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人才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产业人才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袁兆亿
“得人才者得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才资源的高度积累和作用发挥,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中国产业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一、全面实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但是在GDP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我国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难题。对此,制约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人才问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推进有针对性的产业人才战略,已成为加快推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迫切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比较典型的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其中所涉及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人才资源的制约和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产业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人才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等。这与有关政府部门以产业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识不明确有关,致使产业人才发展和结构调整明显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拖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后腿。新加坡自经济起飞后,每十年主动地进行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由于新加坡政府长期重视培养、引进和储备人才,从而确保了产业转型升级能够获得强力的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在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很多地方并不能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其中很大程度涉及到人才战略的思维问题。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人才资源如何进行配套?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很好解决。人才必须为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其中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匮乏并非可以轻易逾越的一道“坎”,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人才资源状况对产业发展形成关键性影响,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模式对人才资源战略起着决定性拉动作用。当前我国在多方面提出了加快产业人才
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为了实现人才资源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有力支撑,应该制定和实施指向性更为明确的产业人才战略,以确保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为此,必须调整和完善产业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四个转型:以人才资源能力提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以人才资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为主向科技驱动为主转型;以人才资源产业分布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以人才资源国际化开发,推动中国从局部参与向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转型。
二、主动谋划和优化产业人才资源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惯性以及企业的惰性,有时会阻碍和延缓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政府的作为就在于积极引导和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各种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要素优先发展,其中包括主动谋划和优化产业人才资源结构。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经济发展了,人才自然来”的思维模式,弱化了政府积极引导的应有作用,具有明显的自由市场经济影子,容易导致人才资源配置的无序化,其结果是,既无法保证迅速形成有针对性的产业人才竞争力,也不利于人才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迟缓,以及产业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人才紧缺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佐证。在这方面,上海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重点和行业重点领域,着力构筑产业人才高地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俗话说:“欲聚鱼者先蓄水,欲聚鸟者先造林”。蓄什么样的水,造什么样的林,与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有极大关系。产业既是聚集就业人口的“蓄水池”,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可能聚集什么类型的劳动者,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事实证明,人才的需求以及层次结构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水平密切相关。一流产业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产业只能吸引二流人才。关于这一点,从近年来珠三角与长三角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表现可见一斑。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想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就一定要从整体上加快提升产业质量和发展水平。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注重做好人才战略的配合,主动谋划产业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产业人才资源,把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包括加快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主动调整产业人才结构,制定相
应的人才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等,确保产业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成功转型,同时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了大批优秀人才。
当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例,聚集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无形中缩小了高素质劳动者进入的空间,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而深入发展,我国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变得很艰难,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转型升级所至,在人才经济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类困难企业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如此,不少这类企业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反应消极,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的企业主并不鲜见。有关调研发现,在我国同一地区十多年前的同类企业,凡是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的现在日子都比较好过,而那些未走好转型升级这一步的企业现在的发展都相对艰难。在这个问题上,企业有企业的责任,但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地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数量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用了大量资源,那么技术密集型企业必然缺乏进入的空间。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就地转型升级,政府就应该积极地促使其向外转移,以便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腾出必要空间。一个别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就是低素质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和外迁,从而为高素质劳动者的进入腾出空间,这对于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大有好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多,随着户籍管理的日益放开,众多低素质劳动者将就地安家落户,大量沉淀下来的低素质人口,将导致十分严重的人口素质结构低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人口一旦安家落户就不会再轻易迁移了,由于低素质人口的产出效益较低,这些人口的安置地必将面临严重的教育和社保负担。
另外,有人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外迁会造成地方的就业压力,实际上,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可以同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众多劳动力经过培训后完全可以转移到现代服务业领域,而没有必要盯住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放,这也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对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认识上,强调解放思想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快提升产业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全国上下为之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但是如果缺乏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一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