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分析1.教材特点《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的情节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立体、真实、鲜明;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课文的这些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上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于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另外,《芦花荡》是写于抗战时期的著名小说之一,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一单元——战争题材单元,与其他几篇同题材作品的相比较,以彰显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里没有血雨腥风、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悲歌;有的是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水乡气息和豪迈乐观、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生把握文体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含有喜剧色彩的战争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并了解重要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芦花荡》也是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范文以及原文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
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
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
3分钟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阅读感悟,自主研讨。
15分钟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飒飒泅水2、解释词语:转弯抹角: 悠闲: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解读《芦花荡》中的侠士——“老头子”
解读《芦花荡》中的侠⼠——“⽼头⼦”解读《芦花荡》中的侠⼠——“⽼头⼦”《芦花荡》是孙犁以家乡芦花荡为背景所写的⼀⾸抗⽇颂歌。
在漫天的芦苇之中,他塑造出⼀个个性很鲜明的“⽼头⼦”形象,这个⽼头⼦乐观勇敢的⾰命精神直⾄现在依然能打动读者的⼼,富有感染⼒。
关于⽼头⼦的性格,作者已经很直⽩地指出——“过于⾃信和⾃尊”。
“⾃信”和“⾃尊”均是褒义词,作者在前⾯加上“过于”⼆字,意在表⽰凡事过犹不及,⽼头⼦的性格优点即是⽼头⼦的性格缺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优点缺点⼆合⼀特征,才有了后⾯的⼀系列故事,因此,⼀般读者会认为:解读⽼头⼦怎样“过于⾃信⾃尊”就成了读懂这篇⽂章的⾸要任务。
然⽽我认为,⽼头⼦“过于⾃信和⾃尊”这是⽂字的表⾯功夫。
这样的性格特征固然是可爱的,但假设只是这点,还显得过于单薄,不⾜以构成⽼头⼦丰富的内⼼世界,其个性魅⼒也不可能征服和打动⼀代⼜⼀代的读者。
这个⼈物之所以塑造得如此成功,关键是孙犁在这个故事主⼈公⾝上注⼊了“侠义”精神的内涵。
⽼头⼦的⼈格魅⼒就在于⼀股“侠⽓”。
⼀般来说,侠⼠必是艺⾼胆⼤之⼈。
⽼头⼦⽣活的环境是抗⽇区,⽂章第⼀句就⽤“阴森⿊暗”四个字形容⼤苇塘,就算是⽔鸟,也不敢在⽩天出来“飞动和唱歌”,都“紧紧藏到窝⾥躲避炮⽕去了”。
“飞动”与“飞翔”不同,“飞动”是⼀点响动也不敢弄出来的意思,“紧紧”说明炮⽕来得还挺频繁,敌⼈的封锁连鸟也不能突破,可见厉害。
但是这样的环境下,⽼头⼦出⼊⾃由,不可谓不胆⼤。
对于这⼀特点,作者花了很多笔墨进⾏渲染。
“每天夜⾥在⽔淀出⼊”,“不带⼀⽀枪”。
“每天夜⾥,在敌⼈紧紧封锁的⽔⾯上,就像⼀个没事⼈。
”护送两个⼩⼥孩进芦花荡,本事凶险万分的事情,但是⽼头⼦却⾮常淡定,再三提醒两个孩⼦不⽤担⼼。
“什么事也没有了,安⼼睡⼀觉吧”,“不怕,洗⼀洗吧,多么俊的⼀个孩⼦呀!”,“不怕,⼩⽕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头⼦为什么能如此胆⼤,原因在于他确实有点本领。
《芦花荡》读书笔记领悟与体会
《芦花荡》读书笔记领悟与体会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
有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来去自如地穿梭在其中。
他让日本鬼子感到了胆寒,让抗日战士感到了快乐。
但有一天,他因为过于的自信和自尊,在接两个女孩子——大菱和二菱回苇塘里休息的时候,一时大意让其中的一个叫大菱的女孩子被日本鬼子的机枪扫中了,受了伤,他因为没有圆满地完成此次任务而感到内疚、自责。
他发誓要让鬼子们血债血还,同时还要二菱去看,给他作证。
二菱亲眼目睹了老头子英雄般的行为,她想着这位老同志在昨天所说的话可不是放的空炮,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这位老同志呢。
别看他这么大把年纪了,还真是个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着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的样子,而且他还足智多谋。
原来他在船头放了一大堆又肥又大的莲蓬,自己还在有滋有味的剥着莲蓬吃,是为了引起鬼子们的注意,鬼子们哪里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
他驾船的本领可真就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圈圈呢。
鬼子在水里被驾船的老头子弄的转来转去,怎么不敢动弹了呢怎么有一股一股血从水里冒了上来呢老同志还没有动手啊,鬼子怎么就怎么哗哗的流血了呢一定是水里设了什么机关,他可真有点子。
原来他有他的本事,可以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们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能力。
老英雄砸得好,狠狠地砸!叫他们头破血流。
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去,让她知道这位老英雄的故事,让她安心养伤,早日康复,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天太冷,温度一下子降了好多,刚关了冷空调又得开热空调。
天气越来越奇怪,想找找“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绝好境界,却很难觅了。
似乎有冬的萧瑟,街上到处是裹紧衣服匆匆走着的人。
教室里倒是出奇的暖和,没有风的肆掠。
今天走进的是孙犁的《芦花荡》,没有弥漫的硝烟,也没有惨目的血腥。
战争似乎在这里被荡涤了,月明风清的夜晚,苇塘里滴落的星星,稻米和着肥鱼的香味,白绸子样的水鸟,紫色丝绒般鲜嫩的芦花——能把战争演绎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看来也只有在白洋淀这地方,也只有孙犁了。
《芦花荡》景物描写
八个景物描写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⑤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⑥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⑦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⑧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赏析:景随情移情景相生《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1.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描写出家乡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炙热情感。
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芦花荡》读后感
《芦花荡》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芦花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芦花荡》读后感1《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芦花荡》读后感2芦花荡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护送两个小女孩回镇上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比较大的那个女孩为了保护那个小女孩自己身中数弹,后来老爷爷书要为她们报仇。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的那个大一点的小女孩真的好勇敢,而且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那个小女孩既不是她的妹妹又不是她的亲戚,而她却在那种紧要关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那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品质呀!这个老爷爷是一个喜欢打抱不平的人,虽然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但是当小女孩受了重伤的时候那个老爷爷狠狠的说:“哼,下次我把你们给全杀光。
”《芦花荡》读后感3孙梨是《芦花荡》的作者,《芦花荡》是孙梨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整天自如地穿梭着,可是国为一次的太过于自信,护送两个女孩子,一个女孩受了伤,老头子感到很愧疚,为她报仇。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异常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异常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芦花荡》文本解读
《芦花荡》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一战争的残酷造就了英雄的传奇【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诗体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依然引人入胜。
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小说。
设计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在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环境上。
如文中抗日英雄的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他的工作比较特别。
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不在家休息,而是在抗日阵线上护送人员和物资。
第二,他的本领相当高超。
他不仅撑船技术一流,而且在不带一只枪的情况下,能神出鬼没地运输、护送。
第三。
他的胆量过人。
一个人竟能战胜十余个鬼子。
第四,他的责任心自尊心极强。
一般人冲破鬼子的封锁线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但老头子在护送孩子时,大菱只是受了伤,他却觉得没脸见人了。
从这些记叙和描写中.我们确实可以读出一个。
爱憎分明,有勇有谋,积极抗日。
热爱家国,自尊自信。
言行一致”的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
但据笔者学情调查可知,学生对老头子传奇英雄形象的理解是不难的。
所以。
传奇环境中的传奇人物只是我们教学的一块基础内容。
同时笔者还觉得,如果我们仅把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和抗日爱国的主题作为《芦花荡》主要的教学内容。
那我们必然矮化了诗体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孙犁在小说中传达的主题深度。
因为,当欣赏传奇英雄。
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时,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容回避,那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传奇的战争英雄。
正如孙犁所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传奇式的英雄不也恰恰是战争达到了极致残酷后才出现的吗?可以说。
英雄的传奇程度与战争的极致残酷呈正比。
所以.当我们一味津津乐道于英雄的传奇色彩时。
我们是否无意间也在欣赏战争的残酷呢.这是多么可怕啊!那我们该教些什么呢7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利用好文中的环境描写来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
有人说。
孙犁的《芦花荡》里没有残酷的战争描写。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芦花荡》里有非常残酷的战争描写,只_是孙犁怀着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芦 花 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这些片段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英雄的行为”更具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明天,你们看吧”,而女孩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例: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 一群愚昧的鬼子兵”“ 一支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革命队伍”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在敌人愚蠢上钩上、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①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②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③过于自信和自尊④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2)提问:你认为老英雄的性格其核心是什么?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扣“过于”一词来品析其性格。
“过于自尊和自信”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过于”是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正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他才会因为不带枪而出现失误,也正因为他过于自尊,所以他会在失误之后愧疚自责。然后在第二天用计谋痛打鬼子,讨还血债。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这一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芦花荡》说课稿《芦花荡》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通过《芦花荡》分析孙犁的作品特色
通过《芦花荡》分析孙犁的作品特色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
对于“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
正是凭借这一原则,结合作者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白洋淀旖旎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令人觉得清新而有韵味。
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他的作品中,对自身感情的抒发和对人物感情的的描述,都追求景物与人物的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便由此而出。
一直很喜欢他的《芦花荡》一篇。
《芦花荡》是《菏花淀》的姊妹篇,虽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到的更多是高昂在作品中那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的塑造来反映时代主题。
在孙犁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十分慷慨壮烈的英雄人物,叫我们更多所感受的,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百姓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的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芦花荡》中老头子,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所知道的,也仅是他有着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而又无所畏惧。
他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甚至有些过于自信……他是有缺陷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缺点的英雄,却更多的赢得了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
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句“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叫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的热情和“咱中国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的自信。
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芦花荡》课文原文
《芦花荡》课文原文《芦花荡》课文原文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
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芦花荡》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芦花荡》教案 一等奖4篇
《芦花荡》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知人物学会概括;体味函咏明确刻画方法;对照比较感受小说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味、对照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爱国热情(2)不要淡忘历史,又要维护和平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三、学习难点:孙犁小说的风格四、教学流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传奇人物吧,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板书:芦花荡(小说)孙犁(学生读课题,注意“犁”与“梨”的区别)(学生读课文提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芦花荡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月里。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
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二、作者介绍:孙犁,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摆头),边读边划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标上段号。
四、知识回顾及迁移:小说三要素及在本文的体现《芦花荡》教案篇5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战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欢这篇小说吗?喜欢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课件新人教版
•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 (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 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
• 外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
•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 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 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 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 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 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 “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 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 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 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 奇的老人。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 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 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 史!
• 分析人物
——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
——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
——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
思考讨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 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 如第8段和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 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 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 人物描写手法:
•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 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 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的一种描写方法。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芦花荡》教案-教学教案
《芦花荡》教案-教学教案○课型:教读研讨课○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目标: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 “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 “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 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 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1.过于自信: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 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 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
叠叠荷塘、莽莽芦荡是特色景观。
白洋淀人民有着光 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 是冀中的一个重要革命 根据地。1938年,日寇 侵占冀中平原,雁翎队 和三小队以广阔的白洋 淀为依托,以浓密的芦 苇荡为掩护,运用小船 行动灵活的特点,用土 枪土炮打游击、烧汽船、 截物资、杀日伪。涌现 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 故事。
性 格
过于自信 自尊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小说是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
色彩的?
1、年龄近六十,干瘦 ,
不带枪;神出鬼没,无
数次通过封锁线,悠闲
自得,使敌人封锁落空,
传 保证了苇塘里部队的给
奇 养。
色 彩
2、重点描写英雄 的行为:一个手 无寸铁、孤身一 人的老头如何用 计,把十几个鬼 子置于死地。
1、用条件与精神、业绩的
请读准下列的字词 :
寒噤 jìn 蹿 cuān 仄歪 zè 飒飒 sà sà 泅着 qiú
提防 dī 疟子yào 趴下 pā 扒手 pá 浸透 jìn
闷热 mēn 竹篙 gāo
蒿草 hāo 荷花淀n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心防备。
提防
2、央求。
央告
3、尖锐;锐利。
强烈反差来渲染。
( 渲
2、先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染
再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 写其所以然,让读者从回味
方 法 )
中感觉其传奇色彩。
芦花荡的景色这么优美,你能在课本 里找出有关这方面的环境描写吗?想 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探究:
1、请在文中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 并把你认为写得最美丽的地方摘录下来。
资 料 卡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片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 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2.过于自尊: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 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 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 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 现老人的自尊。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英 雄
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试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 主要人物: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 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 子的英雄行为。
用拟人的修辞,将芦苇人格化,以 此暗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 依然顽强的生存。充满了意志和力 量,这样写使文章生动,语言更有 表现力。
敌人严密监视着芦苇,然而“每到晚上,苇 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 起你怎样的联想?
尖利
4、技能、本能。
能耐
5、闲适自得。
悠闲
6、倾斜、歪斜。
仄歪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 不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转弯抹角 打牙跌嘴 张皇失措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
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亦 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 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 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 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 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 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夜晚……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 像浸在水里,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 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渲染气氛的作用:
在鬼子监视下芦花荡的夜晚显得宁 静,但宁静中又带有几分恐怖。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 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孙犁(1913-- 2002)现代小 说家、散文家,“荷花淀” 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 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 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 “四大名旦”和“四杆铁 笔”。原名孙树勋。河北 省安平县人。
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 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 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 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其中《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 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与《荷 花淀》称为姐妹篇。
芦花荡
孙犁
•
有“北地西 湖”、“北国江 南”之称,又有 “鱼米之乡”、 “华北明珠”之 誉。是帝王巡幸 之所,英雄辈出 之地 。
这是哪儿?
•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是小兵张嘎的故乡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 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 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 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 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 渔村星罗棋布的地貌在全国独一无二。
以二菱为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温馨提示: 当叙述人称发生变化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视角的转变,
注意前后的衔接。
第一部分(1-8):序曲,介绍 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 格。第二部分(9-19):开端,写老 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第三部分(20-54):发展,写 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 了。第四部分(55-63):高潮,写 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 生和经过。(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