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相关的历史知识,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课文《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赵奢是赵国的大将,他勇敢善战,为赵国屡立战功。
他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然而,赵括只凭自己所学,自负其能,没有实战经验,最终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赵括也战死沙场。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历史知识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 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四、分析角色形象,理解道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赵奢和赵括的角色形象。
2. 学生讨论:课文给我们传达了什么道理?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10分钟)1. 教师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资料,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展示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将相和赵奢:勇敢善战,为赵国屡立战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和氏璧”可谓国宝,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由此,本课在教学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因课文内容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接触文物机会几乎没有,对保护文物的意识也较淡薄。
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本课渗秀法制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2、掌握“赵国、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廉颇、推辞、削弱”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花和国文物保护法》,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二)本文的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法:情境教学、以读助讲、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将相和》有关资料及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4个生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个生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削弱”等词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小学导学案设计课题将相和共2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环节(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自学测试3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时候,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
2、说说课题的读音及意思。
导学(自主合作探究)26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出示课件)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结果是()(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4、用标出描写蔺相如神态的词语;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课堂测评81、说一说: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2、演一演:假设廉颇居功自傲,对蔺相如怀恨在心,你针对这一情况,蔺相如如何“劝说”?3、记一记:积累关于宽容、团结、爱国的名人名言。
4、写一写(课外练笔)预习提纲预习《草船借箭》1、自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理解《将相和》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将相和》中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将相和》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2.分析《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将相和》课文教材2.录音设备3.教学PPT展示4.课堂材料准备:角色扮演服装、绘本、复印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讨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1. 分析课文•分组展示学生对故事的分析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矛盾和冲突。
2. 朗读练习•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3. 小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将相和》的情景再现表演。
第三课时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总结课程•回顾《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引出寓意。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表现。
2.小组表演的表现。
3.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创作相关小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将相和》这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历史背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学习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还记得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吗?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将军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三、课堂讲解1.简述故事内容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担任赵国和秦国的将军。
由于误会,廉颇和蔺相如产生了矛盾,相互不和。
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胸怀,化解了矛盾,使得两国和平相处。
2.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廉颇:勇敢、忠诚、正直、有担当。
蔺相如:智慧、胸怀、大度、识大体。
3.学习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生字:廉、颇、蔺、和、相、让、怀、勇、智、误、解、和、同。
重点词语:和、让、怀、勇、智、误会、化解、团结、协作。
4.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误会,以及如何化解误会。
分享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引导同学们学会团结协作,珍惜友谊。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本课学到的成语“将相和”造句。
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蔺相如是如何化解廉颇和自己的误会的?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2.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更多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六、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2.用本课学到的成语“将相和”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将相和》,同学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将相和》是⼀篇叙事性课⽂。
这篇课⽂的三个⼩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体会蔺相如的⼤智⼤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物特点的⽅法。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6课《将相和》课⽂原⽂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回,赵王得了⼀件⽆价之宝,叫和⽒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常着急,⽴即召集⼤⾂来商议。
⼤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璧骗到⼿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会⼉,说:“我愿意带着和⽒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五座城,我⼀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壁。
秦王双⼿捧住璧,⼀边看⼀边称赞,绝⼝不提⼗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步,说:“这块璧有点⼉⼩⽑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说,就把和⽒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步,靠着柱⼦站定。
他理直⽓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起撞碎在这柱⼦上!”说着,他举起和⽒璧就要向柱⼦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切都好商量,就叫⼈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璧是⽆价之宝,要举⾏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典礼的⽇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回到客舍,就叫⼿下⼈化了装,带着和⽒璧抄⼩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地说:“和⽒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用具:鹏博士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2、自学本文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第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只凭书本知识盲目自信,导致战争失败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文章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感兴趣,但可能对一些古代战争术语和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战争术语,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战争术语的掌握,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难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内容,战争术语,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理解。
3.表演法:学生分组表演文章情节,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将相和》课文。
2.参考资料: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战争术语解释。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故事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将相和》,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文章情节,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战争中的将相,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
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渑池之会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
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敋学设计及反思(敋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教材为《将相和》。
该课文讲述了古代将军和相国相处融洽、互相尊重的故事,体现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官职制度,理解将军和相国的职责和地位;–理解教材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官职制度,体会将军和相国的互相尊重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讲解“将相和”这个词组的意思,引导学生联想有关这个词组的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将军和相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活动设计(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按小组分工讨论将军和相国的不同责任和地位,形成小结论;•小组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进行讨论。
4. 拓展(10分钟)•联想拓展:请学生联想并讨论现代社会中需要团队合作的场景,并分享经验。
5. 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相和》为教材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但在对古代官职制度的理解上仍有不少困惑。
下次教学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更多拓展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能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古代官职制度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的贡献,为本课的研究做铺垫。
2.在引入课题时,可以通过介绍___的背景和著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解释“将相和”的含义,引导他们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4.在学会字词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口头提示,帮助学生准确地读音和认识生字词语。
5.在细读课文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6.在感悟人物形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人物形象和行为,引导他们领悟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理解故事情节(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的第一个小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回答自学问题,梳理故事情节。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组合作,表演故事情节(用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演第一个小故事情节。
2.其他小组成员观看表演,评价表演的流畅程度和情感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表演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练默写,巩固生字(用时: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笔画顺序。
2.学生自主练默写生字,并互相检查。
3.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回顾教学内容(用时: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研究效果。
感悟体会在研究___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首先,我们可以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通过讨论这些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___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批注式默读,画出描写___言行的句子,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等方式,更加深入地感受___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
部编版《将相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6将相和导学案设计第6课将相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讲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
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师: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相和》。
2. 板书课题《将相和》。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师: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文中“将”、“相”分别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
主要写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3. 课文是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给出小标题吗?三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4.理解词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将相和》这篇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及常用词语;–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多种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心理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词语;•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主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备课教案:《将相和》教案设计;3.素材:课文、教具、图片等;4.角色卡片:将相、将军、士兵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新课•利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提问学生对于“将相和”这个词的理解及联想,开展热烈的讨论。
第二节: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2.分段讲解,解释生僻词语;3.进行词语分析、名句背诵等活动,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第三节:深层阅读1.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2.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文章情节。
第四节:拓展延伸1.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其他类似题材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将相和》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词并写出拼音;2.小组展示对《将相和》的理解;3.尝试写一篇类似题材的文章,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将相和》的教案设计,希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6课将相和部编版
六、绽放才能,检测评价
学生自评:分值()满分5分。
感受、感悟、收获:
备注:1.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学习活动。
2.高年级应留给学生写的环节。
3.注重学生的评价。
4.课后由班主任负责收回,递交授课组教研组长。
附件2
时间:
课题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查找关于本课内容的资料
学生学习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流程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交流成果。
1.我已读文( )遍
2.读读下列词语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
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3.我要提醒的易错字有( )
用直线画出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读一读,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将我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组长评价:A( )B( )C( )
学习活动四:
(课堂检测)
蔺相如是的人。
教师评价:A( )B( )C( )
一、激发学趣,预习检测
二、学生解决生字障碍
三、学生展示
四、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4.课后由组内负责教师收回,递交教研组长。
4.形近字归类组词
( )( )
( )( )
( )( )
( )( )
自我评价:A( )B( )C( )
学习活动二:
(相互讨论)
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廉颇和蔺相如不和?从中感受到什么?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6将相和》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6将相和》的作文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6将相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6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注释2.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板书内容准备4.课堂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6将相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6将相和》,讲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典故。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用意。
4.作文训练: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思维,自行撰写关于《6将相和》的作文。
5.展示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文,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展开针对《6将相和》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6将相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作文表达能力需要加强等。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6将相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未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教案【课前解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读文章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连词成句地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启发思考:同学们,请看图,你能说出这些历史故事的名称吗?出示课件1:预设1:我知道第一幅图是三顾茅庐。
预设2:第二幅图是指鹿为马。
预设3:我觉得第三幅图是卧薪尝胆。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历史故事真不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历史故事,一起学习第六课《将相和》。
出示课件2:教师板书课题(6.将相和)继续引导:《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说到《史记》,老师带来一些资料。
请你运用上节课学习的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这段文字,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预设1:我知道了《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前几天小学生们去了怀庆博物馆参观展览,正巧发现那里正在开展的展览是有关将军的,于是老师就让大家研究一下这篇课文《将相和》。
将军和相国一见面,必定有一番对话。
他们谈话的时候,常常互相批评,也会互相赞扬一下。
这时,将军会把长处告诉相国,相国也会说出将军的短处。
一天,将军来到相国府中,望见相国正在散步。
他急忙上前,向相国行了个礼,说:“献大将军身外之物,望相国斧正顾问。
”相国看了看他手中的礼物,低头冷笑了一声,什么话也没有说。
将军心里想:“也许这礼物太少了,下次再送多点好了。
”几天后,他又推门来到相国府中,向相国献上一件画像。
相国接过,看了一下,对将军说:“这画像是谁画的?”将军说:“是我的亲戚画的。
”相国笑了笑说:“可以看出来,他的画画得很好,就是他画的石头像,一定要四角朝上,然后画画才不会歪。
”将军大喜,赞叹不已。
教学内容及目标课文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将军和相国的一次互动,讲述了两个人之间如何相互批评和赞赏的过程。
同时也告诫学生们,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灰心丧气,而应该从批评中得到启示,进而做出更好的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将军和相国的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理论;2.学会如何懂得批评和赞赏,学会批评和赞赏别人,也学会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赞赏;3.引导学生们在学习中体现出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4.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背景介绍通过对将军和相国的故事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背景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阅读讨论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组员之间可以相互批评和赞赏,共同探讨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步:角色扮演模拟将军和相国的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互相批评和赞赏,共同处理各自的不足和缺陷。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所要传达的积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记一记:积累关于宽容、团结、爱国的名人名言。
4、写一写(课外练笔)
预
习
提
纲
预习《草船借箭》
1、自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 为什么?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将相和
共2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
学习课文内容, 感受、归纳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难点
领悟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
描写人物运用的方法
从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共同点
蔺相如
廉颇
爱
国
完璧
归赵
骗
秦王
骗璧
勇斗
秦王
完璧
归赵
语言
动作
神态
机智勇敢
足智多谋
做事果断
不畏强暴
维护国家尊严
诚恳坦率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渑池
之会
逼
侮辱
赵王
逼秦
王击
立功
封卿
语言
动作
勇敢
随机应变
负荆
请罪
避
心生
怨恨
回避
廉颇
负荆
请罪
语言
动作
顾全大局
胸怀宽广
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课
堂
测
评
8
1、说一说: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演一演:假设廉颇居功自傲,对蔺相如怀恨在心,你针对这一情况,蔺相如如何“劝说”?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自
学
测
试
3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时候,课文由、 、三个小故事组成。
2、说说课题的读音及意思。
导学(自主合作探究)
26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璧归赵”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10自然段(出示课件)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 结果是( )(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
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行动的句子;
4、用 标出描写蔺相如神态的词语;
2、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蔺相如、行动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并从中反映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四、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
导学(自主合作探究)
3
么联系?
5、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三个小故事
关键字
故事的
前因
故事的
经过
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