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4茅盾和文学研究会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
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会员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
“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2、《文学改良刍议》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3、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4、自叙抒情小说以创造社作家为主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兴起,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是五四时代发现自我,认识个人的具体表征,他们受到了西方近代主观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日本私小说等多方面影响。
在小说创作中,他们运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性心理分析等多种创作方法或技巧,侧重表现自我、主观、内心的欲望要求等,多写青年的性苦闷和经济苦闷等身边题材,宣泄或抒发具有反抗性的甚至变态的情绪,在20年代形成了一个以情绪表现为核心的小说体式和作家群体。
5、京派文学所谓“京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并保持民主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
2020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离线考核《中国现代文学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以上列名为发起人)、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文学研究会成员多,有许多著名作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第三种人以苏汶为代表“第三种人”作家群体是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他们的文艺思想既异于现代评论派的自由文艺思想,又有别于林语堂、周作人自由文艺观。
他们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其观点有合理性。
即使有些主张存在偏颇,但这种偏颇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价值不应简单否定。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复杂的思想性格。
答:(1)陈白露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2)陈白露良知犹存,虽强颜为欢,但对潘月亭等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充满嘲讽、戏谑和仇恨。
2、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语的理解。
答:(1)“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
(2)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名词解释题答案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
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
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
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
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
(再听录音)(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
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
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
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1)思想的丰富性。
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
2)思想的深刻性。
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概况;了解《新青年》、《新潮》、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团体的创作特色并能够进行分析评价;掌握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对胡适、周作人、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冰心、朱自清、庐隐、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炳、冯至、李金发等新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应基本了解,并且能够分析评价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尝试阶段,1917-1920年;(二)初步繁荣阶段,1921-1927年。
了解《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贡献。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刊物。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是最早的白话诗作者。
刘半农被誉为平民诗人。
陈衡哲是最早的女小说家之一。
《新青年》上的随感录专栏上,新文学倡导者们最先展露了战斗的风姿。
《新潮》作家群也以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问题而著称。
文学革命初期创作的不足与意义:文学革命初期的白话诗与小说基本上属于过渡型的层次,白话诗偏于说理写实,散文化倾向严重,小说还不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其贡献在于对封建文学传统的冲击以及在艺术方面的开拓与探索,这些都具有开风之先的历史意义。
文学研究会在为人生的、写实的立场上得到更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其中以两大文学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即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表现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深切关注,其缺撼之处在于审美价值较为薄弱。
乡土文学热潮则是文学研究会等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带着故乡和童年的回忆来表现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各种陈规陋俗。
乡土文学形成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此外,文学研究会作家在诗歌、散文、戏剧领域也卓有建树。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后迁上海),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孙伏园、朱希祖、郭绍虞、耿济之、周作人、许地山、瞿世英、蒋百里、王统照共十二人。
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
后来陆续加入的有冰心、庐隐、朱自清、王鲁彦、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彭家煌、朱湘等,共一百七十余个会员。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与其它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其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以现实人生为题材。
写出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时代的风貌。
该会主办的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月刊等。
翻译和介绍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和许多压迫民族的文学。
同时注重出版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多、影响之大,以及在流派发展特色上的鲜明突出,使其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团体。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32年初《小说月报》停刊后,文学研究会也就基本停止了。
创造社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新文学团体,也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他们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
该社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周刊》、《洪水》、《思想》及《文化批判》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是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相对立的“艺术派”。
崇尚天才,表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强调“直觉”、“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倾向于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与他的译作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该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在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名词解释题答案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及答案(一)一、填充题(20分,每空1分)1.“左联”成立于____________年。
2.闻一多的诗歌理论是主张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创造社前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后期文学主张是____________。
5.《薄奠》通过“我”与人力车夫的交往,寄寓了__________对劳动者的同情。
6.《牧羊哀话》是__________的第一篇小说。
7.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抒写了__________之情,真切感人。
8.《孤独者》中的知识分子是____________。
9.__________的《乌蓬船》抒写了怀乡情趣。
10.《青春》是__________的杂感。
11.《斯人独憔悴》是__________的问题小说之一。
1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__________年,文学主张____________创作方法______13.郭沫若讨伐蒋介石的战斗檄文是______________。
14.《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雷峰塔是____________的象征符号。
15.《朝花夕拾》共收____________篇回忆性散文。
二、单项选择(10分,每题1分)1.鲁迅创作的唯一一篇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A.《离婚》B.《祝福》C.《伤逝》D.《药》2.胡适以自由恋爱为题材的话剧是____________。
A.《获虎之夜》B.《终身大事》C.《压迫》D.《一只马蜂》3.茅盾的__________揭露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罪行。
A.《腐蚀》B.《蚀》C.《林家铺子》D.《清明前后》4.《子夜》中的打手形象是指____________。
A.杜竹斋B.屠维岳C.冯云卿D.张素素5.王鲁彦的早期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5(北师大)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5(北师大)第四讲茅盾文学创作的价值、文学史地位及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茅盾文学创作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之间。
现代文学九大家: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
一、茅盾的文学主张及其文学研究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茅盾文学创作道路所显示的典型意义。
三、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一、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一)其文学批评有鲜明的针对性、完整系统性。
1、鲜明而系统地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继承了晚清以来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并且进一步地使之系统化、明确化,明确提出文学应该是一项工作,是一项对人生有着重要作用的急迫、切实的工作,认为把文学当成游戏和消遣的时代永不再返,文学应担当起指导人生、影响社会的责任。
2、提出文学最根本的艺术功能应是真实的、客不雅的甚至冷静地描写和反映社会生活,最大限度控制作家本身的感情。
3、强调在客不雅真实中挖掘典型,是最初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二)茅盾现实主义理论形成的原因。
1、在新文学第一阶段长期、专门从事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一年);2、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有积极的继承;3、充分吸取外国文学一些思潮,受法国左拉自然主义影响很深;4、1921年担任《小说月报》主编,使之成为颁发新文学作品的阵地,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发起创立文学研究会,他的文学主张也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文学研究会明确提出现实主义……(此处未记全),系统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形成现代文学史上贯穿现代文学始终的一条主线。
△二、典型意义。
由准备而开始而发展成熟,不竭深化地发展演进的过程。
1、准备期(1916-1926),从事理论批评,包罗翻译、介绍等,是理论和生活的积累期。
2、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1927-30年代初),创作《蚀》三部曲,《野蔷薇》,初步显示出现实主义风格特色。
3、成熟期和高峰的到来(30年代-抗战爆发),代表作《半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概括版(二)
§2、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1921——1927)一、文学研究会:——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成立时间:1921年1月成立地点:北京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二、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1、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
在其《宣言》中,提出三点: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增进知识;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
第三点中说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进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2、强调真精神与写实主义,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
“实地观察”、“客观描写”。
3、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三、创造社成立时间:1921年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四、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1、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2、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3、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
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
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五、新月社:成立时间:1923年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主要刊物:《晨报副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点归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归纳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 1 月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和郑振铎等12 人。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作上强调写实主义,人们习惯将其创作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新月社:它于1923 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它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文学上表现个性,反对功利性,以人性为基本,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
他们中间有闻一多、徐志摩、梁秋实等人。
他们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
湖畔诗社:1922年 3 月成立于杭州,中间有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爱情诗闻名,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语丝社:《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 年11 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
他们致力于社会批判文学,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感受美的生活。
鲁迅被称为语丝社主将,成员还有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人。
创造社:1921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寿昌等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伤感主义和浪漫主义。
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
《故事新编》:鲁迅以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 篇作品。
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讽。
它们多用神话与楚辞典故,营造了古今叠印、虚实相生的浪漫主义意象,情感极为浓烈充沛,想象奇特丰富。
问题小说: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平民文学的产物,不是流派而是一种题材是一种创作风尚热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4茅盾与文学研究会
四、文学研究会的其他成员
——叶圣陶、王统照、冰心、许地山、朱自清等
15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
年轻时的叶圣陶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 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 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 《文学周报》、《小说月报》、 《中学生》、《国文月刊》、《笔 阵》等。著有小说《隔膜》、《线 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 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 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 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 语文教育论著。
北京茅盾故居
13
三、茅盾文学创作的文学史 地位
• 1、茅盾的长篇小说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体裁的成熟。
• 2、茅盾的文艺批评在现在文学史上也站有一席之 地:对鲁迅各个时期文学创作全方位追踪式的批 评,洋洋洒洒几万字,十分中肯和深刻;另如一 系列的作家论,显示了茅盾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 的尖锐眼光和学识功力。
谈苏联》。
1936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
艺工作者号召建立文艺界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
争爆发后,茅盾先后在汉口
主编《文艺阵地》,在香港
香港主编《笔谈》,发表长
篇小说《腐蚀》。翌年至桂
林,完成长篇小说《霜叶红
12
似二月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 嗣后任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等职。曾担任《人民文学》 杂志主编。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
少年茅盾
6
•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入商务印书馆编 译所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 铎、叶圣陶等十二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持编辑 《小说月报》后选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文学小说诗 歌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
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
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
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上的真正觉醒。
其对革命的认识是幼稚、糊涂和错误的。
(2)阿Q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或者说在幻觉世界中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
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以丑为美、欺弱怕强、麻木健忘。
(3)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广泛而深远:首先,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一形象画出了国人的魂灵,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体现了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阿Q性格被作为国民性的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4
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4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一、单选题1、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是A徐志摩B艾青C田间D蒲风正确答案:B2、《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A臧克家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B3、《清明时节》的作者是A茅盾B张天翼C沙汀D艾芜正确答案:B4、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A《火把》B《赶车传》C《王贵与李香香》D《漳河水》正确答案:C5、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A周朴园侍萍愫方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D周萍蘩漪方达生正确答案:B6、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A刘呐鸥B曾虚白C穆时英D施蛰存正确答案:B7、《马凡陀的山歌》属于A叙事诗B枪杆诗C政治抒情诗D政治讽刺诗正确答案:D8、冯文炳的笔名是A师陀B废名C芦焚D知堂正确答案:B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正确答案:C10、《十四行集》的作者是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A11、曹禺写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的作品是A《雷雨》B《原野》C《北京人》D《日出》正确答案:D12、下列作品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A《南行记》B《花之寺》C《竹林的故事》D《桃园》正确答案:A13、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时代背景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大革命时期D建国初期正确答案:A14、在30年代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的小说是A王长简《谷》B何其芳《画梦录》C萧乾《梦之谷》D曹禺《日出》正确答案:A15、下列不属于社会剖析派作家的是B穆时英C沙汀D艾芜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下面属于茅盾的短篇小说有A《林家铺子》B《残冬》C《春蚕》D《秋收》正确答案:ABCD2、以下关于曹禺剧作《雷雨》正确的判断是A周朴园是买办资本家的形象B《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蘩漪C《雷雨》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D《雷雨》是30年代有很大影响的一部多幕话剧正确答案:ABD3、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有A须言之有物B不摹仿古人C不讲求押韵D不用典正确答案:ABD4、许地山小说的特点是A异域色彩B乡土特色C宗教氛围D诗情浓郁正确答案:AC5、朱自清的散文有A《背影》B《给亡妇》C《儿女》D《荷塘月色》正确答案:ABCD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2一、单选题1、《围城》的作者是A钱钟书B梁实秋C周作人D曹禺正确答案:A2、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鲁迅B郭沫若C陈独秀D钱玄同正确答案:B3、巴金早期信仰的思想是A社会主义B进化论C尼采哲学D无政府主义正确答案:D4、其作品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被人称为“大河小说”的作家是B艾芜C李劼人D张天翼正确答案:C5、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主持“文协”日常工作的是A茅盾B老舍C郭沫若D周恩来正确答案:B6、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正确答案:B7、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A周朴园侍萍愫方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D周萍蘩漪方达生正确答案:B8、曹禺话剧中的曾文清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正确答案:D9、长篇小说《梦之谷》的作者是B王长简C许地山D艾芜正确答案:A10、创造社成立于A1920B1921C1922D1923正确答案:B11、《倾城之恋》、《金锁记》的作者是A黑婴B张爱玲C张恨水D施蛰存正确答案:B1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A1920B1921C1922D1923正确答案:B13、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正确答案:C14、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B曾虚白C穆时英D施蛰存正确答案:B15、《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A臧克家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有A语丝社B莽原社C新月社D狂飙社正确答案:AB2、朱自清的散文有A《背影》B《给亡妇》C《儿女》D《荷塘月色》正确答案:ABCD3、下列属于30年代“左联”先后出版的主要文学刊物的是A《拓荒者》B《骆驼草》C《萌芽月刊》D《北斗》正确答案:ACD4、在鲁迅的帮助下,东北作家群作家出版了奴隶丛书,它们是A萧红《生死场》B萧红《呼兰河传》C萧军《八月的乡村》D叶紫《丰收》正确答案:ACD5、下列属于老舍的作品有A《月牙儿》B《华威先生》C《离婚》D《雷雨前》正确答案:AC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3单选题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冰心诗集的是A《星空》B《春水》C《前茅》D《尝试集》正确答案:B2、曹禺写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的作品是A《雷雨》B《原野》C《北京人》D《日出》正确答案:D3、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正确答案:C4、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个性解放的诗《小河》的作者是A刘半农B周作人C胡适D钱玄同正确答案:B5、“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A美国文学B中国古代文学C俄国文学D日本文学正确答案:C6、《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A臧克家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B7、“我把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的我要爆了”是郭沫若《女神》中哪首诗中的句子A《凤凰涅槃》B《天狗》C《匪徒颂》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8、标着现代文学发端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创办者是A李大钊B鲁迅C陈独秀D胡适正确答案:C9、《十四行集》的作者是A冯至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A10、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正确答案:B11、创造社前后期的分界是A1919年五四B1925年五卅C1926年北伐D1927年大革命正确答案:B12、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13、老舍的小说《离婚》中市民文化的代表人物是A老李B张大哥C小赵D丁二爷正确答案:B14、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C《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5、下列不属于社会剖析派作家的是A吴组缃B穆时英C沙汀D艾芜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许地山小说的特点是A异域色彩B乡土特色C宗教氛围D诗情浓郁正确答案:AC2、抗战中期的文学主题主要有A揭露现实B关注自我,探索知识分子道路C关注历史D反思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正确答案:ABCD3、下列属于京派作家的是A废名B萧乾C艾芜D沈从文正确答案:ABD4、下列属于夏衍的戏剧的是A《上海屋檐下》B《心防》C《这不是春天》D《法西斯细菌》正确答案:ABD5、下列属于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的是A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B过渡性的描写都市C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D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正确答案:ABCD20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4 1、《十四行集》的作者是A冯至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A2、《沉沦》的作者是A郭沫若B鲁讯C郁达夫D周作人正确答案:C3、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正确答案:A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论语的诗句A艾青B田间C薄风D绿原正确答案:A5、路翎写的带有“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小说是A《财主的儿女们》B《蜗牛在荆棘上》C《饥饿的郭素娥》D《嘉陵江畔的传奇》正确答案:C6、《迟桂花》的作者是A郭沫若B鲁迅C郁达夫D周作人正确答案:C7、郭沫若创伤的《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A唯美主义C积极浪漫主义D未来主义正确答案:C8、在两个口号论争中,鲁讯等人提出的口号是A国防文学B民族战争文学C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D民族战争解放文学正确答案:C9、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南国社D未名社正确答案:A10、《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A臧克家B袁水拍C李季D阮章竞正确答案:B11、张恨水借“六朝金粉”的典故铺叙豪门贵族兴盛衰败史的小说是A《丹凤街》B《八十一梦》C《啼笑姻缘》D《金粉世家》正确答案:D12、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社团的时间是A1921年C1923年D1920年正确答案:A13、创造社前后期的分界是A1919年五四B1925年五卅C1926年北伐D1927年大革命正确答案:B14、闻一多以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为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诗集是A《红烛》B《死水》C《落叶》D《洗衣歌》正确答案:B15、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A《灭亡》、《新生》B《激流三部曲》C《火》三部曲D《爱情三部曲》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下列诗人属于前期新月派的有A闻一多B徐志摩C朱湘D饶孟侃正确答案:ABCD2、《呼兰河传》的主题有A批判庸众的精神愚昧和精神麻木B悲悯下层人的生存境遇C同情女性的生存境遇D回忆童年美好的生活,表现作家纯真美好而又悲凉的心态正确答案:ABCD3、吴组缃的代表作是A《一千八百担》B《鸭嘴崂》C《饥饿的郭素娥》D《二月》正确答案:AB4、《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A、马峰B、西戎C、孔劂D、袁静正确答案:AB5、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分三部,三部的名字分别是A《惶惑》B《偷生》C《反抗》D《饥荒》正确答案:ABD。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1.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实主义)3.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为艺术,浪漫主义)4.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1、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礼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涛派”。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5、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1)、形象性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
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
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2)、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简答1、第三种人:指30年代初的苏汶。
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左联曾与她展开论辩,批评了她的文艺倾向。
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与策略上“左”的错误。
2、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就是其纲领。
3、京派:1、就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就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就是关注人生,但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就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就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与讽刺小说。
4、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就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5、乡土小说:在19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就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6、东北作家群:就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她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研究会
• 一、文学研究会 • 二、茅盾生平及创作道路 • 三、茅盾文学创作的文学史地位 • 四、文学研究会的其他成员
——叶圣陶、王统照、冰心、许地山、朱自清等
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举行成立会时的合影。 右起,前排:易家钺、瞿世英、王统照、黄英、杨伟业、郭梦良;中排: 蒋百里、朱希祖、范用余、许光迪、白镛、江小鹣;后排:孙伏园、耿 济之、苏宗武、李亚晋、许地山、宋介、郑振铎、王星汉。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
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 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 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 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 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 “苦难的现实”,就以为着所谓的 “泪珠”。而且她明白的说:她要讴 歌“理想的”,她不愿描画“现实” 赚取人们的“泪珠”
少年茅盾
•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入商务印书馆 编译所从事译著和编辑工作。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
振铎、叶圣陶等十二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持编
辑《小说月报》后选载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文学小说 诗歌文学作品。
茅盾在北大读书的雕塑
《小说月报》茅盾题
• 他于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 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 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 破裂后,茅盾隐居上海, 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出 《幻灭》、《动摇》、 《追求》三部连续的中篇 小说。1928年7月东渡日 本,著有长篇小说《虹》、 短篇小说《创造》等以及 文学论著《中国神话研究 ABC》、《西洋文学通论》 等。
雨之夜》、《霜痕》、《童心》、《这 时代》、《夜行集》、《放歌集》、 《号声》、《银龙集》、《青纱帐》、 《去来今》、《春花》、《片云集》、 《华亭鹤》、《游痕》、《繁辞集》、 《横吹集》、《江南曲》、《题石集》、 《鹊华小集》、《炉边文19)福建长乐人,原名 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
1936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 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茅盾先后在汉口主 编《文艺阵地》,在香港香港主编 《笔谈》,发表长篇小说《腐蚀》。 翌年至桂林,完成长篇小说《霜叶红 似二月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 嗣后任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等职。曾担任《人民文学》 杂志主编。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病逝。
茅盾夫妇在日本船上
《动摇》
《虹》
•1930年4月从日本回到上海,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春蚕》等,同时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任执行书记,与鲁 迅合编《前哨》、《文学》、《译文》等刊物,推动革命文 学运动。
《春蚕》剧照
新版电视剧《子夜》剧照
《林家铺子》剧照
茅盾于1946年底去苏联访问,归国后写有 《苏联见闻录》和《杂谈苏联》。
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 史》、《达衷集》、《印度文学》; 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 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四、文学研究会的其他成员
——叶圣陶、王统照、冰心、许地山、朱自清等
•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
年轻时的叶圣陶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 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 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 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 《中学生》、《国文月刊》、《笔 阵》等。著有小说《隔膜》、《线 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 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 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 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 语文教育论著。
北京茅盾故居
三、茅盾文学创作的文学史地位
• 1、茅盾的长篇小说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体裁的成熟。
• 2、茅盾的文艺批评在现在文学史上也站有一席之 地:对鲁迅各个时期文学创作全方位追踪式的批 评,洋洋洒洒几万字,十分中肯和深刻;另如一 系列的作家论,显示了茅盾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 的尖锐眼光和学识功力。
• 他们倡导“为人生而艺术”。是我国现代最早成立的 新文学团体。正式登记的会员共172人。
• 该会倡导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文学,在反对旧文学,发 展新文学的创作、文艺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研究介绍上 都做出了贡献。
• 最初编有代会刊的 《小说月报》,后相 继创办会刊《文学旬 刊》、《诗》月刊等。 并编印有“文学研究 会丛书”、“文学研 究会创作丛书”等百 余种。
——茅盾
• 1926年夏,冰心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 回国到母校燕京大学任教。这是教员们聚会时的合影,前排右起第二人是刚
当上教师的冰心。
1951年秋天,冰心和她的家人回到 日夜思念的祖国,定居北京
20世纪30年代的冰心和吴文藻 。
世纪老人冰心
• 许地山:(1893~1941) 原名许赞堃,字地 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
老年叶圣陶
叶圣陶纪念馆
•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曾化名 王恂如,笔名韦佩、容庐等。山东诸城相 州镇相州一村人。
1920年冬,与郭绍虞、郑振铎、耿济之 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1年 1月参加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编辑 《曙光》、《晨光》等杂志,主编《晨 报》的《文学旬刊》。 作品主要有《春
许地山
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 学、宗教和哲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执教。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 《新社会》旬刊。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
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 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 织和教育工作。
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
• 1932年1月因《小说月 报》停刊而自行解散。
二、茅盾生平及创作道路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 县乌镇。幼年受父母启蒙,905年 入小学,1909年至湖州入浙江省 第三中学。1911年秋转入嘉兴中 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
积极投身革命。后转入杭州安定中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