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含动画朗读)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
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感情(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和感情(自 由诵读5分钟 听教师范读, 分钟) 由诵读 分钟)听教师范读,注意注 音和停顿。 音和停顿。
《送东阳马生序》.mp3 送东阳马生序》
读准字音
嗜(shì ) 硕(shuò ) 叱咄( 叱咄( ) 俟( sì ) chì duō qiè )曳(yè )屣(xǐ ) 负箧( 负箧( 皲( 媵(yìng )人 jūn )裂 衾(qīn ) 绮(qǐ ) 容臭( 容臭( xiù ) 烨(yè ) 裘( qiú )葛(gě )缊( yùn ) 冻馁(něi ) 冻馁( 谒(yè ) 撰( zhuàn) 贽( zhì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25],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6]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7]而不知。至舍[28],四支[29]僵劲[30]不 能动,媵人[31]持汤[32]沃灌[33],以衾[34]拥覆,久而乃和。
〖劲〗
硬。
〖和〗 暖和。 暖和。 〖沃灌〗 同义连用,浇。 沃灌〗 同义连用, 当我求师的时候, 着书箱, 当我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 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 寒风凛冽 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 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几尺深 还不知道。到了书馆, (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 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 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 围着、盖着( ),很长时间 暖和过来。 很长时间才 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作者简介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 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 朝见朱元璋。 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 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 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 送给东阳马生。 送给东阳马生。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课件)同步备课(部编版)
朗读指导
欣赏朗读视频,画出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
朗 读 指 导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连恰当
读出情感
疏通文意
组内合作,借助注释,逐段将文言译为现代汉
语,互助释疑。
疏通文就意 特别爱好 没有办法
常常 借
余幼时即 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 假借
亲自用笔抄写
得到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朗读指导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父母/岁有
裘qiú葛g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 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 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 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 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 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有时 训斥,呵责 更加
周到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辩解 等待 高兴
神态
终于 所学到的东西
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闻。
译文: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些。我站在旁边
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 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译文篇1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九年级人教版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该文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主要叙述了作者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经历,并以此来激励马生勤奋学习。
文章首先介绍了作者自己早年求学的经历,包括借书抄录、拜师求教、趋百里之外从师学习的辛苦历程。
然后,文章通过描述太学生的学习条件与作者的早年经历进行对比,强调了太学生的优越条件和作者的艰苦经历,从而凸显出作者求学的决心和毅力。
接着,文章以马生的求学经历为引子,表达了对马生的赞美和期望。
作者认为马生具有贤能,而且学习态度认真,所以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最后,文章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马生,求学之路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作者对马生的关心和期望,又通过自己的经历向读者传递了勤奋求学、坚持不懈的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注音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注音sòng东dōng阳yáng马mǎ生shēng序xù余yú幼yòu时shí即jí嗜shì学xué。
家jiā贫pín,无wú从cóng致zhì书shū以yǐ观guān,每měi假jiǎ借jiè于yú藏cáng 书shū之zhī家jiā,手shǒu自zì笔bǐ录lù,计jì日rì以yǐ还huán。
天tiān大dà寒hán,砚yàn冰bīng坚jiān,手shǒu指zhǐ不bù可kě屈qū伸shēn,弗fú之zhī怠dài。
录lù毕bì,走zǒu送sòng 之zhī,不bù敢gǎn稍shāo逾yú约yuē。
以yǐ是shì人rén多duō以yǐ书shū假jiǎ余yú,余yú因yīn得dé遍biàn观guān群qún 书shū。
既jì加jiā冠guàn,益yì慕mù圣shèng贤xián之zhī道dào,又yòu患huàn无wú硕shuò师shī、名míng人rén与yǔ游yóu,尝cháng趋qū百bǎi里lǐ外wài,从cóng乡xiāng之zhī先xiān达dá执zhí经jīng叩kòu问wèn。
先xiān达dá德dé隆lóng 望wàng尊zūn,门mén人rén弟dì子zǐ填tián其qí室shì,未wèi 尝cháng稍shāo降jiàng辞cí色sè。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精品PPT共32张)
一词多义
弗之怠
代“抄书”
走送之
代词,指“书”
之 益慕圣贤之道 结构助词,的
盖余之勤且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
表修饰,不译
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介词 因为,连词
把,介词
以衾拥覆
介词,用
礼愈至:周到
以中有足乐者:足够
苦难
成功
垫脚石
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 “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 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 当于前言(序)、后记(跋),一般是介 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 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 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 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 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 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媵人( yìng) 容臭( xiù) 负箧( qiè) 曳屣( yè xǐ) 缊袍( yùn) 绮绣( q)ǐ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 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 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 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 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 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 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 限。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 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 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 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 送给东阳马生。
嗜( shì) 加冠( guān) 逾( yú)
硕( shuò ) 俟( sì)
布衾( qīn)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文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6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
穷
东
就 要 多 读
阳
从自
马
来古 纨雄
生
绔才 少多
序
伟磨 男难
书
。,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赠序的 文体特点;(重点)2. 借助课下注释,疏 通文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重点、难点)3. 学习古人“勤且艰”的 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意志。(难点)
【温故·链接中
考】 “之”的主要用法如下:
【温故·链接中
考】 4.虚词“则”的用法:
①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 例: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
②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例:欲速则不达。
③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那么”。例:入则无法家拂
士。
④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翻译为“乃,就是”。例: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与“然”组成固定结构“然则”,相当于“如此...那么”。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 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 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 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 文三大家”。
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 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 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 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 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勤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 努力学习为目的。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嗜学( shì ) 逾约( yú ) 加冠( ɡuān) 硕师( shuò ) 叱咄(chì duō)负箧( qiè ) 曳屣(yè xǐ) 皲裂( jūn ) 媵人( yìnɡ )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59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小结: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
文章起笔就点“嗜学”,为全文 定下基调。“嗜学”与“家贫”是矛 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勤苦在这一段的表现是借书抄录: 手自笔录,大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其结果是“遍观群书”。
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 尊,门人弟 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小结:写求师的行路之苦。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 被绮 绣,戴朱缨 宝 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 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和我在一个书馆的 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 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 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 样;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 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言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 /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 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 人者,岂/知予者哉!
11、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学习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 “劝学”的主旨。
2.掌握本文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你知道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 乐的事例吗?请说一两个。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东汉孙敬和战国苏秦的学习故
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习题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从 ·
当余之从师也
·
( 周到 ) (到 )
(向 ) ( 跟从 )
烨然若神人
(3)若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无从致书以观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以
·
以中有足乐者
·
以衾拥覆
·
( 好像 ) (如)
(来 ) (把 ) ( 因为 ) (用 )
3.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 在腰间佩戴 ) (2)主人日.再食(名词用作状语, 每天 )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用作动词, 穿着破旧的衣服 )
(8)俟.其欣悦( 等待 ) (9)右备容臭.( 香气 )
(10)略无慕.艳.意( 羡慕 ) (11)缀.公卿之后( 跟随 ) (1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
(13)无冻馁.之患矣( 饥饿 ) (14)生以乡人子谒.余( 拜见 )
3.整体感知 得书之难——①借书抄书 、录毕送之 ② 从师 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5.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作者是想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让他明白 要想学业有成,就要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嗜.学(shì) B.硕.师(shuò) C.叱咄.(duō) D.曳屣.(xǐ)
(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有删改) 【注】 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 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 称道 ) (2)嘉.树荫之( 美好 )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拿着 ) (4)稍.逐于嬉游( 稍微 )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行路之难
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 四支僵劲
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
享,温袍敝
衣
作 者
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
同 舍
帽,腰白玉之环,左佩 刀,右备容臭
生
对比点:衣食方面
突出作者以学为乐,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这一部分,宋濂将自己的生活与“同舍生”做了对比,反衬了自己求学时的窘迫苦寒。但宋 濂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反而用自己坚强的内心意志把自己的求学生涯过得充实。
译文: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四时衣 服,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 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 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 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 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辞色。余立侍(shì)左右,援(yuán)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
训斥,呵责
周到
辩解 等待
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zú)获有所闻。
译文: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 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我站 着待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 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 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 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共50张PPT)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 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流辈:同辈。 甚:很,十分。 称:称赞。 其:他的,指马君则。 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谒:拜见。 撰: 写,撰写。以为:把……作为。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辞:言辞。 畅达:顺畅通达。 论辨:议论辩驳。辨同“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 无慕艳意。
寓:寄居,住。逆旅:旅店。日:每天。食:供养,给…吃。
鲜肥:新鲜肥美。皆:都。被 同“披”,穿着。 绮: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朱:红色。
精: 精通。 成:养成。天质之卑:天资低下。
专: 专一。 岂:哪里。 过: 过失,过错。
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 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 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 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 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象 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 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 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司业、博士: 都是古代学官名。为:做。 之:他们,指太学生。 若: 像。
假诸人: 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谒(yè) 再食(sì) 诋(dǐ) 冠(guān)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 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即: 就。嗜: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得到。 以: 来。观:看,读。 每:经常,常常。假借:同义,借。 于: 向。 之:的。 笔: 名词作状语,用笔。录 抄写。 计:计算。 以: 而。 还:归还。砚: 砚池里的:墨水。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 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 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 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 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 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 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 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 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 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 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 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 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 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1、听录音,纠正字音,注意节奏与情感。
嗜shì 砚yàn 逾yú 硕shuò 加冠guān 俟sì 衾qīn 烨yè 叱咄chì duō 缊yùn 皲jūn 媵yìng 同舍shè生 被pī绮qǐ 容臭xiù 负箧qiè 曳yè屣xǐ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 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 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 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 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 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 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 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朗读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朗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予一作: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天气很冷,砚池里(的水)结 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 也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赶快送还, 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 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趋〗 快步走,奔赴。 〖患〗 担心
〖从〗 向、跟随
〖填〗 充塞,挤满。
到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 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曾跑到 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 了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5、总括:勤且艰
讨论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
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 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1)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 (2)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翻译课文
〖嗜〗 喜欢,爱好。
〖无从〗 不知从何处。这里指没有办法。
〖每〗
常常。
〖手〗 〖笔〗 亲手。 用笔。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 办法找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 时)归还。
〖走〗 跑,引伸为“赶快”。 〖弗之怠〗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立侍〗站着陪伴 〖或〗 有时。 〖复〗回答,解释 〖欣悦〗高兴
〖焉〗于之,向他
〖卒〗最终。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探问道理, 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 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 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 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 有所收获。
宋濂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全文
2、理解“以”字的用法。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 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宋濂(1310—1381),字景 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 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朝初 期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 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 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 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 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 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 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 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奉:供
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 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 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 的穿的不如他人。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 况大体就是这样。
结构内容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青 少 年 时 期 求 学 经 历
4、住并不讲大道
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小资料
•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 “头悬梁,锥刺股”) •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再〗两次。
〖食〗给饭吃,动词
〖绮绣〗 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缨〗帽带。
住在旅店时,旅训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 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舍 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和宝石装 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圈子,左边带着佩刀, 右边挂着香袋子。浑身光闪闪的,就像神仙一样;
〖则〗 却 〖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
〖当〗在……的时候 〖僵劲〗僵硬。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汤〗热水。
当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 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 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 知道。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 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 盖上,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 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 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即属此类。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 等县同属金华府。
读准字音
嗜( shì ) 硕(shuò ) 叱咄( ) 俟( sì ) chì duō 负箧(qiè )曳( yè )屣( xǐ ) 皲( jūn)裂 媵(yìng )人 衾(qīn ) 绮( qǐ ) 容臭( xiù ) 烨( yè ) 缊( yùn )
作者简介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 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 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 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 送给东阳马生。
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 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 言”,而是“赠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