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孔德、斯宾塞)

1、孔德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

(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

(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3)实证阶段(科学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2、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定义: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定义: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3、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概念: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有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思想.

第二章(涂尔干)

1、涂尔干的贡献: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研究界定

概念: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者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任何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度量或其因果可以度量的社会总体现象。

2、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A.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B.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C.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D.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第四章(西美尔)

1、社会学的问题领域划分:a.一般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b.纯粹社会学或形式社会学c.哲学社会学. 分别侧重研究的对象:一般社会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哲学社会学是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2、形式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湖东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文化社会学:(一)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又成为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控制个中主观文化因素的能力和倾向,是已经内化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总和体现。

客观文化: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科学、伦理、组织、团体、制度等等。它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4.文化悲剧。但问题是,客体文化已经产生就具有了独立的客观性。虽然人们保持着创造和更新客观文化的能力,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的压倒性优势越来

越明显,越来越对主观文化产生压制作用。产生文化悲剧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化程度越来越高.

5.货币的功能:(一)货币作为一种客观文化的出现,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加强,一方面创造了一个日益物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理性。货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增加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同时又克服了这种距离的途径。(二)对社会尤其是生活与其间的个人与社会关系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韦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研究方法—解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说明”

2.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

a.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的对立面为价值判断。具体而言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受到研究者的伦理、文化、信仰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现象作性质上的判断;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不做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b.理想类型: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想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研究者借助这套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理想类型分为:历史的理想类型和分类的理想类型。

3.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a.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所期待的行为为取向(如对过去所受侵犯进行的报复、对现在受到的侵犯进行的防御、为防止未来受到侵犯进行的防御)。

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A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B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

b.社会行动的类型:

①目的理性的行动(手段——目的理性行动或工具理性行动) 这类行动重视对行动的可能结果的计算和预测,强调对行动的手段和目的以及派生的结果进行仔细权衡和考虑。

②价值理性行动:对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信仰包括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等方面。在这种合理性行动中,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就是行动者的目的。信奉了某种价值后,目的是否达到,后果是否合理,均不在考虑之列,只有手段才是行动者考虑的对象。

③情感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所左右的行动.行动不具备稳定性和可预见性④传统行动:这是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行动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3、合法性的统治形式的类型、具体特点: a.传统型统治特点:①缺乏按照事物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②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③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④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⑤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b.魅力型统治特点: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接受实际的考验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接受持久的考验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⑤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c.法理型统治特点: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收到规则的约束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④法理型统治具有明确的议事规则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

第七章(帕森斯、默顿)

默顿的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