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手术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0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三踝骨折病例资料,按照Denis-Weber分型总结,全部进行开放复位手术,随访3年。

结果根据Baird-Jackson系统,30例患者中,治愈效果为优的有26例,良4例。

结论对三踝骨折进行手术开放复位,能够促进患者患处的恢复速度,提高功能的恢复效果,并发症少见,很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三踝骨折手术三踝是指内踝、外踝、后踝,这些部位发生的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同时常见合并内、外侧副韧带、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胫骨关节面出现塌陷,距骨脱位。

对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要求解剖复位,于是此类手术中要注意的切口控制、预防炎症、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方法和次序等方面。

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我院接诊的三踝骨折并进行手术复位的30例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效果,现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09月-2012年04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三踝骨折患者30例,都没有副韧带损伤、没有牵连跗骨骨折、不是粉碎性骨折。

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37.2岁。

其中自体压伤8例,它物碾压伤9例,砸伤13例。

其中左踝受伤8例,右踝受伤22例。

根据Denis-Weber分型有A3型8例,B3型10例,C3型12例。

全部在一周之内完成手术。

1.2 手术方法按照后踝、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的次序进行复位固定。

硬膜外麻醉后,患者仰卧,术野常规消毒铺单后,在内踝后内侧行弧形切口,分离胫后肌鞘并注意保护,清除变形嵌顿的软组织,将内后踝复位,用拉力螺钉固定,保持关节面平整,防止胫骨关节面塌陷。

在外踝外侧开小切口,显露腓骨及下胫腓联合处,腓骨复位后植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对下后踝骨残片过小或胫腓分离者,在踝关节面上方用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面贯穿胫腓骨,固定下胫腓联合。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解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详解•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效果评估与优化•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目录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概述01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

三踝骨折多由高能创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由于骨折涉及关节面,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

定义和背景背景定义对于三踝骨折伴有明显移位、关节面不平整、保守治疗无效或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适应症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感染、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手术可能存在较高风险,需谨慎评估。

禁忌症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步骤包括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安置内固定物、缝合切口等步骤。

手术中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

手术目标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实现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手术关键点准确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基本原理加速康复理念与临床路径02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快速康复加速康复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康复师等多个学科共同合作,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

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理念简介通过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诊疗行为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患者需求加速康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和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加速康复成为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途径。

030201为何需要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制定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分析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和踝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手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微创手术对三踝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imalleola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52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1)and experimental group(n=21),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The postoperative swelling degree and ankle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degree of swell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nkl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rimalleola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promote the ankle joint functional recovery,reduce complications,reduce the patient’s pai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rimalleolar fractures,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imalleolar fractures;Clinical results踝关节骨折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较严重的骨折,是指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后踝骨折[1]。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三踝骨折患者,40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

结果显示:有37例患者的背伸为18°~20°;跖屈41°~51°,已经达到了正常范围;3 例患者的背伸为12°~15°;跖屈40°~48°。

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满意度为97.5%。

结论三踝骨折应恢复解剖复位,采用合理坚强的内固定以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以提高疗效, 降低患者伤残的程度,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三踝骨折患者,回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为(31.3±3.2)岁。

40例患者按Lauge Hansen分型:19例患者为旋后外旋型;9例患者为旋前外旋型;6例患者为旋前外展型;3例患者为旋后内收型;3例患者为垂直压缩型。

按weber 的AO[2]分型,5例患者是A型;15例患者是B型;20例患者为C型。

1.2 手术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自然外旋。

内踝取后内侧切口,外踝取后外侧切口,外踝处以骨折为中心做一直切口或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 使骨折解剖复位。

复位固定的次序依次是后踝,外踝、后内踝。

在诊治时最先处理的是后踝骨折的患者,如果骨折部位超过了关节面的四分之一,应当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然后对外踝进行处理,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以便暴露外踝骨折以及下胫腓联合处,使外踝解剖复位,对于由于骨折引起的短缩及旋转移位等情况进行纠正,使外踝的长度恢复正常,对于A 型骨折患者,由于外踝骨折块小,在固定时可以选择踝螺钉或者选择张力带钢丝,对于B型及C型骨折的患者,选择小加压钢板对腓骨中段骨折进行固定。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踝 ,后 踝也 随之复 位 ,然后 固定 内踝 ,以这样 的固
定顺序 明显缩 短 了手 术时 间 ,而且踝关 节功能恢 复较
好 ,本 文旋前 外旋 型骨 折患者 1 1 例 ,随访 1 8 个 月后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x p e im e f n t  ̄r oe n t g no l o g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Ar c h S u r g , 1 9 5 0 ,
天开始 进行膝 、踝关节 以及股 四头肌不负重功能锻炼 ,
其 中将采用 改进交锁髓 内钉 固定手术方式 的 2 6例患者
骨折 患者疗 效进行 比较 ,现报道如下 。
胫 骨前 外侧取 一 4 — 5 e a 切 口,暴 露骨折部位 ,将 骨折 r 断端 的血肿 及嵌入 骨折端 的软组织予 以清 除 ,在尽可
能避免剥 离骨膜 的前提下进 行骨折解 剖复位 ,选 择大 小合适 的 L I S S钢板行 内固定 。观察 组患者采用改进交 锁髓 内钉 固定治疗 ,在髌韧带 前正 中处 取一切 口, 自 胫 骨平 台下 l e m处选 择钻孑 L 点 ,配合 C臂 x线机透视
C型 9例 。骨折至手术 时间 : 3 — 1 4 d , 平均 ( 6 . 9 ±2 . 4) d 。
胫 骨纵 轴保 持垂直 , 确保 固定完全稳定 。( 3 ) 术后处理 : 两组 患者 均常规 放 置负压 引 流管 ,2 4 h 后 拔管 ,术后 常规应用抗 生素 3 — 5 d预 防感染及脱水消肿治疗 。对照 组 患者均 使用弹 力绷带包 扎患肢 ,膝 、踝关节使 用石 膏托 固定 ,保 持踝 关节 中立 位 ,患 肢抬高 ,术后第 2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32例三踝骨折的病例采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旋前外旋型14例。

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随访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0~13周。

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

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评分为110~150分,平均(140.7±5.5)分;获优20例,良好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

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不仅可充分显露后踝骨折,同时可兼顾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及损伤,术野显露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踝关节是一个屈戌关节,由胫、腓骨下关节面和距骨上部关节面构成,其周围由3组主要韧带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

踝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青壮年较易发生。

其中后踝骨折为发生率约占踝关节骨折的7%~44%[1]。

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常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其损伤多累及踝关节的多处骨质及韧带,如不能恢复踝关节的协调性,将出现早期关节退变,复位、固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对于恢复关节功能至关重要[2],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常遗留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

本研究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32例三踝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35.2±3.4)岁。

左侧9例,右侧23例。

根据Lan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3],旋后外旋型18 例,旋前外旋型14例。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

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5~60岁。

伤后1.5h至11d入院。

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闭合性且有明显胫距关节脱位者,术前必须尽早行手法复位;开放伤者予以彻底清创。

术前根据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或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在踝穴位片上,距骨的移位提示关节失稳。

以分型为依据,术前明确手术顺序。

手术前准备好整套的小螺丝钉骨折固定器械:(3.5mm皮质骨螺丝钉、4.0mm 松质骨螺丝钉、加压拉力螺丝钉和1/3管型钢板)。

1.2.2手术顺序本组旋后外旋与内收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

旋前型骨折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

1.2.3手术方法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先取仰卧位,再改俯卧位。

本组手术均取3个孤立的小切口。

在腓骨的远端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腓骨的长轴作纵行切口,用1/3管形钢板可良好固定横形、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在外踝处,可将1/3管形钢板折平,加大钢板接触面。

估计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在踝关节面上方2~3cm处用4.5mm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面贯穿胫腓骨固定;在内踝的前内侧沿内踝的曲线作一弯曲的“曲棍球棒”形切口,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保护手术野,改为俯卧位,在跟腱内侧取纵切口,显露后踝骨折,以近端骨折线为对位点,后踝复位时,足部应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牵拉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然后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17例临床分析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17例临床分析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17例临床分析足踝部位的创伤很常见,由于足踝部位软组织较薄,损伤时常累及关节,治疗不当致残率很高,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是踝部较复杂骨折类型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其手术方式、固定顺序等多方面有较大争议,但大家公认的观点是:准确的复位以及解剖结构的恢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为此,合理的手术设计对治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者针对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期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37岁。

左侧8例,右侧9例。

致伤原因:坠摔伤5例,车祸伤12例,其中两例是开放伤。

AO分型:A型4例,B型5例,C型8例。

合并伤:5例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

1.2 手术时机开放性骨折主张急诊手术,闭合性损伤争取在受伤后6~8 h 内急诊手术。

如果出现明显的肢体肿胀甚至张力性水泡者,给予冰敷、抬高患肢、临时石膏固定一周左右时间,再进行手术。

1.3 病例选择标准内、外踝骨折合并有后踝骨折,后踝骨折块占关节面10%以上、后踝骨折块以后外侧为主、有或无胫腓联合分离踝穴增宽、局部条件良好者。

患者均于术前拍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及CT重建位片。

对于怀疑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可以耐受者加摄应力位X线片,条件允许术前踝关节MR对于诊断韧带伤有一定的帮助。

1.4 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最好应用止血带。

患者取仰卧患髋垫高位,后、外踝手术后改仰卧位。

先进行后外踝部位暴露,取腓骨后外侧切口在腓骨后缘显露后关节囊,背屈踝关节骨折块复位后,复位钳临时固定,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由后向前内平行踝关节固定1~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

腓骨固定方式可根据远端骨折块大小及高低选择张力带钢丝、松质骨螺钉、解剖型钢板或管型钢板等有效固定方式固定,保障腓骨达到解剖复位效果。

内踝常规内下方切口、需要探查三角韧带损伤者加后弧形切口,一般情况1~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三踝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其骨折部位的特殊性,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但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近年来,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对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一、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行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患者共计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9岁。

1.2 方法对以上50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受累程度。

手术采用脊麻或全麻联合下行腘动脉阻滞麻醉。

术中采用后外侧入路,在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手术,先行胫骨髁间骨折的复位,然后进行钢板固定,术中避免对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和促排尿等相关治疗。

1.3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患者,观察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二、结果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5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满意,术后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有47例,占94%;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的有3例,占6%。

有2例出现术后关节僵直,通过针灸推拿治疗后好转,另有1例出现术后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术后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未出现内固定材料破裂、松动等情况。

三、讨论通过对5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在治疗三踝骨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在本研究中,术后骨折愈合满意的比例高达94%,术后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而且在术后的随访中,未见到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这与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疗均应 以骨折 解 剖复位 、损 伤韧 带愈合 良好 为原 则 , 因此 目前 多倾 向于 切开 复位 内 固定 治 疗。 【 关键 词 】 三踝 骨 折 手术 治 疗 【 图分 类 号 】 R 6 中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l 7 —0 4 ( 0 9 0 () 0 6 一O 4 7 2 0 )2a 一 0 3 l 6 2
构 已重 建 , 时若 下 胫 腓联 合 仍 不稳 定 , 需 要进 一 步 固定 , 此 则 需要
在连 续 硬膜 外 麻醉 下 手术 , 先取 外 踝后 弧 形切 口, 后踝 骨折 块
累及关节面少于 1 4者, 口位于腓骨稍后缘 ; / 切 后踝骨折块 累及关
节 面 大干 1 4者 , 口起 自腓 骨外 侧 , / 切 止于 跟腱 外 缘 。外踝 骨 折用 l /3管 形 钢 板或 克 氏 针钢 丝 张 力带 固定 , 于 内 踝稍 后 侧 切 弧形 再
从 腓 骨 向胫 骨 固定 螺钉 。螺 钉 方 向 由后 向前 2 5~3 。, 行 于胫 0 平 骨 关 节 面 , 钉 恰 好 位 于 胫 腓 关 节 的 近 端 。在 固定 过程 中 , 应 螺 足
放在轻 度背屈位 。我们认为 当骨 折复位后 ,虽然下胫腓得到 复
位, 仍应 固 定 。 因为 下 胫 腓 关 节 是 一 个 微 动 关 节 , 常 情 况 下 有 正 0 1 ~1 8 rm 的 活动 范 围 , . 3 .0 a 如不 固定 , 在术 后功 能锻 炼 中可 影 则 响 韧 带 的 修 复 而 至 踝 穴 增 宽 和 踝 关 节 的 不 稳 。 我们 在术 中 应 用
D ns We e 分 类法 , ai — br l A型 5 , 例 B型 5 , 例 c型 8 。开放性 骨折 例 4例 , 闭合 性 骨折 1 4例 。损 伤原 因 : 倒扭 伤 4例 , 祸伤 l 跌 车 0例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14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Lauge-Hansen系统分型,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优11例(78.6%)、可3例(21.4%)、差0例;术后未发生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解剖复位,重建稳定性,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Methods By 1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e three ank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Lauge-Hansen system classification, paralle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months in average. Ankle subjective evaluation function: 11 cases (78.6%) in good, 3 cases (21.4%) in fair, 0 case in bad. There were no nonunion of the fractures, no broken of the screw and no intra-articular infection was happened.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ree anatomical reattachment ankle fractur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bility,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rimalleolar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Efficacy; Surgery三踝骨折是正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一种严重损伤类型,骨折除发生在内、外踝,也发生在胫骨关节面后唇,导致足向后外侧移位。

三踝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2月~2012年9月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17例,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59例,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式)58例。

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3.22%,对照组为81.0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骨折骨折愈合快,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三踝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踝关节由胫腓骨下关节面和距骨上部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其周围由3组主要韧带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青壮年最易发生。

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严重的骨折之一,其损伤多累及踝关节的多处韧带,复位、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裸关节的功能恢复,早期、及时、有效的手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理想方法,术后予中药内、外治,对于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帮助[1-2]。

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常遗留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

本研究对2009年2月??~2012年9月收治59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2年9月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17例,其中男71例,女46例,年龄21~72岁,平均(50.4±9.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Lauge-Hansen 的分类方法[1],旋后-外旋型76例,旋前-外旋型26例,旋前-外展型11例,垂直压缩型4例;其中合并有踝关节脱位25例,其他伤等29例。

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59例,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式)58例。

两组年龄、病程、Lauge-Hansen的分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窒息 5例 , 轻度窒息 6例, 均抢救成功 , 跟踪 随访无后遗症 。
23 并发症 的处 理 .
血 ( I 2例 , D C) 急性 肾功能 衰竭 1例 。本 组病 例 1 1例输血 , >
20 0 例 , 0 3 5例输注 了新鲜冰冻 血浆 , ml 2例在 1 0 h内输注 血 小板 6U 例肾功能衰竭 2 。I 4h内用速尿 30m , 0 g 调整补液量 , 注意 电解质浓度 ,4h后恢 复。 2
1 庄依 亮 , 李笑 天. 病理产 科学[ ] M . : 民卫生 出版社. 0 , 7 北京 人 2 31 ~ 0 6
12 7
2 王淑贞. 妇产科理论 与实践[ . MI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95,2 ~ 2 19 9 19 3 3 吴钟瑜 , 焦彤 , 车国卿. 妇产科超声 鉴别诊 断图谱 [ 昌: MJ . 南 江西科学
胎盘早剥 的病例往往均不典型 , 本组病例中仅 3 为典 型 例
手术治疗 三踝 骨折临床分析
张乃 东 丁亮华 何 双华 王 轩 黄 智慧
( 常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 江苏 常州 2 3 0 ) 10 3
踝关节由胫腓 骨下关节 面和距骨上部关节面构成 , 它是 人
L ue H ne 分类方法 , ag- a sn 旋前外旋型 三踝骨折 2 例 , 2 旋后外旋
技 术 出 版社 . 0 , 1 , 早期 的诊断和迅速 的
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分析本组病例 , 2例迅速诊断 , 有 在 局麻下做剖宫产术 , 新生儿得以成活 ; 5 有 例免于输血治疗 。 虽
4 严英榴 , 杨秀雄 , 沈理 , 产前超声诊 断学[ . 等.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 人
所有患者均 予以跟骨骨牵 引术 固定 ,并使 用药物促进肿 胀消 退, 待符合手术条件后 再进行手术治疗 。

三踝骨折32例的手术治疗分析

三踝骨折32例的手术治疗分析

型病 例 3 2例 , 手 术 治疗 . 体 疗 效 满 膜 外 麻 醉 。硬 外 麻 醉后 , 者 取 俯 卧 位 , 骨 后 缘 下 行 至 内踝 顶 点 弯 向 前 .止 于 内 均 总 患
意 。 现 总 结报 告 如 下 。 显 露 整 复 固 定 按 后 踝 、 踝 、 踝 顺 序 。 踝 前 ) 露 内踝 , 视 下 使 内踝 关 节 面 复 外 内 暴 直
2 9例 ,开放 性 骨 折 3例 。按 照 AO 分 类 骨 折 累 及 关 节 面 大 于 2 %~ 0 , 行 切 随访 23年 。 折 愈合 时 间 1 ~l 5 3% 应 _ 骨 1 7周 。 早 法 , 型 2 B l例 , 型 1 C 1例 。 按 L u e 开 复 位 内 固定 治 疗 , 以稳 定 踝 关 节 及 减 期伤 口感 染 2例 , 染 率 62 % 。治疗 结 ag— 感 .5 Ha sn分 型 , 组 旋 前 一 展 型 3例 , ne 本 外 旋 少 关 节 面 不 规 则 而 导 致 发 生 创 面 性 关 节 果 根 据 患 者 主 观 感 觉 .功 能 检 查 和 X 线 炎 的 危 险 性 。 外 踝 外 侧 靠 前 缘 弧 形 切 口 征 给 予 评 定 : 2 优 1例 ( 5 3 ) 表 现 无 6. % , 6
作 者单 位 :2 0 0 金 华 , 江 省 金 华 市 (自外 踝 上 方 沿 腓 骨 向下 绕 过 外 踝 下 端 痛 ,关 节 功 能 正 常 . 线 显 示 踝 穴 正 常 ; 3 10 浙 x 人 民 医 院
向 前 , 于 外 踝 前 下 缘 ) 一 般 先 用 钢 板 良 8例 (5 )主 要 主 诉 行 走 时 有 轻 微 止 , 2% ,
三踝 骨 折 是 常 见 的 关 节 内 骨 折 , 多 后一 旋 型 1 外 2例 , 前 一 旋 1 旋 外 7例 。 合 处 理 固定 外 踝 , 近 端 各 3枚 螺 钉 固 定 。 远

中医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中三踝骨折是较为复杂且严重的骨折类型之一。

传统医学中,中医在骨折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分析中医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医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疗效。

一、中医对于三踝骨折的理论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骨折被称为“骨折”或“骨脱”,通常归属于外伤的范畴。

中医认为骨折是气血阻滞、经络受阻、形气不和所致。

因此,治疗骨折的关键是通过调理气血、畅通经络、促进形气和谐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中医治疗三踝骨折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三踝骨折的基础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出一方或多方中药组合,以促进气血循环、祛除寒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目标。

2. 中药外用治疗:中药外用指的是将中药煎煮后用于局部敷贴或浸泡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外用疗法包括熏洗法、熏蒸法和委中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处的愈合过程。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骨折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促进骨折处的恢复。

在治疗三踝骨折时,可以采用局部针灸,例如在患处的周围穴位进行刺激。

4.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是通过按摩、推拿患者相关穴位和组织,来达到调理气血、促进愈合的治疗目的。

对于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医推拿疗法可以通过轻柔按摩和适度揉捏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功能。

三、中医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中医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等。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例如骨折处无畸形、无明显疼痛,并且恢复较快。

然而,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辅助手术治疗或使用西医药物,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总之,中医在治疗三踝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等综合治疗,可以促进骨折处的愈合和康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X片示骨折对位良好,达解剖复位。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2周,平均(8.98±1.78)周;随访时间最短12月,最长4年,平均(2.12±0.34)年。

治疗效果:优良4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62%。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效果满意,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切口、内固定、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及创伤性关节炎的预防。

标签: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行走时全身的重量均落在该关节上,所以踝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十分重要[1]。

三踝骨折除内外踝骨折外,还有胫骨远端后唇(后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骨折,严重地破坏了关节的稳定性,改变了关节的运动力学。

目前普遍认为,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2]。

本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4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2011年2月诊治三踝骨折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8~64岁,平均(31.45±5.23)岁。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扭伤、汽车肇事伤及其他。

术前均拍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证实三踝骨折。

可疑为三踝骨折者,为清晰显示骨折情况,行CT检查。

按DanisWeber 分类法,A型12例,B型22例,C型8例。

其中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12例,均为新鲜骨折,所有病例均在12 h内手术。

1.2手术方式1.2.1术前准备闭合性且有明显胫距关节脱位者,术前必须尽早行手法复位;开放伤者予以彻底清创。

术前根据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或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

在踝穴位片上,距骨的移位提示关节失稳。

以分型为依据,术前明确手术顺序。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随着医疗技朮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骨折治疗方式得到了完善。

近年来,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探讨这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踝骨折的情况。

三踝骨折是指踝部三块骨折,即胫骨内踝骨、胫骨后内踝骨和腓骨外踝骨同时骨折。

这种骨折属于严重骨折,一旦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

对于三踝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石膏固定或者功能支具固定,但这种方法治疗周期长,容易造成非解剖性愈合,影响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或者内固定,但外固定容易引起创面感染,内固定则容易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针对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关节功能恢复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备受关注。

这种方法通过后外侧入路,即行于后外踝和腓骨外踝下方约10cm处皮肤切口,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减少创伤,还能够有效支撑关节,减少关节不稳定的风险。

一项针对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早期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加速康复。

由于支持钢板的固定作用,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也更为理想。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手术创伤大,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后恢复,对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要求高,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一些复杂性骨折或者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该治疗方式的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表明,该治疗方式在提高手术效率、改善切口愈合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伴随踝关节脱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临床上,针对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对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背景踝骨折是指踝关节周围的骨折,通常会伴随踝关节的脱位。

造成踝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运动损伤、跌倒、交通事故等。

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甚至导致残废。

及时有效地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50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且均未接受过其他治疗。

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60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均按照规定的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三、研究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了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手术中均顺利复位和固定了骨折部位。

术后所有患者均按规定的康复方案进行了康复训练。

经过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且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具体结果如下:1.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经过12个月的术后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47例患者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1例患者踝关节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

2. 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

四、讨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且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这表明,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踝损伤,常见于运动或意外事故中。

该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足踝关节的功能。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方法。

一、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三踝骨折是指距骨、腓骨和胫骨的踝骨折。

这种损伤通常由于外伤引起,例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或运动损伤等。

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足踝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步态异常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伴有踝关节脱位,导致关节稳定性丧失,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足踝损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受伤部位,有助于准确还原骨折和复位脱位的关节,从而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关节的功能。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都表明,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研究方法为了评价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

我们纳入了一批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他们在2018年至2020年间在我院接受了该种手术治疗。

我们对这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外伤原因、受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等。

四、研究结果我们共纳入了60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

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9岁。

外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

根据骨折类型和伴随损伤的不同,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术后并发症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经积极处理后,痊愈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踝骨折手术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

方法:对1998~2008年4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41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根据Cedell主观标准评定,其中优30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2.7%。

结论:积极手术治疗,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有效的内外固定,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的程度。

标签:三踝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术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骨折,在治疗中若处理不当,复位内固定不理想,易出现踝关节不稳、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自1998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三踝骨折41例,均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48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12例,高处坠落7例,跌倒扭伤4例。

按Lan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5例,旋后-内收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8例。

开放性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12例,合并踝关节周围明显软组织损伤者13例。

伤后8~12 h内急诊手术22例,伤后7~10 d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再施行手术19例。

1.2 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处理,闭合性骨折行石膏固定,患肢抬高置于托马氏架上,若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则及时对症治疗,尽早手术。

1.2.1 手术入路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内踝处在其前缘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保护牵开大隐静脉,切开骨膜暴露骨折。

外踝处以骨折为中心做一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并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线。

将患足轻度外翻,使胫骨远端自内侧切口脱出,直视下暴露后踝骨折。

1.2.2 处理骨折后踝骨折如果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1/4以上且骨折不稳定,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直视下复位并用拉力螺钉从后向前固定后踝骨折块,不影响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予以取除,外踝骨折常规用4~6孔钢板和螺钉内固定,将钢板折弯成形,恢复外踝与腓骨干向外10°~15°角,并尽量保留外踝长度,若有缺损时应用自体骨移植。

下胫腓联合分离者,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三角韧带深层断裂后,常规用丝线将两端缝合。

内踝骨折采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直视下或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仔细检查关节内情况,确保螺丝钉没有通过关节面。

骨折复位内固定后活动踝关节,了解骨折块稳定情况。

彻底止血、冲洗,预防碎骨片遗留于关节腔,逐层缝合切口,放引流条。

1.2.3 术后处理术后踝关节过伸位约100°位、足稍内旋,前后石膏夹固定,抗生素一般应用3~7 d,鼓励做足趾活动锻炼,术后固定6~8周后去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后逐步负重锻炼。

2 结果根据Cedell主观标准评定。

优:完全恢复工作和运动能力,但过度活动可能出现轻度疼痛、肿胀、僵硬或疲劳感;良:恢复工作和多数运动能力,活动后可出现中度疼痛、肿胀、僵硬或疲劳感;差:主观工作能力下降,往往需要改变岗位,从事轻体力工作,行走能力明显下降,几乎丧失运动能力,活动后常出现严重疼痛、肿胀、僵硬或疲劳感,需服止痛药物。

本组41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根据上述疗效标准予以评定。

其中优30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2.7%。

3 例疗效差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单枚经腓骨至胫骨的3层皮质骨固定螺钉断裂,2例内踝可吸收钉出现无菌性积液,取出断裂螺钉和对症处理后无功能障碍。

3 讨论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和运动关节,它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十分重要,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如果治疗不符合该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

3.1 手术时机理想的手术时间是伤后6~8 h内。

开放性损伤,应急诊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切除失活组织,骨折复位固定后应无张力缝合伤口,如有皮肤缺损骨外露,可同时行皮瓣转移,急诊彻底清创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闭合性损伤,力争在伤后48 h内手术,若软组织条件较差,肢体肿胀明显,且伴有张力性水疱者,伤后7~10 d内肿胀消退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踝关节的手术治疗越早越易获得解剖复位,因为移位的骨折块在1个月时已被肉芽组织填充,关节周围被瘢痕组织代替,解剖对位的难度增加,即使切除后给予修复,其愈合期也将延长,术前延迟时间过长,软组织变性愈明显[2]。

3.2 手术切口采用外踝后外侧+内踝后内侧切口,固定外踝后,只要下胫腓联合韧带没有完全断裂,后踝不是粉碎性骨折,后踝均能自行复位,然后整复内踝。

如外踝复位后,后踝不能自行复位,可将两侧切口向后拉开,足外翻90°角,此时内踝骨折端分离,胫距关节脱位,后踝及连带的软骨面完全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可以确保后踝的解剖对位,然后再整复内、外踝的骨折。

3.3 复位顺序关于复位先后顺序有多种不同观点。

荣国威[3]强调按外-后-内踝顺序进行;Genshaw[4]强调按后-外-内踝顺序进行;而林博文等[5]主张按外-内-后顺序复位。

笔者倾向于荣国威的观点,但认为最重要的是遵循尽可能恢复腓骨解剖形态和长度的基本原则,而不应过分强调和机械地遵循某种复位顺序。

对大部分患者按外-后-内顺序复位,因为外踝复位后,C臂机X线透视下可见后踝往往能自动复位。

但对于部分内踝有软组织嵌入而使外踝无法先行复位的患者,应该先清理内踝。

3.4 后踝骨折的处理后踝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依据撕脱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情况。

现一致认为:后踝骨折块累及胫骨下关节面20%~25%以上者,应行切开复位固定,否则有发生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危险。

在临床中,笔者对累及关节面25%以上的骨折块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块解剖复位,若同时有较小的碎骨片可行摘除,否则若固定不牢,碎骨片易进入关节内形成游离体。

内固定物可选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自后向前拧入固定骨折块,若选择由前向后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拧入螺钉时常发生骨块旋转[6]。

3.5 外踝骨折、内踝骨折的处理实验及临床一再证明,距骨的移位紧随外踝,外踝向外移动,距骨也随之外移,故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的关键部位是外踝。

选用1/3管状钢板内固定腓骨,对斜形骨折,单独用螺钉固定,对于部分旋前-外旋型Ⅳ度骨折中发生于下胫腓骨联合以上的腓骨骨折,骨折粉碎严重,骨折线过长,没有合适长度的1/3管状钢板,那么腓骨可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内踝可选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如果骨折严重粉碎,没有合适的螺钉固定,可采用较细的克氏针或张力带钢丝固定。

3.6 下胫腓骨联合分离的处理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对于踝关节的功能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腓骨经外踝韧带与足部相连,下胫腓韧带及骨间膜使胫腓骨之间获得稳定。

Ramsay等[6]认为外踝对踝关节运动的稳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骨折后距骨向外移位 1 mm,即可使距胫关节面接触减少42%。

AO观点认为踝穴的完整依赖于外踝的长度以及在胫腓骨切迹中的精确位置和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性。

Ruedi[7]强调踝关节骨折尽可能恢复腓骨的长度,手术可精确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有利于早期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下胫腓分离可采用1~2枚直径3.5~4.5 mm的皮质骨螺钉紧靠下胫腓联合的上方,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且从后向前倾斜25°~30°,固定3层皮质(腓骨双侧,胫骨外侧皮质),螺钉顶端位于胫骨髓腔内,目的是在踝关节活动中适应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微动。

3.7 垂直压缩型骨折(Pilon骨折)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适合大多数Pilon骨折的治疗。

对重度Pilon骨折,可先采用其他固定方法做有限固定,稳定软组织,维持肢体长度,防止软组织挛缩,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优点是注重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保护,避免在软组织急性损伤期施行手术,使软组织免受创伤和手术的双重打击,适当延期手术治疗时间,使软组织得到一个充分恢复的机会。

限制软组织并发症,改善关节重建效果,能有效地降低手术的风险。

缺损区需要加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才能重新建造一个相对平滑的下胫腓关节面[8-10]。

[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8.[2]邵勇.三踝骨折手术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13:1344-1345.[3]荣国威.踝关节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87,5(7):397.[4]Grenshaw AH.Campell′s operative orthopa edics[J].Louis,1992,785(2):89.[5]林博文,黎伟凡,朱杰诚.三踝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35.[6]Ramsay PL,Hamiliton W.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mtact caused by lateral talar shift[J].J Bone Joint SurgAm,1976,58:356-357.[7]Ruedi TP,Allgower M.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79,138:105[8]潘振堂,林洪培.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14例临床观察[J].临床与实践,2008,2:106-107.[9]黎建义.三踝骨折81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7):520.[10]薛健康.可吸收螺钉张力带钢板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