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功能与精神
什么是大学?
二、大学,去往何处?
(一)古典大学的进步与保守
如何培养? “普遍知识”与“自 然科学”知识的冲突。
一个教训:
大学之大,应该网罗众 家,如果不能将知识的 新发展和发现都囊括进 来,大学就不大了!
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 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 归源于科学,科学在17 世纪收到了极其雄伟壮 丽的成功。——罗素
大学,去往何处?
(二)近代大学的出现
大学要培养怎样的人? 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知 识和能胜任工作的公民。
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 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 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 必须考虑每一项教育职能 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 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 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 学为社会、州立大学为州 的经济发展服务。 ——范海思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大学
中国的大学,是怎样的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作为大学中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大学
(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的背景: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翌年改北洋大学堂; 1896年:南洋公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
大学以教授高深学问, 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 之需要为第一宗旨。
——蔡元培
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 大任,主持风尚,转移 国运的领导人才。
——竺可桢
允公允能的救国强国新 人才; 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 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 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 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 成效。 ——张伯苓
识 作为产业获取利益,也 是建基于在知识的独特 地位
大学的功能名词解释
大学的功能名词解释大学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对大学的功能进行名词解释,深入探讨大学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知识传授功能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其首要功能是传授知识。
大学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学、研究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
在大学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学术研究等活动,深入学习并掌握相应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培养功能除了知识传授功能外,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
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学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超越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思维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素质教育功能大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给予学生广泛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关怀、社交能力等。
同时,大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研究功能大学是创新研究的重要场所,具有推进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的功能。
大学以研究为基础,通过教师科研团队的组织和学术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和创新环境。
大学对于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社会服务功能大学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拥有社会服务的使命。
大学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大学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技术咨询等形式,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科技创新,同时也使大学真正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总结:大学的功能涵盖知识传授、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培养、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指出,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创新是新时代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任务。
因此,我校在四校整合由专科向本科转型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广义上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它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扬弃和积淀过程。
高楼大厦对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筑巢引凤”,能使大楼折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建大楼、育大师、养大气”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提炼,达到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
它包括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科学精神和以人文科学为主题的人文精神,以及现代大学的国际化视野。
九江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多科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既涵盖自然科学学科,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好基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校的整合要实现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融合,必须以大开放、大包容的气度,在九江学院的旗帜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营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勇于探索未知,创新知识。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提供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大学作为社会的“人才库”、知识的“创造源”、文化的“传播者”和成果的“孵化器”,给人们提供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人文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这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确立的基石。
建设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着手,科学地做好学校“三大规化”,使气势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和优越的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文化的气息,让广大师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理念” 源于希腊文 idea和 eidos
德文和英文里分别用 die 和 idea 表示
编辑ppt
16
一、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理性主
义教育目的观占主导地位时期 理性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
编辑ppt
25
(一)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 所起作用的历史考察
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智慧的花朵”“象牙塔”
编辑ppt
26
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文艺复兴后“黄金时代”结束 大学成了僵
化保守落后的机构 洪堡 纽曼
编辑ppt
27
3.20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编辑ppt
7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 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 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路等冷冰冰的建筑 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聚地,而是人、思想、 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 代表。
编辑ppt
8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 有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 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 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之所在,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编辑ppt
1
大学精神文化的涵义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编辑ppt
2
一、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何为“业”,“我们所有一切身心活动,都是一刹 那一刹那的飞奔过去,随起随灭,毫不保留。但是每活动 一次,他的魂影便永远留在宇宙间,不能磨灭。就像一个 宜兴茶壶,多泡一次茶,那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茶吃 完了,茶叶倒去了,洗得干干净净,表面上看起来什么也 没有;然而茶的“精”渍在壶内,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渍 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叶更好。茶之随泡随倒随 洗,便是活动的起灭;渍下的茶精便是业。茶精是日渍日多, 永远不会消失的,除非将壶打碎。这叫做业力不灭的公例。 在这种不灭的业力里头,有一部分我们叫做‘文化’。”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论当代的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二.现在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三.对大学精神产生冲击的元素四.构建新型中国大学精神的路径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一)独立自由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对于大学的行为提供指导,是大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在精神层面的依靠和取向。
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她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是一所大学创办和成长的基础。
在大学精神中,独立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陈寅恪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文里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历代的知识分子所传诵,并且成为近代大学精神的一个高度的浓缩,独立是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条件,是学科进步、学术繁荣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自由精神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大学应当有其本身独立的精神,而学者不仅要为人师,更要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自由的思想”,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大学必须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精神才能保证学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团体的左右,也能保证学生在研究的时候能够独立和创新。
(二)批判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就认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这段话实际上代表了美国教育界的声音,在美国,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是学术界的最高价值和基本原则。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
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
不管是为了照顾捐助者的善良愿望,还是为了平息外界激烈反对某种学术观点的愤怒声音,都不能以牺牲学术自由作出妥协。
”如果说严格的学术规范是保障独立思想的一个前提,那么批判和怀疑精神便是促进独立思想和学术自由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大学的三个目标
大学的三个目标大学的三个目标是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
教育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是大学的第二个目标,大学要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第三个目标,大学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回馈社会。
首先,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大学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术理论和业务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大学开设各种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其次,研究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要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大学可以设立研究项目和科研平台,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大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同时,研究也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另一个目标。
大学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回馈社会。
大学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公益项目和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推进。
大学还可以开设一些社会课程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大学的社会服务不仅能够建立大学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大学的三个目标是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
教育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大学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是大学的第二个目标,大学要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第三个目标,大学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回馈社会。
大学要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途径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
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
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简单叙述现代大学的功能
简单叙述现代大学的功能1、现代大学的教育性。
教育性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最高理念和根本原则。
从逻辑上讲,大学首先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次才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组织,因为只有大学才能大规模持久性和群体性的稳定地向大众传授高级知识。
育人的前提当然是要有学习者,才能将知识代代相传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如果大学没有学生,自然就没有教师,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大学是不能称其为大学的。
如果一所大学不具备教育性,不把育人放在首位,那就不叫大学,或叫别的什么组织,当然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什么大学理念。
据专家研究,即使是一流的大学,教学的权重在其整个活动中也占到50%至60%,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宣称超脱于育人之外,说我不育人,我只做学问,我只搞科研,即使是科研活动也带有育人的属性,比如说,强调科学精神,团队精神,甘为人梯奉献精神,学术民主等等,不存在“只见物不见人”的纯粹科研。
新时代的大学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是知识创新和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国家明确规定大学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提供有关的专门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水平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技能。
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大学的教育性,而是劳神费心“骑驴找驴”式的去寻找别的什么理念,那么,我们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
2、现代大学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是知识经济的生产者,是人类思想和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参与社会变革、提供科学咨询、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库,在为社会提供创新思想和创新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的创新有很多方面,包括教育制度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创新等等。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大学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以创新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的功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大学的功能: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
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
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
”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
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
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
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
所谓服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 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
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的定义
大学的定义引言:大学是广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成就的重要阶段。
然而,对于大学的定义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大学的定义,深入探讨其学术和社会团体的属性,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学术属性1. 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大学的学术属性体现在其作为一个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核心机构。
在大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参与知识的创造。
同时,大学也承担着将知识传播给下一代的重要任务,培养出一批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
2. 学术自由与独立研究大学作为学术自由的殿堂,为学者提供了自由探索和独立研究的环境。
在大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创新地开展研究工作。
这种学术自由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也为社会进步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二、社会团体属性1. 多元文化与国际交流大学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师。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大学成为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增强跨文化的能力。
同时,大学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术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机会。
2. 社会责任与服务大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摇篮,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
大学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大学还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服务社区等方式,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支持。
三、对个人的影响1. 学术培养与终身学习大学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培养空间,使个人能够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造和发展。
大学培养了个人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这种学术培养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也促进了个人全面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
2. 个人素质与社交能力大学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是个人发展各个方面的重要阶段。
在大学中,个人有机会参加各种俱乐部和社团活动,这对个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精神 演讲稿
大学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首先,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上。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
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自己的才华。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各门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大学精神体现在对人生的热爱上。
在大学,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我们要珍惜年华,不负韶华,勇敢地去追寻梦想,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念,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对知识、人生、社会的热爱和
责任感。
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向前迈进,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大学的意义
大学的意义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也就是说,大学最根本的,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浇灌人的智慧,培植人的德性,促进、保护和增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对社会变革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引导社会发展,促进人类与时俱进,日新又新。
大学探求高深知识,追求真理,其魅力不仅在于保存与传递知识,更在于生机勃勃地创造和运用知识;以此,培养高级人才,服务社会,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社会的向导,延续和扩展人类文化的命脉。
大学提供专业教育,教给学生谋生的知识与本领,是学生进入专业的“入境港口”。
同时,它还意识到,必须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人生的智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专业更为“有用”,对学生一生从事任何职业、对学生一生真实的生活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大学不仅提供专业教育,还重视通识教育。
大学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播、加工、创造和应用为中心。
它不断为社会注入常新的活力,是社会的向导。
但同时也意识到,创新以传承为基础,只有传承,才有创新;人类文化的命脉,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才能代代相传,不断进化,绵延不绝,万古长青。
因而大学相信:传承是根,创新是魂。
大学以学术为根基,善用知识与智慧为造福人类服务。
学术自由,既是大学在探求真理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命的真谛。
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创造的自由,也就很难创造高水平的学术和造就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没有批判、改造和引导社会的力量。
因而大学牢记: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的真谛,学术责任是大学存在的意义。
因为这种使命和理想,大学才显得庄严而神圣,令每一位向它走近的人肃然起敬。
它提醒人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是社会所想要的,但却是社会所需要的;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尊重和保护传统,因为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它蕴含奇迹,产生创新,给社会注入新鲜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能造就大师和真正伟大的思想家。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
/plus/view.php?aid=40694 /
三、大学使命
3、如何办好一所大学?
一要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
二要有科学得力的切实可行的治校措施。
三要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四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plus/view.php?aid=40693 /
/plus/view.php?aid=40677 /
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内涵有: 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 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 第三,敏锐的时代精神。
/plus/view.php?aid=40679 /
/plus/view.php?aid=40689 /
三、大学使命
2、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 第三,大学应注重基础研究,以完成其指引 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使命。 第四,为达到引导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学也 应进一步致力于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五,大学还应该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 作。
/plus/view.php?aid=40665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经典大学理念及其价值取向考察 柏拉图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理智和 智慧的国家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倡导发展学生理性的“博雅 教育”,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和国 家办学的理念。
/plus/view.php?aid=40672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1 世纪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十 是”: 大学是探究学术的殿堂,大学是云集大 师的基地,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的源泉,大学是铸就人 生的熔炉,大学是指导社会的灯塔,大学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加 速器和动力站,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 新文化的生长点,大学是高新科技产业的 孵化器。
/plus/view.php?aid=40669 /
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大学能给我们什么?1、一个新的起点;(1)老师和同学——成长中的最佳学习对象,也是最重要的人脉;2、一个大的平台。
(3)学生社团——自我修炼的最佳舞台。
(2)图书馆——知识的殿堂;3、一种精神——大学精神。
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也没有固定的定义,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受过大学教育熏陶的人,往往比其他人具有更明确、更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有自己内在的价值追求;比常人有更多的宽容之心;在精神上、学术上追求更大的自由;一身正气,有时敢于为真理而斗争;能客观的看待问题,充满科学精神和讲求科学的方法。
上大学为了什么?1、获取较高的职业发展起点2、满足更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大学学习一、二、三。
“二”是指树立两种意识,“一”是指培养一种精神,“三”是指学会三种本领,如果能够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将受益终生。
(一)培养一种精神——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人们在从事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精神风貌。
美国研究人员比奇通过调查发现,在失业者或无法获得晋升者中,总共有87的人并非缺乏职业知识或技能,而是因为不恰当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导致其事业或无法晋升。
由此可见,职业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的重要。
目前,虽然我们还没有进入职场,但是一个人在大学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容易带到今后的工作场所中去的。
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职业精神。
1、责任心。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
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够踏实工作,才能够把本职工作做好。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习惯行为是寻找借口,告、诉别人自己做不了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
比如迟到了,就寻找“路上塞车” “时间搞错了”等等借口。
只要认真去找,任何事情都能够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借口越多,离成功越远。
蒙牛用人的原则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等教育的职能与功能
一、职能与功能概说 二、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 三、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 四、高等教育功能
职能和功能概说
职能:是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职责 或效能,主要用于描述社会现象,往往 是人为赋予的,带有一定的价值色彩。 功能:是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 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 性和能力,可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在一定意义上是客观存在的,基本上不 带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色彩。
走出象牙塔—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走出象牙塔 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美国的“赠地学院”学院和“威斯康星精神” 。 美国林肯政府于1862年颁布了《莫里尔法案》,资 助州政府建立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服务于农业和机械 业的发展,据此发展起业的高等学院史称“赠地学院”, 其中非常著名的大学有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其 中,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于1904年提出一 项重大改革方案,将服务社会置于重要的职能地位,史 称“康斯威星精神”,即强调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 赠地学院出现意义。 开创了高教的社会服务职能;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 的体制,大学向工农开门;确立了应用性学科在大学中 的地位,促进大学发展综合化、多科化;开创了联邦政 府资助教育的先例,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
高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高校学术思想活跃,人才集中,研究后备力量 充足。清华大学现有中科院院士26人,工程院 士25人,在职博导700余人。 高校科研综合性,高校专业齐全,具有开展综 合性课题研究、开拓新领域的优势。 高校科研的多元性,以基础研究为主,积极开 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高校科研机构分布广,并且已与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紧密相联。浙江大学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联 合成立了联合反应工程研究所等。
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大学》是孔子的文章,其对现今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
大学的精神内涵就是
只要学习,总有一种可能性,无论环境变化多么激烈,我们都可以突破困境,走向成功。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精神是解决方案的贡献者。
大学的意义在于智慧的传承及交流,为不同
学科的研究提供支持,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在大学里,学生们可以广泛接触学术,了解当代的学术进展,提升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从中受到交流、学习以及涵养的启发,习得创新精神,把知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使学术思想不断融入生活,为推进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也是学术之城,在学术交流的界线上与世界各国接轨,为世界開放学术研
讨的空间,为学术兴趣提供各大面积的话语权。
国家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学术领域也不断受到振奋,学科跨越及交流技术的突破,都使学术得到伟大的发展。
《大学》精神对当今中国教育也发挥了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追求卓越和质量的发展等方面,使得高校能够立足基础教育,同步重视技能培训,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质量和引领力。
《大学》的精神让学者们从研究深处拨离出来,站在社会生活中央,承担社会
责任,以新思想去改变旧模式新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使教育成为学科卓越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骆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
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功能与精神
大学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之地,具有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培养人才方面,大学教育的真正目标在于教授知识、技能与培养素质并重。
很多人上大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在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把学习当作就业培训。
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一项技能,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上大学,那些技工培训学校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在我们大学毕业时,会得到一张写有文学学士或理学学士的学位证书,而不是一张技工合格证。
大学的职责并不只在于培训学生,它还应使学生接触人类思想的精髓。
作为大学生,如果我们不去读一读哲学,学学历史,不去学习前人的思想,而仅仅只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追求专业技能,立志成为所谓的专业人才,那么我们就成了一种机械化的生命形式。
所以大学在培养人才时,要追求人格本位的教育。
在创新知识和文化传承方面,大学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必须引领先进的文化,追求灵魂的卓越。
当今中国的大学在创新知识上还处于一种“沼泽化“的状态,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期末考试题大多是书本上的原题,只要把书上的东西记住了,就能拿高分,这样只需要记忆的考试,没有多大的意义。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大学努力的方向。
例如中医药大学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继承我国独特的中医文化,更在于发展创新中医,与时代相结合。
还有诞生于已有千年文化的岳麓书院的湖南大学,如果它不传承好历史悠久的书院文化,就不能说岳麓书院是它的前身,只能说书院位于湖南大学校园内,仅仅是
一个地理位置而已。
在服务社会方面,大学必须具有高度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真正的大学是公益机构,是服务于社会的,没有经济利益,大学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弗莱克斯说过:“大学并非有利于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之外的东西,而是植根其内的机构,大学不是孤立的前人的机构,它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必定产生相互影响。
”新世纪的大学必须慢慢脱离那种超然于社会的状态。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国家经济建设。
例如由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园区带动起来而产生的“硅谷”,为世界所熟知。
我国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研究文字处理信息的重要成果引起印刷业的革命,还有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由高校推出的企业和产品都对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学的精神》一书中说道: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感召力。
大学何以成其大?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成长。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人类的价值取向,以追求人的解放、人的完美和人的发展为主旨,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
识读大学精神,作为“四书”中的《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