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9.2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9.2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下图反映了当今的世界格局。

假若天平的一边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C.欧盟、日、俄、中D.亚、非、拉美【解析】选C。

当今世界明显体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指美国是超级大国,而“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故选C,A、B、D排除。

2.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英、法)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已不再听从于它们的号令。

”这反映了( )A.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B.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金砖国家”是发达国家【解析】选B。

从题干材料“‘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已不再听从于它们的号令”可知体现的是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

材料未涉及南北国家间的冲突,A排除。

C、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补偿训练】 1.有学者预言,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

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B.和平已成为世界主流C.世界新秩序已建立D.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解析】选D。

材料的主旨不是两极格局的瓦解问题,排除A。

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世界主流问题,排除B。

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

由材料可知,全球已经不再是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新的力量不断涌现并壮大,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故选D。

2.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

此课题有可能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美苏霸权的衰落》【解析】选C。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

这主要得益于(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C.铁器农具的出现D.国家的正式形成【解析】选A。

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和狩猎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真正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故选A。

2.人类社会发展建立了合理规则,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文明才在真正意义上产生。

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诞生标志的是( )A.私有制的出现B.国家的形成C.文字的出现D.阶级的产生【解析】选A。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属于”,人类文明诞生的主要标志分别是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故A符合题意要求。

3.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解析】选D。

本题抓住限定词“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字,故D正确。

4.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A.《吉尔伽美什》B.《汉谟拉比法典》C.太阳历D.希腊神话【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制, 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 )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分割身体的不同部分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实质代表一种社会地位,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故正确答案选B。

6.古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地缘共同点是( )A.大河文明B.海洋文明C.森林文明D.高原文明【解析】选A。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八)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八)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八)(第八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2019·全国卷Ⅲ)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解析】选B。

1947-1948年正是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故B 正确。

A、C、D材料均未体现,故A、C、D错误。

【补偿训练】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这里的“重大转折点”是指( )A.美国对苏联等国由结盟到对抗B.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政治霸主C.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D.美国由中立政策开始到霸权政策【解析】选A。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国对苏联等国由结盟到对抗,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选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步形成美国、苏联争霸的局面,B错误;C错在“开始”,排除;1941年珍珠港事件美国就已经放弃中立政策,D错误。

2.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斯特兰奇·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解析】选A。

由“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这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紧张局势,故选A。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模块合格考试】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模块合格考试】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合格考试(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成果是( )A.楔形文字B.种姓制度C.基督教D.金字塔【解析】选D。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D。

A是西亚的成就;B是印度的现象;C是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

2.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古代中国 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埃及【解析】选B。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

3.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解析】选A。

从图片中数字由印度人创造,又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可知主题是文明的交流,故选A。

B、C、D图片没有体现。

4.“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域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解析】选B。

从题干材料“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可知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

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C。

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的建筑;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的建筑;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希腊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故选C。

6.16世纪的一位欧洲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黄金提供动机”。

这说明( )A.寻找黄金就是为了传播宗教B.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多种因素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掠夺黄金以便扭转商业危机【解析】选B。

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主题整合·创新迁移一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阶段特征1.政治上:(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3)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逐渐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国际关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战后的国际关系。

(2)由于该体系存在的矛盾无法消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转移到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创新思维】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的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解析】选C。

A、B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

C召开国际会议,集体协商,体现了民主,是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

D表述不正确。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就会有战争的危险。

对此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保持警惕,只要世界人民坚持不断地揭露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与和平欺骗,就能保持主动,建立有效的集体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人民战争是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

世界人民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十月革命【素养探究】1.背景史料一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彼得格勒苏维埃。

苏维埃是在沙皇被迫退位时成立的,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则将注意力放在战争上。

临时政府深受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的影响,想在农民士兵完全分裂前,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编自[美]南森·巴伯《欧洲史》(1)据史料一,分析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略目标及对俄国政局产生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画线部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可知出现的政治局面;从画线部分“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战略目标;根据所学指出影响。

提示:局面: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目标:在前线发动进攻,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前线的进攻遭到失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史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2)据史料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

(史料实证)【点拨】应注意画线部分“落后”“战争”“腐朽”“1905年的传统”等关键信息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国内危机,沙皇的腐朽统治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特点史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1)史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一中画线部分“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结合十月革命的过程作答。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二)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二)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

”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森严的等级制度C.君主集权专制D.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解析】选A。

在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因此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A。

2.如果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的一座西欧庄园的农奴,那么下列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备工具在领主的自营地上服劳役B.拥有一定耕地的使用权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自己生产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农奴属于庄园的佃户,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农奴有一块份地,自耕自收,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均可自己生产”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在庄园内部,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D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3.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与当时的中国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城市的规模大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D.有强大的市民阶级【解析】选C。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同点”,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城市的主要居民构成是市民阶级,A、D是两者的相同点。

B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中古时期西欧的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等手段,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是中国古代城市所没有的,故选C。

4.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课堂检测·素养达标】2.3中古时期的欧洲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课堂检测·素养达标】2.3中古时期的欧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穆罕默德说:“他是真主,是唯一的主。

”这句话应该出自( )A.《荷马史诗》B.《圣经》C.《古兰经》D.《神曲》【解析】选C。

穆罕默德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故C与题意相符。

【补偿训练】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

”请问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论被汇集成《古兰经》,伊斯兰教将其作为最基本的经典。

由此可以得知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故正确答案为C。

2.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②改造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③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并将其加以传播④将中国的某些科技、文化传入西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①错误;其他组合项符合题意,故选D。

3.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城陷,土耳其人烧杀抢劫,6万居民被俘为奴。

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终于灭亡。

这个帝国是( )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解析】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都城是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因此从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城陷”“土耳其人”判断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

4.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明治维新B.实行幕府统治C.武士集团形成D.大化改新【解析】选D。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9.2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9.22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二十二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观察下面时政漫画,该漫画旨在说明( )A.美国推动弱小国家民主化进程B.发展中国家联合抵制美国干涉他国内政C.世界政治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D.美国借民主之名大力推行霸权主义【解析】选D。

材料中美国用“单边主义”之线绣出“民主”二字,从表面上看是“民主”,但实质上是“单边主义”,由此可知,漫画旨在说明美国假借民主之名大力推行霸权主义,故选D。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推动弱小国家民主化进程,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中国家联合抵制美国干涉他国内政,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排除。

【补偿训练】美国某著名外交家曾说,“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世界问题”,“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可见,美国( )A.实力被其他国家赶上B.无力构建单极世界C.主导世界多极格局D.仍有能力主宰世界【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美国外交家表明美国没有能力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故选B。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未被其他国家赶上,A错误;多极格局尚未形成,C错误;D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

2.“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

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解析】选C。

第三世界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A、B错误;材料“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新兴力量的崛起,意味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故选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素养评价十五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

这种“新型”主要是指(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C.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指导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解析】选A。

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含义,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故选A。

在这里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手段,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保障,排除B、D;C明显与题干不符。

2.“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解析】选D。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故D与题意相符;A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错误。

3.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解析】选C。

“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 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C正确,D错误。

4. “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

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解析】选B。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3.7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3.7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时素养评价七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

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橄榄、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解析】选A。

小麦、橄榄、牛、马不是美洲原有物种,故A正确;玉米、马铃薯原产地都是美洲,与问题不符,故B、C、D错误。

2.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C.葡萄牙开始走向衰落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解析】选B。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初步形成,故A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发生“商业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相符,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葡萄牙走向衰落,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价格革命,故D错误。

【补偿训练】“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城市繁荣起来。

”上述现象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殖民扩张D.传统的商路受阻【解析】选B。

价格革命表现为黄金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故A错误;由材料“意大利北部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城市繁荣起来”可知贸易中心的转变,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非殖民扩张,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而非原因,故D错误。

3.《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解析】选D。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解析】选B。

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A说法错误,普法战争期间没有形成两大集团的斗争;C是漫画中形势的背景;D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

3.在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B.苏俄代表强烈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C.美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D.法国力图削弱甚至肢解德国【解析】选B。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并没有参加巴黎和会,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解析】选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4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4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主题整合·创新迁移一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14-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1)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创新思维】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倡人性解放B.冲击宗教神权束缚C.主张信仰得救D.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解析】选D。

提倡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故A错误。

主张信仰得救和冲击宗教神权束缚是宗教改革的表现,B、C错误。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主张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故选D。

二 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评价(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1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1单元复习课【主题整合·创新迁移】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主题整合·创新迁移古代埃及文明中的尼罗河和金字塔1.尼罗河培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便于航行,成为加强埃及南北方交流的纽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发现规律,发展了天文学,制定了第一部太阳历。

(4)尼罗河洪水退却后,对土地面积的重新测量使埃及人在几何学方面有突出成就。

2.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1)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2)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3)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4)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创新思维】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

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C.胡夫金字塔之后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D.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解析】选C。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潜在说明了古埃及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小,王权逐渐衰落。

C不正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七)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七)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七)(第七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2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

这种现象导致(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解析】选B。

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殖民地,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故B与题意相符。

【补偿训练】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 )A.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解析】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超过了英国、法国,开始同英法争夺殖民地,表现出极大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

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争夺世界殖民地,故选A。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 )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选D。

抓住题干限定词“火药桶”,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故选D。

3.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典型阵地战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

作战的双方代表了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即( ) A.同盟国和协约国 B.轴心国和盟国C.北约和华约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解析】选A。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8.19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8.19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素养探究】1.国家的宏观调控史料一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①,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②。

——戴高乐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作用?(史料实证)【点拨】依据①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提示:变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史料二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①,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②。

——《世界通史》(2)据史料二,分析英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点拨】调整,可结合②中“出售”“削减”“减少”这些程度词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结合①进行回答。

提示: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科学技术新发展史料一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①;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②。

思考:(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①到②数据的变化,从生产力角度回答。

提示:科学技术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史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__,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①;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技术型。

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②!(2)史料二中现代科技发展引起什么变化?(历史解释)【点拨】由①②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五)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五)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五)(第五单元)【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解析】选C。

18世纪的英国由于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所以需要改进动力,从而生产更多的商品满足市场需求,故选C。

2.某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下表)。

他意在说明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日不落帝国”的兴起C.血腥的资本积累D.“蒸汽时代”的到来【解析】选D。

“珍妮纺纱机”、改进蒸汽机、火车机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D。

【补偿训练】“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选A。

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

瓦特改进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要求。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计算机【解析】选B。

蒸汽机时代,未诞生空中交通工具,故A错误;内燃机的发明,促使汽车发明,水陆交通动力革新,飞机诞生,人类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故B正确;发电机发明对交通工具的影响有限,故C错误;计算机发明使交通工具性能大大提升,但不是使人类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关键技术发明,故D错误。

4.“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大企业时代到来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解析】选A。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7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素养探究】1.背景史料一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⑴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释)【点拨】两幅图片反映了德国纳粹党的上台和进行法西斯宣传。

提示:说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影响: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史料二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

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⑵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方式和影响。

(史料实证)【点拨】根据画线部分,抓住关键信息“军部”回答建立方式根据信息“鼓吹对外扩张”回答影响。

提示:方式: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及对外扩张等形式建立。

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进程史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⑴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反映事件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从日本侵华和中华民族抗战的角度回答影响。

提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爆发,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史料二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

……我们的外交政策是绥靖政策,我们必须以同独裁国家建立关系为目标①,这将导致欧洲的和解, 并造成稳定感②。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言论⑵为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张伯伦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史料实证)【点拨】由画线信息①可推知这里的“独裁国家”指德国,目的可根据画线信息②进行提炼,结果可根据所学从德国、英苏关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③→②→④→⑤
【解析】选D。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
【解析】选B。

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A说法错误,普法战争期间没有形成两大集团的斗争;C是漫画中形势的背景;D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

3.在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
B.苏俄代表强烈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
C.美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
D.法国力图削弱甚至肢解德国
【解析】选B。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并没有参加巴黎和会,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解析】选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

大战的结果是确立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目的的延续,帝国主义国家根据战后实力对比的变化重新瓜分世界。

故B符合题意。

5.右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

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
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这幅漫画说明的本
质问题是 ( )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解析】选C。

漫画中的兔子代表着国际联盟,它对日、意、德的侵略扩张行为没有采取具体的制止措施,反映了国际联盟的姑息、纵容态度,因此不可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维护世界和平,故答案为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称《凡尔赛条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他还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件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

德国是一个大国,有恢复元气的巨大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点。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材料一中所提及的国际关系体系指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
危险的”思路,请你谈谈对《凡尔赛条约》的认识。

(13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判断这一国际体系是凡尔赛体系。

第(2)题先理解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答题,认识可以从战胜国以及战败国角度综合分析。

对战胜国而言,矛盾并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战败国德国而言,不但不能取得效果,还会激发德国复仇主义情绪等。

答案:(1)凡尔赛体系。

(2)认识:对战胜国来说,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没有根本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条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能长久。

对德国来说,它是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必然要摆脱条约所强加的束缚;条约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
7.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解析】选A。

这一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A正确。

这一体系不可能彻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错误。

这一体系并不稳定,C错误。

这一体系并没有维护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D 错误。

故选A。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诉诸战争权”。

——刘海山《裁军与国际法》材料三……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限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英]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分)
(2)结合材料二、三,想一想国际联盟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8分)
(3)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思考国际联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6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概括、提炼有效信息即可。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注意回答“意义”,即积极的一面。

第(3)题,从国际组织的建立、宗旨、活动、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谈经验教训。

答案:(1)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2)意义:国际联盟倡导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国际联盟的成立旨在建立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等,这些都成为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类和平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处理好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和战争,促进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和进步,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历史意义。

(3)经验教训:国际组织是各个成员国所共有的,成员国拥有平等的权利,要防止和避免少数大国操控国际组织并把其变成大国争霸的工具;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要恪守宗旨、坚持原则、有所作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