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研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医药报 | 类别:健康产业 | 点击:34
□本报记者姜恒
“‘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词是‘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制剂走出国门,走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就是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日前,在第30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这样说。
医药工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研发创新的引领和拉动。而紧跟国际研发动向,放眼全球医药市场,也成为我国医药研发创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创新潮涌
我国《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对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对药物创新,更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8~2020年,我国重大新药专项分为创新转型、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三个阶段,2011~2015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宏建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体系和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展,整体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规范全面接轨,药物综合创新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我国药物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仅“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药创制专项总经费即达18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21.3亿元,单位自筹88.3亿元,其他渠道经费10.3亿元。“‘十一五’期间,以1.1类新药埃克替尼、艾力沙坦、安妥沙星等为代表的创新药物上市,大大提升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创新能力。”
重大新药专项或许最能体现国家对药物研发工作的重视,也最能体现我国医药研发创新工作的进展状况。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倪健教授介绍,截至2012年底,我国新药创制专项共立项1251个课题,中央财政共投入97亿元,地方配套4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93亿元;获得新药证书62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约占2/3,其中1类新药12个,临床在研品种近400种;获得了199个临床批件,完成104项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发明专利近9000项,获得专利授权300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授权560项);制定各项标准2200项,带动了单元技术平台国际化进程,其中2家通过OECD GLP认证,GLP平台共承接165项跨国企业委托的安全性评价任务;产业化上市品种23个,总产值达12.4亿元,专项实施累积新增产值近800亿元。
国内知名的CRO服务商药明康德公司研发服务及中国商务拓展执行总监黎健认为,新药重大专项及“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纲要明确了政府对创新药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企业因转型所需,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抱有极大热情,开始愿意对研发增大投资;一批拥有国际经验的研发人员归国从事新药研发;药监部门对新药审批审评管理逐渐展现出开放姿态,鼓励创新并设定多重保障机制,这一切都说明,“当今的中国处于创新药物研发最佳阶段。”
更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药物研发呈现出投入增大、申报趋于合理的特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研究员朱建英说,随着国内企业对创新研发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07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仅65.9亿元,2009年达99.6亿元,2011年增至211.2亿元。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1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为1.46%,超过制造业平均科研投入强度0.75个百分点。从企业研发的产品来看,已从简单仿制向自主创新的产业方向发展。历年的新药申
报数量及获得批文的数量也显示,自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新药审批正逐渐趋于合理,并向国际靠拢。从注册申报类别看,创新药注册申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仿制药注册申请则回归理性。
放眼全球
据IMS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5.1%,达9420亿美元,其中欧、美、日市场份额约占76%。朱建英说,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增速放缓,欧、美、日市场增长乏力,预计未来5年其市场份额将下降到65%左右,而新兴市场则会高速增长。这对我国医药行业来说无疑是利好因素。但目前,我国医药出口结构却依然不尽如人意。2012年,全行业出口1484.7亿元人民币,其中制剂仅146.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9.85%,且基本上是面向亚非拉市场。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目前全球制药业发展形势总体较好,财富世界500强中有11家制药公司,且排名有所上升。中国药品市场2009~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23%~26%,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药品市场。在分析世界制药研发动态时,俞雄表示,目前全球制药业药品开发的瓶颈主要在于临床淘汰率高,并且监管要求的变化也使研发周期延长。新药研发治疗领域仍然集中在抗肿瘤药物,但罕见病药物占到2012年FDA批准上市品种的1/3。他提出,中国制药企业应将政策导向、产品选择、创新战略提到与市场、质量、效益同样的高度予以重视,关注中国潜在最大药品市场——包括阿尔茨海默症,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抗衰老,抗感染(耐药菌)以及预防性治疗领域。
分析全球药物研发热点,把脉中国制药业研发走向,众多专家给本土企业指引了方向。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先钟博士指出,部分“重磅炸弹”类抗体药物
专利即将到期,此时无疑是开发抗体仿制药的绝佳时机。2012年,全球单抗药物的市场总量已达645.7亿美元,占生物类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51.8%),而在销售额前十的生物药中,前6位均是抗体药物。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EO周新华博士介绍,目前全球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最为活跃,呈跨越式增长,同时单克隆抗体类似物也渐渐风生水起,而各个国家正在建立单克隆抗体结构类似药上市的法规来应对挑战和机会。在疫苗研发方面,重庆市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指出,近20年来,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正成为新型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侯惠民介绍了一种新剂型——口溶膜剂。他指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进展,未来其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将更广泛,因此会得到较快发展。
上海欧米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博士曾任全球仿制药巨头梯瓦制药(Teva)副总裁,他介绍了梯瓦的战略与实践,包括选择高市值或高潜在市场价值的品种,研发与专利两个团队同时跟进、确保首仿,以获得最丰厚的收益等。张凯指出,高端仿制药开发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解读、技术平台、市场信息上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应从战略决策、产品链建设、专利挑战、专利信息管理、专利解读、原料药、技术平台及技术挑战、临床研究等维度加以突破。
只争朝夕
重大新药专项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包括:继续完善和加强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加速我国医药科技由仿制向创制的转变、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的主要任务除了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升级之外,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