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 圆柱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图形,学生能够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初步建立圆柱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圆柱形事物若干。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难点: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不同的称呼;长方形硬纸板的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里图片,询问学生这些图片都是什么立体图形?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初步认识1.学生直观感受,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事物,观察和摸索。
2.学生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圆柱,分享自己见过的圆柱。
三、深入探究,认识特征1.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究。
1)询问学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叫做什么?2)让学生用手触摸圆柱周围的面,观察有什么发现?3)问学生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4)询问学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让学生量一量圆柱的高,观察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分享。
3.学生指认同桌的圆柱地面、侧面和高。
4.学生深入追问,提高对圆柱的认识。
例如,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是否相等?有没有验证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5.学生及时巩固完成下表。
名称圆柱的地面圆柱的侧面圆柱的高意义圆柱的上、下两面叫做()。
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特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
一个圆柱有()高。
6.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高”的理解。
例如,圆柱的高在生活中有时会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竖井、硬币、横着放的水管等。
7.老师演示操作,让学生猜想并验证。
例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会出现什么形状?。
2024年幼儿园大班《认识圆柱体》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1、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 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线 彩带 橡皮泥 铅笔 白纸等
(4)、幼儿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1)、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 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教师操作对圆柱体进行解剖:先竖的解剖,打开来瞧一瞧是什么形状?
横的解剖发现什么?切一刀看一看,切一刀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这切开来的圆一个个我把它放在一起它们的大小你们看都是怎样的?(一样大)
垂直的切
揭示圆柱体概念:由无数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纸片重叠而成的立体图形,两端的.圆形也是一样大,中间部分站起来是一条直线,放倒后能滚动,这种像柱子的形体叫圆柱体。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发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
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彩色粉笔。
2.圆柱模型、圆锥模型。
3.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柱体,引出“圆柱”的概念。
2.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板书及生动的示范,教授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3.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介绍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并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和讨论
•设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
5. 探究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延伸
1.拓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引导他们观察和探究更多的立体图形。
2.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圆柱的认识》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圆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
2 页
续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2)自学课本第 11 页并 填空。 圆柱是由一个( 和两个( )
页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补充修订
学生自习并回答: 圆柱是由一个(曲面 )和两
)面组成的。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 的( );周围的面叫做 );两个地面
个( 圆 )面组成的。圆柱的 两个圆 面叫做圆柱的( 底 面 );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补充修订
.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 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 (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 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 程. 再展开, 在重复操作中观 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 和宽的过程。) 察。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延伸发现. 展开的平行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 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 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 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 欢圆柱的理由。 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 钢管、杯子、水桶 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 体。 2.圆柱的表面 (1)请同学摸摸自己手 摸摸圆柱。 中圆柱的表面, 说说发现 了什么?
介休市中小学教案
介休市中小学教案
第 4页
续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质疑: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 补充修订
高相等时, 侧面展开图是 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什么形? 三、演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 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 题。 教师行间巡视, 对有困 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 15 页练习二的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内容和相关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能力,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初步感知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
教师问学生:这些图形是什么?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研究作铺垫。
)2.初步感知。
教师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问它们由什么样的面围成?(平面)教师请学生摸一摸圆柱、圆锥和球,问它们由什么样的面围成?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有的面是平面,有的面是曲面。
3.导入课题。
教师说: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曲面立体图形——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观察比较,建立表象1.出示主题图。
教师问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发现圆柱的特征。
由实物抽象出圆柱的模型,小结:以上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板书:圆柱)2.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教师问学生: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三、操作感知,归纳圆柱各面的特征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教师请学生拿起圆柱,摸一摸它的整个表面,说说你的感受。
(2个平面,1个曲面)(板书:面)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教师请学生观察圆柱的上、下2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向学生介绍:这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板书:底面,2个)教师问学生: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推测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通过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法:①可以剪出来比较;②量半径、量直径;③量周长;④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圆柱倒置过来比较。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而在数学教学中,圆柱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篇获得一等奖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圆柱的定义2.圆柱的性质3.圆柱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圆柱的实物,让学生先感性认识圆柱的形状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圆柱的定义进行讨论和总结。
2.讲解在讲解圆柱的定义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的形状和构造。
在讲解圆柱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公式和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等相关性质。
在讲解圆柱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圆柱在建筑、工程、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3.练习在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的难度可以逐渐增加,从简单的计算到复杂的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展示、讲解、练习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圆柱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_1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1一、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探索学习兴趣,有初步的立体概念。
2、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二、活动准备:1、教具:球一个、圆柱体一个,可拆圆柱一个,图示一份,判断图一份,卡片若干。
2、学具:圆柱体、球体若干,可拆的圆柱体人手一份,圆柱体积塑、旺仔牛奶罐、作业纸、笔、橡皮泥、记录表等各若干。
三、活动过程:1、比一比:较圆柱体与球体,探索圆柱体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体、圆柱体引导滚一滚,叠一叠。
“请小朋友将球体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滚一滚,叠一叠,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B、结合图示,引导幼儿说出圆柱体与球的差异。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结合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图示)C、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性。
“刚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都发现球体和球体不能叠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叠在一起,可球体能到处滚动,而它的朋友只能侧面地来回滚动”。
2、动一动: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A、幼儿动手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穿衣服的球体朋友,等会儿请小朋友将它的衣服拆开,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侧面是什么形状,大小一样吗?B、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都发现了球体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中间一样粗,我们就把这种形体叫做圆柱体。
C、结合图示正确判断圆柱体。
“我们一起来找找图上哪些是圆柱体”。
3、玩一玩,通过游戏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A、游戏《对与错》,正确判断圆柱体。
(生活中圆柱体图片)“老师和小朋友玩个好玩的游戏——《对与错》,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是圆柱体,小朋友为它拍拍手,并大声说出对、对、对,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上物体不是圆柱体,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动作,并大声说出错、错、错”。
B、游戏《找一找》,找找活动室里圆柱体的相似物。
“刚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断出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圆柱体,现在请小朋友用眼睛瞄一瞄,看看我们活动室哪些东西也是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圆柱1、找找圆柱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剪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吗?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
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2、圆柱的表面。
⑴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⑵指导观察:摸到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
方法:实物感受。
)叫什么面?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⑴课件显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⑵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⑶找圆柱的高。
师引导:“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⑷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4、出示练习5、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⑵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讨论:展开的长方形的底和高与圆柱的关系。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圆柱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圆柱。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理解圆柱的构造和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 圆柱的构造和性质3.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4. 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的定义、特征和构造。
2. 教学难点: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柱,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圆柱的构造,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活动三:让学生举例说明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的定义、特征和构造,以及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柱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结合其他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
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什么是圆柱的高?怎样测量这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5、发现特征。
师:从我们准备的材料和在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师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设计及教案《认识圆柱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设计及教案《认识圆柱体》一、说课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圆柱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幼儿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形状特点和基本性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观念。
2.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能认识和描述圆柱体的形状特点,了解圆柱体的应用场景。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幼儿对空间结构的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圆柱体的三维空间特征,从二维图形过渡到三维空间。
4. 教学准备与资源•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资料。
•准备教具,如建构材料,幼儿绘画工具等。
•制作教学PPT,辅助幼儿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出示圆柱体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见过这种形状吗?”2. 学习活动(15分钟)•展示实物:让幼儿看触摸真实的圆柱体,感受其形状。
•操纵建构材料:让幼儿用建构材料拼搭出圆柱形状。
•游戏活动:设计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圆柱体的特点。
3. 拓展活动(10分钟)利用幼儿绘画工具,让幼儿自由绘制圆柱体,展示他们对圆柱体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幼儿对圆柱体的理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幼儿对圆柱体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互动游戏和绘画活动中表现活跃。
但在理解三维空间方面,部分幼儿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本节《认识圆柱体》的数学说课,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调整课堂设计,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通过这堂课,幼儿对圆柱体有了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快乐地成长。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认识圆柱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圆柱的特征;2.学生能够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3.学生能够应用圆柱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与工具:1.教材: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工具: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圆柱的图形,学生使用纸张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圆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图形?2.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特征吗?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特征:圆柱有两个圆面和一个侧面,圆面和侧面之间由直线连接。
Step 2:探究圆柱的体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πr²h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体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3:探究圆柱的表面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 = 2πrh + 2πr²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表面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4:应用题训练(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圆柱相关的应用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师鼓励学生用纸张和计算器辅助计算,并与同桌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分享并讲解答案。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定义、特征、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6: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更加复杂的圆柱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讨论和解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认识圆柱体特征教案设计
认识圆柱体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圆柱体的特征,能够准确描述圆柱体的各个部分。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的三维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教学实例、教学辅助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以便于课堂练习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物体,如筒形的水杯、铅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体的形状和结构。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圆柱体的各个部分,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圆柱体特征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圆柱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表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圆柱体的特征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更多的圆柱体物体。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对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下至少5个圆柱体物体,并写出它们的特征和应用。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名称:探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3.学生能够发现和理解图像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发现和理解图像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实物圆柱。
2.计算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显示一张包含圆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圆柱形状,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认识这个图形的?二、探究圆柱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1.展示一个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这个实物圆柱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实物圆柱的底面是由一个圆形和两个平行的圆环面组成的,并将这些特点总结为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三、讨论阶段(20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总结回答:a)有哪些实际物体是圆柱?b)圆柱的底面一定是圆形吗?为什么?c)圆柱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d)圆柱有哪些性质或特点?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数学应用(30分钟)1.展示一个简化的圆柱图形,让学生计算其底面积和体积。
2.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例如求解一些圆柱问题中的未知量。
3.提供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并让其中的一些学生上台解答问题,以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和理解。
五、小结(15分钟)1.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并核对正确性。
3.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圆柱的例子,并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更多与圆柱相关的实际物体,发现它们的特点和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2.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例如与美术学科合作,在绘画中应用圆柱的知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4.标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2)、小组汇报:(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百度搜索】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百度搜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百度搜索】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图片3、现在来研究圆柱。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标题:《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识别和绘制圆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能准确地识别和绘制圆柱。
2.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圆柱形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1. 认识圆柱的基本元素:底面、侧面和高。
2. 学习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所成的立体图形叫做圆柱。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三)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圆柱的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柱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圆柱有关的练习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圆柱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夏六小张伏祥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
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
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
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①、出示两个高低不同圆柱。
请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②、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③、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你能画一条你自己制作的圆柱的高吗?长度是多少?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高,长度又是多少?你能总结出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
同意吗?还有补充吗?说得很完整,我们把它写下来。
(板书: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④、高的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
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4、小结圆柱特征
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同桌互相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
谁来指指老师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横放)
(三)、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
①、请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为什么?(开火车游戏)
②、看来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出示两个小圆和一个大侧面,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2、实践操作,探究关系
①、提问:那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学具进行研究。
②、抽读探究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在1—5号之中,给圆柱选择合适的侧面包装。
③、质疑:这么多侧面,你为什么选择4号和5号呢?5号为什么也能围成圆柱的侧面呢?(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④、提问:观察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同意吗?回答很准确。
(板书: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⑤、猜猜看,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圆柱底面周长=高)
3、小结:这样看来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有哪些图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
三、练习与质疑,组装圆柱的拓展题(从计算几何演绎到推理几何)
想一想:哪几号材料能组成圆柱(接口不计),为什么?
1、2、4号不能。
(梯形上底长度小于圆的周长)
1、2、3号和1、2、6号可以组成圆柱。
(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底边长度)
四、课堂小结,提升理念
同学们表现很积极,通过大家的研究探索,我们认识了圆柱,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祝贺你们能有这么多的收获。
五、课堂延伸
圆柱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在建筑、市政设施、食品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
今天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其实在生活中还存在斜圆柱和弯圆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你会发现更多有关圆柱的有趣的知识。
板书设书
圆柱的认识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