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考研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内容简介本章为导论性章节,简单介绍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予以介绍。
对于本章内容,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GDP和GNP[中山大学1999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GDP。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2名义GDP[中山大学2002研]答:名义GDP指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NEW)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答: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 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4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 ), 代 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 线。最初,经济在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均衡的价 格水平为 。这时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 上,所以, 代表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 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
(1)经济增长模型
主要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各国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经济起飞的 原因;分析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如何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经济波动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解释物价水平与产出的决定与波动。
总供给水平: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经济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一条垂直的直线。
4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 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 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 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 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内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 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 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 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 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 指标的波动。
《宏观经济学》重点概念(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宏观名词解释总结适合科目:815经济学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 C C s +=0 。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综合资料:宏观部分要点整理
生产价格指数(PPI)也计量固定的一揽子商品的成本,但其覆盖范围与 CPI 不同,如 PPI 包括原料和半 成品。而且,PPI 是设计用来计量销售系统早期阶段的价格。CPI 计量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即处于零 售水平的价格,PPI 是由最初的重要商业交易水平的价格构成的。 2 劳工统计局将成年人分为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者三类。 3 即使考虑折旧和企业间接税,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体系中仍然成立。 4 在我总结的宏观经济学复习材料中,除了特殊说明,否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 T 一律指除去转移支付以 后的政府净收入。
然而,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除非特别加以标明,一般国民收入(或简称收入)就是针对 GDP 而言的, 在 GDP 的意义上,一国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产量是相等的。另外,关于 GNP、GDP、NI、PI 等这里一 系列数据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这里只是介绍最主要的部分,实际统计时考虑的项目更多,国民收入核算的 详细方法可以查阅统计方面的相关数据,这里只要大概了解即可。
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政府储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渠道现在我们将储蓄分为私人储蓄sp和政1gnp与国民收入的差额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此差额在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往往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gnp和国民收入看做同义词仅当两者差别较为明显时才特别加以强调
第一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数据 (一)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 1、GDP(国内生产总值) (1)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的含义: ①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衡量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就 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②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GDP,否则会重复计算。 ③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GDP 是一个流量。 例如某人花 20 万美元买了一栋旧房子, 这 20 万美元不能计入该年的 GDP, 但买卖这栋房子的经济费用则应该计入本年 GDP。 ⑤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GDP。 (3)核算 GDP 的两种方法 ①支出法:即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 面支出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 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考研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2. 什么时候一国出现对外平衡?出现内部平衡?是其中任一个还是两个都是政策目标。 答:当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时,就会出现外部平衡;外部平衡指一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相协 调的状态,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没有大量的赤字或赢余。 当国内产出处于充分就业时就出现内部平衡。指一国国内经济处于稳定、协调增长的状态, 主要指标是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又没有通货膨胀。 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构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 在微观层次上, 采取适当的贸易鼓励 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宏观层次上,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在充分就业、工资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仍能维持国际收支 平衡。所以,要使二者同时达到均衡,必须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 (第三章第三题)再假定资本与劳动的份额分别是 0.3 和 0.7。 A.资本存量增长 10%对产出有何影响? B.劳动数量扩大 10%有何影响?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C.如果劳动的增加完全归因于人口增长,由此引起产出增长会对人民福利有影响吗? D.如果劳动的增长归因于妇女涌入劳动场所,结果又将会怎样? 答: A: 根据公式Y/Y = (1 - )(N/N) + (K/K) + A/A,可知, 其他条件不变, K/K = 10%,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技术题:
1. (第二章第一题)在本书中,我们在表 2-3 的假设经济中,用 1992 年价格计算真实 GDP 的变动。计算 1992-1998 年真实 GDP 的变动,利用同一数据但以 1998 年价格计算。你的 回答应该证明,用来计算真实 GDP 使用的价格确实是影响增长率的计算,但通常影响不太 大。
1. 解释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如何以及为什么会保持其有效性。 答:资本完全流动:指投资者能在其选定的任何国家以低交易成本,迅速且无限制地购买资 产。 货币政策保持有效性的方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率,同时由于资本是完全流动的, 这将会导致资金的流出,资金的流出将会导致货币贬值。出口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外国人购 买时就会更便宜, 这将会导致对出口商品的更大需求。 出口的增加将会带来总需求和国民收 入的增加。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高度有效。财政扩张会提高利 率,从而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存量,以保持汇率的固定不变。所以,在实施货币政策时, 应 该同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从而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要保持其有效性的原因: 在固定汇率制与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无力影 响产出。通过增加货币存量,来降低本国利率的任何企图,都将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引起货 币贬值,从而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以外币购买本国货币,进行抵消。在资本流动的固定汇率 制下,中央银行不能独立运用货币政策,所以要采取配套措施来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并探讨影响它们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本文将总结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
一、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GDP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根据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来计算,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所得来计算,支出法则是根据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内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途径实现。
经济增长会引起经济循环,即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循环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最好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开始下滑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最差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开始恢复的时期。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胀和成本性通胀。
需求性通胀是由于需求超过供给而导致的物价上涨,成本性通胀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减少消费和投资,增加经济不确定性等。
失业是指能够工作但没有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劳动力参与率为分母计算。
失业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不稳定性,并对个体和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开支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圣才出品】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失业的解剖1.失业的含义和特征(1)劳动⼒的概念劳动⼒指那些正在⼯作的⼈和积极寻找⼯作的⼈。
劳动⼒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
劳动⼒的增长率和劳动⽣产率的提⾼决定了⼀个社会潜在国民收⼊的增长率。
(2)失业者失业者指在⼀定年龄范围内,有⼯作能⼒,愿意⼯作并积极寻找⼯作⽽未能按当时通⾏的实际⼯资⽔平找到⼯作的⼈。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数占劳动⼒总数的百分⽐,公式表⽰为:公式中的劳动⼒总数是指失业⼈数和就业⼈数之和。
注意要点:①年龄规定以外的⽆⼯作者不是失业者。
②丧失⼯作能⼒者不计⼊失业者。
③在校学习的不计⼊失业者。
④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作或不积极寻找⼯作的⼈不计⼊失业者。
⑤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作者,没有被计⼊失业者。
(3)失业的五个关键特征对于了解失业意味着什么,以及对它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失业的五个关键特征是关键性的。
①在以年龄、种族或经历划分的组别中,各组之间的失业率差别很⼤。
②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很⾼。
就业与失业的流进流出量⾼与就业或失业⼈数有关。
③在这种流动中,有很⼤⼀部分是周期性的:在衰退期间解雇与离开的多,⽽在繁荣期间⾃愿辞职的多。
④在任意⼀个给定⽉份中,失业的⼤多数⼈只是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⑤⼤部分失业由那些将会长期失业的⼈⼝构成。
2.失业后备军(1)搁置的含义搁置是由“对⼯⼈没有偏见”的雇主提出,指连续长达或预期长达7天以上并且不付薪⽔的停职。
搁置⼀般因为⼯作暂时短缺,因⽽在遣散雇员时告诉他们企业⽬前的困境,并承诺⼀旦企业需要⼈⼿就召回他们。
搁置不等于解雇,因为解雇⼀般指雇佣关系的永久性断绝。
事实上,许多企业都在寻找替代搁置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愿减少⼯资⽅案;⾃愿减少⼯作时间;以及雇佣在经营萧条时企业本可以不雇⽤的临时⼯、半职⼯等“保护圈”⽅法。
2024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课程【39小时】
目 录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开篇导读二、本书点评及总结(结束语)第二部分 辅导讲义[3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视频讲解]第1章 导 论1.1 本章要点1.2 重难点解读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2.1 本章要点2.2 重难点解读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视频讲解]第3章 增长与积累3.1 本章要点3.2 重难点解读第4章 增长与政策4.1 本章要点4.2 重难点解读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5.1 本章要点5.2 重难点解读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6.1 本章要点6.2 重难点解读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7.1 本章要点7.2 重难点解读第8章 政策预览8.1 本章要点8.2 重难点解读第3篇 首要的几个模型[视频讲解]第9章 收入与支出9.1 本章要点9.2 重难点解读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10.1 本章要点10.2 重难点解读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1 本章要点11.2 重难点解读第12章 国际联系12.1 本章要点12.2 重难点解读第4篇 行为的基础[视频讲解]第13章 消费与储蓄13.1 本章要点13.2 重难点解读第14章 投资支出14.1 本章要点14.2 重难点解读第15章 货币需求15.1 本章要点15.2 重难点解读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6.1 本章要点16.2 重难点解读第17章 政 策17.1 本章要点17.2 重难点解读第18章 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8.1 本章要点18.2 重难点解读第5篇 重大事件、国际调整和前沿课题[视频讲解]第19章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19.1 本章要点19.2 重难点解读第20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0.1 本章要点20.2 重难点解读第21章 前沿课题21.1 本章要点21.2 重难点解读第三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8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论述题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开篇导读[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主讲老师:郑炳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 教材: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王志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辅(两本,文库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精讲教材章节内容,穿插经典考研真题,分析各章考点、重点和难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导言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差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单个单位、居民户和企业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③中心理论不同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OT就业理论④研究方法不同个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加权平均]2.关联:①微与宏相互补充(经济学目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资源充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②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都要揭示经济本身内在规律③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让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政府干预降到最低程度④微是宏的基础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 (形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概念一、涉及国民收入的五个概念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年) (产品与服务)...的最终产品(流量)(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落到最终使用者手里中间产品:再出售供生产,不计入(避免重复计算)2.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NN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价值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狭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广义)—GNP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s income—PDI)—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税后收入用于消费、储蓄二、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GNPNNP=GNP—资本折旧 (前期的产出)NI=NNP—(间接税-补贴)间接洋税额PI=NI-社会保险税—公司利润+政府转移支付+股息救助失业工人老人退伍军人困难户等PDI=PI—个人所得税=C+S (comsuption+saving)间接税,按税源分直接税三、名义GNP与实际GNP1.名义GNP(nominal GNP)——是指按当年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2.实际GNP(real GNP)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见指按一个不变的货币价格计算的GNP(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为区分GNP变动的原因何在,要辩别名义GNP和实际GNP是提供的劳动和服务多了,还是价格涨了四、GNP与人均GNP(ANP per capita)GNP是表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均GNP是表示一国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五、GNP与GDP1.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以及在本国取得居留权但未入籍的外国公民没有政治权力 eg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GDP是指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圣才出品】
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一、利率:长期与短期1.利率的期限结构概述(1)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的含义利率概括地反映了一种债券或一笔贷款所承诺偿还的条件,因此利率会随着发债人的信誉程度、赋税待遇及其他因素而不同。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研究长短期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利率的期限结构指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认为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金融工具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在说明为什么短期利率高于或低于长期利率、为什么长短期利率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上,形成各种不同理论,主要有:预期假说、分割市场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等。
①预期假说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②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
利率是由各个市场的投融资者的偏好决定的。
③流动性报酬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有更多的风险,其流动性较差,必须给予流动性报酬作为补偿,从而使长期证券的利率大于短期证券的利率。
(2)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的三个现象(即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关系)①不同偿还期的利率大体上一同上升或下降;②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差额变化较大;③长期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利率。
2.套利与期限结构预期理论(1)套利与套利均衡思想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指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价格不一致而进行低买高卖这些资产或工具以获取利润的行为,具体包括货币套利、利率套利、商品套利、证券套利以及风险套利等几种形式。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则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套利均衡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有所不同,它是指广义套利活动所达成的不存在额外无风险利润的平衡状态。
在套利均衡条件下,价格必须使愿意买入或愿意卖出一种资产的投资者收益相等,任何其他价格将只会把所有的投资者置于市场的一个方向。
(2)期限结构预期理论①假定条件a.具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资金的借贷双方能够正确合理地预期短期利率的未来值。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原创)课后题部分的概念题,可以不看,因为能考到的名词解释已经全部总结到笔记上了。
第一章绪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三种情况是重要知识,即长期、短期和正常的三种情况。
课后习题部分可以不看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知识点较为重要,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计算与分析题:3、4第三章增长和积累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增长核算方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属于重要考点,曾作为计算题出现过,要求对金圣才笔记上的内容能够很好的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7、第四章增长和政策本章不是重点内容,了解内生增长模型。
黄金率的资本存量是重要的概念,可能会出名字解释。
计算与分析题:4、5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本章的知识非常的重要,是出论述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整章内容都要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简答题:2计算和分析题:1、2、补录部分的6、8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滞涨、理性预期、粘性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奥肯定律供给冲击都是重要的概念。
在供给冲击部分很有可能会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出简答或者是论述题。
要求对本章的内容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附录部分3、6、7、8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本章主要都是概念性的问题,理解记忆即可。
周期性失业、摩擦型失业、自然失业率、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牺牲率、痛苦指数、指数化等都是重要的概念,第6部分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不是重点内容,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类似问题。
课后题部分没什么特别好的题目,可以不做。
第八章政策本章的内容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可结合经济政策出相关的论述题和简答题。
在复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概念。
内部时滞、外部时滞、自动稳定器、乘数的不确定性、微调、相机抉择、动态不一致都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题部分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看看即可。
第九章收入和支出本章是重要的考点,理解性的知识和记忆性的知识都很多,对重要的概念和图形都要求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很容易结合本章知识点出计算题。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三类宏观经济模型三类宏观经济模型有:经济增长模型;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后两者属于经济波动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主要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各国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经济起飞的原因;分析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如何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经济波动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1所示)图1-1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解释物价水平与产出的决定与波动。
总供给水平: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经济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的成本1.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含义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并且针对这种预期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所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一般认为,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现象普遍存在,那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通货膨胀也会因经济主体预期而采取的行动得以持续,甚至加剧。
(2)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代价①假定条件a.经济中存在的是低的、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它低到不足以破坏整个支付系统。
b.每个人都正确地预期到该通货膨胀率,所有的合同都将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基础上加以签订。
c.税收也是指数化的,即税收等级每年也将相应上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的百分比。
②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代价在满足以上假定条件的经济中,除了两个限定条件外,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没有付出任何实际代价。
a.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第一个限定条件来源于对货币(即纸币和硬币)不付利息,因为很难做到这一点,意味着持有货币的成本会随着通货膨胀率而上升,对货币需求相应地下降。
人们持有的货币将减少,不得不以较少的货币应付支出,从而比以往去银行的次数增多,每次用支票取款的金额也比以前要少些。
这些去银行的费用经常称作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
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和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所导致的货币需求减少的数量有关,据估计这些成本很小。
b.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由于有了通货膨胀(与价格稳定正相反),人们不得不去提高实际资源的价格,调整投币电话、自动售货机和收银机,这些调整价格的行为引发“菜单成本”,但是这种成本很小。
2.不能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不能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含义不能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指货币当局采取隐蔽方式增加货币供应而引发的物质上涨运动。
此时,经济主体难以估计当前通货膨胀态势,预期未来通货膨胀趋势,不产生货币幻觉。
一般认为,如果发生不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经济主体由于在货币需求上不具有“货币幻觉”,就会提高名义现金持有量,保持实际现金持有量不变,结果会有效遏止物价上涨。
多恩布什宏观教材重点整理
多恩布什的宏观部分主要是考两点:1.选择判断,也就是多恩布什里边的细节部分。
2.简答题,就是那道8分的题目。
其实,多恩布什的书讲的很杂,体系不清晰。
这本书大家只需要看下高鸿业没有的理论,比如工资指数化等等。
我个人复习的时候,没怎么看这本书,而是看到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高鸿业看完后,在看曼昆的,很容易,写的也很好,这本书是国内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教材,也是国外大学本科生的教材。
曼昆的掌握后,应付贸大,没问题的。
计算题就比较好准备了,每年就是那些内容,无非IS-LM模型,以及索罗增长模型,高鸿业宏观的课后题一定好好做,包括高鸿业第一章第二章的课后题,那些小题,极易转为填空题和判断题考察。
比如第一章的很多课后题已经转化成填空判断考过了。
第一章,第二章,只需要准备选择判断,答题没法出题第三章与第四章讲的是增长理论,这部分虽然,贸大还没考到,但是,非常重要的是内容,这部分,建议不要看多恩布什的,改为曼昆的宏观。
第五章,结合高鸿业的经济增长部分看第六章,重点。
菲利普斯曲线,供给冲击。
第七章通货膨胀的代价,以及通货膨胀与指数化。
2012年好像考过了。
第八章只看一个名词:泰勒规则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不看只需要看高鸿业的这部分就可以第十二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很重要第十三章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高鸿业的看,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消费理论第十四章不看第十五章重要货币理论,改看曼昆的该部分第十六章结合高鸿业高鸿业的更适合应试第十七章掌握动态不一致很重要还没考到第十八章不看第十九章通货膨胀税以及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吗?第二十章结合高鸿业第二十一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重要。
名词解释: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GDP)潜在GDP,货币创造乘数、补偿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菜单成本,购买力平价,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鞋底成本、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假说、摩擦性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工资刚性、自动稳定器、货币幻觉、挤出效应、稳定状态、稳定政策、货币传导机制、庇古效应、理性预期、牺牲率、前后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随机游走、托宾q值、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高能货币)、鲍莫尔-托宾模型、节俭悖论、棘轮效应、资本边际效率、实际余额效应、货币政策时滞、经济周期、萨伊定律、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紧缩、资本深化、实际劳动替代、货币中性、流动性陷阱、Solow残余、萨伊定律、拉弗曲线、平衡预算乘数、不可能三角形、滞后性、理性预期、ZF 购买乘数、结构性失业菲利普斯曲线,公开市场业务,资本的黄金律水平,通货膨胀税,以邻为壑效应,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圣才出品】
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乘数1.基本概念理解(1)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又称作部分准备金制度,指银行只把它们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银行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存款用于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若得到贷款的人再将贷款存入其他银行,从而使其他银行增加了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资金,这一过程持续下去,使得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
因此,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是银行能够进行多倍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在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下,银行不能进行多倍货币创造。
(2)高能货币高能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强力货币”、“货币基数”或“货币基础”,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联储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联储控制高能货币是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途径。
高能货币的四个属性为:①可控性,高能货币是联储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高能货币是联储的负债;③扩张性,高能货币能被联储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的惟一性,高能货币的增量只能来源于联储。
2.货币存量的决定(1)货币乘数①货币乘数的定义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联储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存量对高能货币存量的比率,且货币乘数大于1。
②货币乘数的表达式货币存量和高能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相联系,如图17-1所示。
图17-1 高能货币与货币存量的关系忽略不计各种存款之间的差别,以表示货币供给量,即货币存量,以表示一个相同类型的存款,表示通货,表示高能货币,表示货币乘数,表示准备金,由和,可以得到:其中,,称为通货—存款比率;,称为准备金比率。
公式表明,公众、银行和联邦储备的行为分别通过影响通货—存款比、准备金比率和高能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③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根据公式可知,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比率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两大因素。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前沿课题)【圣才出品】
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一、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而来的。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重要发展,原来的名称已不足以体现该学派的全部特色,所以被西方学者冠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一内涵更丰富的名称。
1.基本概念解析(1)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从长期来看最为准确的,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其含义有三个: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与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设共同构成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2)理性预期均衡理性预期均衡是传统瓦尔拉均衡在信息扩散条件下的扩展,是一种随机均衡。
交易者携带不同的信念和信息进入市场,达到理性预期均衡时,他们利用均衡价格反映的信息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得到的决策就视同他们拥有全部私人信息时一样;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进入,交易者就没有重新交易的意愿,均衡处于稳定状态并可以达到资产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理性预期均衡中,市场出清,而货币政策不能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影响。
(3)政策无效性政策无效性是指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无论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实际上都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就业。
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人们预期到政府将这样做,就会让工资和物价做相应的增长,结果产出、就业不变,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是带来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实际变量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政府决定增加财政开支来提高产出,纳税人知道政府开支不过是替私人花钱而已,财政开支增加意味着以后要交更多的税,这样政府多花一分钱,私人就少花一分钱,结果形成“挤出效应”,政府政策归于无效。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重点解析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重点解析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对于经济学考研来说,宏观经济学是必考的科目之一,对应试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提升复习效果。
一、GDP及其构成要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
在宏观经济学中,GDP的构成要素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或商业活动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支出行为;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物品和服务收入减去进口物品和服务支出。
二、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在宏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交易媒介,还是价值尺度和财富储存手段。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它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信贷和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
在货币市场中,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
三、货币供应与货币乘数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央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市场提供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受到货币乘数的调节。
货币乘数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理解货币供应与货币乘数的关系,对于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四、通胀与失业的关系通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意愿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胀与失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当失业率较低时,劳动力市场紧张,推动工资上涨,从而推动通胀率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之和。
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C、I、NX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TR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G增加了TR美元,GDP会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2.GDP和GNP有什么区别?用于计算收入/产量是否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呢?为什么?答:(1)GNP和GDP的区别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GDP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生产要素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使用GDP比使用GNP用于计量产出会更好一些,原因如下:1)从精确度角度看,GDP的精确度高;2)GDP衡量综合国力时,比GNP好;3)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由于美国经济中GDP和GNP的差异非常小,所以在分析美国经济时,使用这两种的任何一个指标,造成的差异都不会大。
但对于其他有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明,这个差别是相当大的,因此,使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会更好。
但是,在衡量某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GNP更好一点。
3.CPI和PPI都计量价格水平,它们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你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答:(1)CPI与PPI的区别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代表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
PPI与CPI的区别在于:1)他们所包括的范围不同:CPI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PPI包括原料和半成品。
2)PPI被设计为对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的度量,而CPI衡量的是城市居民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即零售价格。
(2)两者选择其一的情形当关注的是消费品价格波动或通货膨胀问题时,将使用CPI来度量;当关注的是经济周期问题或市场价格波动预期时,应该使用PPI来度量。
这是因为PPI是一种相对可变的价格指数,并且是经常发出一般价格水平或CPI变化信号的价格指数,有时在它们出现之前就会发出信号。
有鉴于此,PPI特别是其某些子指数,如“敏感材料”指数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决策者会给与密切的关注。
4.GDP消胀指数指的是什么?它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它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答:(1)GDP消胀指数的含义GDP消胀指数是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它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该年真实GDP的比率。
消胀指数计量基期年与现期年度间发生的价格变动。
GDP消胀指数以经济活动中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为计算基础,所以它是一个经常用来计量通货膨胀的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
(2)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区别它与CPI和PPI存在三个方面的区别:1)消胀指数远比CPI和PPI 计量广泛的多的商品价格;2)CPI计量的是一篮子给定的商品,商品无变化,消胀指数的商品年年有所不同;有可能某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已经不消费而是有其他代替品,当CPI和PPI却还要计量,反映不出变化,而GDP消胀指数则能反映。
3)CPI和PPI直接包括进口价值,而消胀指数只包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
(3)GDP消胀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的情景当需要考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以及需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或者需要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时,GDP消胀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行政管理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第一,紧扣理论。
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
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