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学概论第一章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笔记全部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经营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企业战略管理的水平高低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生、特点及地位企业经营战略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提出来的,首先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纵观国内外企业提出经营战略问题,其共同的环境特点是:(一)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水平提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趋同性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从而促使生产厂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因此,就必须有长远的产品战略规划;(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激烈,要求企业必须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新技术开发到转化为新产品,再实现商品化、产业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长计议,进行战略规划;(四)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从新能源开发到实用化阶段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也必须作出长远性的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开发;(五)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治理“三废”,保护环境,也要求企业必须从大局出发,进行规划,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六)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变化、技术进步,资源短缺,市场竞争激烈,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F二、经营战略的概念和特点一经营战略的概念1.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根据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2.从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义中,我们应把握以下要点:(1)表明了经营战略工作的性质;(2)指明了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依据;(3)阐明了战略制定的目的;(4)明确了目的、目标和途径、手段的关系;3.经营战略其含义主要回答企业变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2)企业变革的重大问题;(3)变革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4)变革和发展的途径;1全局性2长远性3竞合性4纲领性5相对稳定性三、经营战略决策工作地位的重要性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第二节经营战略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一、经营战略形成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产品、市场组合战略理论1.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企业的战略计划必须有资源的支持和组织保证;2.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施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他将环境分为五级:(1)稳定的环境——保守稳定型(2)活跃的环境——效率反应型(3)可预测的环境——营销先导型(4)可探索的环境——战略探索型(5)极动荡的环境——开拓创造型3.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1)产品与市场领域;企业定位理论:要确定企业定位,即确定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企业在哪个行业经营,生产该行业的何种产品,为哪个或哪些市场领域服务,这就是安索夫的产品的产品与市场组合定位理论;(2)成长方向;(3)竞争优势;(4)协同合作他提出4种不同的经营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多角化经营战略;(二)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1.把企业战略的模式分为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2.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有意识的思想过程;3.目标战略理论观点;D.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三)钱德勒的战略平衡理论和战略组织理论1.企业经营战略是决定企业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分配;2.企业的战略必须处理与企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达到动态平衡;3.组织的结构的设计服从和服务与战略的实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二、经营战略发展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1.首先明确企业的使命企业使命由企业的经营哲学和经营宗旨来说明;2.企业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认识的高度概括;3.,是指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事业,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创造顾客为唯一定义;4.把企业使命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1)市场推销目标(2)创新目标(3)人力资源目标(4)奖金资源目标(5)物质资源目标(6)生产率目标(7)社会责任目标(8)利润目标其中,市场推销和创新目标为最重要目标(二)霍弗和申德尔的企业资源配置理论1.每个企业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它们是战略的基础,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2.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3.企业战略管理在于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不同资源4.企业的能力是一系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结果(三)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1.企业的外部直接环境是行业环境,因此必须进行行业结构分析;2.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制定基本的竞争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力量,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3.企业的投资战略随产品及行业的寿命周期而变化;4.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形成自身的战略优势,以“特”取胜;波特认为,行业内存在五种竞争力量:(1)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2)潜在的进入者;(3)替代品的生产者;(4)资源的供应者;(5)产品的购买者;它们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而且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力量处于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影响着企业战略的选择;每个企业都需要进行定位,是留在本行业,还是退出本行业,进入新的行业;或者既留在本行业,又进入新行业;三、经营战略深化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90年代及之后1.战略同盟理论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竞争关系,竞争到一定程度会走向合作,以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1990年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首先提出;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多种能力,如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但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众多能力中最根本的部分,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增值性、独特性的特点;3.战略再造理论哈默、钱皮(1)对生产经营流程进行根本改造,由渐进性转为激进式飞跃;(2)从产品导向转为顾客导向;(3)从职能导向转为流程导向;(4)从控制命令式转为横向协作式;(5)员工队伍从劳动专业化分工转向综合技能型;4.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强调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就是知识,其中以知识劳动者、脑力工作者为中心;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21世纪的企业必须具有产生知识生产力的能力,即获得、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的能力;(2)知识是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新型的资本,即知识资本,简称“知本”;(3)可供选择的知识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战略、人才、信息战略、名牌战略、商标、专利、科技创新、管理战略等;第三节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体系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1.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指企业家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具体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造过程,实施和控制过程所进行的管理;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家遵循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工作规律的客观要求,按照各项战略性工作在时间上的先后程序和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所设计出来的一套能确保战略性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正常运行的高效动作的模式;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即企业经营战略模式1.战略管理过程系统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和决策;战略实施和反馈2.使命目标经营战略层次体系3.战略方案的内容体系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特点是一个时间系统一战略环境分析阶段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经营战略领域分析二战略制定与决策阶段三战略实施和反馈阶段的工作1.经营战略决策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2.战略实施与推进工作;3.战略控制与反馈工作;4.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价工作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1.总体战略: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资源供应,企业实力,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统率和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谋划和方略;2.总体战略的分类:(1)按企业所处的经营态势发展型;稳定型;紧缩型(2)按企业经营领域专业化;多元化(3)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保守型;可靠型;风险型(4)按企业资源配置和增长方式不同粗放型;集约化二经营单位战略——第二层次经营单位战略:经营单位在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对所从事的某一经营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长远性谋划和方略;三职能战略——第三层次职能战略:也叫分战略,指为了保证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的实现,运用各种专业的职能,使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更加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要求所制定的长远性谋划和方略;四、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体系;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对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关系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统帅,灵魂,导向作用二战略目标: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战略的核心三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既有关键作用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单项性,目的性,手段性五战略阶段;它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第二章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第一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必要性(一)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二)保证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三)提高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和效益性二、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国内外政局,国内政治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2.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3.国家产业政策分析;4.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 ;(三)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四)资源环境分析1.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状况;2.资源供应情况;3.资源利用和环保;三、企业外部环境重点内容的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1.企业总体市场(1)现实需求:就是用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用户客观需要、有能力购买,也准备购买的需求;(2)潜在需求:是处于潜伏状态的市场需求,这是企业的用户未来的市场容量;2.细分市场3.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二)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寿命周期;(2)行业规模;(3)技术状况;(4)行业的战略集团分析;2.行业中的竞争结构分析(1)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①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②行业发展的速度;③产品的差异化程度;④用户的转换成本;(2)新加入者的威胁(3)来自替代品的压力(4)买方的议价能力(5)供方的议价能力波特指出:在任何产业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生产一种产品,还是提供一项服务,竞争规则都寓于以下五种竞争力量之中,即新竞争者的加入、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五种竞争力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行业内的竞争结构;通过行业中竞争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本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所具有的竞争优劣势等,以便企业制定出战胜各种竞争力量的基本对策;(1)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业企业始终存在竞争,影响竞争激烈的主要因素是:①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②行业发展的速度;③产品的差异化程度;④用户的转换成本;(2)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往往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充裕的资源,与现有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从而对现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3)来自替代品的压力;替代产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产品;它的出现,会给行业内所有企业带来冲击;(4)买方的议价能力;买方对本行业的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尽可能地价格低、质量好,并且能提供周到的服务;在以下情况下,买方处于有利地位:①买方采取集中进货的方式,或者进货批量较大,这时对企业施加的压力较大;②买方从本行业购买的产品在其成本中占比重较大,因而,它在购买时挑选性较强,并会尽量压低价格;③买方实力强大,具有实现后向一体化的能力,这会增加对本行业的压力;④本行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买方的转换费用小,因而,买方对产品的挑选余地较大,也会形成对本行业的压力;(5)供方的议价能力;供方往往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的手段,向行业施加集中的压力;①;②供方提供的产品,其可替代程度低,使用户的选择余地小;③供方实现向前一体化的可能性大,则对行业施加的竞争压力就大,处于有利地位;(1;(2)产品差异优势:即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而获得的市场信誉和用户的忠诚;(3)资金需求;新加入者想要打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第二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也叫企业内部条件,主要指企业所拥有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工作情况;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一、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一)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二)查出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一)企业一般情况分析1.领导者和职工素质分析;2.企业发展情况分析;3.企业管理素质分析;4.企业技术素质分析;5.企业生产条件分析;6.企业营销情况分析;7.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8.企业资源供应分析;9.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二)企业经营实力分析1.产品竞争能力;2.技术开发能力;3.生产能力;4.市场营销能力<①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能力②企业自销的能力>;5.产品获利能力<①盈亏分析和②分析产品的资金利润率>,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资源或经营要素方面所拥有的赶超竞争对手的优势;(三)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1.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1)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某些特定因素(2)寻找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的方法;比较法和市场分析法(3)强化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2.企业成功独特因素分析(1)企业成功独特因素:主要指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的不断学习获得的多种知识与多种技术、技能,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够为顾客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满足其新的需求,并高于竞争对手一筹的、较长时期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2)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知识性、智力性、整合性、创新性、增值性、延展性、独特性、长期不可模仿性;(3)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体系: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第三节企业战略环境综合分析一、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内容和目的(一)企业进行战略综合分析的内容1.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分析2.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二)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目的:为制定各种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方法(一)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十字图表分析法是利用企业内外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原理,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四方面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并用十字图表对照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思路,又叫十字形图表法;(二)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将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标准并形成矩阵图形,然后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三)麦肯锡矩阵分析法以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两个综合性指标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第三章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第一节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结构一、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1.经营领域:指企业选定的行业和选定的目标市场相结合形成的经营场所;或叫经营时空领域;2.战略经营领域SBA:指这一领域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特定的微观环境,是企业在选定的行业中投放资源,提供特定产品或劳务,满足目标市场特定需求,迎接特定竞争,施展特定战略,最求理想效益的经营场所;二、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第二节确定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的原则一、一般原则一般原则:指环境的引力或企业的实力平衡的原则;二、具体原则(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平衡的原则(二)企业的投入与收入平衡的原则(三)SBA的成功关键因素与企业的战略优势平衡的原则(四)企业内部集合性与外部适应性的统一原则1.集合性:是指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为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的特性;2.适应性: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适应环境的规则而健康成长的特性;第三节分析企业战略经营战略领域的方法一、环境引力与企业实力的对比分析法二、SBA的运行规则和战略主体,战略关系,战略关键分析三、拓宽视野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大胆畅想和系统分析四、密切注意风险环境的变化预测和展望第四章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战略由企业使命、战略目标和实现其使命和目标的方案构成;第一节企业使命决策一、企业使命及其重要性一企业使命的含义是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1.企业使命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的道路2.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前提3.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4.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基础二、企业使命的决策内容和决策方案1.企业性质的确定;指对企业从事何种经营事业,在哪几个领域从事经营活动所作的选择;2.企业成长方向的选择 ;当企业所从事的经营领域进入成熟或衰退期,研究应进入哪个新领域或市场3.经营目的的确定;企业一般有三个经济性目的,即长期生存,持续发展,获得盈利;这三个目的经常会发生矛盾,所以,对这三个目的的关系需要妥善安排和恰当处理;4.企业经营哲学的选择,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5.企业经营方针的选择: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突出战略重点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指导方略和行动指针;6.企业社会责任的确定;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只顾企业自身的利益,必须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社会义务;二企业使命的决策方案1.坚持企业原有使命的决策2.扩大企业使命的决策3.改变企业使命的决策三、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因素和重要问题一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2.市场需求3.竞争态势4.企业实力二确定企业使命应研究的重要问题1.要以顾客的基本需求为中心来确定企业的使命2.正确的企业使命必须有约束力3.企业使命要具有鼓动性第二节企业战略目标决策一、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与作用,时限通常为5年以上;1.能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能力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2.能够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使企业的战略任务得以落实,避免落空;3.为战略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评价标准和考核的依据;4.描绘了企业发展的远景,对管理人员及员工都有激励作用;F二、企业战略目标的构成及其决策一战略目标的构成一种分类方法是将战略目标分为四类:1.发展性目标;即提高企业各方面素质,增强其发展能力的目标;2.效益性目标;3.竞争性目标;即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争取顾客,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新市场的开发和传统市场渗透的目标;4.利益性目标;即在增加国家贡献和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目标,增加企业收益和经营者、劳动者收入的目标;另一种分类,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二战略目标决策的内容1.战略目标水平的选择;2.重点战略目标的决策;1.战略目标必须有科学的依据;2.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规定出完成期限;3.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4.目标应突出重点;5.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使命,表明了企业的期待,指明了企业今后较长时期的努力方向;(2)制定战略目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目标的制定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是否正确,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求目标的制定必须确保严肃性和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想,更不能脱离客观实际,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②目标必须明确和具体,并规定出完成期限;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化和定量化,使决策者和执行者有一个一致的理解;一些不能定量的目标,也应使其尽量能够量化,如竞争能力的提高目标,规定其竞争地位应提高到第几位;③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并切实可行;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定得高一些,使其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性本能;目标应体现企业员工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应高于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能力,使之具有感召力;同时目标又不能高不可攀,挑战性与可行性应相结合,把目标的实现限定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人们经过努力能够实现;④目标应突出重点;战略目标一般包括利润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目标、竞争目标、发展目标、职工福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等;在一定战略期限内目标不宜过多,不能包罗万象,要分出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决定企业内生死存亡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应达到的战略目标;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并努力达到;不同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重点目标;⑤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A、目标层次体系:企业整体目标,经营单位目标和职能部门目标;B、目标时间体系: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C、目标性质体系:定性目标、定量目标;D、目标内容体系:利润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必保目标、期望目标;F第五章发展型战略。
01第一章 GSP概论
第一章 GSP概论第一节 GSP及其实施概述我国现行GSP是2000年4月30日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是一部推行上具有强制性意义的行政规章,也是我国第一部纳入法规范畴的GSP。
同年11月16日,为了贯彻GSP,对GSP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部分条款进行具体说明,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颁布了《GSP实施细则》。
GSP是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缩写,意为良好的供应规范,在我国也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控制药品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
一、实施GSP的意义1.实施GSP对企业的意义我国长期以来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着数量多、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经济效益差、市场秩序乱、管理粗放等许多问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GSP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不实施GSP,企业就会停滞不前,满足现状,老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和层次上,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和改革的局面。
实施GSP,是企业重塑品牌和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信誉感的必需。
它有利于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全面上等级,并将质量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增强决战市场的实力;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形成稳固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企业管理上的水平;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增加企业综合实力,形成独自的经营特色和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这是药品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是国家加大药品经营结构调整的要求,是我国药品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参加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
GSP是企业进入药品市场的“准入证”。
2.实施GSP对社会的意义实施GSP是为了适应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GSP的实施和认证,强化药品经营领域的结构调整和市场行为规范,取消一批逾期不符合GSP要求的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以达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根本目的。
西财《金融学概论》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金融概述一、复习思考题1.简述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金融的含义一般被简要概括为货币资金的流动与融通,即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与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一切与货币、信用相关的经济活动。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直接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它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其他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内容已涉及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一切与货币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的对象是货币。
(2)金融的方式是信用。
(3)金融活动涵盖了所有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
(4)金融活动的中介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货币供需双方之间充当中介,它们既是货币信用业务的经营者,也是货币信用活动的组织者,是资金分配和调节的中心。
(5)金融活动的场所是金融市场。
2.简述当前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答:当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注重混业经营,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2)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工具多样化;(3)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自由化趋势明显;(4)金融服务更加全面,且中间业务呈扩大化趋势;(5)金融创新的脚步加快,金融监管更加灵活。
3.试分析金融学涵盖的基本内容。
答:金融学(finance)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是当代金融理论和实践活动具有规律性认识的总和。
它是当代经济、政治及科技环境下,以各种金融活动、金融关系、金融体系、金融运行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规律和业务实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具体来看,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金融经济学(第一章 金融经济学概论)
二、什么是金融经济学?
(一)国内外金融学发展差异 国外:主要包括公司财务和资本 市场两个部分,金融经济学则是 其微观经济学基础。
国内: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核心。 金融经济学的着眼点在企业和市场的微观层 面;而货币经济学讨论货币、金融与经济的 关系;国际金融学则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 和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984年 恢复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建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1986年
1992年 1994年
恢复组建交通银行
证监会成立 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国务院调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职能,成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在全 国设立若干排除机构,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撤消 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建立了9个跨省区分行,在不设分行的省会城市 设立金融监管办事处 全国人大决定将银行的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运作 的监管机构——银监会,来履行银行监管职能。4月28日该机构成立
金融租赁公司
典当行
融资租赁。目前共有15家。
典当行,亦称当铺,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 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 市场中介组织。
投资银行
投资基金
1995年: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银行业现状
截止2009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 国家开发银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3家,城市信用社11家,农村商 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6家,农村信用社3,056家, 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 融机构37家,信托公司58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91家, 金融租赁公司12家,货币经纪公司3家,汽车金融公司 10家,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 社16家。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营业网点 19.3万个,从业人员284.5万人。
企业管理概论--第一章-企业概述.
第一章企业概述本章学习内容:1。
企业的概念;2.企业的产生与发展;3。
企业的法律形式;4。
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概念1。
企业的定义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
企业的一般特征:第一,企业的属性特征—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有自己的机构及工作程序。
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第二,企业的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什么职业等。
第三,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单位.第四,企业的目标特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这是企业的本质特征.第五,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企业通过依法设立,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3。
企业的分类(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5)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6)按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为:生产型企业 (主要从事生产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等)、流通型企业(主要指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电信企业和贸易型等企业)、服务型企业(主要指金融、饮食、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企业).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00151企业经营战略(2018版)
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简介一、简述企业经营战略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条件:【1904简】(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生产竞争日趋激烈(3)科学技术不断进步(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6)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所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
企业经营战略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对企业的整体效能有着重要影响。
(2)长远性。
企业经营战略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五年以上)内如何生存和发展的筹划。
(3)竞合性。
(4)纲领性。
企业经营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前进道路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这些都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
(5)应变性与相对稳定性。
四、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1)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指明方向(2)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3)为企业管理增强活力(4)为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条件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安索夫企业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
1965年在《企业战略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
(1)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具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2)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施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
(3)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
(二)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在竞争中要考虑的因素不外乎五种力量,应重点研究。
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资源的供应者、产品的购买者(2)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制定基本竞争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力量,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
波特提出有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可供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22.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物反过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使其膜拜物
商品价值量
23.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
31.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形式,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
32.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创造的使用价值越多。
33.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25.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上去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就是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市场需求量直接决定。
26.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总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其所包含的由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不可能完全得到实现。
自考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串讲笔记(00151)
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一)企业经营战略提出背景(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6)产业结构的调整(二)经营战略: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根据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三)经营战略的特点(1)全局性(2)长远性(3)竞合性(4)纲领性(5)相对稳定性(四)经营战略决策工作地位的重要性(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五)经营战略形成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1)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产品、市场组合战略理论主要观点:A.战略制定的过程B.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稳定的环境——保守稳定型活跃的环境——效率反应型可预测的环境——营销先导型可探索的环境——战略探索型极动荡的环境——开拓创造型C.企业经营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合作)(2)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主要观点:A.把企业战略的模式分为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
B.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C.目标战略理论观点。
D.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
(3)钱德勒的战略平衡理论和战略组织理论主要观点:A.企业经营战略是决定企业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分配。
B.企业的战略必须处理与企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达到动态平衡。
C.组织的结构的设计服从和服务与战略的实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六)经营战略发展期的有关理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1)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主要观点:A.首先明确企业的使命(企业使命由企业的经营哲学和经营宗旨来说明)B.企业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认识的高度概括C.企业经营宗旨是对企业在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更为具体的说明(创造顾客为唯一定义)D.把企业使命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共八类目标,市场推销和创新目标为最重要目标(2)霍弗和申德尔的企业资源配置理论主要观点:A.每个企业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它们是战略的基础,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B.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C.企业战略管理在于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不同资源D.企业的能力是一系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结果第二章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必要性(1)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保证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3)提高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和效益性(二)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国内外政局,国内政治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2)(宏观)经济环境分析A.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B.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发育情况分析C.国家产业政策分析D.国际经济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3)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4)资源环境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资源供应情况;资源利用和环保)(三)企业外部环境重点内容的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A.总体市场(用户的现实需要;用户的潜在需要)B.细分市场C.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2)行业环境分析A.行业的现状及其前景(寿命周期;行业规模;技术状况;行业的战略集团)B.行业中的竞争结构分析a.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行业发展速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用户的转换成本)b.新加入者的威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原有企业对进入者的态度和反应)c.来自替代品的压力d.买方的议价能力e.供方的议价能力(四)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1)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查出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五)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1)企业一般情况分析(2)企业经营实力(产品竞争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分析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能力和企业自销的能力>;产品获利能力<盈亏分析和分析产品的资金利润率>)(3)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A.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的含义:指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某些特定因素B.寻找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的方法(比较法和市场分析法)C.强化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六)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内容(1)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分析(2)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七)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目的:为制定各种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八)战略环境综合分析的方法(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十字图表分析法)(2)波士顿矩阵分析法(3)麦肯锡矩阵分析法第三章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一)概念经营领域:指企业选定的行业和选定的目标市场相结合形成的经营场所;或叫经营时空领域。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法协会制订了()专对CIF买卖合同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作了统一的规定。
A.《华沙--牛津规则》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约克—安特卫普规则》D.《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1928年至1932年,国际法协会制订了《华沙--牛津规则》专对CIF买卖合同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作了统一的规定。
(10页)2、()首先吹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团结战斗的号角。
A.《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B.万隆会议C.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D.第二次亚非会议【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首先吹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团结战斗的号角。
(15页)3、国际经济法属于()。
A.国际私法的范畴B.国际公法的范畴C.国内私法的范畴D.国内公法的范畴【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国际经济法是专门用来调整国际公法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所以,它属于国际公法的范畴。
(28页)4、下列不属于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成员的是()。
A.荷兰B.英国C.法国D.比利时【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成员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23-24页)5、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出于加强国际投资保险的实际需要,1985年10月,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即(),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
A.《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B.《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C.《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D.《海牙规则》【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出于加强国际投资保险的实际需要,1985年10月,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即《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商品进而分析货币的本质,得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基本结论。
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又是和其他普通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如果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那它就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信用货币含义: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1、现金货币;2、存款货币;3、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5、金准备制度。
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1、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稳定人民币价值的最基本保障是商品;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5、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6、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7、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当前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根据货币流动性因强到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由小到大,不同的货币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并按照货币层次对货币量进行统计。
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00151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章节重点
00151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章节重点企业经营战略复资料企业经营战略章节重点(配合教材复)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述P36企业经营战略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条件主要是:(2019年4月考简答题)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生产竞争的日趋激烈3、科学技术不断进步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6、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P39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合性、纲领性、应变性与相对稳定性。
(识记每个特点代表的内容)2017年4月,10月都考过单选.例:关于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经营战略所规定的企业奋斗目标通常只需要一年的时间B、经营战略忌具有竞争性、又具有合作性C、经营战略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D、经营战略所规定的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应保持相对稳定P40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1)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指明方向(2)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3)为企业管理增强活力(4)为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条件P42安索夫企业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教材)P43企业经营战略的四个要素: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P43“战略管理的鼻祖”是XXX。
p43五种力量是:行业中现有竞争者、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资源的供应者、产品的采办者.P43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有: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同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P44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名词解释)P44核心能力的特点:延展性、增值性、独特性P45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三个部分构成: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经营战略层次体系、经营战略方案的内容体系。
p47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1、第一条理:公司层经营战略—是企业最高条理的战略。
2、第二层次:业务层经营战略—分为产品定位战略、投资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
3、第三条理:职能层战略—市场营销、产品、财务、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概论
企业战略经营概论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述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简介企业经营战略背景• 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 2.生产竞争的日趋激烈• 3.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 5.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6.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释义: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四个基本点• 1.工作性质:未来发展问题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根据内外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3.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 4.是实现企业发展目的与目标的关键手段,明确了目的、目标、路径和手段的关系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全局性• 2.长远性• 4.竞合性• 4.纲领性• 5.应变性与相对稳定性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 1.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指明方向• 2.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3.为企业管理增强活力;• 4.为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第二节: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 1.安索夫•1976年出版《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9年出版《企业战略管理论》•主要观点:•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具有意识的正是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企业战略构成四要素: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2.迈克尔波特•著作:《竞争策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主要观点:五力模型• 1.行业中现有竞争者• 2.潜在加入者• 3.替代品的生产者• 4.资源的供应者• 5.产品的购买者•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产品有寿命周期•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著作:1990年《企业核心能力》•观点:核心能力具有三种特点• 1.延展性• 2.增值性• 3.独特性第三节: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一、企业金鹰战略管理的含义•狭义的经营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
00151企业经营战略精简复习资料(超全面)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复习资料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论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与特征1.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企业经营战略的时间和理论首先产生于发达国家,是六七十年代在需求变化,竞争激烈,科技进步,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提出和形成的.*我国企业经营战略的实践于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2.企业经因战略的概念和特征*企业经营战略: 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企业经营战略的5个特征: a.全局性. 这是最根本的特征. 是指经营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企业的总目标,规定企业总行动,最求企业的总效果.b.长远性.是指经营战略的着眼点是企业的未来,是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求得眼前的,短期的利益.c.纲领性. 是指经营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行动的纲领.d.抗争性. 是指经营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应付外界环境中的挑战和威胁的一整套的行动方案.e.风险性. 是指经营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而未来是不具有不确定性的.第二节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与制定过程1.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a.产品与市场领域.这是指企业战略首先应明确企业现在的产品与市场范围和未来有可能发展的产品和市场范围.b.成长方向.指企业战略应包括对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c.竞争优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领域具有的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d.协同效应.指企业现有产品与市场,同未来的产品与市场相互补充,互相作用的结果,所获得的更大经济效益.2.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a.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b.战略环境的分析过程c.战略决策过程d.战略实施中的修改与完善过程第三节企业经营战略体系1. 企业的经营战略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各方面的分战略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称之为战略体系.2.企业的经营战略一般由企业总体战略,智能分战略,分厂(或分公司)分战略等组成.3.企业总体战略的定义: 由企业对高领导层制定的,在企业中处于指导地位的战略.它通过对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分析,确定企业整体的目标和任务,将资源在各个经营单位之间进行分配.4.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a .按照企业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发展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b.根据企业制定战略时主观条件的结合程度不同: 保守型战略,可靠型战略,风险型战略.c. 依据战略确定的中心不同: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5.企业职能分战略: 是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针对企业各智能部门,各专业工作的重大问题所制定的谋划和方略.它是在企业高层人员的组织下,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定的战略.它运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组织等方面的职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以保证实现企业总目标.6.企业智能分战略的分类: 产品战略,市场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技术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第四节经营战略方案的内容1.企业使命: 是指企业的目的,责任及其发展方向.a.规定了企业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企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指明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b.反映了战略决策者的思想和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2.战略目标: 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水平.战略目标是经营战略的实质性内容,是构成战略的核心.3.战略重点: 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因自身的需要须加强的方面,环节,部分或项目.战略重点是企业资金,劳动和技术投入的重点,是决策人员实行战略指导的重点.战略重点一般从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质量战略,技术战略,人才战略等智能战略中作出选择.4.战略方针: 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为方略.战略方针起着导向作用,指针作用和准则作用.战略方针分为综合性方针和单项性方针;目的性方针和手段性方针.5.战略阶段: 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划分若干阶段,分期去实现总的战略目标要求.目标需要划分不同水平的目标,分阶段去实现.阶段的划分,以战略期限的长短为依据.6.战略对策: 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它具有阶级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经营战略对策也叫经营策略,一项战略任务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策略加以保证.第二章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 指国内的政治制度,政治军事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国际政治环境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影响进行分析.2.经济环境: 指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环境,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重点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经济环境,市场及其竞争状况.3.技术环境: 指分析与本企业产品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4.社会文化环境: 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人口状况,教育程度,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和影响.5.自然环境: 指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给企业提供的条件和制约因素.第二节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行业的寿命周期分析,行业的规模分析,行业的技术状况分析,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2.行业中的竞争结构分析:只要分析行业重点五中竞争力量.第三节企业实力分析1.产品实力分析,包括:性能与质量分析,品种分析,成本与价格分析,销售与服务分析,技术水平分析,产品及其企业形象分析,产品获利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2.企业战略优势分析,包括:技术优势分析,成本优势分析,资源优势分析,品牌优势分析,企业形象优势分析.3.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某些特定因素.4.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的分析方法:比较法和市场分析法.第三章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分析第一节企业战略经营领域及其结构1.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 战略经营领域(SBA),是企业生存发展特定的微观环境.是企业在其中投放资文案大全源,提供特定产品或劳务,满足特定要求,迎战特定竞争,施展特定战略,追求理想效益的经营场所.2.战略经营领域结构:企业不仅经营一个SBA,而且有由两个以上的SBA所构成的微观环境时空格局,这就是企业的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第二节确定战略经营领域结构的原则1.一般原则:是谋求环境的引力与企业的实力相平衡.凡两者比较平衡的经营领域就是比较理想的战略经营领域.2.具体原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平衡.企业的投入与收入平衡.企业的战略优势与SBA成功关键因素平衡.企业的集合性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第一章企业经营战略概论(一)企业经营战略提出背景(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6)产业结构的调整(二)经营战略: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根据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就业与失业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命题(1)商业周期:产出、就业、金融环境和价格的短期波动;(2)经济增长: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3)通货膨胀问题;(4)稳定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倒退问题;(5)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6)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7)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与产出。
5.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无论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01第一章_概论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 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外部环 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 定组织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社 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的生产和发展起 着限制和约束作用。 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也就是说,某 一事物或行为对其他事物或行为的波及作用。
18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5、领导——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需要 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 信息,增强相互理解,激励每个成员自觉 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 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 中。 6、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 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 极性。从而使人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 作中去。
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敞开式大房间”办公室 美国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 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 直接接触广大职工。为此目的,惠普公司 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 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 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 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 公室,同时不称职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 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 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8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 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 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 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 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 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 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 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件(PPT47页)
1、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1)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 定的章程。 (2)拥有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以上的资本。我国《商业银行法》 规定: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 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为1亿元人民币,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 000 万元人民币。 (3)银行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长(行长)、 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符合 有关要求。
(2)根据银行实力,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充分了解银行的整体实力和 抗风险的能力,把握整个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度。这通 常可以通过测算以下指标来掌握:年预期收益、年有价 证券收益(市价减去账面价值)、自有资本及出售不动产 收益。这些指标既可用于反映全行经营成果,反映银行 抗风险的实际能力,又可用于激励全行员工重视风险管 理。因为这些指标值的变动直接与员工利益相关,其中, 第三个指标还可调动起全体股东关心银行风险管理的积 极性。
(3)招募入股
当申请营业登记书被核准之后,发起人应依照股份公 司的有关规定,进行招股。发起人要制定招股章程及 营业计划书,写明发行规模、股份种类。如果是委托 其他银行代发,则要写明代募行的名称等。然后由监 管机构审批,待批准后进行股本招募工作。商业银行 股本招募可以采取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
(4)领取营业执照,开始营业
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效率高的金融机构将会不断 发展壮大,效率低的金融机构将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在竞争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 高,金融工具将会不断增加和创新,整个行业的效率 将会不断得到改善,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 推动作用。否则,银行业走向垄断,将会导致金融服 务质次价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 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 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 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几年过去了,偌大的一个公司,竟没有像样的 主业支撑,没有知名的品牌挑台,再加上内部 管理上的混乱,注定难逃失败的厄运。对其下 属的子公司,既没有正确有力的经营战略指导, 又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结果,这些公司经营 不力,与总公司的关系也极为不正常。挣钱的 公司失去控制,不挣钱的公司却围着总公司, 要贷款,要担保;欠了债,惹了官事的公司, 把官事推给总公司,致使总公司的财务部曾在 一年之内被法院封了三次。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2、分工与协作——协调 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力效应
(一)管理的概念
1、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管理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做了大量 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 提出了大量的关于管理的定义。
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泰勒(1856-1915)美国人, “科学管理之父”
经营学概论
田东伶
本课程具体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管理系统 管理思想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企业管理与改革
第一章结构框图
管理概念 管理属性 管理职能 管理者 管理环境
管 理 系 统
管理机制和方法
案例1.1:海尔的腾飞
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 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 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 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 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 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 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 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 子信息百强之首。
(二) 管理系统的构成
1、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管理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出发点 和归宿,管理系统必须围绕目标建立与运行。 2、管理主体。即管理者。 3、管理对象。也称管理客体,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 实现管理目标时所作用于的人或事。 4、管理媒介。指管理机制与方法。 5、管理环境。指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 素的总和。
三、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职能的涵义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 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 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
(二)管理四大职能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制 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 资源的合理配置; 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 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 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 作关系的建立; 领导工作:指导、协调、 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 动和方向的把握; 控制工作:检查和监督, 着力于纠偏。
选好后,如果经过考核他胜任这个位子,接着就要实行鹭鹭政 策。你不能让他不‘吃鱼’,‘不吃’他不‘抓’了;也不能让 他‘吃饱’,‘吃饱’他也不‘抓’了。你要从他创造的利润中 给他适当的提成,但过高的待遇会导致短期行为。百龙的待遇不 算很高,但目前并未发生人才流失的现象,就在于人的需求不仅 仅是物质,还有精神、自我实现和社会地位。熟悉而又得心应手 的工作环境同样会吸引住人才。
其实.‚事必躬亲‛和‚以身作则‛是两回事,‚ 管理者‛并不应成为‚拼命三郎‛,典型的案例在《 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绝顶聪明.却为什么六出 祁山一无所获反命丧五丈原,而屡战屡败的司马懿却 笑到了最后?就在于司马懿抓住了管理的真谛:管理者 最需要的并不是自己去拼杀,而是建立起井然有序、 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它自己顺畅地运转。而连军士的 灶坑如何去挖都要过问的诸葛亮则在‚事必躬亲‛中 拖垮了自己、耽误了事业。他死之后,流尽了泪水的 蜀军上下忽然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工作都不会,因为 自己以前从没机会去做,丞相全包了。没有制度,光 靠聪明与激情.是害己更害人的。
案例1.2:疯狂扩张的代价
中联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 的国有大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人民币。 公司组建伊始,高层领导不是按规律经营, 客观地分析主客观环境,慎重地选择主业,制 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打好公司发展的基 础,而是四处‚招兵买马‛,急速扩大规模。 他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时 间之内,注册二级公司20多个,三级公司50多 个,四级公司更是遍布全国。在注册资金不到 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重点战略, 以求在部分项目上取得突破,打下基础后再进 行扩张。然而,该公司却采取分散兵力,盲目 扩张的方式。
所以,孙寅贵认为:‚越是上层,弄明白自己到 底该干什么就越是重要。我觉得如果一个热爱自己企 业的老板能使自己轻松起来,乃至有些无事可做.那 这个企业倒会很有希望。‛ 矿泉壶项目失败后,孙寅贵现在掌管着十几个下 级企业,并且在青岛投资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塑钢企业 ,在国内塑钢产业居遥遥领先的地位。他现在又是如 何管理这么多企业的? ‚管理企业,第一靠领导人,第二靠领导人,第 三还是靠领导人:这个领导应该有理想、有道德。在 我认真地检讨自己如何做人后,我觉得总经理除了要 具备懂专业、有经验、会管 理等条件外,还得加上很 重要的一条:人品好。
结论:上述两个案例,一个由小到大、到强; 一个由大到乱、到衰,这一成一败说明了企业 的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 美国的邓恩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调研结 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是由于管 理不善所致。 我国国有企业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 不善所致。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系统
目标,是一种手段。 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 制。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用性。
有效的管理既讲效率又讲效益: 效率:投入与产出之比。 效益:目标的达成度。 防止两种情况: 注重效率忽视效益 只讲规则不讲效率
(二)管理的属性
◆自然属性: 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 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与具体 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第二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案例分析:
某星期四上午,分公司经理林洁和财务主管张力对话。 林洁:谢谢你提供这些数字,张力,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但你为什么没在总部要求的星期一就准备好呢? 张力:为了这数字,我已经竭尽全力了!这星期我每 天晚上2点才睡。去问这儿的任何一个人,我绝对是工 作时连耳朵都忙着,你找不出一个比我还努力工作的 人了。 林洁:我知道你努力工作。你说过星期一准备好送到总 部没有问题的! 张力:这个星期一总部并没有为这些数字来找过我们!
计划 控 制
组 织
领导
管理职能的关系 计划
控制
领导
组织
案例分析
当年曾在国内叱咤风云的百龙矿泉壶‚壶主‛孙 寅贵,在一次对下属的批评当中指出:‚真正的管理 者,他的职责应该是研究政策、建立制度。然而你们 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谈客户和酒席桌上,你们应该降 职。这不是说你们偷懒、是因为你们享受着高层的待 遇,却干着基层的工作,而没有抓住管理者应该做的 事。我现在之所以有时间写书,是因为我已经把很多 制度研究制定得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同时我能够以一 个清醒的头脑、很宽松的时间来审视你们,好告诉你 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设想一下如果我也整天谈客 户、累得四脚朝天,我又如何才能监督、评价你们的 工作呢?一个劳动模范式的管理者决不是一个成功的管 理者。‛
2、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 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 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 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 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 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包含四层含义: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管理不是
(二)管理的属性
。 ◆社会属性
也称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特殊性 □ 反映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 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
生产力 自然属性
统 一 性 生产关系 社会属性
生 产 活 动
(三)管理的特征
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 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
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组织理论之父”
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美国管理协会:
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林洁:话不能这样说!他们要求把这数字星期二交给董 事会。你答应过星期一上午准备好,而我实际是在星 期三以后才拿到的。为什么你不能按时交来? 张力:(重复各种解释,如他不能再更加努力了,以及 他妻子老抱怨他把时间花在办公室里,等等) 林洁:张力,我不是要你工作得更加努力。你在这上面 花的时间已经太多了! 张力(火气十足地):那你为什么还这样批评我?我真 不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我是这儿最努力的人,我还 能多做什么?!
在你与他之间还要形成一种制度。我在组建‚青岛百龙‛时, 赋予了它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的体制:不从百龙现企业调派— 兵一卒、以目标式管理体系体现双方关系,由董会制定年度任务 ,以量化形式明确总经理的职责目标.尤其是持续发展阶段目标 。实际就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我对青岛百龙的总经理 说:‘我只管你一个人。’而总经理只管副总和要害部门的正职 干部,同样以责任目标和量化指标作为考评标准。‛
海尔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