实生活 , , 更应该 关注学生将来 的生活 , 了解学 生 的发展需 要 , 顺应社会 的 发展需要 , 中小学生 的实际情况和实 际需要 出发 。 从 注重 基础 , 锻炼意志 , 突出重点 , 以致用 。 学 同时 , 还要让他们学 会 自我学 习, 出校 门后 可以利用 校内学 到知识 联系生活 走 继续学习 自己需要 的东西 , 为学生 日后 的发展 和终身 学习
体育《 新课标》 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 并在学习中愉悦 身心 , 真实的情感 体验 。 获得 从而使“ 健康第一 ” 的指导思 想在生 活化 的体育教学课 堂 中真正得 劲实现 ,并 实现学 生 在生活 中学 习 , 在学习 中生 活 , 养成终身体育 的 良 逐步

收稿 日期 :0 2 0 - 4 2 1.50 -

1 . 教师: 立足生活 , 改造教材 创设 生活化 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 建 构主义理论认 为 , 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体 育 学 理论知识十分重要 。因此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将 已有 的生活经验与体育知识相联系, 找出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 生活 的最佳联结点 , 有意识地设计在生活 中与体 育知识有 联 系的、 学生熟悉的场景 、 , 事例 引导学 生挖掘 出 自身真实 体验 , 感受情境。但有时学生的生 活实 际以及 自身知识背 景 与教学 案例有一定差距 , 就要求教 师在 充分理解教材 这 和设计 案例时 , 能从学生现有经验 出发创造 性地使用教 材

教学生活化 生活体育化

教学生活化 生活体育化

教学生活化生活体育化摘要:随着体育与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发展深化,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时都拓展了空间、拓展了思维。

体育教学理念已悄然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生活化体育回归。

如何让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和谐发展,这已经成为教师面临的、所要解决的新课题。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法等论述了如何让生活化的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中和谐发展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课余锻炼;和谐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这种过分偏重学科世界、看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单一模式,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学习锻炼也似乎成了简单的服从和机械的练习,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灵气和活力。

如果课堂教学总是远离儿童的课余体育锻炼生活,那么,课堂教学便不能成为学生整个生活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要求脱节,也不能为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服务。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日渐失去学习和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对学习和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开放的课堂,更应该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为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主的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服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欣喜地感觉到素质教育的温馨和教学过程中人性的回归。

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不仅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化体育,同样关注学生体育化的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它倡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自主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在当今这个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它使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和谐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这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所要极力倡导的生活化的体育和体育化的学生生活。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课余生活体育化和谐发展的理论支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聚焦小学体育兴趣化,创生活情境展开跨学科学习

聚焦小学体育兴趣化,创生活情境展开跨学科学习

聚焦小学体育兴趣化,创生活情境展开跨学科学习摘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然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行,小学体育教育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主张将跨学科主题教育融入其中。

该研究旨在以小学体育课教学为例,创新发展体育活动教学,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素质培养指导措施,以促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体育的兴趣,达到全面均衡发展学生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生活情境;跨学科教学生活化的训练课教学模式应该采用“以人为本”的指导教学理念。

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在强调指导学生进行速度、下肢爆发力、耐力和力量协调性训练时,过于强调训练内容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安排与实际学习生活、工作结合不足。

学生在训练阶段处于半机械化的教学状态,缺乏紧迫感和个人主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方法逐渐失去了兴趣。

在当前中国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始终遵循体育生活的规律,并对传统的中国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创新。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学评价活动的积极开展,无法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以引导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提升速度大大减慢。

在教师没有考虑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其他相关标准要求相符的情况下,如果以教师鼓励性学习评价模式作为首要的指导原则,那么学生责任素养能力的持续培养和努力都难以实现。

教师常常采用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僵化,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广阔的成长空间[1]。

二、小学体育课跨学科的协同教学价值1、积极开展跨学科协同教学,提高立德效果首要的是,积极地拓展跨学科的协同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品德的成效。

众所周知,中小学校园里,“立德树人”一直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

针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应积极地去探索跨学科协同教学的路径,以协助学校管理层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培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下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体育课堂摘要:对学生而言体育教学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变化,同样教育行业也在改革创新,就体育教学而言鼓励教师从小学体育开始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从小学体育教学开始改革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新时代下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策略,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引言:新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教育是每个人必经的基础教育阶段,所以我国对小学教育格外重视。

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且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进而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要求,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课堂中积极完成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生活化教学的概述1.1生活化教学的定义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策略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中。

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教学目的与实际生活需求进行转化,换言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也可以更好地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的内涵1.2.1教学理念层面伴随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其次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进而加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及掌握;最终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1.2.2教学目标层面基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渗透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并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要与生活中的事物密切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与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教学目标,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切勿急于求成,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

1.2.3教学实践层面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多数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因此教师需全方位、多层次的设置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落实每一次实践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实践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1.3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笔者将从以下几点阐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通过该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策略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体育教学现状2.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虽然多数学校早已提倡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实施该教学策略的教师少之又少。

大部分教师仍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一味地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很少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较为不成熟,进行体育锻炼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教师只能进行传授理论知识,或者是在教师的看管下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然而该理念与体育教学的真正理念截然不同,体育课本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非理论考试科目,教师一味的灌溉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厌烦。

2.2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不科学一般来说,小学生体育的学习情况只是由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并且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应按统一标准进行考核,未全面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例如,某校小学二年级学期期末,小学体育进行考核的标准为:跳绳一分钟80个,短跑100米30秒等为合格,该标准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反之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考核及格。

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设置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适合多数学生的考核标准。

2.3教学内容乏味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严重忽略创新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有部分教师一直以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进行百米赛跑、长跑、接力跑等体育项目,或者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体育课不仅单一、枯燥,而且还会使其感到十分疲惫,以至于让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更是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3.1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根据以上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概述,得知现阶段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较差,若想改变此现状,必须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形成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例如,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认为小学生在体育课不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而是应多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所以会一味讲述理论知识,而学生只需听讲即可。

但是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体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体育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需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体育运动如跳绳、跳远等,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同时,通过课后训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与生活中的事物紧紧相连,以至于生活化策略可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更高效的实施。

所以,为了让生活化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教师需要先改变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工作,之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并且对该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归纳,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

3.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器材为了促进生活化体育课堂的开展,首先需要替换以往的运动器械,尽量选取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器材,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改变学生心中体育枯燥无味的看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一些废弃的报纸、塑料瓶、绳子等生活用品带来课堂,在体育课上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废材改造”,制作一些简单的练习器材。

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器材进行体育练习。

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开展简单的体育游戏,如:“丢手帕”。

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手帕或是毛巾,之后在体育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游戏,首先让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蹲下,然后选一个学生拿着手帕或毛巾沿着圆圈外行走。

丢手帕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中的手帕或毛巾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被丢了手帕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帕,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帕的人,丢手帕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这样看似简单的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其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中这样的器材随处可见,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体育游戏。

由此可见,通过生活中简单的器材可以打造活跃的体育课堂,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

3.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促进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实施,并且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正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难,多数学生会抵触长跑练习,以及个别学生还会有身体上的不适,针对该现象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克服困难并坚持练习。

鉴于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该特点举行一个田径比赛,分别设置不同距离的长跑,并且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对于比赛结果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奖励,给予学生一定鼓励,为此学生会尽最大努力进行训练。

因此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还可以让学生克服自身困难加强锻炼,以提高教学效果。

3.4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生活化实践教学,同时也要生活化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知识。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可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有一节内容是“走与跑”的练习,学习该节内容时教师若一味地讲述,极易形成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

因此,教师可以将该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某一情境进行转化,如模仿通过红绿灯的行人,利用“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的口令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走与跑。

通过该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普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更好的将生活与体育教学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结语简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融于小学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达到体育教学的正真目的。

与此同时,也需小学体育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周广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3):74+87.[2]韩文学.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43-144.[3]姜峰.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趣味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8(03):39.[4]郭景瑞.试论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实现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7+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