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规划,着力引进一些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招商选资,注重优化项目结构,创新型企业加速积聚。目前,全区共有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8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叠加挤压、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4、打造生力军,科技人才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我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富民强区的动力支撑,把人才资源作为维扬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将人才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招才引智和教育培训力度,探索了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构建市场招聘、上门招聘等人才引进网络,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扬州日利达公司引进西安交大顾兆林博士,获省创新创业人才100万元的奖励。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干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成长了起来。

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维扬区科技创新进程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对照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先进地区创新的足迹,我们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动力不足,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理念影响了创新的行为。对创新这个话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从企业层面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创新创业的原始冲动,认为搞自主创新就是依赖引进、模仿去创新。从政府层面来讲,对科技创新的推动整体规划和有效推进力度不大,舆论引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2、环境不优,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机制束缚了创新的活力。调研发现,企业缺乏人才、信息、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对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扶持的力度偏小,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从科技服务体系看,现有的科技孵化器、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开发服务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产学研合作度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开发的“利益共同体”。

3、能力不够,自主创新投入偏少

成本阻碍了创新的冲动。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行为,科技创新是个“烧钱”的过程,在微利时代的今天,企业抓科技创新资金、精力有限,企业家更愿意投身资金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同时,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现实的困难、失败的风险、转型的烦恼等因素,使得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偏低。

4、成果不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人才问题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稀缺, 尤其是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区进入市“333”工程培养的有2人,进入省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仅有2人。人才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维扬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数量、速

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度化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维扬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1、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必须通过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升支撑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必须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优化环境,不惜重金引人才。着力优化人才自主创新环境,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投入相当的成本,以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把领军人才、关键人才吸引到维扬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维扬来转化,通过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理念塑造,不遗余力育人才。发挥扬州大学、扬州技师学院等培育基地作用,采取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加快人才资源库建设,努力形成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知行并进,不拘一格用人才。重点围绕使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加快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优秀人才推向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把发展优势产业、实施重大项目、承担重点发展领域或科学技术前沿等任务,作为磨炼创新人才的“熔炉”,做到既出创新成果,又出创新人才。

2、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必须通过正面引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增强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投入的比重逐步增加。引导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研发经费要达年销售额的4-6%以上,一般企业力争达3%左右,着力改善科技投入结构,协助企业组建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企业必须成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究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合资合作,用好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与设备的投入,以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重点和现实基础,走以应用开发为特色、以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产学研合作,释放创新能量。科技创新是一个体系,产学研结合是成败的关键。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一边跑市场、一边跑科研院所,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能量,加强科技成果和研发需求信息双向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3、创新的阵地在园区,必须抓好“三个结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份额

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要利用园区的载体优势,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