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 症
炎 症PPT课件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一. 生物性因子 B.V.;P(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常是慢性的。 二. 免疫性因子 由各种变态原引起的炎症 .过敏性炎,过敏性 皮炎,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等。 三.理化因素 (一)化学因素:强酸碱、某些有毒物质; 腐败饮料等. (二)物理性因素:低温.高温.射线(X光.紫外线).
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微循环血管内的流体静压↑ 和局部组织渗透压↑,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进 入到炎症组织.分为液体渗出和细胞成分渗出。 1.液体成分的渗出 首先渗出的是水分子. 无机盐,随着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浆中各种成分 相继渗出,依次为 1)白蛋白 2)血红蛋白 3)β-球蛋白 4)γ-球蛋白 5)α-球蛋白 6)β-脂蛋白 7)纤维蛋白原.
第八章
炎
症
第一节 炎症概述
一.炎症(inflammation)的定义 炎症是动物机体 对各种致炎因子及局部损 伤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临床上,炎症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是许多疾病的病理 基础,例如 :肺炎.肝炎.肾炎.阑尾炎、结核病、 风湿病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适应性反应 , 但会产生有害 影响,需辨证分析.
↓
细胞内炎性介质形成与释放
↓
代谢改变: 初期充血,局部 →血管运动N麻痹 含氧量↑代谢↑
→ V毛细血管扩张
酸性代谢产物↑←无氧分解↑← 含氧量→ ←
局部组织酸中毒H+↑→促使坏死过程加剧
淤血
血浆内炎症介质释放 +水肿
变质的表现
物质代谢:
中医对炎症的理解
中医对炎症的理解简介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于损伤刺激和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中医对于炎症的理解与西医有所不同,中医认为炎症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邪气侵袭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来治疗炎症,以达到恢复机体健康的目的。
炎症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将炎症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
实证实证类型的炎症主要表现为红肿、发热、局部灼热等明显的实质性变化。
这种类型的炎症通常由于外邪侵袭或体内湿气火毒等原因引起。
治疗时,中医常用清利湿毒、解表散寒等方法来驱除邪气并恢复正常循环。
虚证虚证类型的炎症主要表现为无力、乏力、食欲不振等虚弱的症状。
这种类型的炎症通常由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或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
治疗时,中医常用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炎症的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炎症时,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外貌和舌苔等来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
例如,红肿、灼热的外貌和红舌苔可能表示实证类型的炎症。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声音和气息来判断体内的气血运行情况。
例如,患者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可能表示肺部受到了感染性炎症。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来了解其主观感受和相关情况。
例如,患者描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能表示体内存在实证类型的炎症。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情况。
例如,脉搏快而有力可能表示体内存在实证类型的炎症。
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等。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
例如,黄连、连菊等具有清利湿毒作用的中成药常用于治疗实证类型的肠胃道感染。
针灸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和恢复阴阳平衡的方法。
针灸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实证型的关节炎。
炎症概念、病因、病变
内皮细胞收缩 直接内皮损伤
穿胞作用增强
白细胞依赖的内皮损伤
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大
2. 液体渗出: 概念:液体成分渗出到血管外
渗出液(exudate)
炎性水肿(组织间隙) 积液(体腔)
结核性腹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慢性炎症浆细胞渗出
急性炎症纤维素渗出
(三)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渗出过程:
• 血管通透性 • 趋化作用
主要炎症介质小结
功能
血管扩张
炎症介质种类
组胺, 缓激肽, PG, NO
通透性升高
趋化作用 发热 疼痛 组织损伤
组胺, 缓激肽,C3a, C5a白细胞三烯, 阳离
子蛋白, 活性氧,PG,纤维蛋白多肽 白细胞三烯B4 、C5a 、细菌产物、中性粒
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IL-1、TNF〕,PG,白细胞
1.边集 2.粘着 3.游出
(阿米巴样运动)
4.趋化作用
白细胞的渗出
趋化作用(chemotaxis) 白细胞向着化学剌 激物所在部位作定 向移动 趋化因子:能使白细 胞作趋化移动的化 学和生物物质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调理素(opsonin)
第二节 急性炎症 acute inflammtion
• 持续时间短,几天至一个月 •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 •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 性增加、白细胞渗出改变明 显
(一)炎性充血-血流动力学改变
1.细动脉短暂收缩
2.扩张,血流加速
3.扩张↑↑通透性↑
血流变慢,血浆渗出
粘稠度↑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急性病毒性肝炎致肝组织广泛坏死
名词解释炎症
名词解释炎症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于感染、损伤或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反应,通常呈现为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变化。
炎症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机体对病原体侵袭、损伤信号以及其他刺激的一种复杂反应。
正常情况下,炎症是一种有限的、自我调节的过程,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能变得过度激活或无法适时关闭,导致炎症反应失控,进而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
例如,慢性炎症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炎症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红、肿、热、痛。
红指的是炎症部位组织的充血现象,由于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大量涌入组织,导致局部发生红肿现象。
肿是指水肿,即炎症部位组织细胞间隙液体的积聚,导致组织液体含量增加,引起局部组织肿胀。
热是指局部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炎症部位的组织代谢活动增加和充血引起的。
痛是由于刺激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神经传递增强,导致痛觉过敏。
炎症反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充血和增透性增加、细胞浸润和细胞活化。
充血和增透性增加是炎症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受损组织或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扩张局部的血管,使血流速度减慢,从而有利于白细胞的聚集。
同时,炎症导致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和白细胞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细胞浸润是炎症的中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的大量进入炎症部位。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然后沿着梯度摄动在炎症部位活跃,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以及清除坏死的细胞和组织碎片。
细胞活化是炎症的后期阶段,炎症局部的细胞被激活,产生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可以引起微血管的扩张、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以及水肿、疼痛和代谢亢进等反应。
总而言之,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非特异性保护反应,但在一些情况下,炎症可能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和控制炎症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的名词解释
炎症的名词解释炎症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入侵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两大类。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等。
炎症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炎症又称“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直接侵袭引起。
5。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如结核、肝炎、伤寒等。
6。
某些特殊的炎症如肾盂肾炎、胆囊炎、角膜炎等。
7。
化脓性炎症:常见于脓肿、蜂窝组织炎及伤口感染等。
8。
坏死性炎症:如骨髓炎、败血症、心肌梗塞等。
9。
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血清病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10。
肉芽肿性炎症: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坏疽性脓皮病等。
11。
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12。
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13。
呼吸道炎症如肺炎、胸膜炎、脓胸、支气管扩张症等。
14。
消化道炎症如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肠炎、痢疾等。
15。
泌尿道炎症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阴道炎等。
16。
生殖器官炎症如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子宫附件炎等。
17。
眼、耳、鼻、喉等粘膜的炎症如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
18。
皮肤的炎症如疖、痈、毛囊炎、脓疱疮、汗腺炎、皮脂腺炎、甲沟炎、丹毒等。
19。
各种外伤、烧伤、手术后遗症等引起的炎症20。
其他如乳腺炎、肛周脓肿、腹膜炎等。
21。
关节炎、腱鞘炎、滑囊炎等。
22。
炎症的临床表现(1)发热高热时可出现抽搐;低热或无发热者则表现为弛张型或稽留型。
(2)疼痛剧烈而持续的疼痛是炎症的重要标志之一。
(3)局部压痛炎症刺激所致,即使没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也可以有局部压痛。
(4)白细胞计数升高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比慢性炎症时高,尤其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最为显著。
炎症的概念名词解释
炎症的概念名词解释炎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或损伤产生的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反应过程。
这一反应过程涉及多个细胞类型、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旨在保护机体免受损伤部位的进一步伤害,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尽管炎症经常被人们视为对于机体有害的病理过程,但它实际上是一种自愈性反应,对于机体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通常被描述为“五大征象”:红、肿、热、痛、失去功能。
这是因为在炎症过程中,局部血液循环发生了改变,血管扩张导致组织充血,引起局部发红和发热。
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进入组织间隙,导致局部水肿和组织肿胀。
这些改变引起了局部的疼痛和敏感性增加,最终导致了受损组织的功能受损。
炎症的形成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管反应、细胞浸润和修复。
在血管反应阶段,受损组织释放了一系列细胞因子,如组胺和前列腺素等。
这些细胞因子促使被感染或受损的血管扩张,增加血流,并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使更多的细胞和化学物质能够进入受损区域。
在细胞浸润阶段,各类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被吸引到炎症部位,通过吞噬病原体和死亡细胞,清除病原体和炎症介质。
同时,这些细胞还会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从而进一步增强炎症反应。
在修复阶段,受损组织中的其他细胞类型,如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开始进行修复工作,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分子,重新建立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炎症的产生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是局部短暂的反应,通常在几小时到几天内解决。
它是由于外部因素,如创伤、感染或过敏事件引起的,体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
急性炎症发生后,机体通过细胞因子的调控保证炎症反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并避免对机体其它组织产生过多的毒性影响。
慢性炎症则是持续的、反复出现的炎症过程,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月或数年。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免疫细胞的长时间激活和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
它通常与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相关。
第四章炎 症
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炎症 2变质 3渗出 4增生 5炎症介质 6 炎性水肿 7 炎性细胞浸润 8 趋化作用 9 吞噬作用10 绒毛心 11假膜性炎 12 卡他性炎 13脓肿 14化脓 15化脓性炎16炎性息肉 17炎性假瘤18机化 19溃疡 20窦道 21 瘘管 22蜂窝织炎 23 肉芽肿性炎24 感染性肉芽肿25异物肉芽肿 26菌血症 27毒血症 28 败血症 29 脓毒血症 30浆液性炎 31纤维素性炎二、填空题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
2.肉芽肿大致可分为和两类。
3.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4.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归为、、三种。
5.渗出性炎症分为、、、四类。
6.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及炎症发生的部位.可以从形态学上将炎症分为、、和炎症。
7.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8.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有、、。
9.化脓性炎症以为主.慢性炎症以、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时以细胞为主。
10.根据炎症病变特点,急性菌痢属炎症;阿米巴痢疾属炎症;乙脑属炎症;流脑属炎症。
11.举例: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有、、。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有、、。
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有、、。
12.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13.常见炎症性疾病举例:变质性炎:、、。
伪膜性炎:、。
化脓性炎:、、。
急性增生性炎、、。
肉芽肿性炎:、、、、。
14.纤维素性炎症好发部位为、、。
15.急性炎症中以增生病变为主的疾病有和。
16.在不同的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等细胞。
17.纤维素性炎症发生在粘膜时称炎症。
18.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和。
19.炎症局部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可能有、和。
20.根据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是以为主的炎症;伤寒病是以为主的炎症,脓肿是以为主的炎症。
22.白细胞渗出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炎症是渗出的白细胞称为_____,进入组织间隙称为_____。
炎症的知识点总结
炎症的知识点总结一、炎症的基础知识炎症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
炎症的主要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机体在遭受外界损伤后发动的自我保护和修复反应。
引起炎症的原因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外伤、化学物质和辐射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机体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信号通路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通用性反应,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组织为目的。
二、炎症的发生机制炎症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在炎症反应的早期,组织受到损伤后,炎症细胞会首先受到激活,并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组胺、补体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能够引起组织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的黏附和趋化,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在炎症反应的中后期,炎症介质会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炎症部位发生红肿和渗出液的形成。
同时,炎症介质还能够激活趋化性因子和炎症细胞,使它们能够迁移至受损组织,进行吞噬和溶解杂质,达到清除病原体和修复组织的目的。
三、炎症与疾病的关系炎症反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它既是机体自我保护和修复的一种生理反应,也可能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炎症与疾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慢性炎症与疾病的关系: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炎症能够导致组织的损伤和纤维化,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疾病的发生。
2. 炎症与疾病的关系:炎症反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炎症的异常反应能够引起组织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因此针对炎症的调节和控制对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炎症介质在疾病中的作用:炎症介质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严重损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
是由感染与非感染因素(如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及缺血缺氧等)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或过度)炎症反应,表现为肺、肝、肠道等器官微血管内的多形核白细胞贴壁、粘附,巨噬细胞活化,充血、渗出等。
凡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min;③呼吸>20/min或PaCO2<4.3kPa;④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杆状核细胞>0.10。
1994年由Hayden推荐出儿科诊断标准即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条件:①体温>38或<36℃;⑦心率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加2个标准差;③呼吸频率大于各年龄组正常平均值加2个标准差;④血白细胞>12×109/L或杆状核细胞>0.10。
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提出的新概念。
SIRS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
是近10年来对于感染-炎症-危重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后提出的新概念。
SIRS在危重患儿中并不少见。
国外报道在儿科ICU中其发生率为19.2%-61.8%,病死率高达7%。
国内上海儿童医院报告其发生率为82.9%,笔者医院为66.5%。
一、SIRS的发病机制1、SIRS的实质是机体过多释放炎症介质。
从细胞、分子水平对严重感染和非感染强烈刺激引发的体内系列变化研究表明,SIRS实质是机体过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使许多生理生化及免疫通路被激活,引起炎症免疫失控和免疫紊乱。
炎症(Inflammation)
Ig CAMs
INSIDE
FN repeats
NCAMS
α β
β2 integrin
OUTSIDE
Ig repeats
INSIDE
ankyrin spectrin
ezrin
actin
ICAM-1
actin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性新月体形成 (C)
表皮内和表皮下方渗出液聚集 烧伤---皮肤大疱形成
主要内容
Part 1:概述
- 定义
- 致炎因子
-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 基本病理学改变
Part 2:急性炎症
- 炎症发生过程 (血管反应,细胞反应,炎症介质) - 分类和结局
Part 3:慢性炎症 Part 4: 炎症介质
炎
症
杨邵敏
Inflammation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
炎症是最常见的疾病
发生在所有组织器官
大多数疾病的本质, 感染,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 几乎参与各种类型疾病, 创伤愈合,缺血,肿瘤……
重要功能
Furuncle (疖)
Carbuncle (痈)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
炎症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
炎症
感染
传染病
3. 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局部表现: (1)红 (2)肿 (3)热 (4)痛 (5)功能障碍
红(erythema) 肿(edema)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名词解释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名词解释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定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手术、急性胰腺炎等情况下,机体对致病因子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综合征。
其特征是全身炎症反应,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临床上常见于危重症患者。
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1. 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异常激活,使体温升高。
2. 心率加快:患者心率超过90次/分,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见的表现之一。
机体在应对感染或创伤时会释放一系列调节因子,导致心率加快。
3. 呼吸急促:患者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
机体受到刺激后,呼吸中枢受到影响,导致呼吸急促。
4. 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12×10^9/L或低于4×10^9/L,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
白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计数异常常见于SIRS患者。
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危重症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和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的提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四项:1. 体温异常:患者体温>38℃或<36℃。
2. 心率异常:患者心率>90次/分。
3. 呼吸异常:患者呼吸频率>20次/分,或呼气二氧化碳分压<32mmHg。
4. 白细胞计数异常:患者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比例>10。
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两项及以上即可诊断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引起,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大手术等情况有关。
炎症2
炎
痈:多个疖相互融合沟通
深部脓肿的结局:窦道与瘘管形成
窦 道
瘘管
出支 气 脓 管 性 粘 卡 膜 他 脓 性 渗
( )
出 血 性 炎
为炎灶内血管壁损伤较重时发生, 见于烈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
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三、增生性炎
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而变质、渗
出较轻的炎症。多呈慢性经过,少数也见 于急性疾病。 类型: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特异性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
炎症的血管反应
2、液体渗出
炎症时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 组织间隙液体过量聚积称水肿。 炎症时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引起 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 液体渗出到浆膜腔称体腔积液。
液体渗出的机制
(一) 血管通透性升高 1. 内皮细胞间隙增宽 2. 内皮细胞损伤 3. 穿胞作用增强 4. 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高
炎
症
( Imflammation )
概念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 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 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炎
症
的
原
因
一、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等) 二、物理因素(外伤、温度等)
三、化学因子(毒物、酸碱等)
四、免疫反应(复合物沉积等)
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支原 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
2、纤维素性炎症
3、化脓性炎症
4、出血性炎 5、卡它性炎
“卡他”一词一般用于粘
膜的渗出性炎症。 渗出物较
多沿粘膜表面向外排出。粘膜 的浆液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
浆液性炎症
部位 疏松组织 表皮 浆膜 粘膜
浆液卡他性炎
临床
成分
水肿
水疱
积液
炎有什么症状
炎有什么症状导致炎的原因炎指的是发生炎症反应,引起发炎的原因会年龄而有所不同,男性炎主要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
1、由于不洁性交,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及淋病双球菌,都可引起炎。
非感染原因主要是由于过长,清洁不够,和之间的不洁之物,刺激局部的和粘膜引发的炎。
2、损伤所致:青年人性欲旺盛,常有现象。
有时动作过于粗暴,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
由于时精神高度兴奋,损伤又比较小,可能没有察觉,但上的伤口极易受到细菌污染,从而诱发包皮炎。
3、不注意外生殖器卫生:青年男子的皮脂腺分泌常常比较旺盛,如果不注意经常清洗外生殖器,或清洗时没有将上翻,皮脂腺的分泌物就会积存在下,形成像豆腐渣样的垢。
垢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剂,不及时清除就容易诱发炎。
4、过长或包茎:包茎患者内更易积存垢,而且难以清除。
所以,过长或包茎患者经常发生炎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患有过长或包茎,应择时去医院作环切术。
手术很简单,不需住院,一星期左右即可痊愈。
炎的症状1.急性浅表性炎水肿性红斑、糜烂、渗液和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水疱。
若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上覆脓性渗出物。
自觉疼痛和压痛。
部分患者可伴发轻度全身症状,如疲劳、乏力、低热、腹股沟淋巴结大等。
2.环状溃烂性炎可能是Reites病的早期黏膜损害,或是与垢的长期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为发生红斑,逐渐扩大,呈环状或多环状,以后可形成浅溃疡。
若继发感染可使症状加重,并失去其环状特征。
3.念珠菌性炎由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红斑、表面光滑、周边有少许脱屑、周围散在小丘疱疹或小脓疱,并缓慢向周围扩大。
急性期可出现水肿性红斑、糜烂、渗液。
4.浆细胞性炎中年患者多见。
发生局限性、浸润性、暗红棕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许多小红点或糜烂,易出血,不形成溃疡。
组织病理具有诊断价值,其特征为在真皮浅层有带状炎症细胞浸润,其间杂有大量浆细胞。
5.阿米巴性炎当发炎时,上皮的屏障作用丧失,易招致阿米巴原虫感染。
9-24 炎 症
炎症的原因
任何能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炎症的 原因,即致炎因子。 生物性因子:最常见。如细菌、病毒、立克
次氏体、支原体、真菌、螺旋 体、寄生虫等。
物理性因子:高热、低温、放射线等。
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
腐蚀性物质等;内源性毒物如 组织坏死所生成的分解产物, 蓄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等。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蛋白量
比重 细胞数 Rialta试验 凝固
25g/L以上
1.018以上 >500个/mm3 阳性 能自凝
25g/L以下
1.018 以下 <100个/mm3 阴性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浑浊
澄清
渗出液有重要防御作用: 中和、稀释毒素、调理吞噬 溶解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但渗出液过多,会造成不良影响: 压迫邻近器官 机化、粘连
嗜碱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
浆内含有嗜碱性颗粒。 能脱颗释放出炎性介质。
增生(Proliferation)
主要增生成分是血管内皮细胞,巨噬 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 多出现于炎症后期,个别炎症初期即 有增生(伤寒、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 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Section 3 Inflammatory Mediator
胞浆内含有中性颗粒。 能生成某些炎症介质及趋化因子。 常见于炎症的早期、急性炎和化脓性炎。 主要吞噬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及抗原抗体 复合物。
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
血型中的单核细胞渗出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强。 运动速度慢于中性白细胞,胞浆内富含溶酶体。 能吞噬非化脓菌、原虫、异物、组织碎片。 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及非化脓性炎症,以及病 毒、原虫及真菌感染。
炎症及其类型
二、渗出exudation
一、定义: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及细胞成分通过血
管壁进
入组织间质、体腔、或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标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
变化,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称为渗出液(exudate)。
二、渗出的机及过程
A、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
B、血管通透性升高
(一)浆液性炎 1、定义:a、渗出物成分 b、发生部位 2、病因及机制 3、表现形式 4、结局 (二)纤维素性炎 1、定义:a、渗出物成分 b、发生部位 2、病因及机制 3、表现形式 4、结局 (三)表面化脓与积脓 1、定义:a、渗出物成分 b、发生部位 2、病变特点
发热
细胞因子(IL-1、IL-6和TNF等)、PG
疼痛
PGE2、缓激肽
组织损伤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第三节 炎症的经过与结局
炎症依其病程经过分为
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ua) 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一、急性炎症的特点局部表现、全身反应 1、起病急骤,持续时间短,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2、其病变以变质和渗出为主,多为中性粒细胞浸润。 3、局部表现 4、全身反应
一、变质alteration与增生proliferation
(一)、定义: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既可以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 发生于间质细胞
(二)、病因:致炎因子直接作用,或炎症反应产物的间接作用和血液循环障碍。
(三)、病理变化:实质细胞表现为:水变性、脂肪变性、凝固或液化性坏死; 间质表现为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
C、白细胞主动游出及吞噬活动
三、渗出液的组成及特点:
炎症有哪些常见症状?
炎症有哪些常见症状?炎症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或内部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常见于各个器官和组织。
了解炎症的常见症状,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炎症的常见症状。
一、局部红肿热痛炎症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就是局部红肿热痛。
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机体会通过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来增加局部充血,导致局部红肿。
同时,炎症还会引起组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的产生。
炎症紧邻的组织器官还会因为炎症的传导导致感染区域的温度升高。
二、组织功能障碍炎症也会导致受损组织的功能障碍。
受损的组织会受到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进一步破坏,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例如,关节炎常常会引起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阻碍日常生活;肺炎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影响正常的肺部功能。
因此,及早控制炎症的发展,有助于维持受损组织的正常功能。
三、全身反应除了局部症状外,炎症还可以引起全身反应。
当炎症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机体会通过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来启动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旨在通过提高体温、抑制病原体生长和繁殖、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加速病情的恢复。
四、淋巴结肿大炎症还可以导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在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局部组织受到感染或损伤时,机体会通过淋巴管系统将炎症介质和病原体带入淋巴结,淋巴结在免疫细胞的作用下会产生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
因此,淋巴结的肿大常常被视为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
总结起来,炎症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组织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和淋巴结肿大。
了解这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炎症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当然,不同部位和性质的炎症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因此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内炎性介质形成与释放
↓
代谢改变: 初期充血,局部 →血管运动N麻痹 含氧量↑代谢↑
→ V毛细血管扩张
酸性代谢产物↑←无氧分解↑← 含氧量→ ←
局部组织酸中毒H+↑→促使坏死过程加剧
淤血
血浆内炎症介质释放 +水肿
变质的表现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理化性质:酸中毒 碱中毒 组织细胞形态:变性,坏死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任何一个疾病过程都是全身性的 。炎症作为 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 更是一个全身性的 。但其固
有的基本反应是发生于局部(即炎灶内).炎症局部 的基本病理变化或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表现为变质. 渗出和增生。
一、变 质(alteration)
(一)定义: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变 性→坏死的全过程,组织细胞变质的同时, 伴有组织物质代谢障碍。
第八章
炎
症
第一节 炎症概述
一.炎症(inflammation)的定义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及局部损 伤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临床上,炎症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是许多疾病的病理 基础,例如 :肺炎.肝炎.肾炎.阑尾炎、结核病、 风湿病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适应性反应,但会产生有害 影响,需辨证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巨噬细胞可联合形成巨细胞,这种 细胞胞浆丰富,在一个细胞体中含有许多个形态 和大小都比较一致的细胞核。此细胞具有很强的 吞噬能力,见于慢性炎症.肉芽肿如结核、鼻疽结 节边缘。
脑多核巨细胞
图示:各种炎细胞 1.2.嗜中性白细胞 3.巨噬细胞 4.淋巴细胞 5.嗜酸性白细胞 6.浆细胞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一. 生物性因子 B.V.;P(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常是慢性的。 二. 免疫性因子 由各种变态原引起的炎症.过敏性炎,过敏性 皮炎,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等。 三.理化因素 (一)化学因素:强酸碱、某些有毒物质; 腐败饮料等. (二)物理性因素:低温.高温.射线(X光.紫外线).
网状细胞样淋巴母细胞(lymphogonia)
细胞增大约为成熟型的4倍以上,呈阿米巴.N/C比小.胞浆嗜
碱性弱,带有透明感,核质呈网状,核仁明显。
淋巴细胞
细胞大小不
等,圆形, 核大深染。
c) 浆母细胞(plasmoblast) 为浆细胞的前体
细胞,呈球形,直径7-15um,N/C比小,G发达,核与 淋巴母细胞相似。
化性。相反,炎症灶中某些物质非但不能吸引,而且排斥 白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阴性趋化作用。如霍乱孤菌等则
有阴性超化作用。 此外还有人用电荷作用来解释白细胞的游出,因为炎 症时,组织中积聚许多带有正电荷的氢离子,带有负电荷 的白细胞受到吸引,而通过血管壁向炎区组织游出。
(3)炎性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A.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u granulocyte)
嗜酸性白细胞
体积略大,胞浆内含有许多 大的嗜酸性 颗粒,核分叶 或圆形
C.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Basophllic granulocyte & mast cell)
嗜碱性粒细胞,直径10U,胞浆着色浅,内含大小不等的嗜
碱性颗粒, 核分叶不清,常呈S形/T形,被嗜碱性颗 粒所覆盖,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家畜约占血 细胞的0.5~1%,鸡占4%. 肥大细胞 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皮肤的结缔
当有纤维蛋白原渗出时,说明毛细血管的通
透力已经非常大了.由于上述血浆成分的相继 渗出→局部组织间隙内液体↑→炎性水肿。
炎症过程中液体的渗出造 成的局部水肿即为炎性水肿,这种水肿液 称为渗出液/炎性渗出液。
炎性水肿:
渗出液的作用
炎性水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 渗出液中可带有抗体.溶菌酶.和药物, 可稀释.抑制、杀灭生物性病原体,中和毒素。 另一方面 纤维蛋白原在组织中可转化为纤维蛋 白,交织成网状结构,网罗病菌,有利于炎症的 局限化,并可成为组织修复的支架。
或小吞噬细胞.直径8-10u,核由肾形.杆形→分
叶形,越老分叶越多.胞浆微嗜碱性,是炎症反应 中最活跃的一种细胞。运动能力很强.当其进入 炎灶后,出现脱颗粒现象,所以在炎区的中性粒细 胞,常常只见其核。 功能:A)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及小 组织片. B)可释放致热原引起发热。
临床意义:见于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及炎症
二.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 表观致本质的过程。 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是很早的,开始只认为是 灼热,二千多年前人们便总结出了炎症的表现: 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这是炎症的五大 基本症状 当显微镜出现以后即维尔肃的细胞学说提出以 后,人们对炎症的认识由宏观→微观。 这时人们认识到了炎症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局 部组织的损害(变质)局部血循障碍(渗出)及局 部组织成分增生。这才揭示了炎症的本质。
(二).引起变质的原因
1)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病原M.机械的.理化的 2)炎症应答的副作用: 微循环障碍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氧,主要表现在微 血栓的形成,血液停滞过程的发生。 化脓性炎症,病毒性肝炎
(三)变质的表现
变性(颗粒.空泡.脂肪变性等) 形态改变 晶体渗透压↑ 坏死 细胞崩解→胶体渗透压↑ 诱导炎性水肿 ↓ K+ ↑
对机体不利的方面
渗出液虽可经血管和淋
巴管吸收回流,但 液体渗出过多,可压迫脏器, 引起不良后果.渗出液与一般水肿时的漏出液不 同,其特点是蛋白含量高比重大,混浊,易于凝固,并 含有较多的细胞成分(主要是炎性细胞)
2. 细胞成分的渗出 (1).白细胞渗出 炎症时,由于血流缓慢,血液的轴流变宽/消失,白细 胞从轴流逐渐进入边流,靠近血管壁,并粘附于血管 壁上,此称为白细胞附壁。 随后白细胞伸出伪足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依靠 它的阿米巴样运动,使整个胞体穿出血管,这一过程 即为白细胞游出。 游出的白细胞最初围绕在血管周围,以后则沿组织 间隙向炎灶中心集中。这种炎性细胞侵入到炎症
A.能吞噬大病原体.组织分解物.细胞及异物. B.可形成多核巨细胞(如结核灶处) C.能将抗原信息传给淋巴细胞而形成特异 性致敏细胞和抗体; D.细胞毒作用 通过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而杀 伤靶细胞(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大而不能吞噬的原
虫有重要意义)。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体积大, 圆形、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胞浆 丰富,核呈肾形 或椭圆形。
二. 渗出(exudation)
(一)血管的变化
在病原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反射,小动脉毛细血管立即发 生数秒钟的短暂痉挛,使组织血流减少变得苍白, 瞬即通过轴突反射 血管运动神经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流入组 的血液增多并形成动脉性充血
即炎性充血 血流逐渐减慢 炎性 介质
静脉性充血甚至血流淤滞
四.机械性因子 织分解等也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组织内异物的存在.同样也可诱发炎症.例如膀胱穿孔导致尿 性腹膜炎,家禽卵黄滞留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此外,体内某些病理过程,如组织坏死、出血、血栓形成,能组
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炎症的发生,一方面和病原因素的 特性.作用
强度.毒力大小.作用时间长短作用部位 有关;另一方面也和 机体本身的防御机能 有关。 致炎因素 机体因素
的组织间隙内的现象即为炎性浸润(炎细胞 浸润)
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游出后,能将病原体和 组织崩解碎片吞噬并进行消化,此称为白细胞的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它是炎症防御过程的
主要组成部分.吞噬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 附着→膜凹陷→包入.进入胞体→ 溶酶体消化。
IF 被吞噬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强不能被消化
组织,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和小肠粘膜 下组织,末梢神经鞘与髓鞘等组织中。胞体大小
不等,直径6~30u,呈卵圆形或圆形。胞核较小而 圆,胞浆充满嗜碱性颗粒。
肥大细胞在形态上和分布上虽与嗜碱性粒细 胞有所不同,但他们所含的颗粒物质和功能都十 分相似。因此有人把二者统称为嗜碱肥大细胞 系统(basomastocyte system)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均存在有IgE和Fc受 体,能与IgE结合,带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 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立即引起细胞脱颗粒 → 释放组织胺等介质 → 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 应。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炎。
浆细胞无运动及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反应, 产生 抗体,可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临床主要见于慢性炎症(正常血中无浆细胞)
浆细胞
中等大小,椭圆 形或圆形,核圆 形,成熟浆细胞 核偏于一侧,染 色质呈车轮辐条 状分布。
G.红细胞 (6um )
在出血性炎时,渗出至炎灶内说明血管损伤严重。
H.巨细胞(多核巨细胞)
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微循环血管内的流体静压↑ 和局部组织渗透压↑,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进 入到炎症组织.分为液体渗出和细胞成分渗出。 1.液体成分的渗出 首先渗出的是水分子. 无机盐,随着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浆中各种成分 相继渗出,依次为 1)白蛋白 2)血红蛋白 3)β-球蛋白 4)γ-球蛋白 5)α-球蛋白 6)β-脂蛋白 7)纤维蛋白原.
E.淋巴细胞 形态有大、中、小三种: a) T细胞 B细胞 :直径5-7um ,胞浆少,核大 质均,核仁不清; b) 免 疫 母 细 胞 (immunoblast) 成 淋 巴 细 胞
(lymphoblast):
直径12- 20um/20-30um,胞浆嗜碱性,N/C比小,常一 端延伸呈伪足状,G.Mi发达,核大,核质疏松,核内有 数个核仁和分散的空泡 .
嗜碱性白细胞
细胞中等大小,
核分2~3叶,胞 浆内含有粗大的 嗜碱性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