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不该不能忘却的纪念(正式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应不该不能忘却的纪念
——听向隆万教授《东京审判》有感
今年是东京审判65周年纪念。日前,在华师大二附中,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向隆万教授的《东京审判》专题讲座,感慨良多,余韵悠长!
向教授以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通过大量翔实的文字、影像资料,老照片、老故事为大家讲述了东京审判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并从国际法的精神、历史的视角、政治的眼光、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东京审判的影响。最后还对中外历史教科书及其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人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中学历史教学不应该忽视“史”。
关于东京审判,由于多重原因,长期来,国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未有涉及。即使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纪念特刊的一家国内知名网站上,也没有列出专条介绍,但却有纽伦堡审判。这样的一种态度或者立场,固然与这场审判本身所存在的遗憾有关,但与国人的“忘性”也不无干系。
在东京审判已过去65年的今天,面对着今天复杂的中日关系,这一历史事件愈发显现出它的历史教育价值。
由此,从向教授的讲座中引出了一些思考:关于战争、关于人性、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当然还有历史教科书……
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同样是政要人物,我们却看到不一样的镜头——
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在毫无安排的情况下,勃兰特的砰然一跪令全世界为之动容。“这样做,是因为语言已失去了表现力”。这足以彰显一个真正伟大民族的勇气与力量。
2005年5月,厚生劳动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声称:甲级战犯在日本早已不是罪人。东京审判是美国为首的战胜国单方强加的。
两块牌子迥然不同的历史记忆——
在德国柏林市中心繁华区的一块草坪上,竖立着一块牌子,漆黑的底板上书写着几行黄色的大字“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恐怖之地”,下面是包括奥斯威辛集中营在内的一系列第三帝国时期集中营的名字。它提醒着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德国
纳粹的罪行。
而在日本静冈县的伊豆山上,立有一块“七士之碑”。这“七士”是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7名甲级战犯。他们的部分骨灰被盗出,秘密埋葬于此,1959年正式立碑。后来又有人从此处取出少量骨灰,在爱知县的三根山顶建了“殉国七士墓”。日本在历史上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等严重罪行,但在这个国家却找不到公开书写着日本侵略罪行的地方。
何以同样是发动战争,给别国人们带来深重灾难的两个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和反思却天壤之别……
西方哲人培根有言:历史使人明智。这是因为历史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承当社会责任,教我们如何少犯或者不犯错误。
二战的硝烟已远去60多个年头,历史的车轮也碾过21世纪,面对着60多年来,人类对那场战争灾难的深刻反思,从来就没停止过,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对待……
二战日本战犯罪行昭著、罄竹难书,不仅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宣布了他们铁的事实罪行,而且其罪行记录在战后亚欧各国人民的控诉、声讨中也早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在二战结束60年后,日本国内竟然掀起一股为二战战犯翻案的逆流,从政府到民间到企业,以至天皇夫妇也进行60年不遇的海外祭拜二战阵亡日军及平民的行动,种种事实证明,日本国内对于二战结果存在一种危险的错误认识。
面对日本至今未能代表国家层面的认罪态度,面对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污蔑与歪曲,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维护二战后期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权威性,切实维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争罪犯的审判和判决的正义性和权威性。
为此,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构建有血有肉的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1、拓宽并延伸教学课堂,用第一手资料告知事件经过
向教授在报告的最后,谈到了他个人对于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看法:“教学中‘史’的成分不够多。”
教师们普遍有一种感受,就是现在的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学生缺少兴趣,
教师没有激情。
作为长期从事一线历史教育的教师来说,我们深深感到,关于二战历史、抗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程式化,无论内容还是思想都缺乏深度,学生学过之后,并没有产生心理的涟漪。这倒不是教师没有花功夫,而是觉得教材内容的局限与文字的吸引力。教师在内容处理上,会运用一些电影视频素材,会引用一些名人专家的叙述来充实教材。由此我想到了教学阵地的迁移问题。其实,作为二战史的教学,我们不仅仅只限于课堂,有时我们走出去寻找更好的历史第一手资料,比在教室里分析背景、原因、过程、影响、评价之类要有效得多。关于抗战在上海这座城市就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存,是我们进行教学很好的平台。有那么多的纪念馆、名人故居、战场遗址等,这些地方又有多少人去参观过?上海虹口区犹太人纪念馆、四行仓库、宝山抗日纪念馆、抗日时期的名人故居……可惜的是,还有许多二战史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未得到有效保护。上海交通大学阮仪三教授就多次呼吁对上海历史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对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保护,以此来珍藏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之脉之根。
即便如此,就现有的遗存和纪念馆、名人故居来说,我们的利用率也不高,有些春秋游的活动项目,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并未有认真仔细参观,真正地了解历史。
其实,关于战争的素材实有很多。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除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在普通百姓身上更加折射出国人的良知和人性的光辉。
2、运用彰显人性光辉的活生生的事例,了解战争中普通百姓的行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钱秀玲,在1944年成功地从德国盖世太保手中解救了97名比利时青年。战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一位弱女子成就此等非凡事迹是需要无比勇气与至高正义感的。一个不正常的年代,能够做出这样‘正常’行为是非常可贵的。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在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的黑暗日子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拒绝接受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