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战国时期(1)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秦渠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
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
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
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
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构与功能
结构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采用石块砌成,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采用竹笼装石堆砌而成,用于调节内江水量;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内江的水量。
挖掘
坎儿井的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或简单 的机械工具,挖掘过程中需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以确保井道的稳定和 顺畅。
结构
坎儿井的结构包括竖井、暗渠和明 渠三个部分,竖井用于挖掘和通风, 暗渠用于输水,明渠用于灌溉。
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独特,其竖井深度和数量、暗渠的长度和宽度等都 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
坎儿井的起源时间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 战国时期。
地理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 吐鲁番地区。
历史意义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之一。
修建过程
选址
坎儿井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水源、 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保 能够顺利地挖掘和修建。
功能
坎儿井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和供水,同时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防止 土地沙化等。
影响
坎儿井的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 感人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 女哭长城”的故事就与秦渠有 关。
结构与功能
秦渠全长约300公里,灌溉面积达数十万亩。
该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如水闸、溢洪道、排水沟等,以 确保灌溉和防洪的需要。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编辑ppt
40
木兰陂
木兰陂工程由拦河坝、渠道进水口、冲沙 闸和导水墙组成,堰长232米,高7.25米, 上设闸32孔,修建渠道数十里 。灌田号万 顷,沿用 900年。现在木兰陂蓄水 3000万 立方米,灌田20多万亩,平均亩产超1000 公斤。木兰陂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陂旁有庙祭祀钱四娘、李宏等人。庙
编辑ppt
25
史禄到南岭后,经过实地反复考察,找到
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
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
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
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
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
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
编辑ppt
29
要使船只从湘江经过北渠、南渠进入漓水,
还必须保持两条渠道有合适的坡度。由于
湘江水位已被大小天平抬高6米,所以在开
挖北渠时,故意将它挖得婉蜒曲折,以减
缓坡度,便于航行。南渠过了分水岭后,
河道穿行于山区,坡陡流急,因此沿渠在
水浅流急处设置了许多斗门,船队来到时,
先在斗门处挡住河水,抬高水位,船队驶
编辑ppt
49
黄河大堤
为了适应黄河的特性,黄河大堤的布置和
编辑ppt
11
石碑被地震损毁
编辑ppt
12
二王庙垮塌伏龙观变形
编辑ppt
13
2、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
que4bei1
《 水
芍 陂
分 为
淠 水
经出 二 又
注焉 水 西
》
北
卷
32
14
中 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修建了众多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它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溢洪道在洪水期能有效排泄多余的水量,并能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抛入外江,减少内江的淤积。
宝瓶口则控制着内江的进水量,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
这三大工程相互配合,巧妙地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特点,实现了自动分水、排沙和引水,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开凿于秦始皇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运输军粮和物资,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于促进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灵渠的工程设计非常精巧。
它采用了铧嘴、大小天平、陡门等设施,有效地解决了水位落差和水流速度等问题。
铧嘴将湘江水流一分为二,七分入漓江,三分入湘江。
大小天平则起到拦水和分水的作用,使水流能够平稳地通过渠道。
陡门则类似于现代的船闸,能够调节水位,保证船只的顺利通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后在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哪些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在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灌溉问题,还包括了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水利工程。
一、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连接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了七个省份。
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建,成为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运的需求,还起到了防洪的作用。
二、都江堰都江堰是位于四川省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奇迹”。
这项工程始于公元前256年,由蜀国时期的君主李冰主持建设。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灌溉和防洪问题。
通过灵活地运用水利工程技术,都江堰成功将岷江水引入平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农业区域。
三、龙门水闸龙门水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初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龙门水闸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珠江的水位,防止洪水灾害。
这项古老而精密的水利工程,通过在河道上设置水闸,实现了涨落潮水和洪水的有效控制。
四、渠津工程渠津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被称为古代中国的“水利长城”。
该工程建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86年,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大规模治理淮河洪水的水利工程之一。
渠津工程主要通过修建堤坝和疏浚河道来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有效地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五、西湖水利工程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古代的西湖水利工程是中国人民为了治理湖泊周围的湖泊而建设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起源于公元前726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主要通过修建水闸和运河来解决湖泊周围的水循环问题,使得西湖水域的水位得以调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众多而且多样化,涵盖了灌溉、防洪、航运等不同方面。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全知识点!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全知识点!邗沟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公元前506年,吴军大败楚师。
12年后,又败越国。
经此两战后,吴国称霸。
当时的吴王夫差决定用兵北方,故筑邗城、穿邗沟。
后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
元代开通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鸿沟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古代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道。
战国时魏国为了战争需要,两次兴工动土,开挖而成。
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两军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史记·项羽本纪》)。
现在用“鸿沟”一词比喻界线分明便出自此处。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岷江之上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郑国渠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渠白渠,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灵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古代的引水渠、水道、灌溉系统,到现代的水坝、水电站,水利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一、引水渠引水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主要用于收集降雨和河流中的水资源,然后将这些水资源引到山区或者农田进行灌溉和供水。
在古代,引水渠工程的建设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细致的规划,涉及到众多的科技技术和工程方法。
唐朝时期,大运河的建设,完美诠释了中国古代引水渠工程的辉煌。
二、水道水道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用于蓄水和运输水资源的系统。
在古代,水道的建设多是在山区、干旱且缺水的地区进行。
然而,由于建造所涉及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有限,所以水道工程常常比较简陋。
在宋朝时期,位于天津的潮白河水道工程,是中国古代水道工程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三、灌溉系统灌溉系统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个系统主要是利用水资源来肥沃农田和生产农作物。
在古代,灌溉系统是国家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四大名井之一乾方井,是中国古代灌溉系统中著名的建筑之一。
四、堰闸堰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堰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水的流量,使其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在古代,堰闸的建设比较困难,需要广泛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知识。
在明朝时期,松江堰闸的建设,所涉及到的锚板、导石和箱闸等技术,成为了中国古代堰闸工程的奠基石。
五、人工湖人工湖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多用途建筑,它被广泛用于蓄水和控制洪水。
在古代,人工湖常用于山区和防御城镇。
明朝时期,将瓮江河培注成人工湖,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丽水湖,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一座建筑。
总结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遵循着中国工程技术的优秀传统,实现了从径流、蒸发、渗透和降雨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古代人们在坚持节约用水、保护生态、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维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Que Bei芍陂(Quebei Lake) 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km 。
隋唐后因陂址在安丰县(治所在今寿县南) 境内,故又名安丰塘。
此外,在历史文献中,还有“龙泉之陂”、“勺陂”、“期斯塘”等称谓。
关于芍陂的创建,历史上有2种说法:一说是楚令尹孙叔敖所修,时间约在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前591年) 之间;一说是楚大夫子思所建,有人推测可能在楚顷襄王时(公元前298年~前263年) 。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芍陂及其水源。
建初八年(公元83年) ,庐江(郡治今安徽庐江西) 太守王景亲率吏民修浚芍陂。
建安五年(200年) 扬州刺史刘馥兴治芍陂。
其后西晋初年刘颂、东晋末年毛修之、南朝宋初年殷肃等均修浚过芍陂。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芍陂有较详的记载,芍陂当时有5个水门:淠水至西南一门入陂,其余四门均供放水之用,其中经芍陂渎与肥水相通的2个水门,可以“更相通注”,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
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 ,寿州总管长史赵轨修治芍陂,将水门改为36个。
其后屡废屡建,至清末尚有28个。
宋明道年间(1032年~1033年) ,安丰知县张旨对芍陂又作了较大规模的修治。
明清两代对芍陂的修治多达24次,但规模都不大。
东晋伏滔在《正淮论》中最早提到芍陂的灌溉面积是“龙泉之陂,良田万顷”。
其后,屡有变化,自1万余顷至数千顷不等,北宋时达到4万顷。
芍陂的周长也有变化,北魏时是120里,唐宋时最大,达324里,清末仅50余里。
芍陂淤塞的原因主要是豪强地主占湖为田。
明成化(1465年~1487年) 以后,占湖为田的情况日益严重,人陂渠道湮废,水源减少,终使湖泊大部分变成田地,湖体缩小。
此外,淠水等河的来沙及黄淮泛滥也导致湖泊的淤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开挖淠东干渠,沟通了淠河总干渠。
芍陂成为淠史杭灌区的调节水库,灌溉效益有很大提高。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知识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坎儿井专述
现状: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 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 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减少原因: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 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水资源日渐短缺,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 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郑白渠、浙江 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处。
尤为重要的是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 《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
编辑ppt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4.隋唐北宋
永济渠
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
编辑ppt
邗沟 江南河
编辑ppt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1.春秋时期 芍陂简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 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 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 的灌溉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 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 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 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 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 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 又常常出现旱灾。
编辑ppt
2 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专述 2.2坎儿井专述
利用其上若干竖井的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实现自流灌溉的一 种水利设施,简称坎儿井。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大致有4种说法: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一、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四、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1.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
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朝对秦长城加以扩修;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汇编:四、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四、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集防洪与灌溉于
一体的水利工程,它既消除了岷江之害,又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秦朝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
后历朝还有修筑。
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
目的是为了安定北方,维护国家统一。
影响:沉重的徭役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人们不堪忍受,起来反抗。
●隋朝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大
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影响:过度使用民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了隋朝灭亡。
●隋朝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
最古老的石拱桥。
为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奇迹。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
古代宫殿建筑群。
整个故宫建筑沿南北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金壁辉煌,气象威严,是我国和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都江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都江堰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示意图:知识拓展: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
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
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夏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艺术青铜:是指铜与锡的合金,还加入少量的铅。
青铜中的铜,系指红铜,质地比较柔软,铸成工具或器具不太适用,而加入锡变成青灰色,所以叫青铜,质地坚硬,制造出来的工具,使用比较合适,制成的器具也相当美观。
商周青铜艺术:商周饕餮纹拓片:青铜艺术: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成都平原??“三星堆” 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一、引言中国古代是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阶段,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留存至今。
这些工程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解决了水资源问题,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大运河1.大运河概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全长1794公里,连接了长江和黄河流域,河道宽深,可通航大型船只。
2.起源与建设历史:大运河的建设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隋唐时期。
3.功能与作用:大运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也是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对东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都江堰1.都江堰概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
2.建设过程与技术:都江堰的建设始于公元前256年,历经多次扩建和维修。
其技术包括渠道设计、水利灌溉系统等。
3.功能与影响:都江堰解决了成都平原旱涝问题,提供了灌溉水源,保障了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四、龙门水库1.龙门水库概述:龙门水库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水库之一。
2.建设背景与目的:龙门水库的修建在公元前256年左右,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河南地区的水患问题和提供灌溉水源。
3.水利工程特点与意义:龙门水库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术成就,为古代水利工程发展树立了典范,对水利工程的后续影响深远。
五、成灌渠1.成灌渠概述:成灌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灌溉工程,位于陕西兴平市境内,是世界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
2.建设历史与规模:成灌渠的建设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全长1000多公里,涵盖了多个地理区域,规模宏大。
3.功能与效益:成灌渠通过引水灌溉的方式,解决了陕西地区的极端干旱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六、文档结束1.本文档涉及附件:通过附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具体历史、建设图纸和相关文献等。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习笔记摘要:水利是农业旳命脉。
在中国,农业生产旳发展与水利有着亲密旳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旳盛衰与水利旳兴废直接有关。
几千年来,勤快、勇敢、智慧旳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旳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旳水利工程,有力地增进了农业生产。
同步,水文知识也得到了对应旳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成就,水利事业,水利精神,都江堰,隋代大运河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打鱼之利《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洪、浇灌、航运等事业: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策提出,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浇灌、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旳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派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旳需要,亟需靠人工浇灌来保证。
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水利旳兴修。
多种形式旳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明显旳效益。
几千年来,勤快、勇敢、智慧旳中国人民间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旳斗争,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多种形式旳水利工程,有旳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旳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下面简介几种中国古代著名旳水利工程。
一、古代著名旳水利工程(一).芍陂(音quèbēi)(安丰塘)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立(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数年一直发挥不一样程度旳浇灌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因此又叫安丰塘)附近,位于大别山旳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
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
孙叔敖根据当地旳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旳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旳溪水汇集于低洼旳芍陂之中。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建筑。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业灌溉、防洪抗旱等基本需要,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中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展示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一、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改造,南起北京,北至杭州,全长约1794千米。
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贯通了东南、中南和北方地区,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大运河还解决了农业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二、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之一。
它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全长约20千米。
都江堰通过修建堤坝和分水闸,将岷江水引入灌溉渠道,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宝贵的灌溉水资源。
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农业灌溉问题,还有效地防治了洪水灾害,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农耕之地。
三、龙门水库龙门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多年调水工程。
它修建于公元前256年,总库容9000万立方米,耗时13年完成。
龙门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洛阳平原的水资源,解决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
由于水库设计合理,建设坚固,屡遭洪水考验,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之作。
龙门水库的成功建设不仅提高了当地农田的产能,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可靠的洪水防护。
四、灵渠灵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修建于公元前 256年至前 254年,全长36千米。
灵渠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陕北地区的灌溉问题,将泾河引入渠道供农田灌溉。
灵渠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该地区的农田产量,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用水条件。
五、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调水供应北京及其他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长度约1460千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度约1760千米。
著名水利工程
著名水利工程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 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 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 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 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 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 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传统风貌,但功能仅以农业灌 溉和城市供水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著名水利工程
坎儿井
早在《史记》中便 有记载,时称“井 渠”,而新疆维吾 尔语则称之为“坎 儿孜”。坎儿井是 荒漠地区一特殊灌 溉系统,普遍于中 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并称为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 数达1100多条,全 长约5000公里。
北起北京、南止杭州, 流经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浙江6个省市, 全长1700公里,沟通 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都江堰、 坎儿井、灵渠并称为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 程”
PPT文档演模板
著名水利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 成都市都江堰市灌 口镇,是中国建设 于古代并使用至今 的大型水利工程, 被誉为“世界水利 文化的鼻祖”,是 全国著名的旅游胜 地。公元前227年秦 蜀郡太守李冰主持 修建,是全世界迄 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 水利工程,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 PPT文档演模板
风蚀湖
PPT文档演模板
著名水利工程
杭州西湖
PPT文档演模板
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减少原因:
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
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8.8 %。水资源日渐短缺,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 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 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 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 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 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 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 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 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 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 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 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 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 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
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
坎儿井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
①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② 形成一定的坡降
③ 有防渗透和防坍塌的土质
坎儿井
现状: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 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 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完整版)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简介芍陂刊沟引漳十二渠龙首渠都江堰郑白渠灵渠金堤会通河汴渠鸿沟瓠子堵口鸿隙陂浮山堰赤山湖破冈渎松花坝通惠河练湖鉴湖宁夏古灌渠永济渠相思埭它山堰戾陵堰上海港水利史料Ho m e P a g e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
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始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维修。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稻田。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水官铁锤等文物。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
《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纳川流。
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延续到宋代。
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
明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
清代芍陂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主土豪占垦和盗决。
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变塘为田达56967亩多。
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年(1483)始见记载。
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续行占垦。
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减水闸进行控制。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滚水石坝。
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
现为淠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返回目录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淮扬运河、里运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聚焦考点☆巩固基础
一、都江堰:
1.时间、人物: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2.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二、灵渠:
1. 开凿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统一岭南,派大军南征.但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道路崎岖,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连,这给行军运粮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史禄在湘江上源和
漓江上源之间修筑一条运河,这就是灵渠.。
2.作用: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发展南北路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今天灵渠的主要功能已转为农田灌溉.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目的)。
2.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在位皇帝:隋炀帝
6.四段和五河: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启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了古代人民,它们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福两岸人民。
【知识拓展】今天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隋朝大运河与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有所区别的,因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而今天的大运河已经离洛阳很远了,今天的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的原来的基础上,把大运河改直了,原来是不经过山东省的,现在就经过了,再由于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使得原来的运河已经大部分被掩埋了,今天的大运河主要是清
朝的时候修建的,而且今天的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要短很多,它在山东济宁以北的河段现在已经不能通航,
只有以南的这段还能通航.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
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都江堰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都江堰
【例1】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会通河
C.灵渠 D.江南河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型,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故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类型二、隋朝大运河
【例2】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
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答案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也就是路线的掌握情况,是基础题。
需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举一反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封建统治B.加重了人民负担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得益于 ( )
A.都江堰的兴修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勇敢 D.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大运河
【答案】B
【解析】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专供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
B.解决陆路交通的不便
C.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D.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南北水路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4.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②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5. 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
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这里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